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0日南京解放前夕,应中共中央的邀请,中央大学著名教授梁希、潘寂、涂长望3人,在中共地下党的精心安排下,秘密绕道香港赴北平,参加首届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4月27日,梁希、潘寂自北平来电:“庆贺南京解放,并祝学校平安。”当天,中央大学校务维持委员会、教授会复电梁、播."}盼就近催促,派员接收,并恳速驾返校,共策前途。”梁、潘两教授旋即电请南京军管会主任刘伯承早日派员办理中央大学接管事宜。
5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刘伯承、副主任宋任穷委派市军管会文教委员会大专部部长赵卓为中央大学军事代表。被派任中央大学的接管人员还有:军事代表助理萧曙英,联络员郭杰、苏林歌、黄守坤、高珍谦和韩柯。当时接管的主要任务是:收缴国民党散兵游勇丢遗的枪支弹药及单位、个人收藏的武器;清点公共财产,造具清册;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确保教学顺利进行等。同时在以徐平羽为首的军管会文教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央大学成立了接管工作组,其成员为:校务维持委员会代表、教授代表、职员代表、助教代表、工人代表各1名及学生代表4名。
市军管会文教委员会和接管工作组广泛宣传接管的意义,使师生员工明白:①接管之后,自己便做了主人;②接管工作是建立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开始;③旧法统自宣布接管之后即告死亡。
接着,在深人动员的基础上,采取公开报名的方式,组织师生员工参加清点、接收工作。几天之后,有2900余名师生员工踊跃报名,占全校成员的9200。全校共组成15个分组,400多个小组,对各院系、各部门的物资、设备、图书、文档等进行清点、查验。参加清点的师生员工均兴致勃勃,充满当家作主的自豪感,他们说:“我们不是‘帮助’谁接管,而是我们自己接管。”“我们都是学校的主人,一切东西必须细心清点。”
6月9日,清点工作基本结束,军事代表赵卓和校务维持委员会常委孙本文、熊子容、刘世超,分别在中央大学接收、移交报告上签字。6月10日,在四牌楼校本部大礼堂和丁家桥二部学生饭厅,分别举行正式接管仪式。
9月,赵卓因同时兼任中央图书馆、北平图书馆南京分馆、国立编译馆等十余个单位的军事代表职务,不再任中央大学的军事代表,该职由孙叔平继任。后因孙叔平一度到南京市军管会高教处任职,又改派架长明继任。实际上,自8月份中央大学改名为南京大学,成立了南大校务委员会之后,军事代表已不直接管理学校工作。
随着解放大西南、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及“三反”运动的结束,随着三年国民经济调整恢复计划的基本完成,1952年我国开始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各项工程建设人才提出了紧迫需求,高等工程教育蓬勃兴起,南京工学院应运而生。我们看到,南工诞生的过程也就是院系调整的过程。
1952年7月30日,南京大学、金陵大学两校常委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并公布了四校建校筹备机构人员名单,其中我们南京工学院建校筹备委员会的主委:张江澎;副主委:钱钟韩;委员:杨致平、胡乾善、阂华、王国宾、时钧、王培生、吴大榕、徐百川、陈章。同时,在建校筹委会之下,分别设立了校舍利用、校舍修建、图书文物调配、仪器设备调配、教具用具调配、宿舍调配等设计委员会,具体负责有关师资、设备、宿舍、图书、文物等调配方案的筹划制订。
经过两个月的紧张工作,建校筹备已全部完成,这时是1952年10月。也就在此时,南工建院筹委会主委张江澎接到调令,调至他校;汪海粟同志受命担任南京工学院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而欣然到任。从此,我校历史又揭开了新的篇章。
纵而观之,我们的事业犹如一场接力赛,永远是上一棒传给下一棒;回溯视之,又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断在推陈出新,迎着困难和挑战,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