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不光是曹操缺粮,其他的军阀也缺粮,大家的情况都差不多,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吃人肉的现象。
政治局面暂时稳定下来之后,曹操马上把解决粮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把毛玠提出的“修耕植以蓄军资”的战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因为当时的粮食问题十分严重,靠平常的方法是解决不了的,必须采用一些快速而行之有效的非常手段,把有限的劳动力和土地充分结合起来,以尽快获得最大的效益。
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纳了羽林监枣祗的建议,宣布实行屯田。在宣布实行屯田的同时,曹操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具体负责办理屯田的事情,他还颁布了《置屯田令》,把屯田这项政策定为国策。
那么我们要问,曹操为什么能够实行屯田呢?首先曹操拥有一块十分稳定的根据地,还拥有大量荒芜的土地,劳动力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因为他打败青州军后,得到了三十万降卒,而且还得到了一百多万跟随青州军的农民,此外在和黄巾军的战斗中他还得到了很多耕牛和农具。这样有了土地,有了劳动力,又加上耕牛和农具,就可以屯田了。
枣祗和任峻这些人就把劳动力和土地充分结合起来,用军事组织形式进行编队,开始屯田生产。屯田的基层单位为屯,每个屯大概有五六十个人,政府统一配给一定数量的土地、耕牛和农具。
为了加强对屯田农民的有效管理,他们自下而上建立了十分严密的组织系统。管理一屯的屯田长官称作屯田司马,管理一个县的屯田事务的屯田长官称做屯田都尉(地位就相当于政府的县令、县长),管理一个郡的屯田事务的屯田官就称作典农中郎将或是典农校尉(地位相当于郡太守)。这些各级屯田长官的官职都是武将的称谓,这就说明曹操实行的是有浓厚军事色彩的屯田。
屯田官负责管理自己所辖屯田区内的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等相关事宜,直接对自己上一级的屯田官负责,和当地的郡守、县令是不互相统属的,郡守、县令没有权力过问有关屯田的事情。这一点,一直坚持了很多年都没有改变。
公元211年,曹操西征马超路过弘农的时候,认为这里是通往关中的一个必经之路,位置非常重要,就让贾逵去兼任弘农太守。曹操亲自召见了贾逵,和他一起商量大事,认为贾逵这个人很有才华,十分高兴,对左右的办事人员说:“要是天下所有二千石的官员都能如同贾逵这样,我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忧愁的呢?”
但后来,贾逵却因和弘农当地的屯田官发生了摩擦,差点就不能翻身了。贾逵因为怀疑自己管理的郡内一个屯田都尉故意藏匿逃亡人口,就急忙前去询问。这个屯田都尉觉得自己不归郡守管辖,贾逵是闲得没事干了来故意找碴,就出言不逊,公开顶撞贾逵。贾逵很生气,一怒之下,就把他抓起来打断了腿。这个都尉的上级典农校尉知道这件事之后出面干涉,还告发了贾逵,结果贾逵遭到了免官的严重处罚。
曹操非常赏识贾逵,后来又任命他做了自己的秘书。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贾逵虽然也有理,曹操也知道他对自己是一片忠心,但是对于他介入屯田事务这件事,却没有从正面给予丝毫的支持。可见各级地方官员不可以过问屯田事务的制度是执行得非常严格的。曹操赋予了各级屯田官处理屯田事务的绝对权力,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他们尽心尽力,不受到一点儿干扰,把屯田的事情办好。
屯田首先在许都周围的地区试点推行。因为那些老百姓耕种的是国家的土地,就得向国家交租。开始采用的收租办法是根据租户租用的国家耕牛数量来确定不同的租额。这个办法确定后,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但是枣祗经过了反复的考虑,觉得这个办法不太合适,因为这个办法太死板,有些年份如果收成好了,租户们也不会多交,而有些年份收成不好,租户也不能少交。
于是他向曹操提出了应该用“分田之术”,就是根据每年地里的实际收成,按照一定的比例去收取租谷,丰收了就多收,歉收了就少收。可是曹操觉得原来的方法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不好轻易改变。但是枣祗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多次去找曹操讨论这件事情,曹操终于开始犹豫起来,于是就让枣祗去和尚书令荀彧商议决定。
经过讨论,大家都觉得枣祗的办法更好,就决定用他的办法。最后规定屯田客如果用官牛耕种的,要把每年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自己只能得到百分之四十;如果他们用自己的牛耕种,收成就是各得百分之五十。
屯田开始推行不久,就取得了一些成就,百姓的积极性很高,因为多劳动就可以多得粮食,还不用服兵役,所以一时之间原来荒凉没有人烟的原野上,出现了忙于农耕的人群,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中,掀起了一个扩大农业生产的热潮。
皇天不负有心人。推行屯田的第一年,就获得了几百万斛稻米的好收成。初战告捷,大大振奋人心,曹操也非常高兴,马上下令推广屯田制度,在自己统治的各个郡国中都设置了屯田官。只用了四五年的时间,就让粮食的产量大大增加,很多地方的粮仓被装得满满的。曹操以后征伐四方,不用再为缺粮发愁了,也不用为粮食的转运操心了。
几年之后,曹操任命自己的部下国渊全权主管全国的屯田事务,国渊多次向曹操陈述利弊,选择一些合适的土地去安顿屯田的农民,根据各地人口的具体数量去设置屯田官,宣布对屯田官的详细考核办法,如果屯田有功可以得到很大的奖赏和官职上的升迁。这极大地调动了屯田农民和主管官吏的积极性,只用了短短的五年,就又让粮食产量大增,把屯田事业再次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除了民屯外,在公元218年曹操根据司马懿的建议,在建立民屯的基础上,又在一些军队驻扎的地方建立了军屯,积极组织士兵生产,建立了一边防守、一边务农的军事体制。军屯保持着军队原有的军事建制,以营为基本生产单位,军屯的屯田事务最开始的时候由典农中郎将或者是典农都尉帮忙管着,后来就由大司农直接委派的司农度支校尉和度支都尉专门管理。军屯的建立,对于开垦无人耕种的荒地,减轻各地农民养兵运粮的沉重负担,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军队参加粮食生产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每年生产的粮食除了可以保证自己使用以外,还有大量的剩余粮食。
曹操除了推行屯田制外,在那些非屯田地区也紧抓农业生产,采取了一些鼓励农耕的措施。当时地广人稀,他就鼓励流民开垦荒地,还竭力督促各地的地方长官紧抓荒地的开垦事务,以开垦荒地的多少作为赏罚地方官的依据。曹操还下令大量兴建水利设施,兴修了很多渠堰堤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