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给人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有魅力的沟通者一定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而决不可能是一个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人。在社交过程中,最善于与人沟通的高手,也是那些善于倾听的人,也许在交流过程中他并没有说上几句话,但是他一定会得到他人的肯定,认为他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
求神看佛,说话看人
现实生活中,人是各种各样的,他们的心理特点、脾气秉性、语言习惯等都各不相同,他们对语言信息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时,就不能使用统一的、通用的、标准的说话方式来交流,其内容和方式都要因人而异,符合接受对象的脾气性格与习俗。话说得好可以成全好事,话说得不好可以惹是生非,同样的意思,表达方式不一样,可能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两千多年前,中国着名大教育家孔子就非常注意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来回答他们的问题,对他们施以教育。
有一次,孔子的学生仲由问:“听到了一个很好的主张,就可以马上去做吗?”孔子回答说:“有父兄在,先听听他们的意见再决定做不做。”
另一个学生冉求也拿了同样的问题问孔子:“听到了一个很好的主张,就可以去做吗?”孔子的回答是:“那当然,去做吧!”
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听了,对孔子的回答感到有些疑惑,于是就问孔子说:“这两个人问的问题相同,而你的回答却相反。我有点儿糊涂,请先生赐教。”
孔子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冉求平时做事好退缩,所以我就对他多加鼓励;而仲由性格好胜,遇事轻率,所以我就劝阻他,做事要三思而行。
可见,即便面对的是同一个问题,但面对不同的人,也要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我们在工作生活中,都会遇见不同类型的人,只有了解了不同人在沟通过程中不同的特点,才有可能用相应的方法与其沟通,最终达成一个完美的结果。
一、说话的五种方式
对人说话,有种种不同的方式,“会说话”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与人交往中能够做到“求神看佛,说话看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同的说话方式适合不同性格的人,就说话方式本身而言,无所谓好坏,而从听的人方面看,却有合与不合的问题,合则听从,不合则拒绝。对方如果听从,便是你的成功,如果拒绝,便是你的失败。总体来说,说话的方式有五种:
1.流利。说话时轻巧灵活、婉转如意,处处表示出亲切、巧顺,措辞周密,有条有理,旁征博引而丝丝入扣,始终文采斐然,娓娓动听。
2.激切。说话时不知忌讳,不避嫌疑,认为不对的便直斥其非,认为对的便直称其是,坦白无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丝毫不顾虑听的人反应如何。
3.高深。说话时专从大处、远处着眼,好讲高深的理论,把类似哲学的议论,当成说话的根据,经常随手引征典故证实自己所说的话。
4.浅近。说话时专从小处着眼,就家常小事,陈其利弊,指其得失,根据经验,陈述办法。这种话完全合于现实生活,为一般人所乐道。
5.质直。说话时态度恭敬,精神敦厚,既不夸夸其谈,也不闷声不语,话语虽然朴实却言必有中,虽然简单却语必扼要,说话十分老实,朴而不文,直而不曲。
第一种说话方式,是以技术见长,完全是外交辞令;第二种说话方式,是以忠直见长,像是忠臣义士的辞令;第三种说话方式,是以渊博见长,是饱学之士的辞令;第四种说话方式是以琐事见长,完全是富于生活经验的辞令;第五种说话方式是以温厚见长,完全是忠厚长者的辞令。就说话方式而论,第一种说话方式最讨人喜欢,为大多数人所乐于接受;第二种说话方式最为吃亏,往往使对方恼羞成怒;第三种说话方式,常会使对方以为你是一个喜欢空谈的人,不脱书生本色;第四种说话方式则往往让有地位的人认为你俗不可耐;第五种说话方式,会使对方认为你是一个忠诚有余,能力不足的人。
二、说话要因人而异
