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回答说:“不错,你的确只会一招,但你只需要会这一招就够了。”
小男孩并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师傅,于是就继续练了下去。
半年后,师傅带小男孩去参加比赛。小男孩自己都没有想到居然轻轻松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点艰难,最后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赢了。就这样,小男孩迷迷糊糊地进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小男孩高大、强壮许多,也似乎更有经验。有一度小男孩显得有点招架不住,裁判担心小男孩会受伤,就叫了暂时停,还打算就此终止比赛,然而师傅不答应,坚持说:“继续下去!”
比赛重新开始后,对手放松了戒备,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招,成功地制服了对手,赢了比赛,得了冠军。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师傅一起回顾每场比赛的每一个细节,小男孩鼓起勇气道出了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就凭这一招就赢得了冠军?”
师傅答道:“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完全掌握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第二,就我所知,对付这一招惟一的办法就是对手抓住你的左臂。”
原来如此!小男孩没有左臂,那么以地手也就无隙可乘了。
[一语点“睛”]
这个故事当中,小男孩最大的劣势反而成了他最大的优势,他的弱点正是他成功的资本。所以说,有的时候,人的劣势未必真的就是劣势,只要正确利用,可能反而成了优势,能胜过强过自己的人。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弱能胜强 并非逞强
木脚球员
有一个叫丹普赛的孩子,他天生是一位畸形人:四肢不全,只有半边右足和一只右臂的残端。作为一个孩子,他想跟别的孩子一样从事运动。由于他的先天所限,不能踢足球,可是,因此他就愈发想踢足球。为此,他的父母给他做了一只木制的假足,以便使他能穿上特制的足球鞋。
终于能踢球了,丹普赛兴奋地一小时接着一小时,一天接着一天地用他的木脚练习踢足球,努力在离球门愈来愈远的地方将球踢进去。
渐渐地,他的木脚比其他人的肉脚更好用,可以说有着肉脚不可比拟的硬度和力量,因此新奥尔良的圣哲队雇他为球员。
当丹普赛用他的木脚在最后两秒钟内、在离球门63码的地方破网时,球迷的欢呼声几乎响遍了整个美国——这是职业足球队当时踢进的最远的球。
这次圣哲队以19比17的比分战胜了底特律雄狮队,可以说丹普赛踢进了最关键的一球。
圣哲队的对手——底特律雄狮队的教练施密特说:“我们是被一个奇迹打败的!”
[一语点“睛”]
残疾的丹普赛有着先天的弱势,在常人眼中,他是最没有可能成为球员的,因为他是一个双脚不健全的人。实际上,丹普赛确很好地利用了他的弱点,他的木脚反而对他的足球事业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并为他创造了奇迹,胜过了那些健全的人。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弱能胜强 并非逞强
法兰西共和国之崛起
夏尔·戴高乐出生于法国里尔,他19岁考入圣西尔军校,从此开始了军事生涯。
1940年5月,希特勒攻进了法国,法国贝当政府充当了希特勒的“儿皇帝”,此时的戴高乐只是一名普通的将军,不过,他还是挺身而出,举起了抗争到底的大旗。当时,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只能算是个“流亡政府”,与美国、英国、苏联等大国相比起来,简直太微不足道了!
但戴高乐的意志却无比坚定,他坚决顶住英、美等国的压力,坚持法国是盟国地位平等的一个国家。1943年,英、美达成妥协,制定了一个方案,让戴高乐与吉罗德合作。戴高乐认为这是无视“自由法国”的存在,坚决地回绝了,并说这是无视法国的主权!
一位评论家说:“这位在战前甚至从未参与过全国政治活动的职业军人,现在出现在国际强权政治的大舞台上,居然从这两个最大的英语国家的政治家手里夺走了锦标!”
