登陆注册
27021600000018

第18章 石渠阁会议与榖梁学复兴

石渠阁,位于未央宫殿北,相传为萧何所建,《三辅黄图》卷6曰:“萧何造其下礲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注引《三辅故事》曰:“石渠阁在未央宫殿北,藏秘书之所。”在古城西安,石渠阁今天仍有遗迹可见。有汉一代,石渠阁作为国家收藏典章图籍的重要场所,宣帝甘露三年(前51),在此召开了一次讨论五经异同的重要会议,即后人所谓的石渠阁会议。

在汉代经学发展史,石渠阁会议无疑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会议“诏诸儒讲五经同异”,由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宣帝亲临裁决,会议最后结果增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榖梁春秋》博士。《汉书·艺文志》录有会议参与者的发言稿,称为“议奏”,或“杂议”,下注“石渠论”,凡四见:其中关于《书》的奏议四十二篇;《春秋》的奏议三十九篇;《论语》的奏议十八篇;另有被归于《孝经》的《五经杂议》十八篇。可惜这些奏议都没有流传下来,也没有像桓宽所做的《盐铁论》一类的会议记载,所以“石渠论”的详细内容无从可考。

尽管见于记录的会议奏议、杂议多达一百二十七篇,但真正引起宣帝关注的则是《公羊》与《榖梁》的讨论的三十九篇奏议,史籍径称会议是“平《公羊》、《榖梁》同异”。同时以此次会议为标志,在最高政治权力的强力介入下,《榖梁》从而取得官学的地位,一举改变自武帝以来公羊学一枝独秀的局面。

早在武帝即位之初,试图改变汉廷已实行多年的“无为政治”,建元元年(前140)冬十一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显示出武帝以儒学取代“黄老”的政治意图,由于遭受笃信黄老政治窦太后的打压,其志未酬。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去世,标志着汉初已经实行多年的黄老政治寿终正寝。从此之后,武帝改正朔,易服色,定历数,修郊祀,建封禅,开始了一个以“有为政治”取代“无为政治”的历史时代。

元光元年(前134),武帝召集各地贤良、儒生至京师,亲自策问。董仲舒进“天人三策”,认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自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成为汉代经学与政治互动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

虽然董仲舒所主张公羊学说引起武帝的浓厚兴致,但公羊学真正兴起则是在元光五年之后。是年,武帝第三次“诏举贤良文学”,治公羊学者公孙弘再次应诏对策,所表达的思想与董仲舒“天人三策”基本相同,“时对者百余人,太常奏弘第居下。策奏,天子擢弘对为第一。召入见,容貌甚丽,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武帝所以将“居下”的公孙弘擢为第一,显然与武帝对公羊学的日渐重视不无关系。其后,公孙多次上书言政事,深得武帝信任,迅速升迁,元朔五年(前124)任拜相封侯,《史记·平准书》曰:“公孙弘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汉相”,《汉书·儒林传》载:“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

与《春秋公羊》兴盛之势不同的是,《春秋榖梁》学则显式微之态。《汉书·儒林传》载:

瑕丘江公受《榖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传子至孙为博士。武帝时,江公与董仲舒。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公呐于口,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于是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

瑕丘江公“呐于口”,在辩论时不敌董仲舒,固然是榖梁学浸微的一个原因,但并不最主要的原因,甚至也不是因为董仲舒得到同治公羊学丞相公孙弘的支持,而在公孙弘背后的汉武帝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尽管公羊学于武帝一朝取得显赫的地位,榖梁学虽然式微,却不绝如缕,好学者私下传授,其中对榖梁复兴起到重要作用的则是宣帝的祖父卫太子刘据。史载,卫太子既通公羊学后,“复私问《榖梁》而善之。”虽然此处记述甚为简略,但卫太子对榖梁学“善之”的态度,为其后宣帝立榖梁于学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而且,一些治榖梁学的经师,不知是否受到江公因“呐于口”不敌仲舒事的影响,特别注重提升学术修养,尤其是辩论才能,虽然传授榖梁学者依然“浸微”,“唯鲁荣广王孙、皓星公二人受焉。广尽能传其《诗》、《春秋》,高材捷敏,与公羊大师眭孟等论,数困之,故好学者颇复受《榖梁》。沛蔡千秋少君、梁周庆幼君、丁姓子孙皆从广受。千秋又事皓星公,为学最笃。”可见经过一些治榖梁学者的不懈努力,榖梁学“浸微”的形势逐渐有所改观。宣帝即位之后,榖梁学则加速了复兴的进度:

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榖梁春秋》,以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乐陵侯史高,皆鲁人也,言榖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宜兴榖梁。时千秋为郎,召见,与公羊家并说,上善榖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复求能为榖梁者,莫及千秋。上愍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汝南尹更始翁君本自事千秋,能说矣,会千秋病死,征江公孙为博士。刘向以故谏大夫通达待诏,受榖梁,欲令助之。江博士复死,乃征周庆、丁姓待诏保宫,使卒授十人。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余岁,皆明习。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平公羊、榖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

这段记载透露出许多信息,首先,宣帝听说祖父喜好《榖梁传》,转而征询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史高的意见,由于韦贤等三人都是鲁人,故支持复兴属于鲁学的榖梁学。从中反映出公羊与榖梁之争,不仅有经义之争,亦有地域之争,即所谓齐学与鲁学之争。一般说来,鲁学严谨保守而少创新,恪守师学;齐学则驳杂浮夸,崇尚功利与富于权变。早在汉初,齐地儒生叔孙通参与制作礼乐活动,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这一故事很能反映出齐鲁两地学者不同的风格。

其次,宣帝虽然听从了韦贤等三人的意见,有意复兴榖梁春秋学,但其一贯持重,并没有立即付诸实践,而是召集治榖梁学者及治公羊者共同讲经于御前,经过比较后方表明对榖梁学的赞赏态度。

最后,宣帝非常清楚榖梁传承的凋零情况,故而刻意扶植榖梁学。治榖梁学者蔡千秋因事左迁,因寻觅不到比他更好的传授榖梁学的人选,宣帝复起蔡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受榖梁。蔡千秋病卒后,征江公孙、周庆、丁姓等人继续传授,“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余岁,皆明习。”正是经过这样长时期的精心准备,在石渠阁会议上才有出色的表现,“由是榖梁之学大盛。”

榖梁、公羊学之争,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学理之争。两者虽属同今文经,但分属鲁、齐两地,其实这情况在其他诸经中也同样存在,如《诗》则有鲁、齐、韩三家之多,较之《春秋》公羊、榖梁还多一家。但是,其他诸经与政治的结合,从来没有像《春秋》经这样紧密。榖梁与公羊虽是阐发《春秋》微言大义,但两者的关注点是不同,如清代皮锡瑞曾评论《春秋》三传优劣说:“《榖梁》虽暂盛于宣帝之时,而汉以前盛行《公羊》,汉以后盛行《左氏》,盖《榖梁》之义不及《公羊》之大在,事不及《左氏》之祥,故虽监省《左氏》、《公羊》立说,较二家为公平,卒不能与二家鼎立。”这里且不论晚出的《左传》,仅与《公羊传》相比,《榖梁传》在阐发《春秋》微言大义上亦远不如之,这实是榖梁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学理与政治上无法与公羊学抗衡的一个根本原因。

武帝时期且不论,如昭帝时期召开的盐铁会议,参与会议的贤良文学批评武帝时政时,就多出数于春秋公羊学,而少数出于春秋榖梁学。至于在以经学断案方面,春秋公羊学依旧保持理论权威。最著名的一例,就是发生始元五年(前82)的“卫太子案”。当“卫太子”现身京师时,朝中衮衮诸公无不困于真假之辨,而后至的京兆尹隽不疑立将“卫太子”缚送诏狱,所依据的理论依据就是春秋公羊学:“昔蒯聩违命出奔,辄距而不纳,《春秋》是之。”由是昭帝与大将军霍光对此深表赞赏:“公卿大臣当用经术明于大谊。”