与人说话,先要明白对方的个性,他喜欢婉转的,就应该说智慧的话;他喜欢亢直的,就应该说激切的话;他喜欢有学问的,就要说高雅的话;他喜欢谈论琐事,就跟他说浅近的话;他喜欢诚恳的,就说一些直率的话。如果说话的方式与对方的个性相符,双方交流起来自然能够一拍即合。一般说来,如果对方是办事严谨、诚实、老练的人,最喜欢听到流利而稳重的话,与他们交谈要注意态度尊敬,既不能高谈阔论,也不可巧言如簧,而应该朴实无华,直而不曲;如果对方性情豪放、粗犷,则一般喜欢听耿直、爽快的话,与他们交谈你就应该忠诚、坦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美丑、善恶的爱憎要强烈分明;如果对方是学识渊博的高雅之士,他可能崇尚旁征博引而少芜杂的话语,你在与对方交谈时不妨引经据典,纵横交错,使谈话富有哲理,但言辞又要表现出含蓄和文雅,显得谦虚而又好学上进。
但是说话时只明白对方的个性还不够,还要估量一下双方的交情,如果交情未达到相当的程度,说话方式虽然符合对方的个性,但所说的话能不能为对方所接受仍是一个疑问。说话方式对但交情不够,就容易犯“交浅言深”的错误。如果你说流利的话,对方会认为你是华而不实,别有用心,一旦有此反应,你所说的话便等于零了;如果你说了激切的话,对方可能会认为你是气焰万丈,借题发挥,有了这种反应,你的话又等于零了;如果你说高远的话,对方会以为你是虚言浮夸,卖弄知识而已,如果有了这样的反应,你的话还是等于零;如果你说浅近的话,对方却又会认为你鄙陋庸俗,目光短浅,不足与言大事,你的话仍然还是零;如果你说质直的话,对方又会认为你观察不精,分析不细,只知大概,不知内容,有了这些反应,你的话同样还是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都是对方的心理作用,而心理作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彼此的交情还未达到相当的程度,“不可与言而言,是以言聒之也。”聒耳之言,自然会使人觉得讨厌。
另外,要适应交际的广泛性,还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说话的不同特点,要与说话对象保持一致。从事不同职业、具有不同专长的人所具有的信息类型和兴奋点是不一样的,他们会因为不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不同的话题感兴趣。如果从对方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的问题引出话题,他们就会觉得味同嚼蜡或者无言以对。如果能抓住对方职业或专长的特点诱发话题,就比较容易触动对方心灵的“热点”,进而产生共鸣。
因人而异的谈话方式不仅能表现出自己的素质修养,更能让对方在与你的谈话中感受到尊重与信任,这一点不可不知、不可不学。
三、提高自己的说话技巧
求神看佛,说话看人是一种做人的艺术和说话的技巧,而不是什么世故圆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呢?你不妨从下面几点入手多做一点工作:
1.仔细了解对方。要想赢得一个人的好感,就要从他的言行举止等多方面观察他的性格,时刻留意对方的兴趣、爱好,明白对方的意图,了解对方的心思,然后尽量迎合他,满足他的欲望。这样说起话来自然就能投其所好,对症下药。了解一个人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可以先通过熟知他的人,了解一下他的性格特征,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观察,对其有一个全面的印象。
2.揣摩对方的喜好。置身一个环境之中,必先搞清人和人的关系,搞清身边每个人的所好所忌,看到对方喜欢什么,就顺着他喜欢的话去说,顺着他喜欢的事去做;看到对方厌恶什么,忌讳什么,就避开他忌讳的话不说,避开他厌恶的事不做。这样,对方就会觉得你是他的知心人,就会把你视为他的知己,碰上事情就会为你说话、替你出力。这样,你就会多了一个贵人,同时也多了一条路。
3.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与人交谈时,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是赢得对方喜欢的秘诀。那么,什么样的话题才是对方感兴趣的呢?有经验的人都知道,遇到老人就一定要去谈他的小孙子、小孙女,因为在老人的心目中,他的小孙子、小孙女是最可爱的,你给老人买东西还不如给小孙子买东西让他印象深刻;对一个集邮迷,你不妨多谈几枚好邮票;对一个足球迷,谈他喜欢的球队如何取胜、球技如何高超会让他滔滔不绝;对注重养生之道者可以多谈谈气功和太极拳;对一个成功者你可以多请教他的奋斗史和成功的经验……4.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古人说厚积而薄发,说明知识面对人的自信和表达有很重要的关联,不断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之基础。只有全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够做到和各种人都有话可说,才能够说出对方爱听的话。
