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吕后说:“皇帝对戚夫人宠爱有加,恐怕我前去劝说也无济于事,但有四人一定能帮上忙。不过,这四人当初受到了皇上的轻慢,被迫逃到了山野,并发誓永不入朝为官。后来皇上又想重用他们,曾多次派人去请,但一直没有请来。这四人皆行为高尚、不重名利,现在年事已高,人称‘商山四皓’,如果您派个能言善辩之人前去劝说他们出面的话,太子就有救了。”
吕后听了张良的话,立即派了一位善辩之士带上厚礼前去相请。好说歹说,“商山四皓”终于答应前来长安帮助太子。
恰在此时,刘邦打仗受了箭伤,伤势十分严重,另立太子之事让他觉得越发迫切了。
一天,刘邦在宫中设宴,太子在一旁陪坐。刘邦见太子的身后坐着四人,都是长发垂髫,个个目光炯炯有神,刘邦便问太子身后坐的是何人。四人忙自报家门,分别是黄公、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正是他仰慕已久的“商山四皓”。刘邦不解地问他们说:“为什么当初我请你们出山,你们如论如何不肯答应,而现在却陪侍太子呢?”
四人答道:“皇上之性喜怒无常,待人轻侮,故而我们不肯答应;而太子礼贤下士,仁慈德厚,天下有才之士无不翘首相盼,故而我们也前来为他效劳。”
刘邦叹了口气说:“太子既然如此深得人心,我也就放心了,希望你们好好辅佐于他。”从此,刘邦再也不提废太子之事了。
[一语点“睛”]
如果要让刘邦打消废除太子的想法,单凭苦苦劝谏恐怕是不行的,张良看清了这一点,于是采用请“商山四皓”出山保太子之计,来改变刘邦的想法。这样一来,刘邦见太子众望所归,废他的想法自然就主动放弃了。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因利制权 利中取利
“皇军观战团”覆灭记
日寇侵华期间的1943年10月,日寇华北派总司令冈村宁次计划消灭我军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的抗日武装力量,调集了两万日军,开始对太岳地区实行残酷的“铁棍扫荡”。
在实行“铁棍扫荡”的同时,还从各地抽调一百多名日方少尉以上的军官组成“皇军观战团”,通过到前线“观战”,学习经验。
“铁棍扫荡”开始后,日军十分猖狂。八路军第386旅第16团团长陈赓安排一个小分队钳制日寇,自己亲率主力突破日寇的封锁线,于10月18日晚进入临汾附近的韩略村。临汾是冈村宁次“扫荡”的前敌指挥所所在地,韩略村位于临汾至屯留的公路边。
在百姓们的帮助下,陈赓得知,日寇的汽车每天早上从临汾出发,晚上回来,去时满载军用物资或部队,回来时则运载抢来的物资。
陈赓派侦察员察看了附近的地形,发现距韩略村不远有一条山沟,两侧是两丈多高的悬崖峭壁,而日寇的汽车就从这山沟中间穿过——如果把山沟两端“堵死”,敌人则插翅难飞!于是,陈赓决定在这个山沟伏击日寇。
10月22日晚,陈赓率军潜入山沟,布下了天罗地网。
第二天清晨,日寇的13辆汽车载着“皇军观战团”和警卫士兵趾高气扬地驶入山沟中。突然,爆豆似的枪声和“轰”、“轰”的手榴弹爆炸声响震山谷,日寇最前面的几辆汽车和最后面几辆汽车被炸药和手榴弹炸毁,如此一来,车队既不能前进,又无法后退,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损失惨重。
但是,敌方是一群训练有素的军官,在短暂的惊惶之后,日寇聚集在一名少将军官的周围,企图收缩兵力,夺取立足点,等待援兵。
陈赓识破了日军的阴谋,居高临下,集中兵力向日寇军官聚拢处发起猛攻。日寇军官只能凭借汽车拼死抵抗,接着又一辆辆的汽车中弹焚毁。负责保卫“皇军观战团”的日寇军官见大势已去,首先剖腹自杀,其余的军官不是被击毙,就是自杀。
结果,一百多名日寇军官和众多的警卫士兵除3人侥幸逃生外,其余全部被歼灭在山沟中。
[一语点“睛”]
本来,日寇方面的实力是雄厚的,因而十分猖狂。而我方16团团长陈赓则巧妙地占据并利用了有利地势,打了一场漂亮的仗,几乎将在场的日寇全歼。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因利制权 利中取利
里根——从演员到总统
1980年,里根作为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参加了总统竞选,他与民主党候选人卡特进行最终的角逐。
可以说,里根与卡特两个人的实力旗鼓相当,当时的卡特是已经当政4年的在职总统,但政绩并不突出,除了外交上有一些政绩外,内政方面不能令人满意: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失业人数剧增等等。里根集中火力攻击卡特经济政策失误,宣称他要消除“卡特大萧条。
