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节日与风俗-采集生活乐趣
哥伦比亚国内的重要节日有每年1月1日的新年、1月8日的主显节、3月25日的圣约瑟节、3月31日至4月1日的复活节、4月4日的濯足节、4月5日的耶稣受难日、5月20日的耶稣升天日、6月10日的基督圣体节、7月1日的圣彼罗和圣保罗日、7月20日的独立日、8月7日的波亚卡战斗日、8月19日的圣母升天日、10月12日的美洲发现日、11月4日的万圣节、11月11日的卡塔赫纳独立日、12月8日的圣母怀胎日、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这些节日都是沿袭了西班牙节日的旧制。除了这些节日外,哥伦比亚还有一些有具体特色的节日。
1.节日大拼盘
哥伦比亚有很多节日,人们总能将这些节日过得热闹,异彩纷呈。
比如属于他们重要的节日-元旦,在元旦的前夕,他们就会在各条街上制作很大的傀儡——“旧年”,并宣布“旧年遗言”,“遗言”的内容滑稽风趣,以博得人们开心。午夜时,他们会将“傀儡”炸毁,在粉碎旧年“傀儡”的爆炸声中,人们走上街头,欢快地跳着舞蹈,互相庆贺。另一个全国性的庆典节日是谢肉节,又称“黑白人节”,在这一长达3日的庆典上,上至高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会停止手头上的工作,参加庆祝活动。节日的第一天,人们头戴面具,身着各色服装,到街道和广场狂欢狂舞,同时青年人提着颜料桶,给过路行人脸上涂上黑颜料,使大家都成为“黑人”。第二天又用白颜料把行人脸涂成白色,人们又都变成“白人”。最后一天举行热闹的化妆游行。游行进行到夜里,直到把用布缝制的巨人型“谢肉节圣人”埋葬,盛大的庆典才告结束。
西红柿节也是哥伦比亚着名的节日。每到西红柿狂欢节时,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人们都会互相投掷,街道顿时成了西红柿的战场。虽然每个人的脸上、身上沾满了西红柿汁,但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在欧洲一些国家,西红柿节由来已久,西班牙和法国等国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西红柿狂欢节。
哥伦比亚举办西红柿狂欢节也是借鉴了这些欧洲国家的习俗。西班牙传统的西红柿狂欢节是南部小镇布诺尔所特有的。每年8月,西红柿节都会迎来数以万计的游客,他们来亲身感受西红柿节的狂热氛围。满载着西红柿的大卡车会把熟透的西红柿倾倒在布诺尔镇的大街上,供狂欢者们相互投掷,但前提是西红柿必须要捏烂后才能出手。哥伦比亚西红柿狂欢节不只给人们带来了丰收后的喜悦,还有狂欢的快乐。
每年的8月上旬,哥伦比亚的第二大城市、被誉为“花都”的麦德林举行规模盛大的花节游行。这一天,市民们脸上挂着喜悦之情,倾巢出动,很有秩序地排在街道两旁,观看花节游行表演。在观看花节的游行队伍中,不乏有远道而来的游人。哥伦比亚的花节上最精彩的活动是“鲜花大游行”。花农们不仅要展示各种花卉,还要巧妙地利用不同花卉的外形特点作成各种造型的花盘或花筐,可谓巧夺天工。“鲜花大游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世纪前的西班牙人殖民统治时期。当时,殖民者强迫当地印第安人背着大筐运送黄金、矿石等非常重的货物。
摆脱殖民统治后,哥伦比亚人就将筐里的货物变成了鲜花。尽管背的是鲜花,但每个花筐都重达80千克,但即便如此,花农们仍然乐此不疲。整个游行队伍五彩缤纷,徐徐前进,让站在两旁的观众尽情观赏。队伍中,间隔有载歌载舞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他们身穿十分鲜艳的民族服装,姑娘们头戴花环,双手拉起南美特有的百褶长裙,伴着乐曲,不断变换队形,边舞边行。人们听着悦耳的舞曲,看着优美的舞姿和各种盛开的鲜花,完全沉浸在花与美的境界之中。在花节游行队伍中,每隔一段都会有一辆被鲜花装扮的汽车,车上坐着一两个打扮得很美丽的女子,她们是竞选“花后”的候选人。一年一度的竞选活动是在花节的前一天,到时候漂亮的姑娘们要通过搭在游泳池上的浮桥,穿着各式泳装几次亮相。摄影记者们不停地抢镜头,评选人员及观众们为她们各种优美的姿势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个初步的筛选过程,选出10名佳丽。在花节这一天,这10位美女站在花车上,通过全城,接受人们的敬仰和赞美。当天晚上,在大饭店里,聚集着评委和各界知名人士,如同选美一样,10位丽人,穿着各式鲜艳夺目、光彩照人又十分华丽的晚礼服轮番出场。不过,只有这些还不够,她们要回答各种问题,让她们的智慧和才华也进行较量。最后选出一位最美的也是非常聪慧的“花后”,常常是众望所归,然后人们就热烈祝贺、干杯、拍照、狂舞,乃至通宵达旦。哥伦比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鲜花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一年一度的鲜花节,对推动哥伦比亚的鲜花种植业的知名度,推动鲜花的出口,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也是为什么鲜花节为什么会办得如此隆重的一大原因。