与人谈话时,能够面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是很重要的,是让各种不同的人都喜欢你的绝招。如果你能够运用各种技巧,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就会使你“言”到功成,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倾听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通常情况下,我们总认为能说会道的人才算是真正会交际的人,才能结识更多贵人。各种社交秘籍也总是教你如何说话才能打动对方、如何表达才能讨人喜欢……然而,在人际沟通中,那些口才一流的人不一定能赢得对方的好感,反而是那些善于倾听的人时常结交到真正的朋友。可见,有时候,听是一种更好的沟通方式,比说更能打动对方。事实上,善于倾听是一门沟通的艺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是搞好人际关系、获得贵人青睐的重要条件。
西方有句谚语:“用十秒钟的时间讲,用十分钟的时间听。”一般人在沟通中,倾向于以自己的意见、观点、感情来影响别人,因而往往谈个不停,似乎非如此便无法达到沟通的目的。殊不知这样滔滔不绝很容易招致别人的厌烦,因为渴望被倾听是人的一种本性,当一个人被认真倾听时,他往往会有一种被尊重的满足感。
沟通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处在说的位置上,要使沟通的双方双向交流畅通无阻,就必须善于倾听对方的谈话,善于倾听的人才是真正会沟通的人。话多的人,往往陷于夸夸其谈,油嘴滑舌,有时还导致祸从口出,而静心倾听则会给人谦虚好学、诚实可靠之感。善于倾听不需要你说得多好,只要你有尊重别人的修养和虚怀若谷的心态,用耳朵,用心去听,就足够了。
传说古时有个小国的使者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小金人,个个光彩夺目,这让皇帝非常高兴。可是这个小国却同时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小金人哪个最有价值?”如果中国人能回答出来,就继续称臣纳贡,否则就要兵戎相向。
大臣们左看右看,看了很长时间,也没能看出个所以然来。于是,皇帝和大臣们又请工匠来检查,结果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
怎么办?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来了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稻草马上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插入第二个金人的耳朵,稻草又从嘴巴里直接掉了出来,而把稻草插入第三个金人的耳朵,稻草则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
老臣对皇帝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
“为什么呢?”皇帝不解地问。
于是,大臣徐徐道来:“第一个小金人,把稻草插入他的耳朵里就立刻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说明他是一个左耳进,右耳出的人,根本不去关注别人的话。这样的人,常常沉迷于自我的世界,不关注外界的事情;第二个小金人,把稻草插入他的耳朵便从嘴巴里直接掉了出来,说明这个小金人长了个大嘴巴,把听来的事情,不加判断就进行传播,传播中还可能添油加醋,常常会因此而引来很多是非;第三个小金人,稻草从耳朵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说明他是那种能够做到‘善于倾听,分辨是非,消化在心’的人。
因此,他就是最有价值的人。”
皇帝听后赞许地点了点头,使者也默默无语,因为老臣的答案是正确的。
上帝给人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有魅力的沟通者一定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而决不可能是一个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人。在社交过程中,最善于与人沟通的高手,也是那些善于倾听的人,也许在交流过程中他并没有说上几句话,但是他一定会得到他人的肯定,认为他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专心地听别人讲话,是你所能给予别人的最有效,也是最好的赞美。不管说话者是上司、下属、亲人或者朋友还是其他人,倾听的功效都是同样的。人们总是更关注自己的问题和兴趣,所以,如果有人愿意听你谈论自己,你也会马上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