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代
盘古开天辟地——东方创世说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创世之说历来众说纷纭。西方世界笃信“上帝创世”,古埃及人坚信“努神喊出世界”,日本人认为世界是由伊奘诺、伊奘冉兄妹二神所创……看来每个古老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也自不例外。当其他神只为自己的民族开凿山河的时候,盘古也在为中华民族做着同样的贡献。
相传亿万年前,天地一片混沌,万籁俱寂,人类始祖盘古从沉睡中醒来。他想伸个懒腰,却无法伸展四肢,于是一怒之下拔下一颗牙齿,将其化作神斧四处劈砍。一阵巨响过后,混沌飞散,浑浊之物缓慢下沉变为大地,而轻盈之气缓慢升高变为天空。混沌一片的宇宙因此有了天与地。然而天地之间的空间有限,盘古担心天地会再次相合,于是便头顶天,脚踏地,开始了与天俱高、与地俱厚的苦撑。一万八千年后,盘古的气力耗尽,而天地已相距甚远,再无相合的可能,盘古也扑卧在苍茫的原野上祥和死去。
而盘古的死又给这片天地带来一连串的改变。他的右眼变成太阳,左眼变成月亮,血液变成江河海洋,毛发变成树木花草,肌肉变成千里沃野,骨骼变成高山丘陵,筋脉化作道路,汗水化作甘露,欢喜时的笑容变成晴天,烦恼时的愁容变成阴天。他临死前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倒下时的最后一声叹息变成了雷。他的头部变成东岳泰山,腹部变成中岳嵩山,左臂变成南岳衡山,右臂变成北岳恒山,双足变成西岳华山。至此,世界彻底形成了。
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故事听来有些荒诞,但却反映了先人对世界起源的浪漫想像与探索,更展现了远古人类与大自然斗争,征服天地、不畏艰难的生存信念,而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文明数千年传承不衰的精神基石。
趣味链接 西方创世说
太古之初,宇宙一片混沌,上帝耶和华寂寞地穿行于混沌之间。由于对黑暗混沌大为不满,于是他决心用七天时间创造世界。第一天,他创造了白昼和黑夜。第二天,他创造了空气和天空。第三天,他创造了大地、海洋以及各种植物。第四天,他创造了日月星辰。第五天,他创造了鱼类和飞鸟。第六日,他创造了其他动物。同时,他创造了一位模样跟自己相同的男人,并为他取名亚当。至此,天地万物形成。倍感疲倦的耶和华在第七天休息,但他觉得亚当一个人太孤独,于是就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一个女人,取名夏娃。亚当和夏娃就是后来犹太人的祖先。
女娲造人——东方人类起源说
盘古死去若干年后,天神女娲诞生了。她独自一人来到凡界游玩,见大地之上虽有山川草木,天空之中亦有日月星辰,但却唯独缺少生灵,于是她便照着自己的模样,用黄土捏人。后来她嫌捏小人费时费力,便用树枝沾满黄泥乱甩,顿时,世间贵贱人等应运而生。狂喜至极的女娲继续挥动沾满黄泥的树枝,一群群小人就这样开始奔赴各处生存了。
一天女娲感觉疲累,遂停止捏泥、挥枝造人。她休息一下后奔走四处,决定顺便看看人类生活情况怎样。令她倍感惊讶的是广袤大地,要么人烟稀少,要么横尸遍地,女娲见此情景,悲从中来。
若要使凡间人丁不断,生机勃勃,岂不要永远不停地捏人、挥枝?有没有更省时更省力的方法呢?女娲冥思苦想良久,最后决定遵照自然之法,将人类分为男女,使其繁衍生息。因为人是仿神生物,不能与禽兽同等,所以她又为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其有别于禽兽乱交。人类世界从此世代繁衍,直至今日。
女娲造人虽是流传于民间的传说,但也绝非纯粹杜撰。因为在上古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中,女性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女娲造人的神话体现出了当时的母系社会给人类带来的极大影响,也是上古时代社会关系的反映。
趣味链接 女娲补天
在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中,女娲除了创造人类之外,另一伟大的功绩即是补天。远古之时,因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突然坍塌,大地开裂,遂导致天空不能覆盖万物,大地不能承载万物,而且火势蔓延而不能熄灭,水势浩大而不能停止。凶猛的野兽趁机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趁机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原,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善良的百姓因此存活了下来……
燧人钻木取火——人类文明的******
在远古蛮荒时期,人们还不知有火,也不懂怎样取火,更不懂得用火,所以一到夜里,当山林四处陷入一片漆黑,野兽的吼叫声开始此起彼伏,人们只能又怕又冷地蜷缩在一起,熬过漫漫的长夜。
天上有位大神看到人间生活如此疾苦,不禁悲从中来。他想让人们知道火的用处,于是一挥衣袖,在山林中降下一道雷电。随着“咔”的一声,雷电劈在树木上,树木随即燃烧起来,很快就变成了熊熊大火。人们皆恐于此,到处奔逃。但相较雷电,密林中的野兽更为可怕,所以,四处奔逃的人们不得不又重新聚拢在一起。
他们惊恐地看着燃烧的树木,手足无措。这时有个年轻人突然发现,原来经常在周围出现的野兽的嚎叫声没有了,他想:“难道野兽怕这个发亮的东西吗?”