然而,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春秋公羊学,对于最高统治者来说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天人合一”、“春秋大一统”的理论深得君主的青睐,成为神化君权、改制兴作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亦可依据天人感应的学说,来限制止君主的过度索取与兴作,以保护百姓社会生活能有序进行,而灾异与祥瑞则是天意的具体反映。如董氏所言:“天人之征,古今之道也。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质诸人情,参之于古,考之于今。故《春秋》之所讥,灾害之所加也;《春秋》之所恶,怪异之所施也,书邦家之过,兼灾异之变,以此见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此亦言天之一端也。”董仲舒还身体力行,亲自推演灾异:“先是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灾,仲舒居家推说其意,屮稿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见,嫉之,窃其书而奏焉。上召视诸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

需要指出,在武帝这样强势君主的统治下,推演灾异一般都不敢直接涉及人主。董仲舒推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灾,本意即为求雨,就是一明证。然而,武帝去世,昭帝即位,正处于主少国疑的多事之秋,再据《春秋》推论灾异,矛头不免直指人主,甚至引发要汉帝“禅让”之说,这次事件的主角则是董仲舒的再传弟子眭孟。

昭帝元凤三年(前78),泰山莱芜“有大石自立”,“昌邑有枯社木卧复生”,上林苑枯断柳复生,虫食树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等奇异现象出现,眭孟以《春秋》推之:“石柳皆下民阴类,下民之象,泰山者岱宗之数,王者易姓告代之处。今大石自立,枯柳复起,非人力的为,此当有从匹夫为天子者。枯社木复生,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者也”。于是上书曰:“先师董仲舒有言,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汉家尧后,有传国之运。汉帝宜谁差天下,求索贤人,禅以帝位,而退自封百里,如殷周二王后,以承顺天命。”显然这种言论触犯了最高统治阶层的利益,眭孟以“大逆无道,妖言惑众”的罪名被诛。宣帝即位之后,征任眭孟子为郎,或有酬谢“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预言的意义于内。

但是,作为一名聪明的统治者,宣帝显然不愿意听任春秋公羊学继续张扬灾异之说,这无疑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政治上扶植学风较为朴实,更关注“人事”的春秋榖梁学,从而将春秋公羊学的影响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是宣帝复兴榖梁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卫太子好榖梁春秋事云云,则成为向韦贤等人明表己意的最好理由。

此外,宣帝虽然有意复兴榖梁学,但为何没有立即付诸实践,只是到了晚年才召开石渠阁会议,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治春秋公羊学者此时关注点已经发生转移,几乎充斥于昭帝一朝推演灾异之说戛然而止,代之而起的则对所谓“符瑞”的歌颂。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两汉多凤凰”条曰:“两汉多凤凰,而最多者,西汉则宣帝之世,东汉则章帝之世”,并释其原因曰,“宣帝当武帝用兵劳扰之后,昭帝以来,与民休息,天下和乐。章帝承明帝之吏治肃清,太平日久,故宜有此瑞”。然而不排除“两帝本喜符瑞,而臣下遂附会其事”的可能。事实上制造“符瑞”与推演“灾异”,经学家如何作出解读,关键取决于当时政治环境清明与否。从这一角度观察,宣帝时期多“凤凰”,擅长“天人感应”的公羊经学家可以作出新的解释。至于所谓“附会”之事,不仅解读“符瑞”时存在,推演“灾异”时何尝不是如此。总之,由于治春秋公羊学者的配合态度,是时没有必要从根本动摇公羊学的传统地位。

