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对于职业生涯的成功,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古今中外,但凡成功人士,必是终身高度重视学习并善于学习的人。有人对195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传记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截止2007年,我们内地共有50后两院院士92人,毕业于全国76所高等学校,其中包括多所专科学校和成人学校。所以,大学毕业,即使是毕业于最著名的大学也不能代表职业生涯的成功。同样,即使是毕业于最不起眼的大学,甚至没有上过大学,也千万不要气馁,因为那只是代表过去,对未来的成功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林肯不过零零星星地上过几年小学,但丝毫不影响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中国万吨级液压机之父,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鸿院土,也才上了三年小学。所以,毕业离校绝不是学习的终点,决定职业生涯胜负的学习活动才真正开始。而往往职业生涯的成功,更取决于进入职场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在北京有一个女性CEO,每天都有学习计划。她的学习主要分成四部分:第一是管理方面知识的补充,她订了《成功营销》、《中国经营报》等,从这些杂志和报纸里面学到很好的经验;第二是英语,尤其是专业英语;第三是专业方面,她做的是空调设备供应方面的生意,尽管在学校里学的就是这个专业,但是因为行业发展很快,所以她常常更新知识储备;第四是个人成功学方面的书。她的箴言是,不看书不行。
瞿虹是湖北首届十佳职场魅力女性,身兼湖北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一职,她本人就是是终生学习的践行者和代表。她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完经济学的研究生后,又到武汉大学在职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修班进行深造。据了解,武汉销品茂总经理刘焕来、副总经理周利群等,虽然早已从清华大学在职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研修班毕业,但是仍旧几乎逢课必听。根据清华大学清远教育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仅用半年时间,30名已毕业的总裁级别的学员纷纷续办学员卡。凭借此卡,中心每月一次的高级工商管理论坛活动对他们自由开放。
职场新人要想拥有有效的学习管道,可以首先思考职业生涯学习的规划,学习规划要从符合自身实际人手。如果确定了规划,那么不管将来面对的是逆境还是顺境,都要用一种坚定的信心来面对。在不断的学习中,要学会审视自己,检查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未来发展的目标,根据不同的目标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与本行业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学习和本行业不相关的知识。现代上班族置身于整个社会中,对不同的产业或者组织有所了解,才能增加自己对职业前景的判断与抉择。
总之,在职场中,要永远保持在学生状态,千万不要失去学习的能力。为了高新有待的美好前途,此刻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做高级白领或金领,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停地学习和实践。
4.播种习惯,收获成功
习惯是在生活中长期养成的下意识的带有规律性和持久性的行为。一个人的习惯,会通过举手投足和处理事情等方面来体现出来。行为科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大约有95%是习惯性的,而剩下的5%的行为才是非习惯性的。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习惯就会成为每个人本能的一部分。习惯具有着强大的力量,它不仅控制了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
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一个人工作态度的认真与否、办事效果的成败,智力因素只占到了20%的比例,而非智力因素则占到了80%。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习惯是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有什么追求,要想得到圆满的效果,就必须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有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喜欢强调自己“习惯了如何如何”,而这些,又多是恶性而又虚假的习惯。比如,起床晚、脾气暴躁、依赖心强等等。这些只不过是借口罢了。毕竟,刚毕业的学生尚处于可以塑造的阶段,一切都还没有定型。因此,我们无论是做事也好,工作也罢,千万不能把那些坏的东西当成躲避开脱的借口。同时,为了让自己拥有成功者的必备素质,就要从现在做起,摒弃学生时代养成的行为。方式,培养良好的做事为人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习惯能够给一个人带来好的机遇,推动他走向成功。
有一个女孩大学毕业之后,去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参加招聘。她在面试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面试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她表现得有些紧张,说话的时候多次出现停顿、口齿不清的情况,对面的几名考官不禁摇起了头。这时候,又一位中年男子走进了办公室,和考官低声耳语了几句,后来就转身离开了。这位小女孩认出了他是这家企业的一个部门经理,在她拿报名表的时候和他曾经有过一面之交。于是就习惯性地对他小声说了一句“经理慢走。”那位经理不禁回过头来看了她,满脸欣赏之色。
一周之后,小女孩竟然被录取了,而那些表现比她优秀的人却被拒之门外。很多人对此表示不满。后来,主考人员对他们解释说:“你们的能力无疑是很优秀的,但是在面试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人表现得太过于随意,回答问题的时候大大咧咧,甚至还跷起了二郎腿,面试完了,转身就走,却忘记了把门关上。而这位小女孩,虽然表现有些紧张,但是却十分懂礼貌,面试的情况虽然不太理想,但是我们能从她的身上看到了一个年轻人少有的好习惯。所以,最终这个小女孩胜出了。”
女孩简单的一句话,就为自己赢得了工作的机会。或许有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如果她不是在平时养成热情礼貌的好习惯的话,恐怕在招聘会上也不会很自然地对那位经理说出那句温暖的话来了。
对于才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有着充足的时间去形成良好的习惯。但是有些人却安于现状,拒绝改变,这样无疑就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埋下种子。我们应该明白,如果拒绝改变,原地踏步的话,一个人的事业和生活讲毫无起色,他也只能做一个看着别人成功的看客。要想获得成功,就要行动起来。对于已经拥有的好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坏吸怪坚决改掉,对于不具备的好习惯悉心培养。
袁了凡是明代著名的学者。他年轻的时候,有许多坏习惯。有一次到栖霞山拜会云谷禅师。聆听禅师的教诲。
在谈到习惯的时候,云谷禅师说:“要想改掉不良习惯,就要从内心做起。当然,在下决心之前,就必须了解自己的不良习惯到底是什么。”
袁了凡略加思索,说:“我这个人,缺少忍耐心和责任心;我性情暴躁,面对别人的伤害和错误,很难包容;有时候我还显得自高自大,又很任性,喜欢高谈阔论,对待很多事情,总是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另外,我不懂得克制自已的欲望,经常通宵达旦地喝酒,最终伤了元气……”
他讲出了自己的一大堆缺点,最后长叹一声说:“有这么多不良习惯的人,想把这些坏习惯改掉,谈何容易呀?”
