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27600000022

第22章 周公解梦石敢当

周公回到镐京月余,姜子牙死讯传到,周公大恸,痛哭道:“哀哉尚父,痛哉尚父,公太去世,国倒擎天柱石也。”昏倒于地,良久方醒。众人劝勉,周公道:“太公自先文王渭水相遇,尊为太师,令我弟兄拜为尚父,佐文、武、成王三世,立不世大功,彪柄史册,万世流芳。太公为镇国柱石,太公在,国家安定,太公不在,国将动摇,似此,如何是好?”

信使拿出子牙遗书和锦囊,交给周公道:“太公临危之时有遗书一封送于太后成王、锦囊一个令交予周公,嘱咐后危急时方可开看。”周公收好锦囊,将遗书交给成王,开看那遗书,子牙遗书道:

“黄天厚土,天命当然,臣岁九十有九,老耄之年,寿已足也,自渭水际遇文王,得文、武、成王三世恩典,封有大国,慧及子孙,令臣感激涕零,敢不用心。今国事成,大业立,诸侯分封,周礼颁,规矩定,四海安宁,皆先王之福荫也。然居安应思危,文治应武备,势所使然,不可偏废也,周公担承,不应推辞,老臣忧虑,万勿轻视。我死之后,望允葬于淄水之畔,松木为棺,入土为安,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各诸侯不去营邱吊唁,一切从简,使我一身轻松,无负担以见先王也,望王恩准。”

太后、成王悲声切切。令按遗令而行,百官于郊外遥祭。

是日,文武官僚,尽皆挂孝,出城于郊外祭典。成王、周公、召公等悲咽。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成王令建祠于文王、武王墓侧,立碑书写生平,四时享祭,以不忘太公之功也。

有太史公司马迁氏,按碑文内容撰写《太公世家》一文,以述太公一生功勋,足令后世纪念,碑文曰:“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周西伯猎,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周西伯拘羑里,以计脱羑里归,反国,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觽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髃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社,髃公奉明水,韂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

师尚父谋居多。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儣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以太公之文韬武略、文治武功、丰功伟业,后世赞之不绝,举不胜举,历代传唱,至明代有许仲琳氏对太公更是推崇备至,着书《封神演义》以颂太公。致使太公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成一神明人物,也是后世人对其敬仰的一种方式而己。按其生平,仅摘录许仲琳氏赞美太公之诗以纪念:

一曰:潘溪隐迹赞

弃却朝歌远市尘,法师土遁救民生。闲居渭水垂竿待,只等风云际会像。武吉灾殃为引道,飞熊仁兆主求贤,八十才逢明圣主,方立周朝八百年。

二曰:姜太公直钓赞

渭水溪斜一钓竿,鬓霜皎皎两云皤,胸横星斗冲霄汉,气壮虹霓扫日寒。养老来归西伯下,避危摒弃旧王冠,自从梦入飞熊后,八百余年享奠安。

三曰:姜元帅赞

《六韬》留下成王业,妙算玄机不可穷。出将入相千秋业,伐罪吊民万古功。运筹帷幄欺风后,变理阴阳压老彭,亘古军师为第一,声名地并泰山隆。

四曰莱国女婿赞

为国求妻思虑远,为子求母社稷安。九十老翁结莲子,江山代有后人传。举贤任能仁明君,农商工重国富强,《六韬》编就称武圣,齐为大国诸侯仰。

五曰泰山石敢当赞

周家江山要动摇,姬旦慌慌泰山逃,太公托梦稳阵势,两军对垒不相容。条纹石上书姜尚,诸神听令来帮忙,岱石敢当击管蔡,奠基之名代代扬。

周公自祭奠毕,思念太公,多日不朝。召公、毕公到相府看望,看到周公精神不振,召公劝道:“人生自古皆有死,太公已九十有九,寿已足,公明智之人,如何能哀伤过度。”

周公道:“非见事不明,只是在思武王嘱托和太公临终之言,自父王去世,太公佐武王率领众弟兄伐纣兴周,立有大业,武王以德服天下,太公以威镇天下,如今德威之人皆不在了,成王年幼,天下操于我等之手,我德不能服人,威不能镇众,如何能安定天下,如若江山有损,则对不起武王托孤之重,故尔有所伤感。”

召公笑道:“兄何自贬如此,武王托孤于你,太公看重于你,二人乃大智之人,难道眼光有错不成,太公言当仁不让,言犹在耳,兄就忘却不成。今兄精神不振,怠于朝政,实有违太公之志,为兄不取也。”

周公道:“贤弟指责的是,愚兄自当记取。只是我所忧虑,还望弟兄们予以开脱”。召公道:“请讲”。周公道:“以往父兄在时,敌我分明,我等冲杀拼搏,无所顾虑。而今情况大不相同,与之争衡者,嫡亲兄弟也,同室操戈,败有愧,胜有羞,如何办理,甚是难堪。”

