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双方相互之间差别不是太大,导致彼此的运动速度都明显加快,碰撞的结果是形成爆炸,即在极短时间内高温高速条件下的碰撞,使参与碰撞的物质都会因改变或消散而分解,爆炸的另一种形式是同一物质由于聚合达到一定规模,无法维持原有的自身性质和运动而分解,导致原有物质发生改变,产生内部的相互碰撞,形成自我坍塌或溃散。因此爆炸有两种形式,一是不同物质的高速碰撞,二是同种物质的自我分解。两者的结果都是产生高温,使物质运动和变化加剧,形成物质的快速分解。在这一过程之中能量场的变化往往给我们造成能量释放的假象。
物质通过吸引式碰撞进行聚合,当然这也是一种爆炸,只不过是在强的一方内产生的局部爆炸,形成强弱双方物质的结合,而物质的分解则是一种完全、彻底的爆炸。可以说包括物质演化的中间阶段在内,一切物质的形成和分解都是由于发生相互之间的碰撞,以及由此产生激烈运动和变化的结果,都要在各种高温爆炸中进行。初期的爆炸完成后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物质剧烈的运动和变化也渐渐趋缓,从而使物质之间趋于稳定和平衡的状态,形成一定的运行规律和秩序,直到发生新的冲突和碰撞,产生新的爆炸而再一次发生改变。
在爆炸的过程中如果物质的密度和体积足够大,其超强的相互作用力量导致在爆炸分解后形成的更多物质没能就此离开,反而是进一步吸引而聚拢,使物质在爆炸后体积缩小,但密度变大,其致密性运动演化最终将会形成一个黑洞。黑洞是物质在演化过程中聚合达到一定规模后表现出的一种特殊形态,其内部旋转速度比外围高得多,形成的强大引力作用会将周围的物质吸入和分解,并以新的方式将分解后的物质抛射出来,使物质进入循环的变化之中。
这种能产生强大吸引力的黑洞是物质在演化中形成的一个特殊产物,聚集和分解的过程得以共同出现。由于其强大的相互作用力量,黑洞附近的物质被吸入后,在黑洞内部极强的相互作用下分解,因此遭遇黑洞也是物质分解的一种手段,实质上也是物质与黑洞的旋转发生碰撞,在黑洞内部产生爆炸分解的结果。分解后没被抛出的剩余物质则留在黑洞内部,参与继续运动和加强相互作用,使黑洞的规模越来越大,相互作用也更强,对周围的物质形成更加强大的吸引作用,相关的物质不断向黑洞聚集,使黑洞成为这一部分物质的核心。
物质聚合到一定规模、一定程度,而运动仍处于当前阶段下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暂时还无法进行下一阶段演化时,其中的一部分物质就会进入分解和聚合的循环变化,以维持整体运动的持续和稳定,等待下一阶段碰撞的来临,这才有了黑洞的出现。黑洞不仅成为聚集的中心,而且通过对物质再次进行吸收和分解,以保证这一部分物质原有运行过程的继续,可以说形成吸引和维持稳定就是黑洞的两个主要功能。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星系之所以会形成涡旋,就是因为在中心大多都有黑洞的存在,使这一部分物质不会因膨胀而四处分散开来。一切星系和星系团都在围绕大小不同的黑洞运动和旋转,行星系统的中心是行星,恒星系统的中心是恒星,星系的中心主要就是黑洞。随着演化的进行,直到与其他星系的物质发生碰撞而发生改变,这种黑洞也成为星体演化中间稳定阶段的一个标志和特征。
物质世界的不断聚合、膨胀,最终会形成或遭遇终极意义上的黑洞。这种终极黑洞是物质世界中最大规模质量引力体,具有最强的相互作用,内部旋转速度最高,能形成绝对速度和最高温度,它是物质演变形式的极致,对一切物质都构成无法抵御的强大力量。任何物质形式都逃脱不了它的吸引,其引力之大甚至在物质进入这种黑洞之前就已被分解为各种粒子,而且也不会再有任何意义上的物质被抛出。
物质最终在运动演化中遭遇终极黑洞,在其超强作用力之下分解为粒子进入终极黑洞,在终极黑洞内部粒子又分解为基本粒子并最终成为能量子,能量子在达到绝对速度后发生碰撞,从而产生最高温度,在最高温度下能量子发生湮灭而转化成能量,物质就此不复存在,重回其归宿。
我们平常天文学上所讲的黑洞只是前述普通意义上的黑洞,是星系在相对稳定运行阶段的中心,是物质演变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具有不同的种类和数量,并不是由物质世界最终形成在终极意义上的黑洞。普通黑洞和终极黑洞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吸引物质的大质量物体,都有强大的相互作用力量,内部都存在高温和旋转,使进入其中的物质发生分解,而且也都是物质由于聚合运动,在演化中形成的一种现象和结果。
