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越出了西欧,扩展到东欧的俄国,促使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大加速。俄国大工厂采用机器,在轻工业各部门中迅速取代了手工工场。在冶金业中,平炉炼钢法得到推广。交通运输业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国内大河上出现了汽船。铁路修建也加快了步伐,还出现了石油、机器制造等新兴工业。
趣味链接 第一台缝纫机的发明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纺织工业的大生产促进了缝纫机的发明。1790年,美国木工托马斯·赛特发首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后穿线、再缝制皮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纫机。从此开创了纺织工业的******。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工业革命巩固和壮大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英国资产阶级,特别是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为了扩大财源,要求降低关税,放宽航海条例,实现自由贸易,以获得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而对腐朽的议会选举制度进行改革,是他们最强烈、最迫切的要求。
发生在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震动了英国。受到法国工人和下层人民起义的鼓舞,英国产生以暴力对抗政府的行为。而在资产阶级各阶层中,要求以改革取代革命,避免发生大规模社会****的呼吁也十分强烈。英国政府在这两股势力的夹击下,不得不进一步对改革问题给予重视,对国家政治生活进行适度的调整,化解工人同政府间的仇视、敌对心理。19世纪的英国议会改革就这样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几十年,有关英国议会改革的法案不断有人提出,但是没有一个获得通过。其间,英国议会从没有增加过一个新的选区,也没有对选举权进行任何修改。而工业革命引起的人口流动、阶级结构变动等因素,已经使旧选举制度显得十分荒唐。
1830年夏,英国辉格党人旧话重提,要求改革议会选举制度。时任英国首相的托利党领袖的威灵顿公爵竭力反对,他认为英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完美无缺”。这一顽固立场不仅使他本人在党内、党外威信大跌,也导致托利党内阁垮台。辉格党人组阁后提出的改革法案在议会获得通过,但遭顽固派否决。此事在伦敦以及全国各地城乡均引发不同程度的骚乱。辉格党人利用时局迫使英国国王和议员让步,最终英政府于1832年4月通过一项关于议会选举改革的法案。法案规定对选区设置、选举名额进行重新调整分配。
英国议会改革极大地提高了资产阶级企业界人士的地位,使他们和贵族阶级几乎平起平坐,统治国家。这次改革使英国的议会制度不断朝着民主化方向迈进。
趣味链接 世界历史上唯一获得七国元帅军衔的人
威灵顿公爵(1769-1852),爱尔兰都柏林人,别名铁公爵,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英军将领,英国第25、27任首相。最初于印度军中发迹,西班牙半岛战争(1808-1814)时期建立战功,并在打败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1815年)中分享胜利。最终成为了英国陆军元帅,并获得法国、沙俄、普鲁士、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六国授予的元帅军衔。他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获得七国元帅军衔者,还荣膺嘉德骑士的称号。2002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结果威灵顿位列第15位。他与小威廉·皮特和温斯顿·丘吉尔一起并称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首相。
德国统一运动——俾斯麦“铁血政策”立显功
1848年,欧洲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德意志辖邦中的奥地利、普鲁士崛起。2月,德意志各邦都爆发革命运动,各邦处在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资产阶级要求获得应有权利的愿望日益强烈。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意志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资产阶级越来越感到,要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必须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因此,德意志统一问题变得日益紧迫。
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他不相信宪法的任何一个条文会使人有超越生死的力量。他说:“假如确实成功地按照这条新的、正在走的道路争得了一个统一的德意志的祖国……那我可能会对这个国家新秩序的创始人表示我的感谢;但是现在对我们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确信,普鲁士的荣誉并不取决于为了那些正在生病的议会着名人士在德国到处扮演唐·吉诃德。”在一次议会的“预算委员会”会议上,他发表了一篇鼓动性的讲话。他要求普鲁士内部停止对抗,他在讲话中宣称:“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普鲁士的威力……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或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他认为,要实现德意志的统一,对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将不可避免,最终要靠武力解决问题。他一方面加强对国内局势的严格控制,坚持进行军事改革,推行“铁血政策”,大力发展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争取分化、孤立敌国,各个击破。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取得了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1866年,在萨尔多瓦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奥地利从此被排挤出德意志。第二年,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统一了德意志北方诸邦。1870年,普军在色当战役中大败法军,俘虏了法皇拿破仑三世及大量法军官兵。不久,南方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1871年1月,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镜厅,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被前来洽谈统一问题的德意志各邦君主推立为帝国皇帝,德意志帝国成立,俾斯麦被任命为帝国宰相,德意志最终实现统一。
趣味链接 铁血宰相俾斯麦
俾斯麦,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称为“铁血宰相”,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着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其一生正是德国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再走向资本主义列强的重要历史时期。俾斯麦本人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他的“铁血政策”却深深地影响了以后的德国历史。俾斯麦下野之后,长居于汉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鲁庄园,并着有回忆录《思考与回忆》留传后世。