云谷禅师深笑了,说:“所谓‘难者不知,知者不难’,既然你知道自己的缺点,那么改起来就不是什么难题了。你不妨把自己每天做的好事和坏事一一记录下来,这样就有利于哪些方面可以改过。时间长了,就能慢慢地改掉这些坏习惯。”
于是,袁了就按照云谷禅师的教诲,痛下决心,竭力戒掉种种不良习惯,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代学者。
由此可见,要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只要做好三步就可以了。首先要分清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坏习惯,然后逐渐地去改掉这些坏习惯,最后再慢慢养成好习惯。
刚毕业的大学生要立大业成大事,就必须改掉那些不好的行为方式,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当我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之后,就能够为人生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1.考研留学也可以,心浮气躁不可行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选择了考研或者留学,而部分考生在复习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和浮躁。此时此刻,考生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切忌浮躁。考生要改变对考试的认识,规律的作息时间对缓解焦虑有很大的帮助。
考生郑磊在前两个月的备考中模考成绩一直不错,但考期越近,紧张情绪越来越浓烈,总担心还有遗漏的知识点。他放弃了求职,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考研复习上。他每天复习14个小时以上,经常为完成当天任务而不吃饭。长时间的复习不但没有给他带来好效果,反而出现反作用。他最近白天常常表现得,夜里失眠多梦。
在复习中,越临近考试的时候,复习的注意力越不集中,效率大大降低。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林永和说,考生要想解除焦虑浮躁情绪,就要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总熬夜,饮食上也要有规律。
考研中出现的焦虑现象源于考生对考研或者留学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导致情绪紊乱异常。有些考生对自己的要求过高而且常常绝对化,认为考研或者留学失败便是世界末日。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足取的。即使考研或者留学失败,考生还有很多选择,可以先就业或者明年再考。大多数考试焦虑的学生不注意劳逸结合,大脑总是处于紧张状态,身心都不能得到放松,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出现紊乱,引发浮躁心理。考生在备考中要注意适度调节,合理用脑,才能防止焦虑和浮躁的情绪。
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在备考中,要保持积极的情绪、投入的状态、不骄不躁的心态和坚定如磐石的信念,时刻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
在备考的过程中,在确定报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之后,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然后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复习的方式方法很重要,千万不要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收到成效。复习时要抓住考试这个根本,确定复习重点,将重要的知识点和类型题弄透,不要试图抓住每一个问题。注意把握记忆规律,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每个人还要去找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才能事半功倍。
考研初试后便是复试。考研复试时,积极的心理会让我们笑到最后。考研初试看的是文化功底,那么复试则看心态的好坏。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复试便成功了一半。从复试分数线公布到复试只有十几天的时间,如果光想着等成绩出来后再去准备复试,可能就有些晚了。且先不论初试成绩好坏与否,我们都要为复试做好准备,谁提早进行复习,才能让你的复试更有把握。
陈小涵和林颖强是同宿舍的同学,两个人都对自己的考研初试成绩没有太大的把握。陈小涵在等待成绩的日子里,一点也提不起精神,觉得复习枯燥,失去了最初的斗志。他消极的心理让他认为,如果初试成绩不理想的话,复试之前即便是准备地在充分也无济于事。他打算等待初试成绩出来以后,再确定是准备复试还是准备找工作。而林颖强和陈小涵的心态恰好相反。他认为初试成绩不论好坏,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参加复试的可能还是很大的。被动地等待结果,不如积极地行动起来。于是,他积极投入准备复试的学习中。他不但目标明确,而且效率极高。在抓紧时间复习的同时,他积极关注就业信息。这样,即使没有机会参加复试,也会以最快的速度参加应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