召公道:“有何难堪,王家自与庶民不同,自夏启以来,王家与国成为一体,称谓‘国家’,能够撼动国家的,王族也,故王位之传承,不是一家之事,乃是国之大事也,王行国家意志,将位传于何人在于王也。如今我朝立‘嫡长子制’,武王将江山传于成王已有二载,名正言顺。武王言‘皇天无亲’,他人若存有二心,即为谋逆,执而诛之,公何忧之有。”

周公道:“贤弟说的是,只是今人之击不在成王,在于摄政,此一时期,流言集于我身,恐惧流言,远去封国,被太公训导一番,理虽如此,事实难料,如今国家动荡,如能避免战乱,不惜以摄政之位让之。”

召公笑道:“兄长何其愚也,武王友兄爱弟,封有大国,若各自治理,无可厚非,但管侯之心,岂在本国,俗言:‘欲壑难填’,其意非摄政,而在天子之位也。天子年幼,全靠公予以担当,公权柄在手,惧流言,生去意,不令武王、太公失望乎?”

召公接着道:“在此多事之秋,公外惧强敌入侵,内疚兄弟相残,不以国事为要,此取败之道也。公演周易,颁周礼,为保世代安定,制典‘嫡长子制’,天下皆知,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谁不敬仰,公行大道于天下,无听说有不受磨难而道行之者,上有老子、元始、这些大罗神仙同门师弟为证道还互相残杀,就是太公和其师弟申公豹也是如此,天下为公,行道为准,古言:‘道不同不相于谋’,父王在日,常叹我弟兄志向不同,如今道路已明,公若不申明态度,而置大道于不顾,拘泥于血亲情长,念私情而废公德,不惟祖宗不佑,天下仁人志士也将大失所望也,我之话望公思之,当断不断,将受其乱,不应再行犹豫。”

周公道:“贤弟言之甚当,只是姬鲜历来强悍,我等非其对手,不得不惧。”召公笑道;“何惧之有,自古以来,哪有用强以治国的?岂忘却父王的教导‘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吉人天相,到时自有高人相助,请勿忧也。”

一席话,说的周公豁然开朗,兴奋起来,连连道谢。毕公高在旁道:“现已查明,流言出自三监,京城散布者乃是姬都,现已逃回管国了”。

召公道:“散布流言,其野心已昭然若揭了,公要断然应对,去其太监封号,以示惩戒。”周公应允,布告诸侯。遵太公遗命,修文习武,整顿军队,操练人马。召公、毕公、伯禽等也各自于本国编练军队,拱卫京师,以防不测。

再说太公死讯传到管国,管候听后大喜道:“此老匹夫,终于死了”。传令请蔡侯、霍侯前来议事。

三候聚于庸城,管候道:“姜尚得有父王际遇,立有大功,但老来糊涂,管起王室的家事来,不知长幼有序,办事颠倒,甚是可气。”蔡候道:“父王在日,令我等拜其为尚父,不得不尊于他,但其不知尊爱,虽官拜太师,也不过是朝廷所用的一个臣子,自武王即位以来,好摆师尊驾式,一个耄耋老人动辄训斥我等,让人心中不服,伐纣以后,武王封其为齐候,虽与我等爵位相同,但封于蛮荒之地,偏于东夷一偶,远离宫廷,以老终年,窃为高兴,满以为自此不再受其啰嗦,不知此老儿却大肆猖狂,灭平灵、占薄姑,收句候、伏莱国,一统东夷。实力远在我等之上,使我忌惮。天意有眼,使此老儿去世,齐国现为孤儿寡母,不足畏惧,今天下英雄,无有出我之右者,我等大伸拳脚之日到了,着实令人高兴。”

三人正在议论之时,天使诏书到,旨令革除姬都后宫总管之职,删去其太监封号。管侯听此大怒,拿过诏书,一把撕的粉碎,怒道:“什么诏书,纯是旦老四的主意,把我的儿子骟成废人不说,还要把太后、武王所给的封号去掉,此仇不报非君子也。”

霍候姬处道:“此仇焉能不报,庶民不受,况为一国之君乎,姬都贵为王子,青春旺盛,若按周公之规,只能享有数几个女子,这还当什么王候啊,太子受此茶毒,诸候皆感不平,王子人人自危,不除周公,难去此规。”

蔡候姬度道:“报仇正当其时也,现武王去世,姜尚已亡,天下英雄无有出管候之右者,且排行为长,当号令天下诸侯反对周公,取其江山而代之。如若迟缓,待其羽翼丰满,天下人心安定,趋于认同之时再反之,则为晚矣。”

