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间谍玛塔·哈莉
玛塔·哈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的间谍之一,她受雇于德国,其间谍代号是H·21。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玛塔·哈莉便奉命打入了法国刺探军情。本来,法国对入境签证的审查是很严格的,玛塔·哈莉根本无法混入法国境内。不过,间谍都有着超人的本领,玛塔·哈莉很快就以其媚丽的容貌、极富性感的表演,搞得荷兰驻法国领事魂不守舍,领事先生轻松地为哈莉弄到了签证,将她送入法国境内。
玛塔·哈莉曾经是红极一时的舞蹈明星。进入法国巴黎后,她便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施展出自己的全部伎俩,令昔日曾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法国军政要人们再次为她的媚功所倾倒。
在法国陆军部担任要职的莫尔根将军时逢老伴刚刚去世,见到玛塔·哈莉后,顿时迷得神魂颠倒,迫不及待地邀请哈莉住到他那里去。这正中玛塔·哈莉的下怀,欣然搬入了莫尔根和家中,二人卿卿我我地纠缠在一起。
玛塔·哈莉在莫尔根的家中收获不小,她很快就搞清楚了莫尔根将军的机密文件的所在地—一书房中的秘密金库。
秘密金库的锁使用的是拨号盘,号码拨不对,金库是打不开的,而知道秘密号的人只有莫尔根将军一个人。哈莉好几次想试一试运气,都无法打开,于是只好寻找开锁的号码。
玛塔·哈莉是不可能去询问莫尔根将军的—一再愚蠢的间谍也不会这样做的。不过她认为,莫尔根将军已经年纪大了,不可能把号码记在脑子里,很可能是记录在什么地方。趁莫尔根将军不在的时候,玛塔·哈莉搜遍了一切可能记录号码的地方一一抽屉里、写字台上、笔记本中、手帕上……结果都一无所获。
玛塔·哈莉是个不会轻易认输的女人,此外,德国间谍机关亦向她发出指令:莫尔根将军处藏有新式武器的绝密文件,要迅速窃取。
一个夜晚,玛塔·哈莉用放有安眠药的酒灌醉了莫尔根将军,然后潜入了他的书房之中,再次来到金库门边。她按照从1到9的数字逐一通过组合来转动拨号盘,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了,直到把玛塔·哈莉累得直不起腰来,十个手指又痛又酸,还是一无所获。
眼看天就要亮了,玛塔·哈莉懊丧地抬起头——忽然,她神差鬼使般地被墙上的挂钟吸引住了——住进将军的寓所已有一段时间了,在她的印象里,那个挂钟好像一直未走动过。她似乎还建议过将军把钟修理一下,将军也曾随口答应过,但是……
玛塔·哈莉的目光凝聚在静止的钟面上,9时35分15秒——“93515”,短暂的兴奋过后,她又有些失望了。“不对,这是个五位数,而拨号盘是六位数。”
忽然,一道灵光闪过她的脑海——“为什么要是‘9’点呢?难道就不能是‘21’点吗?对!试试2135151。”
随着玛塔·哈莉转动拨号盘——“213515”,“咔!”地一声脆响,金库的门终于被打开了,清脆、悦耳,她兴奋极了,感觉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动人的声响。金库中藏有英国建造的一九型最新坦克设计图和其它绝密文件。哈莉迅速取出了微型照相机……
战后,权威人士透露,玛塔·哈莉的这一次行动,至少使协约国的军队损失10万人,却对德方的战势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一语点“睛”]
玛塔·哈莉这个智能超常的女间谍,一次窃取法国重要军事机密的成功,竟然改变了德、法两国的战争结果,令人为之叹服。
第十节 老子之道:成事之途 得道者必胜
曲能求全 屈者能伸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
[原文释意]
委曲反而能保全,能弯曲反而能伸直。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智谋分析]
老子说,在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够忍受暂时的委曲,才能够得到保全;可以弯曲的物品,才可不被折断,得到伸直的机会。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为:“曲能求全,屈者能伸。”
人生在世,既会有坦途,也会遭遇逆境。坦途好走,逆境难熬。孰不知,即使是风光无限的大人物,亦绝大多数都曾遭遇过逆境。追溯他们的经历,我们会幡然醒悟:原来,他们也曾遭受到过这样或那样的委屈呀。
试想,若不是他们在逆境中以屈求全,很可能就无法顺利度过非常时期,走上坦途。他们忍受了一时之屈,盼到了出头之日,他们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曲能求全 屈者能伸
大文学家苏轼的曲与直
北宋的大文学家苏轼才高气傲,因为他当时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出了朝廷。
苏轼被贬到外地做官后,还是忧国忧民,经常上书启奏,对朝中的新贵更是不留面子,总是坦言指责他们。朝中的新贵见苏轼不肯屈服,于是就摘取苏轼诗文中的词句,说他诽谤朝廷,要定他的罪。
苏轼知道这个消息后,一点也不恐惧,他对家人说道:“自古忠臣蒙难,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我早就料到他们会这样做了。”家人劝他向小人低头,苏轼不禁大怒,他早就准备好了以身殉国,甚至连绝命诗都已经写好了。
苏轼的朋友听说后,赶来劝他说:“听说你要以死抗争,这样做太傻了。你是个聪明人,怎么这次却犯起了糊涂呢?”