卡特则抓住广大民众关心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指责里根增加防务开支的主张是好战之举,希望选民们在“战争还是和平”之间做出选择。
里根与卡特就是这样唇枪舌剑,一时难决雌雄。在美国,一个人的形象如何,在民众的心中往往占有重要位置,甚至能直接决定选民投谁一票。在这方面,里根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里根曾是好莱坞的二流影星,其形象及表现力都是比较出色的。在里根当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后,当年他国在好莱坞演过的电影,一下子成了热门,全国各地影剧院、电视台争相放映。这股“里根影视热风”,无疑替里根做了一次绝好的宣传。
人们从电影、电视中看到,当年的里根英俊潇洒、精明强干,现在也仍然生气勃勃、干劲十足,可以说风度不减当年。
在“里根影视风兴起”的同时,里根则借电视媒体极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他在与卡特的电视辩论中,表现得能言善辩、妙语连珠,而卡特则相形见绌,呆板迟钝、结结巴巴。因此,在投票之前关键性的一场电视辩论后,支持里根的人上升到67%,支持卡特的人下降为30%。
1980年11月4日的大选结果,里根以绝对优势大获全胜。
[一语点“睛”]
里根成功地当选美国总统,可以说是以绝对的形象优势打败了卡特。里根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很好地发挥并利用了自己的形象优势,从而为自己争得了更多的选票。
兵以诈立 诈中取胜
[原文]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原文释意]
战争,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却装作不能战,要战而装作不想战。要攻近处却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却装作近攻……
———《孙子兵法》计篇第一
[智谋分析]
孙子说,战争本身就是一种诡诈之术的搏弈,合理地运用诈术有助于取胜。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为:“兵以诈立,诈中取胜。”
斗智斗勇,一般情况下是不择手段的,无论手段的光明与阴暗,结果只看成与败,“成者王败者寇”是恒久不变的定律。
战争亦是如此,诈术更是一种常见的策略,人们不会讥笑“使诈”者,只会讥笑不识“诈谋”而上当受骗的人。
战争本来就不是高尚的事情,这里只讲究谋略的高低,不讲究手段的明与暗。使诈不仅不是一种禁忌,反而因行之有效而受人推崇,成为一种高明的制胜策略。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兵以诈立 诈中取胜
郑成功收复台湾岛
公元1660年5月,郑成功在厦门击溃清军的围剿后,听说台湾百姓受荷兰殖民者的统治,痛苦不堪,于是决心离开厦门东进,收复台湾岛。
为了麻痹荷兰统治者,郑成功一面招募士兵,修造船只,积极做好东进准备,一面给占据台湾的荷兰总督揆一写了一封信,表示了“对荷兰国的善意”和自己决无对台湾“采取敌对行动”的意图。
揆一早就担心郑成功会到台湾来,荷兰政府为加强台湾的防务,从巴达维亚(雅加达)抽调樊特郎率领12艘战舰和1453人增援揆一。接到郑成功的信后,樊特郎认为郑成功的信“可信”,于是,只留下3艘战舰和600名士兵,率其余的舰只和人员返回了巴达维亚。
郑成功知道机不可失,于1661年3月22日率3万精兵直奔台湾岛。
4月2日下午,郑成功的战舰利用涨潮的机会平安穿过鹿耳门港,消灭了毫无戒备的6名荷兰士兵,成功地驶抵台湾本岛。在台湾本岛老百姓的帮助下,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全部登岸。
随后,郑成功迅速抢占了赤嵌街的粮食仓库,夺取了仅有200名荷军士兵防守的赤嵌城。
4月6日,赤嵌城的200名荷兰守军全部投降,此后,荷兰人虽然又从巴达维亚派兵来增援,但已经无法挽回大局。
这一年年底,荷兰人全部投降,台湾岛从此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一语点“睛”]
本来荷兰人在台湾的防守是很坚固的,多亏郑成功采取了麻痹敌人的手段,使对方完全放松了戒备,这是能够顺利攻下台湾岛的重要前提。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兵以诈立 诈中取胜
司马懿装病
司马懿很有谋略,又能行事果断,是个能干大事的人才,曹操闻其名后,欲聘他为官,好为自己效劳。
但司马懿见汉室衰微,曹氏专权,不愿屈身于曹操门下,便假托身患风痹,不能起居,予以推辞。曹操当然不信,遂派人扮作刺客前去验证。