管候道:“贤弟之言,我也思之,现我等兵强马壮,扼天下要冲之地,安能俯首帖耳听令于姬旦乎。”

姬处道:“受兄派遣,于各诸侯处散步流言:‘周公旦将危及成王’,诸侯狐疑不定,兄若发兵,以清君侧,救成王之名,定有响应之人。”

姬度道:“不瞒仁兄,弟自兄去探望姜子牙之时,我也到诸侯之中寻访,同姓之中态度不一,异姓之中观望较多,将其定为兄弟相争,外人也不好插手,像姜尚之类人为少数,如今为孤儿寡母,也去一障碍。兄将中原视为天下要冲,但此要冲与武庚共有之,武庚虽为败亡之国,但尚有商民百万,也可集十数万兵,力量不少,稳不住武庚,不能轻易动兵”。

管候道:“此有何难,武王令我三人为监,封国于其四周,就是为防武庚而设的,前次去齐国,路过朝歌见武庚,其甚为恭敬,若其不为所用,当先灭其国,以免后患”。姬度道:“可先调其粮草,以观其动静,再作决断”,如若发兵,贤候先出,我随后响应”。管候依允。

既已定起兵,如何出兵,姬度道:“我等三人,扼守中原,居天下要冲,但各国封建已定,我中原西为天子之地,南有楚、吴,北有燕、晋,东有齐、鲁,既为四伐之国,也为四战之地。虽我意在江山,但天子名分已定,若西出镐京,意同造反,树敌过多,于我不利,南北无隙,师出无名,只有鲁国,乃周公封地,伯禽主政,只言礼教,不事兵备,繁文俗节,难敌虎狼之师,贤候可以为太子报仇之名,兵伐鲁国,灭鲁可威震天下,周公无能为了,旁观者将从我而行,得天下易于反掌。”蔡、霍二候称善。

三人议定,蔡候、霍候回国之际,略为绕道来到朝歌,武庚听说,赶紧迎接,恭敬犹如对待管候,二候传达管候之命,武庚诺诺连声,一切照办,不曾显得半点犹豫之情,二候甚感满意,派使通报管候,回国去了。

自武庚封国以来,深以纣王为戒,一改旧规,礼贤下士,勤于国政,想那成汤建商六百余年,历代享受商王恩典的大有人在,听说武庚有成汤之风,一时四方响应,武庚都一一接纳,各拜官职予以安排,就是微子、箕子知其德行,也很高兴,给予粮草救济,授以治国之道,不出两年,朝歌复兴。

武庚接到征调粮草之令,赶忙召集群臣商量。有相国商宜出班奏道:“主公虽为封国,但并不独立,受三监制约,不得自由。但当灭之国,受武王封赐,得以祭祀祖宗,君侯时常感激,臣下也不敢忘记。今武王去世,成王已立,名分确定,不经成王颁召,擅自动兵,即为谋逆,按礼不应听命。管候志在天子,无武王、姜尚约束,骄横不羁,与周公势成水火,不能两立,如果主公不奉调粮草,管候将借三监之名,首先起兵伐我,设立三监,就为防我,名正言顺,管候兵多将广,强悍无敌,如若交锋,无人相助,我将代周公受过也。况管候残暴,无武王之德,安能容得下我国存在,故也不得不听调令也。”

那商宜虑事周到,乃商朝相国商容之子也,商容告老还乡,为救太子,返朝歌苦谏纣王不听,触柱而死。武庚深以为憾,故聘商宜为相,言听计从,君臣相得。听罢商宜之言。武庚道:“相国之言,甚为有理,诸卿有何妙计可以解之。”

只见台下一人趋于台上,向武庚作一揖道:“君侯何必犯愁,此乃主公万千之喜也。”原来是幕府蒋坤,刚来投靠武庚,还未封赏,暂位幕宾。

武庚道:“先生安出此言,兵戈将起,何喜之有?”蒋会道:“武王虽封君为殷候,但派三候监守,不信任为是也。然未斩而封赏,自当感激,相国之言是也,只是三监甚不贤,盘剥商民,大失武王爱民之德,民多有怨言。武王夺纣王天下,曰:“无德让有德”。今姬鲜视天下苍生于不顾,为一己之私,妄动干戈,何德之有,我殷商微子、箕子固然让位于纣王为不当,但周家兄弟相争,也不为人欣赏。兵戈一起,祸及朝歌,商民更思先王之德,今主公纠纣王之过,行成汤之风,正是民心归服之时,焉能不喜。且我殷商,六百年天下,今虽得以祭祀先祖,但不准持兵以自卫,只是一富家翁罢了,是有国而无国也,今天下将****,无论是自卫还是支援,都应有兵以行之,诸侯将由限制转为求我持兵,民心归,兵不愁,养兵以自强,乘势以卫国,焉能不喜。今君侯名为一国诸侯,实际傀儡一般,受三监摆布,忍搙负重,处处受制,今一旦****起,无论何方,都要受我牵制,名为压制于我,实则有求于我,正名正其时也,焉能不喜。鉴于有此民心、养兵、立国三喜,我议君侯应待机而动,外事恭顺,内藏实力,编练军队。备充足粮草以奉调,使管候予我不疑,一旦国力增,军威强盛,则奉不奉调在我。在派送粮草之时,将此消息报告周公,现周公弱而管候强,管候不仁,若败周公,于我不利。我受管候监管,奉调粮草,职内之事。通其消息,使周公早做准备,完君臣之义。人不怪我,务使其交战良久,以利我发展。此二虎竞食之计也,我坐山观之,一旦争斗,我将待势而定,一方为强,我将从之,两败俱伤,我将独立,复国大计,在此一举。此计,望君侯思之。”

