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005200000005

第5章 人类如何思维(3)

在我们通过接受暗示形成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的途径当中,通过他人毫无疑问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首先我们人类的幼体对成年人的依赖程度是很高的,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也就是说,我们从小的学习和认知事物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别人来实现的,我们从小便养成了这样一种认知方式和习惯。其二,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使得通过接受他人暗示来认知世界成为一种高效而且可行的方式和途径。

二、规范压力

社会中的规范包括法律法规、道德、风俗和禁忌等,这些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构成压力,可以起到约束行为和调节关系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产生某种行为或者约束某种行为,并非因为我们愿意或者不愿意,而是因为我们屈从于规范压力,我们不愿意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也不愿意遭受人们对自己的孤立、冷落、嘲笑等等这些负面的社会评价。

三、社会感染

社会感染是社会中某种情绪(乐观、悲观、恐慌、疯狂等等)及其相应的行为在个体间进行传播和蔓延的过程,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互影响方式,是社会中个体间在情绪上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基本途径。社会感染的特点:

(一)双向性:感染者与被感染者可以相互转变。

(二)爆发性:在大群体内会产生循环感染,从而导致更强烈、更冲动的情绪爆发,乃至一些非理智的行为发生。

(三)接受的迅速性:在感染的氛围中,感染者发出的信息及情绪刺激为被感染者迅速接受。

社会感染是很多具有群集性的动物物种所具有的特征,它是物种长期进化的结果,有利于提高物种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社会感染使得某些有利于物种更好地适应环境的积极的情绪反应能够更快更有效率地在种群中传播,从而提高个体和种群的生存机会。但与此同时,社会感染也使得种群可能产生消极的群体情绪和不理智的群体行为。在人类社会中这种现象经常发生,比如在某种环境下整个国家和民族陷入一种疯狂状态,在足球比赛中观众中可能发生的群众性的歇斯底里和骚乱,在火灾现场发生的群体性的恐慌。

四、模仿

模仿是没有外在压力条件下,个体受他人的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现象。模仿的特点:

(一)模仿的社会刺激是非控制性的,榜样是模仿的条件,但模仿是自愿产生的,有时可能是无意识的。一般说来,个体越崇拜,越欣赏的人物,越容易引为榜样,模仿的倾向性越明显。

(二)相似性:模仿者的举止近似于其所模仿的榜样。

(三)模仿的不完全理性:我们崇拜和欣赏一个人,却经常不能够完全理性地评价对方所有特征中哪些具体特征是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的,因此会或多或少地倾向于全面模仿,导致“东施效颦”的错误。不同人在这方面的倾向性是不一样的,取决于其这方面的理性程度。

模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能力,也是一种本能的行为倾向。通过模仿,人类的幼体能够以较快而且有效的方式学会某些必要的行为方式、语言、技能和生存方式等,使得幼体能够较快而且有效地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模仿的消极作用主要来自于其不完全理性。由于个体模仿过程中理性的有限性,其模仿的内容当中有些是无效甚至有害的。

§§§第五节人在认知上为什么会犯错误——人性的弱点

先从一个故事说起,该故事是根据华罗庚举过的一个例子改编的:

某人面临一个袋子,他知道袋子里装了很多东西,但是不知道袋子里装了哪些东西。他想知道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于是从一个袋子里摸东西出来。摸出来的第一个是红玻璃球,第二个是红玻璃球,甚至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都是红玻璃球的时候.他立刻会出现一种猜想:“是不是这个袋里的东西全部都是红玻璃球?”但是,当有一次摸出一个白玻璃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失败了。这时,他会出现另一种猜想:“是不是袋里的东西全都是玻璃球?”但是,当有一次摸出来的是一个木球的时候,这个猜想又失败了。那时,他又会出现第三个猜想:“是不是袋里的东西都是球?”这个猜想对不对,还必须继续加以检验,要把袋里的东西全部摸出来,才能见个分晓。只要袋子里的东西没有取完,他永远不知道袋子里具体有哪些东西。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以下的哲理:

1.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我们要认识这个世界,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地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和总结。这就好比那个人要知道袋子里装的是什么,除了把里面的东西一件一件地取出来加以观察,别无他途。

2.我们形成对事物规律的认识的唯一途径就是不断地总结过去,总结经验。无论多么深刻多么抽象的规律和理论,只能是来自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但是另一方面,过去的经验往往是不可靠的,基于过去经验的总结的规律和理论永远有可能被新的现象所推翻和证伪,无论其经历过多久和多少次的实践的检验。这就好比对袋子里装的东西的判断永远只是对已经取出来的东西的总结,而只要袋子里的东西没有取完,我们的判断随时有可能被推翻。

3.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地产生经验,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人们在总结过去所认识的规律中,大多数是错误的,是会被后来的实践所修正的。人类就是在不断地试错和证伪中保留相对正确的认识,摒弃被证伪的认识,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地趋向于真理,但是又永远达不到真理。这就好比那人从袋子里不断地取东西,同时不断地修正以前的判断,形成新的判断。虽然在袋子里的东西全部取出之前,他的判断永远达不到绝对的真理,但是通过不断地试错和证伪,他的判断的确在不断地接近于真理。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和纠错的过程伴随我们一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人犯错的频率越来越低,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犯错和纠错的过程中不断地趋于成熟的。

人在认知过程中会犯错误,都会发生认知偏差,原因在于我们的认知活动依赖于我们的大脑,而我们的大脑这一器官虽然在反映和认知世界的功能上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效率,但与此同时其工作原理(认知的机制)又存在着天然的缺陷,这种缺陷是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的,是人性中固有的弱点。这里我们根据认知偏差发生的原理,将认知过程(包括股市中投机者的认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或者说认知偏差分为以下几大基本类型:

一、定势形成过程中的若干效应和偏差

定势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其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人的头脑中不断得到反映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简化如下:

假设有两个事物分别为事物A和事物B,它们反映在某个个体的头脑中分别对应着模式A和模式B。如果事物A和B都发生且被个体感知了,这种联系反映在个体的头脑中则初步形成了两种弱定势:

定势1:模式A→模式B,定势2:模式B→模式A

如果事物A和事物B再次都发生,那么该事件被个体反映后这两种定势都会得到强化。

如果事物A发生了,事物B没有发生,则定势1会被弱化。此时定势2不受影响。

如果事物B发生了,事物A没有发生,则定势2会被弱化,此时定势1不受影响。

定势的强度取决于被强化和弱化的次数以及排列分布。这些变量之间精确的定量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但是以下规律肯定是成立的:1.每增加一次强化过程,该定势的强度会提高;每增加一次弱化过程,该定势的强度会下降。2.强化和弱化多次发生以后,该定势的强度既取决于强化和弱化二者次数的比例,又取决于二者的排列和分布,越是最近的强化或者弱化,对定势现在的强度影响越显著,这实际上就是心理学的近因效应。由于近因效应,在强化和弱化次数既定的情况下,强化越是较多地分布在最近,总体强化的效果越好,相反则越差。你打过张三n次,也给过他n次枣吃,这n次给枣事件越是分布在最近,打他事件越是分布在以前,他现在对你的总体评价就会越好。

事物A与事物B多次发生并且被反映在个体头脑中,在这个过程中两种定势分别被多次强化或者弱化,强化和弱化的状况取决于这两种定势所对应的客观联系的强弱程度,同时也取决于这种联系被个体感知的状况,而在这点上是具有偶然性的。如果是必然联系,而且这种联系被个体反复多次感知,那么相对应的定势则会被强化成为强定势而一般不会被弱化;如果不是必然联系,那么越强的联系所对应的定势被强化的概率越大,被弱化的概率越小,这也只是在对该联系进行大量感知的前提下表现出的一种统计规律而已,在个体感知某种非必然联系次数有限的情况下,发生强化和弱化的比例和分布就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张某患有脊椎骨质增生,有时会感觉到疼痛,而且他经常会发现一旦出现疼痛症状,天很快就会下雨。于是他头脑中强化产生了如下的定势:脊椎疼痛→天将下雨。假如我们客观评价,疼痛和下雨之间属于非必然联系,疼痛发生后天将下雨的客观概率为80%,那么对张某来说他头脑中该定势的强化和弱化的状况就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这取决于事件发生的次数、结果模式(下雨和不下雨)的比例以及二者的分布。假如该事件发生了10次,那么疼痛后下雨(定势被强化)的次数可能是10次,9次……2次,1次,相应的分布排列也有若干种。在不同情况下,张某头脑中该定势被强化和弱化的结果是不同的,最终的强度是不一样的,可能过高反映实际概率,也可能过低反映实际概率,总之,张某认知上犯错误是个大概率事件。