苏轼回答道:“让我和小人同活在这个世上,我宁可选择死亡。”
他的朋友又说道:“你以为你死了就能证明你的忠心吗?你不妨选择退让,表面上认错,这不是什么难事,但你却可以因此脱难,并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为了小人而死,是不值得的。”
苏轼进行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接受了朋友的劝说,于是他给朝廷上书认错。苏轼在上书中说自己自高自大,看不起同僚,现在幡然悔悟,一定要认真改过,希望朝廷能给他个机会。而朝中的新贵们认为他是个贪生怕死之人,就没有人再加害他了。苏轼因此逃过了一劫,最终成了一代伟大的文学家。
[一语点“睛”]
苏轼能“屈”才得以“伸”,摆脱了小人的纠缠,保全了自身,这样才能有更大的余地做利国利民的事情,在这种时刻,“宁折不弯”是不明智的。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曲能求全 屈者能伸
光武帝刘秀以屈得全
公元23年,起义军各路将领为了要扩大队伍、增强号召力,一致认为应该立刘氏宗室中之人来做皇帝,他们认为刘玄生性怯懦、又没有兵权,这样一来就便于控制,所以让他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更始政权”。
在起义成功的过程当中,攻克宛城和昆阳的战斗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刘縯和刘秀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因此而在起义军中声威大震。刘縯虽然没有公开争夺皇帝之位,他的部将却都为他没能当上皇帝而愤愤不平。
当刘玄称帝时,刘稷则禁不住发话说:“这次起兵图谋复汉大事,是刘縯、刘秀两兄弟拼死奋战才获得成功的,今天称帝的这位又干了些什么呢?”
这话传到刘玄的耳中后,便对刘縯和刘稷怀恨在心,并找机会杀死了他们。
尽管刘秀异常悲愤,但表面上却显得异常平静。他很清楚,当前形势危急,自己只要稍有不慎重,就会遭到杀身之祸。
左思右想后,刘秀前去朝见更始帝刘玄向他谢罪,而对于自己的种种战功均绝口不提。他没有为刘縯服丧,起居行止一如往常,好像杀兄之事根本没有发生。
刘秀的表现使得更始帝刘玄等人解除了猜忌和戒备,因此还觉得自己有些对不起刘縯、刘秀两兄弟,便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武信候,以作补偿。
“忍”终于使刘秀避免了杀身之祸,只有这样,才有了以后的东山再起。
三个月后,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到了河北,开始自己招兵买马,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后来终于成功地使刘玄下位,自己当上了皇帝。
[一语点“睛”]
光武帝刘秀以“大屈”换来了大成功,若不是以屈在先,就不可能有日后的扬眉吐气。因此说,人不能一味地讲究气概,而应更多的注重策略,只有做事“圆滑”一些,才能为自己赢得胜利。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曲能求全 屈者能伸
武则天的求全之策
武则天14岁之时,便已艳名远播,被唐太宗召入宫中,封为才人,又因性情柔媚无比,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
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朝将遭“女祸”之乱,某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种种迹象表明此女多半姓武,而且已入宫中。唐太宗为子孙后代着想,把武姓之女逐一作了可靠的安置,唯独对于武媚娘,由于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加以处置。
唐太宗由于纵欲过度,没多久,便身形槁枯,行将就木了。而武媚娘此时正值风华正茂,料想到一旦太宗离世,便要老死深宫,所以她时时留心择靠新枝的机会。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仰羡异常。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只等唐太宗撒手。
唐太宗将死时,还想着要确保子孙们的皇帝位置,便想要颇有嫌疑的武媚娘跟随自己一同死。
临死之前,唐太宗当着太子李治之面问武媚娘:“朕这次患病,一直医治无效,病情日日加重,眼看着是起不来了。你在朕身边已有不少时日,朕实在不忍心撇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后,你该如何自处呢?”