众臣称善,武庚从之,即拜蒋坤为参军,押送粮草去管都庸城交割,派使者秘密去镐京,向周公通报消息。

管候见武庚送来粮草,大喜,即可发兵。周公得知消息,知战乱不可避免,布置设防,令召公统领京城防务,自己带领三千精兵,连夜奔鲁国而去。

管侯自受封庸地以来,威霸中原,武王去世,受蔡侯、霍侯及部下拥戴,自以为当为天子,不想成王继位,大为不满,管候有亲子十三人,假子五十余人,一如文王故事,那十三子号曰十三太保,长子姬都,其余以管为姓,分别是峰、辉、平、琪、穹、瑶,英,雄、晃,竟、魁、元。个个武艺高强,盼望着父亲能登天子之位,给儿子们封以国度,岂知希望落空,听说父亲决议征伐鲁国,异常兴奋,争先出征。管候起军二十万,令姬都为前部先锋,率管峰、管辉、管平,义子五人和校尉十人领兵二万先行进军,管候自帅十八万大军随后进发。

管都率领人马,离了庸城,往东进发,一路上旗荡荡,杀气腾腾。怎见得:

三军踊跃,将士熊罴;征云并杀气相浮,剑戟共耀目。人雄如猛虎,马骤似飞龙;弓弯银汉月,箭穿虎狼牙。袍铠鲜明如绣簇,喊声大振若山崩;鞭梢施号令,浑如开放叁月桃花;马摆闪鸾铃,恍似摇锭九秋金菊。威风凛凛,人人咬碎口中牙;杀气腾腾,个个睁图眉下眼。真如猛虎出山林,恰似大王离北阙。

在路上行有半月;一日来到鲁国,哨探马军来报:“启先锋!前面乃曲阜西门,请令定夺。”姬都传令离城三里安营,列阵于城门下。

伯禽早已知道消息,自得太公教诲,加强武备,豪杰之士闻风而来,伯禽量才使用,编于军伍,日夜操练。且城郭坚实,粮草充足,民乐为用。得知姬都领兵前来,毫不畏惧,安排城守,率军一支出城和管军对阵,两边射住阵角,主将各乘马而出。

只见伯禽的打扮:年方弱冠,颏下微须,堂堂一表,圆脸生辉双目秀,清奇两道卧蚕眉。耳厚鼻直长梳口,背阔肩宽八面风。身着白袍黄金甲,坐骑追风白龙驹,手中握镔铁刚枪。

再见姬都的装束:年出二十,颏下无须,身材挺立。脸润无血显苍白,峨眉两道呈清奇,虽经阉割少雄气,武艺超群原无损。身穿黄袍红铜甲,坐下乘风胭脂马,手里挚方天画戟。

二人来到阵前,伯禽马上作揖道:“甲胄在身,不能全礼,数年不见,兄长一向可好”。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姬都一见伯禽,怒气填胸:一样的嫡亲长子,伯禽主政鲁国,继封鲁候,而自己却成了不男不女之人,此恨怎消,大怒道:“你父子做的好事,今日相见,决饶不得你,擒拿住你,也让你受那一骟之苦”。伯禽笑道:“此乃是你作恶多端,咎由自取,怨不得他人”。姬都不再答话,拍马舞戟而来,伯禽举枪迎住道:“为弟的如何敢和兄长对抗”。驾住画戟,拍马而回,姬都紧追不舍。