后来,盟军准备在法国登陆,美国再次企图在法国成立盟国军政府,戴高乐义正词严地说:“除了法国军政府以外,法国人决不同意其它任何政府的存在!”美国只好承认戴高乐的统治地位,因此,戴高乐赢得了一个独立的法兰西共和国。
为了保持法国的尊严和主权,戴高乐在其担任总统的岁月里,与美国的霸权主义一直不屈不挠地斗争着:在北约组织中,法国坚持要与美国分享决策大权。因为美国拒绝,法国就退出了北约,迫使美国撤出在法国的驻军和基地;
在核武器问题上,戴高乐坚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并在1960年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苏对核武器的垄断;
在外交政策上,法国于1964年率先与中国建交,这对当时的西方元首来说,是要具备十分的勇气和自信的。
经过戴高乐的不懈努力,法兰西共和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语点“睛”]
最初,戴高乐的政治力量非常之弱,但是,他硬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以自身的微薄之力托起了一个法西兰共和国,使英、美等强国不得不低头让步。
忍辱负重 方成大事
[原文]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诟,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原文释意]
因此圣人说:承受得起国家屈辱的人,才能够做国家的君主;承受得起国家灾难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合乎“道”的话,往往和世俗人情截然相反。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智谋分析]
老子说,能承受得起大灾大难而不倒的人,才能做大事、创大业,而那些意志力薄弱的人,承受不了灾难之重,也就无法成就大事。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为:“忍辱负重,方成大事。”
人们都知道,能干大事业的人,都是意志坚定的,遭遇挫折和困境,都会以坚强的意志力挺过去、而不气馁。
现实生活中,那些稍遇到挫折和不顺就打退堂鼓的人,是绝对不会成就什么大事的。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名扬世界的大人物,几乎都曾经历过重大的挫折和磨难,他们能够经受得起磨难的考验,能够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耻辱,所以,终成大事。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忍辱负重 方成大事
苏秦六国为相
苏秦是战国时期之人,曾经和张仪一同求学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谁料学成之初,却谋不到一官半职,不仅如此,还常常受人讥笑,每当游说失败狼狈归来,就连他的父母妻嫂都不理睬他。
虽然受尽耻笑,但苏秦都忍下了。他想,自己一定是尚且学艺不精,等自己有了真正的大学问后,一定会赢取成功的。
从此,他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起来,始终抱有极大的抱负。他足不出户地昼夜攻读,有时候实在是累了困了,眼皮粘在一起怎么也睁不开,他就用一个锥子刺戳自己的大腿。锥子入肉以致于血流如注,切肤之痛使他迅速驱走了睡意,于是他又重振精神,继续攻读;
为了驱走睡意,他还拿根绳子吊在房梁上,一头吊住自己的头发,当脑袋要扑到案头上时,绳子就揪住了头发,牵痛头皮,人便又醒了……
苏秦就这样刻苦用功,终于熟读了姜太公的兵法等书,极大地增进了自己的学问。
水到渠自成,当他真正地满腹学问后,成功地游说了六国,同时得到六国君王的重用,身佩六国相印,辉煌达到了顶点。
[一语点“睛”]
当苏秦落魄时,甚至连家人都瞧不起他、不理他。要不是他能够忍了这些,那么就绝对不会有日后的出人头地、风光无限了。可见,忍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有了这种毅力和韧性,才有无惧无雨到达成功地可能。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忍辱负重 方成大事
越王勾践复仇
越国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越王勾践听从大夫范蠡的谋略,向吴王表示:只要保存越国,自己情愿到吴国做人质,侍奉吴王夫差。
夫差想同意,但遭到大臣伍子胥的反对。
伍子胥说:“今天上天把越国送给我们,不消灭越国,将来必定要后悔!”
吴国的太宰伯熹得到了越国大夫范蠡送去的大批金银珠宝,就站出来为越国说话:“勾践到了我国,死生在我们手中,怕他什么!”