此外,还有一现象值得注意,公羊大师眭孟尚在时,传人已成分裂之势,这对于公羊学传承发展而言未必是一幸事。《汉书·眭孟传》载:“孟弟子百余人,唯彭祖、安乐为明,质问疑谊,各持所见。孟曰:‘春秋之意,在二子矣!’孟死,彭祖、安乐各颛门教授。由是《公羊春秋》有颜、严之学。”虽然眭孟死后,严彭祖、颜安乐“各颛门教授”,再也不复见其师“弟子百余人”之盛况,至少于宣帝一朝,治公羊春秋者已呈凋零之势。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最初参与石渠阁会议辩论的公羊学者有博士严彭祖、侍郎申挽、伊推、宋显四人,其中除严彭祖传承有序外,申挽、伊推、宋显等三人仅此一见。显然,以这样力量与榖梁学者尹更始、刘向、周庆、丁姓等名家“并论”,“公羊家多不见从”,实不是意外之事。为了扭转辩论不利局面,公羊派请增内侍郎许广,榖梁相应增加中郎王亥,双方各为五人,“议三十余事。望之等十一人各以经谊对,多从榖梁。由是榖梁之学大盛。庆、姓皆为博士”。可见由眭孟之死引发公羊学派的分裂,亦是石渠阁会议中公羊学派失利的一个因素。

《汉书·儒林传》赞曰: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藩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初,《书》唯有欧阳,《礼》后,《易》杨,《春秋公羊》而已。至孝宣世,复立大小夏侯尚书,大小戴礼,施、孟、梁丘易,榖梁春秋。至元帝世,复立京氏易。平帝时,又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所以罔罗遗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矣。

从汉武帝时的五经博士,到汉末亟增至十八经博士,宣帝时石渠阁会议在西汉经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同类推荐
  • 征唐攻略

    征唐攻略

    当铁骑踏越山川原野,当刀锋临至头颅之上,盛唐不再,只剩一个外强中干的乱唐,胡人犯边,藩镇作乱,宫闱祸乱,阉竖掌权。有一人举于流民之间,一念扶唐,一念逆唐。李隆基,勿逼我反!他是一代诗仙李白之子,从一开始就只想守卫这片汉土,却在一夕之间,将那唐旗插在了九州之外的土地上。殿上之君,殿下之臣,吾该何去何从?
  • 仙相世

    仙相世

    周末出门遇见一个猫,居然就这样随意的穿了,竟造化弄人的到了一个傻公子的身上,一个傻公子这可如何是好,算了,既然已经这样了,那就安逸的当这个傻公子好了。什么!时局要动荡了,那就一统天下好了。看一个傻公子的治世之道。
  • 刀剑覆清

    刀剑覆清

    大炮巨舰,钢铁煤炭。登萍度水,飞檐走壁。当西方的工业文明和拥有神奇力量的东方剑侠客碰面,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这是一个充满荒诞幻想的故事,它发生在另一个世界里。对于那个离奇的世界,我们姑且就称它为“刀剑朋克”吧…… 欢迎加入书友群:拖更养老院~361434131
  • 匡扶三国

    匡扶三国

    “这里是哪里?什么?汜水关?什么?我的爹居然是潘凤?”前世射击冠军潘俨,意外成为无双上将潘凤之子。孺慕情深,潘俨重活一世,岂能容忍父亲有失。他发誓就算是华雄,也不可能伤父亲分毫。汉末乱世,诸侯并立,烽火四起,中原十室九空,边疆屡遭掠劫,汉民族伤痕累累。司马篡政,世家夺权,百年之后近乎奄奄一息。三国,这是最好的时代,亦是最坏的时代。既然来此一趟,潘俨不愿得过且过,苟活于世,誓要用自己的方式,亲手匡正这倒悬的天下。
  • 枭臣