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边,一阵暖流顿时将他的恐惧全部驱走,他兴奋地招呼其他战战兢兢的人一齐来感受火。
不仅如此,人们还闻见了不远处飘来的阵阵香味。走近一看,原来是大火烧死的野兽散发出的。于是人们把野兽抬到火边,分吃烧过的兽肉,觉得那是从未吃到过的美味。
从此以后,人们认识到了火的可贵。他们捡来燃烧的树枝,将火种保留。每天都有人轮流守着火种,不让它熄灭。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着了,火燃尽了树枝,熄灭了。于是野兽又来侵扰,人们再次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至极。
悲悯人间的大神将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于是他托梦给最先发现火的用处的那位年轻人,告诉他:“在遥远的西方有个遂明国,那里有火种。”年轻人醒来就即刻动身。他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来到遂明国,可是发现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的影子。年轻人倍感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闪过一道火光,把周围照得格外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不过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也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后来年轻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密林,为同伴们带去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即钻木取火的方法。年轻人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使他们学会了怎样取火,如何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文明从此走向了******。
后来人们推举这位年轻人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更新的阶段,后人们又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或是“燧皇”。
趣味链接 火对于远古先民有何意义?
1.火是远古先民驱逐生猛野兽的最有利工具。2.远古先民利用火加工食物、烧开水,使他们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营养,免于了疾病。3.火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业产量。铜的使用、铁的使用、陶器的发明都离不开火。
伏羲演八卦——中国古文字的发端
历史的车轮一直没有停止其行进的步伐。当人类历史迈入新石器时代时,中原大地已出现原始农业、养畜业和手工业。远古先民从适应自然、征服自然再到利用自然的慢慢路途中,积累了大量生活、生产经验。他们懂得了怎样取火、用火;懂得了怎样磨制石器、制作陶器……
总之,人类文明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在人们不断探索与实践的征途中,不乏杰出人物的涌现。“三皇”之一的伏羲氏,便是此历史阶段中最典型的一位。
伏羲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观察大自然。他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发明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秘密符号——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概括自然界中天地、水火、山川、雷电等万事万物的变化。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即是中国古文字的发端。
八卦所蕴涵的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它可以推演出万事之变化,从而预卜事情的发展。不仅国人对其着迷,连外国的一些科学家、学者也对其兴趣十足。17世纪时,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兹就曾创立“中国学院”,开始研究八卦,并根据八卦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发明了二进位记数和当地欧洲先进的计算机。一位欧洲科学家在谈到八卦的“易理”被现代广泛应用时,不禁叹其为“至为可惊”。后来,八卦被各国的专业人士推崇为“可解读宇宙秘密的钥匙”。可以说,八卦不仅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也是人类探究宇宙的一个高级“信息库”。
趣味链接 人文始祖——伏羲
伏羲氏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之一,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他发明创造的八卦,一方面结束了远古先民“结绳记事”的历史,另一方面也开创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除发明创造八卦外,他还模仿蜘蛛结网制成网罟,用于捕鱼、打猎,并将法传授于更多的人。另外,伏羲还发明了一种名叫“瑟”的乐器,并创作了《驾辨》……后人为纪念伏羲为人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将其奉之为“三皇”之一,与神农、黄帝并称为人文始祖。
神农尝百草——传统医学的肇始
远古先民经过不断繁衍生息,人口数目日渐庞大。至神农氏时期时,单纯依靠打猎为生的生活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加之医药知识的匮乏,导致大量的人因饥荒或疾病纷纷死去。此情此景令氏族首领神农氏倍感心痛。
一次,神农看到族中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因饥饿难耐猛吃野草,他想上前劝阻。可为时晚矣,那人已将野草全部吃尽。但此次情况不同,那人吃完野草后非但无任何异样,而且变得神清气爽,病痛之疾荡然无存。神农顿时醒悟:原来山中花草并非都是夺命之草,其中一些还有医治病痛之功效。于是,神农决定亲尝百草以益民。
在此过程中,神农发现有些植物味甜气香,吃后会有饱腹之感;有些植物虽味苦气淡,但吃后也会有神清气爽之感;有些植物吃后则会头昏脑涨,且伴有上吐下泻的症状……神农将尝过的每种植物的滋味、性状一一记载了下来,并详细分类。
按照神农的指引与教导,人们再也不用单纯依靠打猎为生了。可是神农并未因此而满足,因为在人们身上出现的病症还不能全部根治。于是神农氏又开始了他的“试药”之旅。他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亲尝百种药材,最后在百草洼因误尝断肠草而亡。
神农虽死,但却为远古先民找到了诸多可供医病救人的珍贵药材。他的“试药”笔记后来被人们编撰成《神农本草经》,成为中国中医药学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