意大利的统一——以撒丁王国为中心的统一战争
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工业资本主义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在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高涨形势。而意大利仍然处于分裂状态,大多数地区被外国势力控制着,极大地妨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在19世纪中期以后,意大利的革命已在所难免,即驱逐外来势力,消除政治分裂,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意大利民族国家。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各地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运动日益高涨。撒丁王国是当时意大利唯一独立的君主立宪制邦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意大利力量最强、经济最发达的邦国。撒丁王国政治比较开明,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中心。同时,以马志尼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希望通过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战争的方式,推翻封建制度,驱逐外国侵略者,建立统一的共和国。为此,他们组织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但都没成功。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希望撒丁王国来领导意大利的统一大业。
1852年11月,撒丁王国国王任命精明能干的资产阶级贵族加富尔为首相。加富尔积极投身意大利政治,很快形成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张。他认为,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必须在位于皮埃蒙特的萨伏依王朝领导下进行。首先建立统一的北部意大利王国,然后实现整个意大利统一。为此目的,首先必须进行内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方面的改革,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对外方面,除了要提高皮埃蒙特的地位,使其成为意大利的代表,还要尽量争取欧洲大国的支持。在加富尔的理想中,统一的意大利国家必须是保留君主政体的前提下,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君主立宪国家。入选王国众议院议员后,加富尔积极推行内部改革,成效卓着。他还在任内促成皮埃蒙特和英国、法国的商贸条约,从而与英法建立了紧密的政治关系。他活跃于欧洲舞台,周旋于列强之间,见机行事,灵活多变。
1859年,意大利对奥地利的战争爆发,意大利北部各地人民纷纷起来响应。法国战败,拿破仑三世担心意大利革命运动高涨会危及法国利益,单独同奥地利议和,退出战争。但是,统一大势不可逆转。第二年,意大利北部基本完成了统一。1860年,西西里人民受北方形势的鼓舞,纷纷起义。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加里波第闻讯,率领一支千余人的志愿军南下,远征西西里,所向披靡,很快占领了西西里王国首府那不勒斯。不久,加里波第将政权移交给撒丁王国。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撒丁国王成为意大利国王,意大利最终完成了统一。
趣味链接“两个世界的英雄”
加里波第,是个意大利爱国志士及军人。他献身于意大利统一运动,亲自领导了许多军事战役。是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民族英雄”。同时,由于在南美洲及欧洲对军事领域的贡献,他也赢得了“两个世界的英雄”的美称。
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俄国轻装上路
19世纪上半期,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商人、富农和一部分经营商品化农业和工场手工业的地主贵族,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1853年10月,俄国与土耳其之间爆发了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加深了农奴制的危机。战争导致俄国农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同时也加剧了国内经济危机。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俄国统治者不得不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由于害怕发生类似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1855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不得不加速了改革的步伐。他向贵族们表示:“从上面来解决要比从下面来解决更好些。”1857年1月,由亚历山大二世成立了“讨论关于整顿地主农民生活措施的秘密委员会”,表示要重新审查过去通过的关于农奴的各项决议。1860年1月,在各省改革草案的基础上,经过汇编和综合平衡,总委员会终于拟定了全国农奴制改革草案。改革草案的基本原则是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亚历山大二世最后审定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农奴改革法令》草案,同时签署了改革宣言。改革法令包括十七个文件,主要内容有: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出当时实际地价许多的价格来赎买。
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可是,由于统治阶级实行的这次改革是很不彻底的,因而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但是这次改革,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逐渐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趣味链接 俄罗斯帝国的伟大帝王
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一世的长子。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与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齐名的皇帝。他在任期间,对俄罗斯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1861年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为俄罗斯在19世纪后半期的中兴奠定了基础。他还主持了多项政治改革,制订了把俄罗斯君主制改造为君主立宪制的改革计划。然而他的遇刺却打断了俄罗斯的政治改革进程,此后俄罗斯帝国基本上丧失了进行政治改革的历史机遇。
美国内战——资本主义与奴隶制的对碰
美国独立以后,国内存在着两种主要经济形式,即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这两种经济形式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双方的经济以不同方式迅速发展,但矛盾也随之日益暴露和不断激化。北方工商业资本家要求保护国内市场和原料,扩大工业品出口;同时提高关税,限制工业品进口;希望废除奴隶制,增加自由劳动力。而南方种植园主为了谋取高额利润,则把棉花等原料大批销往英国,并从英国输入大量工业品;他们还力主降低关税,扩大进口;同时,扩充奴隶数量。废奴运动随之一浪高过一浪,废奴主义者积极呼吁废除奴隶制,并付诸行动,解放黑人奴隶,甚至发动武装起义,南北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