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至元十年(1273年)起,忽必烈开始着手部署征日战争。第二年,忽必烈第一次远征日本,他命忻都和洪茶丘,以 900艘战船、15万名士兵开始了第一次远征日本。战争开始时对元军来说还是比较顺利的,十月,占领对马、壹歧两岛,继而进入肥前松蒲郡,日军不得不退守大宰府。可惜的是元军对日本本土地形不熟,夜晚只能在船上宿营,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一天晚上,博多湾出现了罕见的台风暴雨。日本群岛四面环海,除东北部沿海外,均被来自热带太平洋的暖流所环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黑潮,气候形成较温和潮湿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在每年八、九、十月间,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台风袭击,博多湾恰好正位于台风的袭击区内。由于不熟悉地形,元军停泊在博多湾口的舰队一片混乱,不是互相碰撞而翻,就是被大浪打沉。午夜后,台风渐停,但暴雨又降,加上漆黑一片,落海的兵卒根本无法相救。忻都怕日军乘机来袭,下令冒雨撤军回国。此役,元军死亡兵卒达 135万人。日本史书则称此役为“文永之役”。
日本朝野对突如其来的台风赶走元军十分惊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拜神活动,称为“神风”。此后“神风”一词陪伴了日本人 670多年,直到 1945年。
自从蒙古军崛起于斡难河源以来,诸多战事鲜尝败迹,想不到战无不胜的蒙古大军竟然败在小小的日本手里,忽必烈当下非常恼火,发誓一定要拿下日本,以解心头之恨。此后,忽必烈加快了对南宋的战争,一边再次派遣礼部侍郎桂世忠、兵部侍郎何文著等给日本写信,要求日本投降,否则将诉诸武力,然而日本受到上次战事的鼓舞,根本不听蒙古人的话,反而处斩了大元派来的使者,并加宽了日本与元朝之间的海防线,这让忽必烈备受耻辱。1279年,元终于消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大陆。忽必烈立即下令准备第二次攻打日本。
忽必烈第二次进攻日本是在 1281年,忽必烈以日本斩杀元朝使臣为借口,集结了南宋新投降的军队 10万人兵分两路远征日本。一路是派大将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等统率南宋降军 10万,从浙江定海起航渡海,另一路由忻都和洪茶丘率领蒙古、高丽和北方汉军 4万人组成,从高丽渡海。日本军队在箱崎、今津、志贺等地海岸构筑防御工事,对元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元军始终未能深入到日本本土。两个月后,历史又重演了,一场巨大台风又让希望撤退到海上的元军元气丧尽。这次东征又以元军大败而告终,北路军损失三分之一,南路军损失一半。
这样,忽必烈的两次东征日本都以失败而告终,战败的结果让他恼羞成怒,于1283年再次命令南方商人和东北女真人为他建造船只、高丽人为他提供粮食,准备再次征讨日本,但由于连年战争,国库亏空,财政吃紧,忽必烈不得不在 1286年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
台风是忽必烈远征日本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那么,除了台风之外,忽必烈远征日本失利还有什么原因呢?
一是蒙古战船不适于航海作战。第一次征伐的战舰是高丽建造的,当时造船工业发达的中国江南及沿海地区尚未被忽必烈完全征服,部分地区仍在南宋军队的控制之下。所以,忽必烈不得不将造船的任务交给技术较为落后的高丽人。一方面,高丽对于造船很反感,认为元朝出兵日本肯定会要求高丽参战,这必将给高丽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让造船技术落后的高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忽必烈强压的任务实属难事。高丽人在半年时间建造 900艘跨海战舰,质量可想而知了。第二次东征虽然有江南军队参加,当时江南的造船技术虽然能够适应跨海作战,但是 10万人乘坐的战舰不但数量多,而且还要能够进行作战,南宋又是新降之国,民族仇恨尚未淡化,何谈为元出力?质量劣等的战舰一旦遇上台风,其结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二是元军统帅指挥失误和军队的厌战情绪。海战与陆战有着根本的不同,军队统帅洪茶丘、忻都等人本不习海战,继续采用陆战的方法,他们占领对马、壹歧、鹰岛等岛屿后,没有及时在上面安营扎寨,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反而在占领后又在夜间回到战船上,而且为防止战船在海上颠簸,竟然将大多数舰船连在一起,犯了兵家之大忌,所以当台风来袭时,他们张皇失措、无处可逃,被刮入大海者不计其数。加上当时忽必烈连年发动战争,造成经济凋敝,尸横遍野,老百姓生活疾苦,而且元朝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契丹、女真、汉族等地位低下,饱受欺辱,因此民间反战情绪很高。元朝军队中,又组织混杂,既有蒙古人,又有被征服的契丹人、汉人,战斗中根本不可能团结一致,而且在发动对日本的战争中,忽必烈强令高丽国制造战船,提供粮食,引起了高丽人民的强烈不满,所造战船质量低下。远征军中蒙古、汉、高丽等各族将领统帅很难协调一致,各路军士也无心恋战,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并最终导致了两次远征的失败。
西夏遗址黑水城之谜
在我国的北部边陲,历史上闻名的居延海南侧,有一座城墙保存完好的古城遗址,从城内市井建筑的颓垣断壁可看出昔日街巷的布局,从城外残存的田畦沟渠可想到当年农业的兴盛。这就是有名的黑水城,蒙古语称作哈拉浩特(意为黑城)。传说过去黑水城是西夏都城,最后一位君主号称黑将军。他英武盖世,所向无敌,在与汉族争霸中原时,出师不利,退守孤城。中原大军久攻不克,见城外额济纳河流贯其间,便以沙袋塞其上流,断绝城中水源。守城者于城内掘井,至极深而滴水未见。黑将军被迫全力出战,未战前,以所存白金八十余车连同其他珍宝倾入井中,又亲手杀死自己的妻小,以免落入敌手,然后率士卒出战,终因寡不敌众战败身亡。中原军队攻陷黑水城后,大肆搜寻而未能得见宝藏。这一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但其中藏宝的传说却吸引着不少人。抛开这一传说,西夏王朝是怎样历经兴衰的?黑水城真的是西夏的都城吗?历史上的黑水之城到底是怎样被抛弃的?它又有哪些令人叹息的故事呢?