深夜,司马懿见有人闯入自己的卧室,举剑向自己刺来,虽然大为惊慌,但他立即悟到这是曹操派来的人,于是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任凭刺客处置,如此一来,刺客便认定司马懿是真患了风痹,于是收起利剑,回去向曹操交差去了。
司马懿经过再三思索,知道自己不能永远躺在床上,于是便装作病情逐渐好转,开始有节制地进行活动了。
曹操探知后,再次派使者请他。司马懿审时度势:如果再一味拒绝曹操,恐招不测,况且当前的天下大势已尽归曹操,司马懿便随使者去见曹操,同意归顺到曹氏门下,此后,很受曹氏父子的赏识。
不过,精明的曹操很快就察觉到了司马懿潜在的野心,认为他不会永远甘心居于他人臣下,开始用疑惧的眼光看着他。曹操的这一变化,机敏的司马懿立刻警觉了,他则采取相应的对策:计较眼前的分寸利益,把一些日常生活小事看得很重,以此来伪装出一副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的模样。
就这样,曹操被他瞒过了。另外,司马懿还在曹丕面前花言巧语,伪装软弱求得保护。
公元230年,魏拜司马懿为大都督,与蜀国抗衡。当时刘备的蜀国无论人力、物力都没有魏国雄厚,因此,蜀国要取胜,必须速战速决。司马懿看透了这一点,坚守阵地不出战。诸葛亮派人给他送去女人的衣服首饰欲激怒他,他也坦然受之,始终不派出一兵一卒。
最后,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蜀兵只好退回。这件事上,就显示出了司马懿的过人之处。
公元237年,魏明帝病逝,临死之时,将太子曹芳托付给大将军曹爽和司马懿。曹爽把持朝政,对司马懿很不放心。为了明哲保身,司马懿又一次装起大病来,曹爽派心腹李胜去探望,见司马懿“令两婢侍边,持衣、衣落;复上指口,意渴求饮……”他还求李胜照顾他的两个儿子——看起来好像他将会不久于人世了。
李胜将所看回报曹爽,曹爽这才放下心来,不再担心司马懿。
10年之后,毫无戒心的曹爽陪同小皇帝曹芳离开京城,在家装病的司马懿突然乘机发动政变,从此独揽了大权。后来,他的孙子司马炎废黜魏帝,建立了晋王朝,从此,司马家族称帝。
[一语点“睛”]
司马懿胸怀大志,是个干大事的人。每遇到危机时刻,他便装病伪装软弱来保护自己,躲过了一次次的劫难;最后,他把握时机及时出手,为成就司马家族的帝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胜在孙子智谋应用——兵以诈立 诈中取胜
李膺收礼惩恶霸
东汉桓帝时,宦官张让的弟弟张朔仗着哥哥的权势,经常胡作非为、欺凌他人,做了许多不法之事。
当时,李膺在朝廷主管刑狱,他得知张朔的恶行后大为恼怒,认为张朔藐视王法,罪大恶极,欲下令捉拿张朔法办。
但是李膺的属下畏惧张让的权势,因而劝他说:“张让权可通天,我们这样做等于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呀。我看我们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不然我们都要遭殃!”
李膺怒斥了那个属下,说:“我是主管刑狱的朝廷命官,假如放过那些藐视王法、胡作非为之徒,任由他们为非作歹,我还对得起头上这顶乌纱吗?”
张朔听到消息后,立即逃到了张让家里,求哥哥保护他。张让派人携带了重金去找李膺说情:“识时务者为俊杰,当官无非是为了升官发财嘛,只要你放过张朔,我家大人一定保荐你升官。”
李膺的属下原以为李膺会正义言辞地拒绝,没想到他看了看送来的礼金后,竟然痛快地收了下来。李膺的家人也禁不住十分诧异,因为李膺一向都秉公执法,从不收受贿赂的,便问其缘由。
李膺微微一笑,说:“这不过是我的迷敌之计罢了。现在张让一定已经将张朔藏了起来,而我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如果兴师动众地去抓,很可能会被他们让反咬一口。那可就不划算了。所以我假装已经答应他们的条件,如此一来,他们必然会防备松懈,我便有机会去抓人了。”
李膺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却派人四处打探,多方调查,终于掌握了张朔的犯罪证据,确认了张朔躲在张让家的事实,并连夜带人闯入张让府邸,一举抓获了张朔,将其逮捕归案。
张让非常生气,指责李膺言而无信,李膺说:“我不假意答应你,你怎么会露出马脚呢?这可是你自作聪明了,我怎会收受贿赂放过罪犯呢。”
张让还没来得及向皇上求助,张朔就被李膺快速地处死了,因而事情就再也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一语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