鲁阵中一将冲出,拦住姬都道:“休要猖狂,我来也”。原来是鲁国大将雷纪,截住了去路,那雷纪脸如朱砂,眉浓眼大,赤发红鬓,坐下枣骝马,手挚一把泼凤刀向姬都砍来,姬都举戟迎住,二马错蹬,打在了一起,管阵中一将见二人交手,飞马前来,只见来将面如锅底,两道红眉,颧骨铃眼,海下几根长须;身穿皂袍乌油甲,坐下乌鬃马,手执一柄开山斧。来到阵前,截住雷纪叫道:“太子少歇,看我斩此无名鼠辈”。此将乃管候义子陈继峰,官为偏将,也不打话,两马相交,举斧就剁,战在一处。二将拨马轮兵,杀有二十回合。姬都见陈继峰战不下,随命梅成、金德助阵。伯禽见对阵相助,令雷遂、童召、童猛、辛甲五将齐出,冲杀一阵。姬都见大势人马催动,自拨马杀进重围;只杀的惨惨征云,纷纷愁雾,喊声不绝,鼓角齐鸣,混战多时,早有雷纪砍金德於马下,辛甲枪挑梅成。管兵大败。伯禽传令鸣金,不予追赶,众将俱掌得胜鼓进城。

次日,管候大兵来到,询问失利原因,姬都一一道来。管候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地理不熟,致有此败,扎下大营,来日决战”。

周公得知鲁地战事已起,倍道而行,数日辛劳,来到曲阜,见管候在安营扎寨,趁黑夜进入城里。伯禽见父亲来到,大喜,报告白天交战情形。周公知初次交战,不曾失却锐气,甚喜。知管候智勇,不敢大意,连夜查看,见伯禽布置停当,防范慎密,将相用命,士气高涨,甚感安慰。当日无话,以待来日。

第二天,管侯列阵。城门开处,鲁兵出城,各自列阵毕,周公出马,邀管侯答话。管侯出阵,见周公骂道:“姬旦如此猖狂,你有三大罪知否?周公道:“弟愿听教诲,请兄长指教”管侯道:“我姬家规矩,王位传承为传贤以长,兄终弟及。兄邑考去世传姬发,姬发去世当传老三于我,你立‘嫡长子制’,传位姬诵,一个孺子,如何当政,败坏姬家规矩,罪之一也。武王去世,擅立摄政,无序而行,不知礼让,罪之二也。同胞弟兄,血缘相连,如何骟了姬都,不顾血亲,败坏人莽,罪之三也。此三罪,我与你势不两立”。

周公道:“兄长暂息雷霆之怒,听我言之,王位传承,首在父传子,父在邑考亡,故以姬发传之,今武王亡,姬诵在。我等当校伊尹辅助太甲故事,尽心辅助,弱冠之年,还政成王,岂不为一个贤明君主。摄政之事,乃武王遗嘱,太后懿令,天下共知,不为擅立。姬都之残,我也深以为憾,但也是兄长管束不严,姬都作恶多端所致,兄长只思败坏人莽,不思姬都糟蹋无数姑娘,毁坏多少家庭之事,不是管地人民告状,武王焉能下令拘拿,予以惩处,也是当然。你私自刺杀阉良,武王不予追究,已是格外开恩。兄长不思报校,而倒行逆施,弟为兄不取也,望兄三思”。

管候听罢,大怒道“如此狡辩,一派胡言,挥手呼道:“谁与我擒了此贼”。周公笑道:“念在一奶同胞份上,我好言相劝,为何如此不知颠倒,故父王在日,多次言你贪欲过大,残暴不仁,武王不传政柄于你,太公言你久后必反,兄长,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好自为之吧”。说罢,打马而回,把个管候气的暴跳如雷。

这壁厢姬都拍马摇画戟而出,那壁厢伯禽夹马挚钢枪来迎,戟枪并举,二人战在一处,这一场好杀,有诗为证:

二人战有三十回合,不分胜败,伯禽见久战不下,虚晃一抢,落荒而走,姬都不舍,紧紧追赶,赶到人见不到处,伯禽回马架住画戟道:“兄长勿忙,我话说完,再厮杀不迟。”

那伯禽不慌不忙道:“兄长,曾几何时,我们都在爷爷漆下玩耍,听从爷爷教导,多么欢乐,不曾想今日兵戎相见,在此拼个你死我活,真是遗憾,请兄听我讲:兄诚想,你之事,如果没有管国人民相助,如何能在管地擒拿得你,我在鲁国,听的被你所奸之女,自杀的不为少数,孕育之妇,一经生产,无论男女,多行溺毙。她们的兄、弟,丈夫那个不把你恨之入骨,如今在战场上,难保不在黑夜厮杀,在那人见不着地方,何人能保他们不把箭簇射到你的身上,为防落个万箭攒身的下场,我劝兄回到宫中,做个太监,终身为乐,有何不可,反正难有子祠,何苦在此拼命。”

一席话,说得姬都目瞪口呆,汗流浃背,心惊胆怯,弱无力,手中再也举不起画戟。自当太监后,武艺不减,耐力不行,被伯禽说得斗志全无。伯禽见状,忙道:“兄打马请回,我随后追赶,好有个交代”。只好如此,姬都回到本阵,周公也鸣金收军。