夫差认为伯熹说得有理,就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勾践就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侍奉吴王夫差,在此期间,他受尽了各种污辱,甚至还曾为吴王夫差尝屎探病情,最后感动了吴王夫差,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坚决反对,把勾践夫妇和大夫范蠡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总是念念不忘报仇雪耻,他把一个苦胆吊在座席边,使自己无论坐着,还是躺着都能看到它,每次吃饭喝水的时候,勾践都要尝尝苦胆的滋味。经过十年的奋发图治,越国逐渐从战败的阴影中缓过来,国力渐渐强盛。
而吴国的情况却越来越差了,吴国一年年东征西讨,为成为中原霸主而耗尽了国力、财力。勾践一面加紧练兵备战,一面不停地把美女、珍宝和建筑宫殿用的巨木送给吴国,麻痹吴王夫差。夫差整日与美女们泡在一起,又大兴土木建筑规模宏伟的姑苏台。姑苏台先后用了8年的时间才建成,将吴国的储备消耗殆尽。
公元前481年11月,在经过了多年的励精图治之后,兵强马壮的勾践一举攻破吴国,在姑苏山包围了夫差。
勾践派人对夫差说:“我可以把您安置在甬东,让您到那里去当一个百户人家的头领。”夫差想起伍子胥当年的话,懊悔无穷,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说:“我没有脸面去见伍子胥!”说罢,拔剑自杀了。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各国诸侯都向勾践祝贺,勾践一时间成为中原的霸主。
越王勾践通过忍一时之屈、卧薪尝胆重振国威的故事几乎人人都知道。它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典故的“忍辱负重”的例子。有些时候,没有忍气吞声,就没有扬眉吐气。勾践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能够忍辱负重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一语点“睛”]
人们常说,“忍”字头上一把刀,说明忍耐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它可以磨平一个人的锐气,也可以雕琢出一个人的勇气。忍,等于是付出了一种代价,能够付出这种代价的人,才能够赢取常人难以得到的成功,越王复仇的故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忍辱负重 方成大事
******三起三落
纵观古今中外,几乎每一个成就大事业的人物,都是在经历了常人所克服不了的困难与屈辱,突破了重重阻碍与荆棘之后,最终才获得胜利、走向成功的。
******同志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忍辱负重”的典范:任何大的磨砺他都能承受得了,坚强地渡过危机。
1929年,******以****中央代表的身份到南宁领导广西党的工作,与张云逸、韦拔群发动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权。
1930年10月,****中央领导人命令红七军攻打大城市。******不赞成,因而失去了前委书记的职务。******没有因此消极、抱怨。他泰然自若,不放弃自己的主张。结果,攻打大城市失败,部队伤亡惨重。实践证明,******是对的,他被恢复职务。
1966年,他成为“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打倒。到1973年3月10日恢复副总理职务,相隔8年的时间。这8年,是忍辱负重的8年。
1969年10月,他曾被发配到江西,在南昌市郊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当钳工。工人们称赞他是“最好的钳工”。他平易近人,最讲礼貌,深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每天定时读书,读二十四史、马列著作,每天在院子里散步一小时,是他集中思考的时间。三年的时间,一切大的问题,他都深思熟虑了。他忍耐、等待而不消极,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8年之后,他重返工作岗位的时候,立即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整顿,恢复被****打乱的生活和经济秩序。******的威望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心中迅速提高。
恢复副总理职务二年后,1975年1月,******担任了****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中央党政的日常工作。这是毛主席提议的。
毛主席说:“******‘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
1975年底,发动了“批邓,反击****翻案风”。第二年的4月7日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政治局决议,撤销了******的党内外职务。刚刚工作了三年,就又一次被打倒!
******从领导住房又搬到了普通住房,又一次不再享受中央领导的各种待遇,又一次过起了平民生活。虽然如此,他仍然没有消极。
一年以后,党的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恢复******职务。他又成为****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
[一语点“睛”]
******的故事向世人昭示,只有能够经受住磨砺考验的人,才能够成就大业。无论是国家大业还是个人事业,能够忍辱负重的人,往往是能够笑在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