事物的联系(包括必然联系、强联系、弱联系,也包括完全偶然的联系)不断地被反映在个体头脑中,形成了定势,然后强化和弱化着定势,这其中很多定势的形成和被强化主要是受偶然性的影响,它们没有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本来面目,是错误的定势,但是它们仍然会参与到思维过程,因此导致了错误的思维,得出错误的判断。这是人类思维错误的主要根源。这在心理学被称为定势效应,心理学所说的定势效应更多的指的是受偶然性影响进行错误强化的过程。这在行为金融学则被称之为代表性偏差,即由于样本规模(强化和弱化的次数)的有限性以及样本中强化和弱化的排列和分布的偶然性所导致的认知偏差。这样的话,代表性偏差实际上包括了定势效应和近因效应。

定势的强化效果还取决于其他一些因素。如果包含着事物之间联系的某次事件由于某种原因受到个体强烈的关注,那么相应的定势的强化和弱化效果就会更显著,此即显著性效应。显著性效应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感觉只要洗车就下雨,为什么怀孕的人发现满大街都是怀孕的。我们在回忆过去发生的事件时,该事件中所包含的联系所对应的定势也会受到强化或者弱化,因此,那些很容易且经常会被我们联想和回忆的事件中所包含的联系所对应的定势会受到更多更有效的强化或者弱化,而这实际上加大了定势受到强化或者弱化的偶然性,从而使得定势的强度偏离所对应事物之间联系的实际强度的可能性增大,由此导致易得性偏差。

晕轮效应也会导致某些定势受到错误地强化。这里我们对晕轮效应的界定比一般教科书中的界定更加宽泛,晕轮效应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某一事物包含若干种元素,不同元素反映在我们头脑中对应着不同的模式。这一事物又具有某种突出的特征,而这一突出特征客观上是由于该事物的某种元素引起的,与其他元素并不存在联系或者存在着弱联系。该事物及其突出特征被我们反复同时感知的结果是,该事物与该特征的联系反映在我们头脑中会形成定势,并且该定势会反复得到强化。由于该事物的中包含的元素是与该事物同时出现并且往往被同时感知,又由于个体理性的有限性,因此这些元素对应的模式与该事物的突出特征对应的模式之间也会形成定势并且得到强化,定势的产生以及反复强化导致本来客观上并不存在联系的这些元素与突出特征在我们头脑中建立起了联系,而这又会导致一个结果:以后包含这些元素中的某种或者某些元素的某种事物被我们感知时,该定势便会对该事物的认知发生影响,前面所述的突出特征模式便会被相应的元素对应的模式所激活,我们会误以为这一事物也具有该特征。

总之,晕轮效应是事物某种突出特征的辐射效应,或者说以点概面的效应。比如,中国上世纪拍的电影中,特务和流氓经常会戴一种帽子,后来人们称之为特务帽。这种情况看多了,大多数中国人头脑中都会把这种帽子(特务身上的一种元素)跟特务身份这一特征建立起联系,形成定势并且反复强化该定势,虽然二者本质上并不存在必然联系或者强联系。所以看见有人戴这种帽子,便会觉得他很像特务。或者通俗地解释上述现象就是:特务这种突出特征先辐射到特务帽上,然后再由特务帽辐射到其他人身上。