西夏,是一个 800年前在我国西北与宋、辽(金)鼎立 189年历史的封建王朝,它以党项族为主体。党项族,最早居住在今天的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的交界地区。在隋末唐初的时候,羌族中的党项族开始兴盛起来,他们以姓氏为部落的名称,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在党项族的许多部落中,尤以拓跋氏最为强大。到了唐僖宗时,以党项族的领袖拓跋思恭镇压起义有功,于公元 883年将其晋爵为夏国公,赐皇姓“李”。从此以后,拓跋思恭逐渐形成一支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五代十国时期,他们乘乱扩张势力范围,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到了 1038年(夏大庆二年十月十一日),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于都城兴庆府南筑台受册,即皇帝位,国号大夏。因其地处西北,又在黄河以西,所以史学家称之为“西夏”。
“西夏”地方割据政权建立以后,同宋朝时战时和,1115年,金灭辽。宋室南迁之后,西夏对南宋、金都采取和好政策,并广泛吸收汉族生产经验和技术,为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当时,尽管形式上西夏必须向宋、辽称臣纳贡,实际上,它已经完全成为西北的一大军事强国。西夏当时的疆域达到“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一时形成了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
黑水城始建于 11世纪初,是西夏王朝设在北部边境的一座重要的军事城堡,城堡早在西夏王朝正式建国以前就已建成。尽管城市规模较小,但因它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所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西夏建国后,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以防东面辽国和漠北蒙古的侵入,西夏王朝曾先后调集两个统军司来驻守黑水城及整个居延地区。并将大批人口迁到黑水城一带定居,让他们在当地屯垦造田、生产粮食,以满足大批军民的生活需要。
到西夏鼎盛时期,黑水城已不再是一座单纯的军事城堡,逐渐变成一座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繁荣城市。当时的黑水城内,官署、民居、店铺、驿站、佛教寺院以及印制佛经、制作工具的各种作坊布满了城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1226年,北方蒙古汗国的成吉思汗率领大军征伐西夏,首先攻克了黑水城,并由此南下,直取西夏的国都中兴府,次年,西夏灭亡。元朝建立后,由于黑水城是漠北通往内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元朝统治者不仅派遣了大量军队来黑水城驻防,还从各地迁来许多汉族和蒙古族人,来这里与当地人共同发展农牧业生产。这一时期的黑水城继续发展,成为了当时的繁华城市。是当时“北走岭北、西抵新疆、南通河西、东往银川”的交通要冲和元朝西部地黑水城遗址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但是好景不长,14世纪中叶,这里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绿洲被沙漠吞噬,变成了一片荒漠,昔日繁华昌盛的黑水城也变成了一座废城。
1908年,俄国人科兹洛夫受黑水城传说的吸引,为了寻找那藏在井中的大批珍宝,他率队来到我国进行“探险”。此时正值我国腐朽的清王朝行将崩溃,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文化侵略失于防范。当年 3月科兹洛夫终于找到了哈拉浩特,并在这里进行了发掘。1909年 5月,他们从西藏东部返回时又重到哈拉浩特,对这座古城再一次大肆发掘。他们虽然没有找到所曾幻想的“神秘宝藏”,但却在城外的一座塔内发现了一大批西夏文文献。其中既有刻本,又有写本,既有大量的佛经,又有多种多样的世俗文献。除此之外,还有汉文、回鹘文、蒙文、叙利亚文、突厥文等多种文献。此次发掘甚至被称为找到了一个“完整的书库”。这批文献运到彼得堡(列宁格勒)后,共编了 8000多个编号,大约有两千册书。
科兹洛夫的野蛮发掘给黑水城遗址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他在黑水城周际一共挖掉了 30多座原先保存完好的佛塔,几乎毁了黑水城 80%的塔!科兹洛夫因为他的野蛮行为,在离开黑水城时似乎“良心”有所发现,他在自己的“考察记”中这样写道:“随着考察队与死亡之城距离的增加,不由自主的难过之情越来越强烈地控制了我。我仿佛觉得在这毫无生命的废墟中,还存留着为我所亲近、珍视以后将不断与我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东西,还有一些我舍不得与之别离的东西。我无数次的回望这座被尘土遮盖的城堡,在和自己‘苍老的朋友’告别时,我带着某种可怕的感觉意识到,哈拉浩特城(黑水城)现在只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塔了,这座塔的内容已经无可挽回地死亡了——被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精神给摧毁了……”
失色的黑水城,成了今天那些仍然在关注着西夏文化的人们心中永远的痛。此外,就要被大漠掩埋了的它向人们证实着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天被湮没在沙海里的城池是西夏王国当年最漂亮最发达的城市,而这里的每一个沙丘都是牧人们当年的家!发白的牛骨、残存的瓦砾、考古专家刚刚发现的 600年前的儿童干尸都在向人们述说着黑水城的过去。而黑水城的败亡之谜也吸引着我们继续向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