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接受来自一名法国战术家莫罗古斯(Morogues)的劝诫。他在125年前就说:“海军的战术是建立在各种条件之上的,改变这些条件的主要原因是武器装备,武器装备的变化能够引起战舰构造的变化,战舰操纵方式的变化,从而引起整个舰队的变革。”莫罗古斯进一步说道:“海军战术不是一门以永远不变的原则为基础的科学。”海军战术与其他战术不同的是,它更容易受到人们的质疑与批评。确切地说,海军战术的法则会随着各种武器装备的更新而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战略原则的变化,只不过这种变化要小得多,因此人们不容易认识到这种变化,而这种变化原则对于我们在历史事件中获取感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1788年的尼罗河之战,它不仅仅是英国舰队打败法国舰队的一场胜利,更对摧毁拿破仑在法国与埃及之间的交通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次战争中,英国统帅纳尔逊把这种战术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精彩绝伦,被后人称为“战争之前和战争期间衔接得最为完美的艺术”。尼罗河之战彻底摧毁了法国的海上交通线,只是那种战术衔接需要的一个特定条件今日已经不复存在,即一支已经抛锚并处于背风方位的舰队是无力前去救援快要被摧毁的战舰的。然而,这种完美衔接中的基础原则则永远不会过时,就是集中优势力量攻击敌舰中最不容易获得救助的部分,让其成为孤立的棋子。在圣·文森特角一役中,杰维斯海军上将就遵循了这一原则。他用15艘战舰攻击了敌方的27艘战舰,并取得完全胜利。尽管在这次战役中,敌军的战舰在一直行进并没有抛锚,但杰维斯上将灵活运用这一原则,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一举击溃敌舰。在尼罗河之战中运用的这种军事原则在当今仍然有用武之地,埃及企业的生存发展都是依靠法国的补给,而尼罗河大捷恰好摧毁了这支保卫交通线的海上力量,那么最终一败涂地也就不足为奇了。聪明的人一眼就能够看出来,这种军事打击是完全针对敌方的交通线的,时至今日,这种军事原则依然非常有效,跟单层甲板船和大帆船的时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虽然如此,但是现代有些错误的看法还是认为这些东西太过陈旧过时了,由于人们与生俱来的惰性,让他们对海军历史上那些永恒的战争教训视而不见。比如,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战役中,纳尔逊的荣誉一度达到了顶峰,人们只认为这是一个寻常的孤立事件,不会把其跟其他战役联系起来。那么,有没有人问过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被誉为天才的纳尔逊是怎样在正确的时间里恰到好处地遇上敌舰的呢?”又有多少人会想到这只是一场持续了一年多的伟大战略戏剧中收场的一幕呢?在这场较量中,拿破仑和纳尔逊这两位最伟大的指挥者,究竟是怎样过招的呢?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被打倒的是拿破仑,而不是法国的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获胜的是英格兰,而不是纳尔逊。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拿破仑的行动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纳尔逊根据直觉和自己舰队的灵动性对敌舰穷追不舍,在关键的时候刚好赶到了。这种战争的主要特征与战争的基本法则非常吻合。虽然英国人冒险突进,但这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是完全正确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在战争准备的效率上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上,以及战前几个月英国指挥官的洞察力上,这些大教训都是战略性的,是非常出色且非常重要的。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完全合乎战争规律的,接下来要引用的第三个战役,却没有明确的底线和结果,所以容易对于当时应该怎么做展开一番讨论。美国独立战争中,西班牙和法国于1779年结成了同盟,共同抗击英国。当时的联合舰队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他们平行排列了66艘战舰,把英国的舰队驱赶到港口中不敢露面。当时的西班牙以收复直布罗陀海峡和牙买加为主要的军事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用尽力量攻打那些坚不可摧的堡垒,可惜这些攻击都毫无用处。
接下来就产生了一个纯粹的战略性问题:与其试图控制英吉利海峡和英国港口的英国舰队来破坏英国贸易和威胁英国本土,为什么不直接攻击英国的前哨基地呢?这样不是更有把握收复直布罗陀海峡吗?英国民众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外敌的入侵,而这次进攻会让他们惊恐万分,从而动摇到对其舰队的坚定信心,也会使其失去勇气和斗志。无论最后的决断是什么样的,在当时提出这个问题来十分合理。当时也确实有一名法国的军官以另一种方式提到过这种战略思想,就是直接进攻西印度群岛的一个岛屿,以取代直布罗陀的战争。当然,那时的英国人是断然不会为了一块海外殖民地而放弃地中海这个咽喉要道的,而他们为了保护首都和家园有可能舍弃这个殖民地。拿破仑曾经宣称要重新夺回波兰境内的维斯特拉河岸边的领土,并重新建立自己的殖民地。如果说他能够控制英吉利海峡的话,他肯定能够顺势攻占英国的沿海地区,这还用得着怀疑吗?