不同之处则是普通黑洞内部的温度和速度不是最高,只能将物质分解为粒子,并将其抛出黑洞,而终极黑洞在物质世界里规模最大、力量最强,只会消灭而不会抛出物质;普通黑洞是物质聚合运动的阶段性成果,是一部分物质运行和演化的中心,完成的是物质在粒子层面上的转化,存在于物质演化中相对稳定的中间阶段,是物质演化平衡、有序的稳定器,而终极黑洞内部存在最高温度,是物质转化为能量的最终场所,是物质演化的最后阶段和最终归宿。
终极黑洞只在两种情况下形成,一是如果物质世界的规模足够大,则自身内部各种物质演化形成的吸引力量最终会大于膨胀的作用,从而形成向内的坍塌,内部的爆炸和碰撞最终会形成终极黑洞;二是不同的物质世界在各自膨胀过程中发生碰撞而形成终极黑洞。无论产生的是哪一种形式的终极黑洞,对于参与的这部分物质来说都是唯一,终极黑洞的出现标志着宇宙中这部分物质消失的开始和演化的结束,以下所谈到的黑洞除另有说明外专指终极黑洞。
三、奇点和白洞
黑洞形成后会持续地吸收物质,直到物质世界最终消失,不再有剩余物质可供吸纳,使黑洞内部的高温开始下降,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力量也逐渐降低,最终坍塌而消失。在此过程中黑洞的力量即使再强大也只能对物质起作用,当能量子转化为能量以后,黑洞的作用力就不再有影响。
随着黑洞的坍塌,物质及其运动的逐渐消失会导致温度也不断下降,但这种下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且尽管温度在逐渐降低,也比最低温度要高,所以能量的变化虽然变缓,却也不会停止,这时物质消失形成的能量停留在黑洞内部,会使原有的能量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由物质转化成的能量与宇宙中原有的能量在黑洞中心随温度降低而逐渐凝聚,形成一种能量堆积。
如果能量堆积到一定程度,处于临界状态就形成奇点,奇点是能量和物质转化的奇异之点的简称,是宇宙中能量处于最大堆积和临界状态的区域,是能量形成物质的场所,主要由黑洞消失后,在其内部形成。当黑洞化解了周围所有的物质,并使能量堆积超过临界状态以后,在黑洞内部能量缓慢变化的影响下,能量会发生聚合,产生出能量子,能量子的生成从我们认识的角度可以看成是在条件具备和达到后一种“无中生有”的现象。能量在接近最低温度,超过堆积临界状态就能在缓慢的变化中自发结成能量子,能量子与奇点处能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形化,二是运动。
在奇点处能量分布最大,流动和变化却最小,而物质只有最初的形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能量子的运动主要受缓慢的能量变化的影响,呈现出完全随机的特点,因此这时的运动和变化的程度最低,产生的能量场最小,也不易发生聚合效应。也正是由于此时只有这种相对单一、也较小的能量影响,能量子容易在自旋运动的作用下脱离奇点,通过旋转运动进入白洞。白洞是能量分布极小处,通常位于奇点附近,能量分布少是由于白洞的温度要高于奇点,不会发生能量的凝聚,相反大多都通过汇集而堆积于奇点。
白洞距离奇点近,虽然能量较少,但由于温度比奇点高,能量变化的程度比奇点大得多,对能量子运动的影响也更大,奇点产生的能量子才由此进入了白洞。能量子离开奇点到达白洞,白洞内温度和条件都达不到黑洞的标准,能量子的碰撞不会发生湮灭,而是通过聚合形成基本粒子。
白洞内由于能量分布少,这时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开始逐渐显现,对处于其中的物质运动影响,也比奇点单纯而缓慢的能量更为明显。在这种作用之下能量子容易克服随机的状态,运动会更加积极,从而产生物质的初始聚合,形成最初、最低状态的一种有序,才使基本粒子得以出现。白洞由于有这些新生成物质的出现和运动,温度才会高于奇点,也有了物质产生的相互作用。
基本粒子在白洞内产生电性并形成最初的电场,但白洞内只有能量子和基本粒子存在及运动,其包括电场在内的相互作用以及能量的影响比在此之外,其他有物质存在的区域都要小(当然奇点除外),温度也比其他物质的区域低得多。基本粒子会受到在白洞之外能量更大区域里能量变化的影响,以及其他区域已有物质相互作用的吸引,以波的方式喷薄而出,由此脱离白洞,形成白洞的物质释放现象。基本粒子及其存在的电性由于白洞以外更强的作用,才会向外释放,而不会再返回奇点,但白洞的这些相互作用的力量对能量子的运动没有太大的影响。