    枭臣

    现代人谭纵意外回到一个陌生的历史时空中去,成为东阳府林家刚考中举人、性格懦弱、有些给人看不起的旁支子弟林缚。还没来得及去实现整日无事生非、溜狗养鸟、调戏年轻妇女的举人老爷梦想,林缚就因迷恋祸国倾城的江宁名妓苏湄给卷入一场由当今名士、地方豪强、朝中权宦、割据枭雄、东海凶盗等诸多势力参与的争夺逐色的旋涡中去。不甘心做太平犬,也不甘沦落为离乱人,且看两世为人的林缚如何从权力金字塔的最底层开始翻云覆雨,在“哪识罗裙里、销魂别有香”的香艳生涯中,完成从“治世之能臣”到“乱世之枭雄”的华丽转变。
热门推荐
  • 我可以不死么

    我可以不死么

    这么稀奇的死法虞央并不是第一次见——【肉身陨落加赠魂飞魄散套餐】“终……终于……成功了……”城市上空,一方老祖折了大半寿元施展绝学,正呕血不止“就这?”“您老也活了几百年了,能不能换个新花样?”“贵派难道就没点禁术、神兵、核武器什么的新鲜玩意吗?”虞央失望地看了一眼手机里的《大圣诀》【鬼见条:457/1000】花式死满一千次才能升到第四层焚心、坐忘、兵解、落魂、寄婴、夺舍……谁能告诉我,还有哪种死法是咱没体验过的???讨论群:1014749663
  • 书呆华杰

    书呆华杰

    一个宅男高中学生,在一次被迫的观景时被一棵千年老榕树强行打上了一些记忆成为了修炼者,根据记忆得到了多种本领,展开了漫长的修仙路,经过无数努力、险象环生,最后在经历无数波折问鼎巅峰。成为......
  • 在岛中央爱你

    在岛中央爱你

    在交警队浑浑噩噩小十年,其间所见所闻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故事,仅供娱乐!切莫当真!
  • 红无常

    红无常

    他知道那两个人不是判官,不是那白脸的妮子,掌个崆峒印,印走70老翁,印走黄发小童,印走沙场上的灵,印走炊烟里的魂。染尘无常,人间妖。
  • 诡异重启

    诡异重启

    蒸汽与机械的年代,航海与开拓的年代,资本主宰天空的时代,红月悬空,诡异复苏。没有历史记载怪物的由来,只有带来的扭曲,怪物,还有,神!黑暗的末世,出现了位格,出现了超凡,世界给予挣扎的人们知识的灌输,和……出现生命的失控!工业的锅炉剧烈沸腾,铁甲列车环绕城市,士兵用生命清扫道路,城市之间无数火焰灼烧的尸骸; 铁路上依旧运行,资本的疯狂不会停止。战舰慢慢沉没,炮火逐渐停歇,怪异的神飘荡在天空; 兵士疯狂,血雨飘扬,黑影漫天,空艇坠落。真实的血月逐渐临近,鸣石受到牵引飞向空中。蒸汽轰鸣,电弧交接,文明的火焰永不停歇——
  • 我和我的苏先生

    我和我的苏先生

    暗恋了思念的对象,在毕业前的游学活动中被自己的好友抢先告白,温曼曼选择做缩头乌龟落荒而逃!五年后,二人再次相遇,误会终于一点点解开。”温曼曼,你让我找了你五年,你该怎么补偿我?“”苏简,你知不知道,我喜欢了你九年!“
  • 连神都被打败的世界真是太恐怖了

    连神都被打败的世界真是太恐怖了

    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呢...............
  • 贪狼战歌

    贪狼战歌

    兽界的四凶破除了封印,导致兽界到处,战火四起,最后时空凌乱,导致兽界与人界地球的出现了巨大的插口,让兽界的很多的兽人附身到了21世纪的地区人类身上,新的战斗慢慢的拉开帷幕。那个旧的阴谋也开始一点点的浮出水面...
  • 岚十三

    岚十三

    在江湖中,有一群被称为“鬼刀众”的杀手组织。这个组织专门接取道上的悬赏令,猎杀目标,赚取赏银。岚十三正是这一组织中的王牌杀手之一,只是他似乎背负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 重生之寒门学渣

    重生之寒门学渣

    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年少成狂,终要与大龙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