历史会警示我们进行有必要的战略研究,还通过一系列已经发生过的事实来阐述战争的教义。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为了印证这条真理,我们还要研究两个战例,它们在时间上可能距离我们更加遥远。在这两场东方国家同地中海大国的碰撞中,有一个闻名于世的帝国已经岌岌可危,战争的双方都把舰队集结在彼此邻近的阿克提莫岬角(Actum)与巴尔干半岛西南的勒班陀(Lepanto)。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仅仅是一种巧合?还是由于某种原因诱发的海权更替?如果是后面这种情况的话,那倒值得我们好好研究一番。因为如果在东方再度崛起一个像土耳其那样的海洋强国的话,就会引发同样的战略问题。就目前而言,海权的中心还在西方,特别是英国和法国。但是,如果由于某种机会,有一个国家控制了黑海盆地,并且控制了地中海的入口的话,那么影响海权的战略条件恐怕会完全改变。再者,如果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反对东方,英国和法国开往地中海的路径将不受阻挡,那么在半道上,东方将跟西方会迎面相撞。
在战争频发的那个年代,海权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反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也没有足够的材料详细研究海权对于第二次布匿战争结局的影响,但是有足够的迹象表明,海权确实是影响布匿战争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如果只根据人们口中流传下来的战争事实来研究的话,那么这种观点也不足够正确。跟往常一样,海权的重要意义被我们浪费并忽略掉了。我们只能从一些可怜的蛛丝马迹中,得出以下正确的判断。即使你控制了海洋,那也难以保证敌人的单舰或者小型舰队就无法溜出港口,不能穿行在海上,不会袭击海岸边没有设防的地区,不会闯进被封锁的港口。相反的是,种种迹象表明,弱小的一方往往可以逃离这种严密的封锁,跟你玩擦边球战术。所以,在战争的第四个年头,跟罗马舰队实力相差悬殊的迦太基海军在统帅包米卡尔的率领下,奇迹般地在南部意大利登陆,将4000名士兵和一群大象运抵意大利南部。到了战争的第七年,包米卡尔又奇迹般地摆脱了叙拉古附近的罗马舰队,在汉尼拔控制下的塔兰托露面。汉尼拔也向迦太基派出了特遣舰队,甚至最后汉尼拔跟他的残余部队安全地撤回了非洲。但事实上,迦太基政府并没有给汉尼拔提供必要的援助。表面上看来,迦太基政府援助汉尼拔是无可厚非和水到渠成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所以,罗马舰队在海上占据的优势完全影响了战争的发展和结局。如果不仔细调查清楚这些事实,就无法对海权对战争影响的程度做出客观的评价。
德国历史学家蒙森(Mommsen)曾经说:“在战争伊始,确实是罗马舰队控制了海洋。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原本不是海洋大国的罗马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它的海军力量就远远超过了迦太基人,占据了海上的优势。到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时,这种优势依然存在,虽然第二次布匿战争没有重大的海上战役,但从各种情形和事实之间的联系看来,罗马已经完全占据了海上优势。”
可惜汉尼拔没有留下回忆录,不然我们就能知道他跨越高尔与阿尔卑斯山,走出这一步近乎于毁灭性的远征是为了什么。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西班牙沿岸的舰队根本无法跟强大的罗马舰队抗衡。如果汉尼拔的舰队足够强大的话,他就会沿着他既定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因为对他来说那是至关重要的;假如他能够从海路进军的话,那么他带去的6万精锐士卒就不会损失3.3万了。就在汉尼拔在死亡线上前进时,罗马舰队在两名元老的率领下已经开赴西班牙。他们的战舰上还运送着一批由执政官指挥的陆军。虽然一路上也遇到了迦太基舰队的骚扰,但他们损失不大,随后罗马陆军在汉尼拔交通线上的埃布罗河(Ebro)以北地区登陆,同时另一支舰队则在另一位执政官的率领下被派到西西里。这两支舰队总共有220艘战舰,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分别击溃了一支迦太基舰队。这些在战斗记载中都被一笔带过,可见当时罗马舰队实力之强。
到了第二年,战况变得如下:汉尼拔进攻意大利北部,接连获胜,随即向南进军到罗马附近,然后在此驻扎,从当地征集给养,以至于跟当地人产生矛盾,导致民怨沸腾。特别是一旦跟罗马人在那里建立起来的政治武装发生冲突的话,那就会有毁灭性的危险。因此,从一开始汉尼拔就急需建立一条交通线来获得增援和给养。有三个比较友善的地区供他选择:迦太基本土、马其顿与西班牙。迦太基本土和马其顿只能通过海上航路建立起交通线;而从西班牙那里,汉尼拔能得到最坚定的支持,况且陆路和海路都可以通往那里,如果没有敌军骚扰的话,海路既方便又快捷。
在战争最初的几年里,罗马帝国凭借着它在海上的霸权优势,完全控制了意大利、西西里和西班牙之间的盆地,即第勒尼安海与撒丁里亚海。从埃布罗河至台伯河沿岸地区的居民对他们都是非常友好的。但是到了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也就是坎尼战役后,叙拉古抛弃了与罗马的联盟,反叛罗马的行为在整个西西里蔓延,接下来马其顿与汉尼拔也订立了攻守同盟。这些巨大的变化不断地扩大罗马舰队的作战活动范围,有效地削弱了罗马舰队的有生力量。为此罗马帝国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这些部署又怎么可能会影响到这场战争呢?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了罗马并没有放弃对第勒尼安海的控制,因为罗马舰队可以随时顺利地从意大利驶往西班牙,不受到任何阻挠。而在西班牙沿岸地区,罗马人也完全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在亚得里亚海,罗马部署了一支分舰队并建立了一个海军基地,用来遏制马其顿。他们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没有让一名迦太基士卒踏上意大利的土地。蒙森说:“菲利普缺少一支有足够实力的战斗舰队,以至于他们的行动举步维艰。”在这里,海权不再是一种推断和理论,而成了一个既定的事实。
在西西里,斗争主要以叙拉古为中心。迦太基和罗马的舰队在这里相遇,但是罗马舰队的实力要明显高于迦太基,尽管迦太基人曾经不断地向叙拉古城里运送补给品,但是他们还是避免跟罗马舰队硬碰硬。罗马舰队在这里控制了马萨勒、巴勒莫和墨西拿,他们还在这里建立了牢固的军事基地。在那时南部的通道还是畅通的,迦太基人才可以坚持反抗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