在上述对晕轮效应的界定中,如果我们将该事物的突出特征具体化为人们对该事物的情感(爱、恨、喜欢、厌恶等),那么该界定便与大多数教科书对晕轮效应的界定一致了。“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等等现象便可由此得到解释。比如,为什么我们会因为厌恶和尚而恨及袈裟呢?某人最初厌恶和尚肯定是由于和尚的某种特征,这里假设是由于和尚不买他家的酒导致了他对和尚的厌恶,那么该人在头脑中把和尚的不饮酒与厌恶的情感建立起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理性的。但是由于该人的不完全理性,他会将厌恶情感与和尚的其他特征建立起联系形成情感定势,包括和尚所穿的袈裟。由此他便会恨及袈裟,以后一旦看到谁穿袈裟,便不由自主地心生厌恶。这就是晕轮效应所导致的情感的辐射效应。

同类推荐
  • 没有如果,只讲结果:打造不找借口的一流执行者

    没有如果,只讲结果:打造不找借口的一流执行者

    任何以“如果”开头的理由都没有价值,因为执行要的就是结果。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有所发展,就必须牢记,拿出结果的人,才是最有能力的人,不找任何借口,全力以赴取得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 好品牌自己会说话

    好品牌自己会说话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深入人心的品牌文化;从细微处看品牌;质量是品牌的DNA;贴心服务让“上帝”更安心;管理是创造无形价值的手等。
  • 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成功管理的策略就是照着有效的方法。实际、有效的管理方法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而不良的管理方法,将可能对整个企业、员工和顾客会产期性的不良影响。本书在结合中国企业当今现状的基础上,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丰田公司500等强企业的诸多管理方法中甄选出5种最实用有效的管理利器:目标管理、项目管理、6б管理法、5S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
  • 福布斯写给未来的精英

    福布斯写给未来的精英

    福布斯说:“商业的目的是要创造幸福,而不仅仅是财富的堆积。”这本书不仅仅是交给你如何致富的,而且告诉你在财富中怎样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福布斯》杂志的创办人福布斯写给未来精英的一本书。一共包括100个小章节,每个章节告诉大家一个关于财富、幸福、快乐、事业、人生的大道理。物质成功并不一定会带来积极、活跃的人生,充满快乐和幸福的人生。如果人生目标正确,不但能获得物质成功,也能获得精神成功。
  • 小故事大道理:管人与用人

    小故事大道理:管人与用人

    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本书,滋养无数的心灵。如是您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那么本书一定会给您帮助:一直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苦恼。组织里常常留不住优秀的人才。总有一些人在执行中打折扣,与你的指令背道而驰。自己常为自身的现状和条件而担忧。……阅读本书,将让你得到一些启示,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让你受益非浅。
热门推荐
  • 绿茶反派洗白手记

    绿茶反派洗白手记

    宫斗、穿越、反转、洗白、日常……【卷一:绿茶反派女+痴情腹黑男,和一位穿越的痞子,猜猜谁是BOSS?】【卷二:跳脱穿越专业鉴婊女,误入痴情男的后宫三千,喝茶逗趣、其乐融融】1、偏偏是细作动了真情,此生不留清名。我带着目的接近你,本以为可以全身而退,谁知终是一败涂地。我原以为装聋作哑,可以换来你半分真情,不料原是一厢情愿。小爷我一直很清醒,撩你混饭找妹妹,却不知不觉丢了一颗心。问世间情为何物,英雄难过关……2、本小姐为了找一个死鬼老哥,跑遍了这不知道什么鬼地方的鬼地方。好家伙,这皇帝长得不错哇,进宫做娘娘可还挺爽!只是这后宫,怎么跟电视剧不太一样?阴谋呢、暗害呢、勾心斗角呢?我一身鉴婊技能完全miss掉了呀!感情我是来过家家的啊?
  • 爱到最后无路可退