离开白洞的基本粒子在旋转和自旋中开始聚合演化,并不断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生成新的物质,直到形成新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在演化中规模不断扩大,运动范围不断加大,使物质世界的不断膨胀,最终与其他物质世界遭遇碰撞形成黑洞或自身在演化中产生黑洞,一切物质又被吸入黑洞而消失,一轮物质周期就此结束,并继续孕育出新一轮物质周期的开始。
黑洞与白洞是物质存在的两个极端。白洞开始于物质周期之初,物质的相互作用最小,是只释放不吸收物质的能量分布最小处,是基本粒子的形成地,因呈现物质释放现象而“白”;黑洞形成于物质周期之尾,是物质相互作用最强处,是能量子的湮灭地,是只吸引不释放物质的最强大引力体,因对物质的吸引现象而“黑”。
宇宙间最高温度和绝对速度只存在于黑洞内部,黑洞又是能量子存在的最后之地,而奇点和白洞则是能量子存在的最初之地,在物质世界的其他区域里不可能有能量子的存在。物质的产生和消亡主要取决于能量子,能量子在奇点产生,在黑洞消亡,物质在白洞释放而生,被黑洞吸收而亡,只有黑洞、白洞和奇点是能量子与基本粒子存在的场所,是一切物质的诞生地和灭亡地。
在今天的物质世界里,我们能看到的都是由基本粒子形成的各种物质及其运动的表现。星空、星体、星系、星云和普通黑洞等在星空中出现的一切现象,只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在演化过程中的中间时期表现出的一些形态;所看到的各种爆炸以及形成的闪光和光亮,都只是星系间物质分解和聚合运动的结果。虽然他们最初都是由能量子集合而成,但并不是能量子运动及存在的反映,因为它们代表的都只是演化的中间阶段,反映的主要是现有的一些演化。只有能量子存在之处反映的才是物质最初的开始和最后的结尾。
宇宙中没有物质存在就是最低温度。奇点由于能量子的出现而温度要高于最低温度,是温度下降到接近最低温度而未达到的区域。下降和接进是由于物质逐渐消亡,未能达到是因为能量子的出现。奇点的产生总是出自黑洞之内,并在黑洞最终坍塌而消失后形成,甚至可以说奇点就是黑洞的重生,是黑洞一种新的转化形态,二者才是物质生死的起始,构成一种最大的完满循环。在奇点处能量能够发生堆积则是由于温度接近最低温度,使能量接近于不再流动和变化,但温度又高于最低温度使能量还能缓慢地进行一定的流动,能量由此形成既不同于原能也不同于正常温能状态的特殊状况,当然严格地说这实际也还是温能中的一种形式。
在物质周期的轮回之中,终极黑洞形成时的位置并不固定,因而产生物质的奇点也会随之有变化。黑洞消失以后,在温度下降和能量堆积到最低温度出现之前,能量子的产生与运动使奇点得以出现,重新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物质和能量变化。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变化决定了必然有奇点的存在,奇点又使宇宙将不会平静而始终处于周期性的变化之中。
物质在温度的变化之中进行运动,聚合和分解实际上都是在碰撞导致的爆炸之中完成。只不过聚合是局部的爆炸,整体温度相对低一些,包括新产生物质在内的运动不是太剧烈,才有可能形成聚合现象;而分解是完全的爆炸,温度相对高得多,在产生的高温下物质运动加快,容易形成分离。而达到最高温度的碰撞则只能在黑洞里形成。物质世界里也只有奇点和白洞的温度才接近于最低温度,其他区域以及各个演化阶段的温度都要远远低于最高温度,也高于最低温度。
一切物质都存在于终极温度之间,最高温度的存在之处和最低温度的突破之处,就是黑洞与奇点出现之地与产生之时,决定了这一部分物质世界的形成和消失。我们今天的物质世界最初也是在接近于最低温度的情况下产生,而不是在高温下由大爆炸产生,但将在最高温度下结束。这个世界在走到今天的形态之前,也曾经历了很多次的聚合与分解。当前我们已认识和掌握了一些太空中留存的高温和爆炸遗迹。这些所谓的大爆炸证据,充其量只是在形成现有星系,甚至是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一次或几次碰撞之后产生的一些遗留之物,但并不一定是物质在形成之初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