回归本阵,管候问为何先胜后败,姬都说明力气不加之故。看到姬都虚汗淋漓,脸色苍白,知是被骟之因。深恨周公,打发姬都回国守庸城,并催蔡候进兵去了。将二十万人马,分派诸将带领,把个曲阜城围个水泄不通,日夜攻打。鲁兵虽有周公调度,将士用心,但终究兵微将寡,区区二万余仁义之兵,如何敌得过二十万虎狼之师,曲阜城危在旦夕。

一日,探马来报,有蔡候带领五万兵马来助管兵,众人听后,大惊失色,连日抗击管兵,将士疲惫,不能持久,如何还能抗此生力军。

事急也,猛然间,周公想起太公临终所赠锦囊,赶忙打开,只见锦囊写道:“事急,当退往泰山,吾伏十万精兵助你。”周公大喜道:趁蔡兵未来之际,赶快突围。”

众将听令,三更时分,静悄悄的打开北门,前有伯禽开路,后有诸将护卫,周公位于当中,一声喊,突了出去,逃命之人,格外凶狠,也是多日攻城,劳累大意,深夜之中,管兵多熟睡过去。待管候知道消息,周公已往泰山逃去。管候道:“泰山高耸阻隔,无有粮草,能逃到那里去?”令予追击。

周公来到泰山,无心观看风景,见齐国魏亮筑有泰安城,备有粮草,心中稍慰。魏亮拜见,周公赶忙问道:“太公布有的十万精兵在哪里?”

魏亮道:“太公生前令我筑泰安城,等待鲁兵,知前方战事起,无有将令,不敢擅动,只此三千人马,无有其它。”

周公大惊:“无有精兵,如何写锦囊诳我,太公用兵一下慎密,看来是死前昏聩,如何是好”。蹉跎不已,在山上,看到山下管兵,尾延曲折,火把通明,连络不绝,追击而来。

周公无奈,只的布兵防守,看看天明,回到帐中,愁眉不展,埋怨太公,伏于几上,小酣起来。只见侧旁走出姜子牙,向周公拜问道:“周公别来无恙,一向可好。”周公“哎呀”一声跳起,紧紧握着老太公的双手道:“尚父一向可好。”

子牙哈哈大笑:“公刚才还埋怨老夫来,老夫不得不来也,今将十万精兵还你,已练好于泰山石中,可令士兵在泰山石上,贴上条幅即可,我已备好无数条幅给你使用。”如此这般,说了一番要走,周公挽留,惊醒,不见太公。但只见桌几上果然留下窄小的条幅无数,上书‘太公在此’。原来是太公托梦退敌,周公大喜,天亮在城上箭楼升帐。

诸将汇集,在城楼上看管、蔡安营扎寨,排兵布阵,那二十五人马组成的管、蔡大阵,着实雄壮。再看自己那不足三万人的疲惫之师,各个心惊胆寒,听的周公升帐,诸将入内,周公问道:“哪位将领带兵出城,敢当迎敌重任”,连问三声,无人应答。

伯禽出班道:“不是将士不敢当,只是人困马乏,不能再战,望休息片刻,让马吃饱草料,再战不迟。”

周公笑道:“我也知将士疲乏,不敢当此重担,只是有敢当的,你们请看”。只见数个护卫抬出十几块泰山石。

周公道:“只有‘泰山石敢当’,诸位将领各带部下,趁敌布阵之时,每人至少搬十块泰山石于城头上,大小不论,贴条幅于上,至晚回营休息就是。”

众人听后,皆感咤异。周公不容分说,催促执行,诸将无奈,只得照做:“看来周公痴了,太公已然去世,搬石头写太公有何用处,罢、罢、罢、当敌人攻城时权当弓箭使用吧”。兵士们疲劳至极,听说搬完石头可以休息,一时间,城场上堆满石头,没有条幅的,也随笔写上“太公在此”,各自洒笑而回。

至夜晚,管、蔡安营已毕,营灯升起,好似漫天星斗,满营官兵人皆睡去,只听漏斗声声,只备来明厮杀。

半夜三更时分,狂风大作,松涛齐鸣,好似千军万马杀奔前来,姜子牙在城头作法,黄飞虎助之,数十万块石头飞起,砸向管营,砸的管兵头破血流,哭爹喊娘,初始以为鲁兵来袭,又不见一个人影,到处石头飞舞,如何还能迎敌,潮水般的朝山下逃去,一路上又踩踏多多,死伤无数,如何能再战,看来泰山不可侵犯,管、蔡商议,退兵回曲阜,待时再战。