    爱到最后无路可退

    在跟陈怀强结婚的当晚,我陷入出轨风波。妈妈和弟弟枉死,公司被夺,我也差点命丧黄泉。我跟湘城最有实力的男人莫池达成共识,企图仰仗他的势力披荆斩棘,不仅失了身,更失了心。豪门生活深如海,我被迫牵扯其中,在这场游戏里,阴谋也变得光明正大。时过境迁,我没想到自己对莫池的情根种得太深,竟为他大义灭亲。我陷在被亲人遗弃甚至杀害中不能自拔。当我在狱中绝望的没有丝毫生存斗志时,莫池站在铁窗之外,阴冷的声音如从地府传来:“蔓初,亲手杀死自己的亲人是什么感觉?我等你出来找我报仇。”他的话,如一记响雷将我劈中。真相突然扭转乾坤,那一刻,我最恨的人,是我自己,更想将他千刀万剐!最终,我在一片坟墓中找到莫池的名字,我一边刨开他的坟,一边凄凉呐喊:“莫池!你给我出来!”纵使鲜血染红了我的眼,也不能让决堤的眼泪停止。世上一切,皆是过眼云烟,唯有爱情,让世人爱恨纠缠,刻骨铭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岁月传说

    岁月传说

    他,绝顶聪明,怎料天意弄人,只是小小一只黄金阶BOSS。他,嚣张跋扈,哪知世事难料,投生极品富二代。他们都是林穹,看天机,走圣道,造绝世辉煌!网游~求指点~
  • 回到大秦只为商鞅

    回到大秦只为商鞅

    本作品是以穿越的形式重现商鞅变法的历史过程。文中戏言爱情、战争、变法、人性。主人公为法律学院的女生,在图书馆看书途中,偶然打开一本馆藏版《商君书》被带回先秦时代,遇到商鞅。并以现代的法律思想引导商鞅,陪伴他走过漫长的征程,取得秦孝公的信任,实施变法。最后两人相恋,但因知道历史无法改变,促成商鞅与秦孝公妹妹的婚姻,自己默默守候。最后在商鞅车裂之时,因巨大的痛苦自殒穿越时空回到图书馆。书架对面站着的竟然是少年商鞅的摸样。故事中有法学生对于法律的崇拜,也有对商鞅变法的想象。
  • 最后一个匈奴(上)

    最后一个匈奴(上)

    这是一部高原的史诗,陕北这块曾经让匈奴民族留下深深足迹的土地上,在二十世纪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主人公一家三代人,背负着历史的重负繁衍生息,艰难生存。他们见证了黄土高原上人们的坎坷命运,也见证了红色革命的火种在此保存并形成燎原之势的历史。
  • 春梦秋云之年少的爱

    春梦秋云之年少的爱

    火车踏过铁轨的轰隆声,穿过寂静的夜,飘进这座小城,小城的夜空更加空旷。
  • 魔镜之十世之恋

    魔镜之十世之恋

    主线写一女主——黎花,在昏迷中进入魔镜,以上帝视角看自己前世的爱恨情仇,发现了身世的秘密。本文黎花看到第九世(黎花是第十世)白洛,有系统,(会快穿快穿到下一世),但会失忆…(好像剧透了?'?'?)本人第一次写书,玻璃心,不会虐,字书比较少,但只要有一个读者就会继续写下去。???书名,笔名随机取的,好听的都没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骨刃

    骨刃

    做人,就要像一把剑,平时不声不响,关键时刻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我们本都是这个世界的异类,只有所有人都是异类的时候我们才算是同类因为不同寻常,我们才会相遇,因为追求不同,我们才会走向不同的方向我就是我,我是尤卡,我要让我的意志改变世界
  • 老舍文集:四世同堂

    老舍文集: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近百万字,是老舍作品中最长的一部,也是写作时间最长、花费精力大、完成过程最艰难的一部作品。作品以抗战时期的北平沦陷区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屈辱折磨和苦难生活,最后逐渐觉醒,并奋力反抗的过程,歌颂了他们可贵的民族气节以及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意志和抗战决心。《四世同堂》是一部“笔端蘸着民族的和作家的血写成的‘痛史’和‘愤史’”,真实展现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北平人民的灾难和他们可贵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