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党委
企业简况
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的重点龙头企业,年产速溶咖啡粉1.3万吨,拥有咖啡生产基地21万亩,咖农25万人。2011年销售收入7.2亿元。现有员工1450名,其中党员180名。公司党委下设4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党委在2011年被确定为云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
2010年12月,在首届中国·芒市(国际)咖啡文化节期间,后谷发展模式与党建工作受到美联社、香港《大公报》、新华社、新浪网等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专门举行记者招待会,就后谷发展模式和党建工作等问题回答记者的提问。其中的亮点之一,就是坚持探索以党组织为核心、产业为载体、合作社为桥梁、企业为后盾、农户为基础的党建工作模式,使得党建工作落实到了促进产业发展和咖农致富上。
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使党的工作覆盖到村组农户
公司党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创新组织设置形式。针对农民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公司把党建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突破口,以党建凝心聚力促进企业发展。2002年,公司党支部正式挂牌成立。按照“双方自愿、资源共享、企民共富”的原则,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合作社中,在初具规模的种植基地、相对稳定的种植区域的村民小组建立党支部59个,586名农村党员加入合作社。
推进“三培养”。公司党委大力实施“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优秀党员技术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的“三培养”工程,不断壮大党组织队伍。仅2011年就有52名同志光荣加入了党组织,76名优秀青年职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推行党组织领导班子和企业管理层交叉任职,建立健全了党委决策议事制度。目前,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党员占74%,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实现了互相渗透、相互融合。
提供经费支撑。每年安排25万元党建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党员活动室、党员电教室、图书阅览室的建设,以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筹集资金440万元,帮助咖啡种植专业村建起党员活动室,完善软硬件设施,使59个咖啡种植专业村达到了“有一个党支部、一个咖啡种植协会、一套管理机制、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农资化肥仓库、一个民族文化戏台、一台电脑、一台投影仪、一名技术指导员”的“九个一”标准。
把党的活动开展到田间地头,使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干事创业中
党员亮身份、做示范,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党员先进性的发挥体现在促进产业发展上。
党员亮身份,践诺发展。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活动,公布党员的姓名、照片、职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每名党员根据不同岗位,向群众作出具体承诺,以实际行动创先争优。在生产基地,以124名共产党员为骨干的500名技术指导员队伍,每天活跃在田间地头,帮助咖农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设立示范岗,带动发展。在生产车间设置55个党员示范岗,在岗位上比贡献,争创“业务尖子、生产标兵”,达到“命名一个岗,竖起一面旗,带动一大片”的示范效果。在原料基地建设中,建立了33个“党员责任区”,党员深入田间地头抓示范基地,党员示范基地种植的咖啡亩产达到2000公斤,有力带动了其他咖农发展生产。
健全制度,保障发展。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公开承诺、评星晋级等15项工作制度。通过实施“五星党组织”、“五星党员”评星晋级活动,实行“一月一评,一季一星”的动态评星以及“一年一评一表彰”的定期考评机制,激发职工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激情,涌现出了陈川禾、李建彩、王文丽等一批优秀党员典型,形成了党组织建设与公司发展融为一体的良好格局。
把党建工作成效落实到产业发展上,带动一大批咖农走上致富路
公司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以党建助推咖农致富,用发展的成果检验党建工作成效。
确立发展模式。公司党组织成立之初,结合实际提出了“公司+基地+合作社+支部”的发展模式,采取“控制种植程序和标准,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保投入、保产量、保价格,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措施,与咖农建立了新型、和谐、紧密的共存共融关系,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咖啡产业化带动咖农增收致富的路子。
加快转型升级。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公司党委又适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社会资源、企业转型升级”建议,加强组织协调,引进年产1万吨的速溶咖啡生产线,使公司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沙特等十几个国家。“后谷”商标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德宏州被授予“中国咖啡之乡”称号。
开展结对共建。公司以党组织共建为核心,组织实施了“村企”、“银企”和“部企”结对共建工程,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成立了以中科院院士周俊领衔的咖啡院士工作站,为咖啡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2011年公司实现工业产值4.07亿元,实现利税7540万元;咖啡基地从党组织建立前的1500亩发展到21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5.8亿元,带动咖农5.1万户、20多万人,当地咖农人均纯收入从1994年的652元增长到2011年的6835元。
基层声音
后谷发展到今天,有几条经验值得总结。最有力的抓手,就是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最有效的保障,就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促进咖农增收致富。
——德宏后谷咖啡公司董事长 熊相入
发挥党员表率作用,用实际行动感召咖农,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我们青年党员,就是要积极为咖农服务,时刻为企业谋发展,为边疆民族的咖啡事业奉献青春。
——德宏后谷咖啡公司党员 陈华英
过去我们对咖啡栽种不了解,病多,虫多,产量低,没有人相信种咖啡能脱贫致富。党支部带领我们建立咖啡合作社以后,咖啡公司常来放电影,技术员到田间地头教我们种植技术。产量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咖农高兴了。现在,村里好多咖农都盖起了砖房,买了摩托车和汽车。
——咖农 王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