一时安静下来,泰安城安,周公宽心。夜晚,姜子牙、黄飞虎来访,周公迎接。

子牙道:“此石阵比十万精兵如何”。周公拜谢道:“诚谢尚父帮助,尚父乃国之柱石,现国家处危卵之势,望尚父出山相助。”

子牙笑道:“我已过世,非人也,只是借此一块宝地才能如此,泰山圣地,不容管、蔡污秽罢了,如何能管得你长期,黄飞虎已封神为东岳大帝,你等尽可求他。我只是个阴鬼,到不到你阳间,况且管、蔡不会因为一顿石头就罢休的,泰山也不是你久待之地,趁管兵惊疑,无力进兵之机,赶紧拜请高明,以败三监,保社稷安定。”

周公道:“弟子愚昧,请尚父指点高明之人”。太公笑道:“公何如此忘记,李靖父子不受你们封赐,回山修道,现在陈塘山修行,你请他们就是了,还有可能请到杨戬,快快去吧。”

周公道:“此事我岂不知,只是李靖父子佐周伐纣,立有大功,不肯受封,不恋尘世,如今如何能够出山。”

太公笑道:“周公不知,修行之人,在于得道,你见到李靖,就说姜子牙着的《武祖密笈》,将在泰山传授于他,他来后,你拜他为将就是了。”

周公道:“只是陈塘山路途遥远,神仙居住的地方,我如何能找的到,甚难。”

黄飞虎在旁道:“罢了,为了周家的江山,把我的坐骑给你了吧”。对周公道:“自伐纣在蝇池县,我被斩以来,我的坐骑五色神牛一向流落在外,封神泰山后,我不忍收它,故使其在后山成一野牛,此牛日行八百里,两头见日,且头上有方位,经手触摸,告知地点,自会载你而去。”周公大喜,连连拜谢,和黄飞虎后山收牛去了。

关于泰山石敢当的版本有多个说法,此版本为说法之一。对于泰山石说法也各不相同,无论如何,像泰山一样,泰山石在民间是有一定的“份量”的,除其花纹的艺术性外,还有一定的神化作用,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可以当奠基石,据传: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即用泰山石奠基。在泰山石上书‘太公在此、诸神回避’,可以镇宅,可以辟邪。种种说法不一。

同类推荐
  • 我要结婚

    我要结婚

    夏小汀,三十岁的白富美,三年前,男友以莫须有的理由与她分手,三年后,功成身就的前男友回来欲与她重修旧好,她却不再相信他;倪安安,三十岁的物质女,立誓非豪门不嫁的她终于邂逅多金男,却差点沦为小三;夏小苓,夏小汀的堂姐,在与极品老公离婚,摆脱极品公公婆婆后,对感情和婚姻充满怀疑……一个偶然的机会,三人听说了“我要结婚”服务中心,于是三个恨嫁女便进入到这个中心,开始了她们一波又一波的择爱之旅。三个女人一台戏,在她们的择偶旅程中,将会有怎样的惊涛骇浪和喜怒哀乐?一场爆笑+感动的择偶大战,即将开战!
  • 汉口的风花雪月

    汉口的风花雪月

    《汉口的风花雪月》是一部反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汉口人情风貌、历史烟云的小说。小说笔触细腻,情感诚挚温润,整部作品如一扇展开的屏风,将民国时期各类汉口女子的爱情生活和沧桑往事渐次呈现在读者面前:楚剧名伶黎曼姝与沈季均坎坷而富于戏剧性的半生缘;暗恋陈怀民,被他的英勇撞击所感动,最后走向革命道路的富家小姐白梅生;老姑娘葛英素不辞辛苦,千里迢迢从上海来到抗战初期的汉口,走的却是一条从爱的追寻到爱的幻灭之路……这些女人往往有一颗不甘沉沦的心,要么果敢,要么纯真,要么就有书卷气,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敢于同命运抗争,走自己的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鹿眼

    鹿眼

    在小说主人公的童年时代,他与一个鹿眼女孩之间发生过一场奇异的感情,然而结局悲惨。稍长后他遇到同龄的姑娘,姑娘有一双鹿眼般纯真美丽的眼睛。再后来他成人后,在故园又遇到与他当年那般大小的孩子,男孩子女孩子,都长着那么美丽纯真的鹿眼。可是,孩子们之间发生了命案。一个最好的男孩莫名地肚子绞痛而死,另一个好男孩就此疯掉,他声称是自己和另一个孩子共同谋害了好朋友,起因是为一个鹿眼女孩……
  • 鬼子小说