武媚娘何等聪明,怎能听不出自己身临绝境的危险。怎么办?武媚娘知道,只要能保住性命,就不怕将来没有出头之日!然而要保住性命,就只有采取委曲求全之策了,于是她赶紧跪下说:“妾蒙圣上隆恩,本该以一死来报答,但圣躬未必即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迟迟不敢就死。妾只愿现在就削发出家,长斋拜佛,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圣上长寿,聊以报效圣上的恩宠。”
唐太宗一听,连声说:“好”,并命她即日出宫,“省得朕为你劳心了”。
唐太宗要处死武媚娘,但心里多少有点不忍。现在武媚娘既然自己提出离开宫中,脱离红尘去当尼姑,那么对于子孙皇位而言,活着的武媚娘就等于死了的武媚娘,不可能有什么危害了。
武媚娘拜谢而去。一旁的太子李治如遭晴空霹雳,动也动不了。唐太宗却在自言自语:“天下没有尼姑要做皇帝的,我死也可安心了。”
李治听得莫名其妙,也不去管他。借机溜出来,去了媚娘卧室。见媚娘正在收拾衣物,便对她呜咽道:“卿竟甘心撇下了我吗?”
媚娘道:“主命难违,只好走了。”
太子道:“你何必自己说愿意去当尼姑呢?”
武媚娘把自己的求全之计告诉了李治:“我要不主动说出去当尼姑,只有死路一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殿下登基之后,不忘旧情,那么我总会有出头之日……”
事实证明,武媚娘的委曲求全之策是绝对高明的。太子李治登基不久,武媚娘便重新进宫,之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一代女皇。
[一语点“睛”]
一代女皇武则天是明智的,所以,在危急时刻,采用“委曲求全”之计保全了自己,才有了日后成为女皇的机会,正可谓“能屈才能伸”。
赢在老子智谋应用——曲能求全 屈者能伸
努尔哈赤能屈能伸
年少时,努尔哈赤和弟弟寄居在外祖父王杲家里。王杲和明军对抗,最后失败,努尔哈赤和弟弟都被俘获。
面对杀头的境地,努尔哈赤一改刚毅的态度,他跑到明军总兵李成梁的马前,痛哭流涕地乞求不要杀他。李成梁心怀恻隐之心,便饶了他们,并把他们收在自己的帐下做事。
事后,努尔哈赤的弟弟对他说:“李成梁是我们的仇人,你哭喊着求他饶命,太丢人了,我都为你感到羞耻。”
努尔哈赤说:“我不过是说了几句软话,却捡了我们两个人的命,我们吃亏了吗?只要活下来,大仇才能报啊!”
为了博得李成梁的信任,努尔哈赤日夜服侍他,一点也没有厌倦之色。打仗的时候,努尔哈赤总是冲锋在前;事后论功,他却不争不抢,而是推美让功,替别人说话。
弟弟抱怨说:“你这样谦让,好处我们永远得不到,也没人说我们的好,这是为什么呢?”
努尔哈赤说:“我们是女真人,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难道还想升官发财吗?这里不是久留之地,日后一旦有了机会,我们当离开此处,另谋发展。”
随着努尔哈赤的努力,李成梁渐渐信任了他,开始让他担当重任,他的弟弟也受到了提拔。
一日,兄弟二人谈心,弟弟流露出了满足的神情,对他说:“我们现在日子好过多了,这样下去,就不愁将来的富贵了。”
努尔哈赤警告他说:“我们身负大仇,不能为敌人的一点恩惠而改变志向啊。时机一到,我们还是要图谋大事的。”
不久,他说服了弟弟,兄弟二人离开明军,回到了家乡。两人招兵买马,开始了创业历程。
当时,努尔哈赤的力量十分弱小,而其他女真部落却格外强大。努尔哈赤事事忍让,暗中积蓄实力。跟随努尔哈赤的人感到憋气,对他抱怨道:“我们既已起兵,就要干出点大事。其他部落以我们为敌,而你却敬重他们,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呢?”
努尔哈赤说:“我们现在还不是人家的对手,如果贸然开战,对谁有利呢?我这样做,只是为了安抚他们,他们一松懈,我们就有机会了。”
努尔哈赤后来羽翼丰满了,才发起攻击,很快统一了女真部落。
[一语点“睛”]
努尔哈赤的成功法宝就是不计小节、能屈能伸,他在敌人面前求饶、在对手面前忍让,都是以屈求全的表现。结果,他笑到了最后,成为女真部落的唯一首领。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原文释意]
踮起脚想站得高一点,是站不稳的;急切地大跨步前行,反而走不快。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智谋分析]
老子说,越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反而“欲速则不达”,只有脚踏实地才能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