    鬼子小说

    本书收录了获得鲁迅文学奖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以这些作家思想的敏锐及对生活独到的感悟和思考,以其个性纷呈艺术老到的表现力,相信读者通过这次高雅文学的巡礼,会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华和极大的艺术享受。鬼子的写作充满了生命内在的灼痛感。这种灼痛来自民间,来自生活的本源,更来自鬼子自身对苦难记忆的反复咀嚼和不尽的体恤。它既游离于主流意识和公众价值形态,又游离于宏大叙事所辐射的历史厚度,但它更逼近生命的真实。本书所选的小说集折射着鬼子对生存苦难积极承担的姿态,折射着鬼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作家对良知、道义和尊严的呵护,对艺术自身纯洁性的捍卫。
  • 经典武侠小说:风尘隐侠鹰爪王(套装共22册)

    经典武侠小说:风尘隐侠鹰爪王(套装共22册)

    清同治初年,发捻猖撅。陕西告急,京畿震动,捻酋以二十万众,三路攻陕。幸经多隆阿将军率兵往剿,大破捻贼于紫荆关,捻贼遁走。可是各处依然是萑苻遍地,宵小横行,尤其是陕豫两省接境的地方,防守最为吃紧。潼关、武关、紫荆关等处,跟河南接境,恐怕从河南阌乡、芦氏、焦耳山各地窜过捻匪来,所以各关隘全驻守重兵。但华阴县南、商南一带,仍潜伏着不少发捻党羽,不时扰动,居民一夕数惊,不得安枕。清廷诏授多隆阿将军为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多隆阿遂坐镇陕西,调派各地劲旅,分驻各关隘,镇抚盘查,不遗余力。
热门推荐
  • 天选之旅

    天选之旅

    天选之人,天地所生。星空彼岸,浩瀚无垠。一段段扑烁迷离的传说,一次次有惊无险的旅程。道非烟云,天地有私,一个异域星空之人,造就一段波澜壮阔的传说。
  • 雪中奔跑

    雪中奔跑

    当年的你,站在樱花落的地方,情景让人沉迷,现在,我愿意陪着你,你为什么留给我一个冷漠的背影,这么多年,多少次花开花落,,
  • 阡红尘繁花落寞

    阡红尘繁花落寞

    是谁说,阡陌红尘,终究一场繁花落寞。我戎马一生换来的却是孤寂久伴。待到花开日,是否依旧记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虽已不在,我却犹记歌里繁华梦里烟花,我许你的:一生一世终不悔。
  • Boss别后悔

    Boss别后悔

    张小七发誓,一定要让陈笉后悔!陈笉,真该死,话到嘴边,说出去怎么就不是一个意思了!
  • 我的异能时代

    我的异能时代

    当前世的异能者联邦科学助手李断海通过粒子时光机回到异能历60年;当丧尸、异兽还有双生虫进攻人类;当所有S级的强者陨落,只剩李断海一个人时;全人类的命运该何去何从?
  • 宠爱

    宠爱

    作者胭脂泪是不折不扣的“荣迷”,她的文字,尤其是书中的多个影评,华丽精致、滴水不漏、刀枪不入的表象下,展现出一派纯净的懵懂天真!文字中,有旁若无人的自恋,有浪漫唯美的理想主义,还有文化女性所持有的孤芳自赏的些许刻薄,在这一切之上,还添加了肆无忌惮,热情与冷漠,肆无忌惮的豪迈与真挚,肆无忌惮的诱惑与风情,无处不在,在作者的文字中,有女性的细腻唯美,有贵族气息浓郁的都市风情,更有悲天悯人的人文真情,在她的文字中,有雅致的书香,诙谐的调皮;自然的坦荡,奔放的豪迈,读起来优美酣畅,自然真实。
  • 真武少年

    真武少年

    “少爷,快醒醒,比武招亲大会正等着你上台比武呢?”“比武招亲?你们搞什么,我这是在哪里,比什么武?”“少爷,比武胜利,当晚就要和美女拜堂入洞房。”少年看到擂台上站的美女,正是自己暗恋的校花。“给我剑,老子拼了老命也要抱得此美女入洞房。”真武大陆,少年赵荣从此开启了一个逆天强者的升级之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果断杀伐。修炼等级:真武者,真武师,真武王,真武魂,真武皇,真武宗,真武圣,真武帝,真武大帝,真武魂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美丽情怀卷)

    幸福是灵魂的香味(美丽情怀卷)

    本书叙记的是爱心的奉献与给予、感恩的回报与追忆,柔情的力量与怀念,通过一篇篇感人泪下的故事,一曲曲美丽人生的讴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记录,一首首解读生命的感言,告诉您:真正的幸福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类的灵魂里才能发现。希望这本书能给广大青少年读者朋友,留下美好的青春记忆。
  • 我为超级英雄

    我为超级英雄

    有一天,华夏出现了一位超级英雄,美国震惊了:“什么?华夏出现了超级英雄?不是电影里才有的吗?”世界震惊了:“看来有必要和华夏改善一下关系了。超级英雄不小心灭了我怎么办。”本书交流群已创建,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加入:55255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