知识小百科
俄罗斯人的谢肉节
俄罗斯的“谢肉节”,被誉为太阳复苏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尽情狂欢,身着节日装束的俄罗斯青年会和着音乐的节奏起舞。“谢肉节”源于东正教。在东正教为期40天的大斋期里,人们禁止吃肉和娱乐。因而,在斋期开始前一周,人们纵情欢乐,家家户户抓紧吃荤,以此弥补斋戒期苦行僧式的生活。“谢肉节”因此而得名。“谢肉节”又叫“送冬节”。中世纪的斯拉夫民族认为,当太阳神雅利拉战胜了严寒和黑夜的时候,就是春天来临的日子。对农民来说,这意味着春耕劳动即将开始。因此,每年2月底、3月初,古斯拉夫人都要举行隆重的迎春送冬仪式,并由此产生了送冬节。
2.栩栩如生的风俗画卷
几个世纪以来,西班牙人同印第安人以及黑人互相通婚、世代混血,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哥伦比亚人,他们是哥伦比亚的主体民众。也由于这个原因风俗礼仪既保持着当地土着居民的鲜明特征,又带有西班牙人的明显影响。哥伦比亚较重视礼仪,对人热情大方。他们对外来客人总是非常的和谐和友好,会主动打招呼。男性之间一般是握手致意;女性之间除握手外,还要相互拥抱并亲吻对方的脸颊;关系亲密的异性朋友之间也时常拥抱和亲吻面额,初次交往的异性之间多是鞠躬点头致意。哥伦比亚居民见面后常用的问候是“您好”、“见到您非常高兴”、“愿上帝保佑您事业成功”、“上帝保佑我们共同健康”等。
告别时,握手、拥抱和亲面颊的同时还要说“再见”、“祝您幸福”、“上帝会时时保佑您的”等。
在哥伦比亚,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一般都需要提前预约,不能突然地登门拜访,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且在时间上要尽量做到宽裕点,最好半天时间只安排做一件事。如果安排得过多,有些事情就有可能办不成了。同当地人约会,客人等主人一个钟头,是常有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
同样,当地人约客人何时何地见面,客人晚到半个钟头或一个钟头,主人也不会见怪。到当地机构办事,主人十分热情地接待,用一种加糖的黑色咖啡招待,然后同客人漫无边际地聊天。如果主人对某个话题感兴趣,谈论一两个小时是很正常的。等他们过完了嘴瘾,聊完了感兴趣的话题后,可能会问客人需要什么帮助。在这期间,一定要有耐心,不可表现出不愉快来。只要让主人聊得开心,事情也就办成了。
哥伦比亚人也非常注重社交场合的仪表,男性出席任何场合均应着西装、系领带、穿皮鞋,女性穿西服长裙、化淡妆,衣着不整是对主人的不礼貌行为。
哥伦比亚人对见面时的称呼十分讲究,最常用的称呼是先生和女士或者夫人、太太。对那些未婚男女青年,初次交往时可称为少爷、小姐;关系熟悉者可称为小伙子或姑娘。对于国家高级官员应称先生,可以同对方的职衔连称,如“总统先生”、“部长先生”等。如果去哥伦比亚人家里做客,按照当地人的传统习俗,一般而言,客人要在头一天送一些鲜花、水果或巧克力。如果有事耽搁了,不妨在做客后的第二天补上,并附上一封感谢信。但注意,切勿用贴身用的物品作为礼物。
如果你与对方非常熟悉,倒也无妨。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给男的送领带,给女的送香水。
哥伦比亚人喜欢邀请客人吃晚餐,客人进门,先举行一个鸡尾酒会表示欢迎,宾主亲切交谈,一般要到深夜11点钟后才正式吃晚饭。
他们招待客人多以西餐为主,主要食物有大米、玉米、牛肉、家禽、蛋类、鱼、牛奶、面粉、豆类、蔬菜和水果等。他们总是请客人吃一种名叫“板德哈·帕伊萨”的食物,用豆类、米饭、炸猪皮和炒鸡蛋做成,清香可口;还要喝一种用土豆、鸡肉等做成的汤,味道鲜美。乡村地区多请客人吃薯类、香蕉、奶酪食品。
哥伦比亚人喜爱红色、黄色,禁忌浅色,黑色、紫色也被他们视为丧色。哥伦比亚人喜爱圆形、三角形、六角形的图案,也喜欢用蟾蜍做图案。在他们看来蟾蜍代表着吉祥,象征着五谷丰登和子孙满堂。3、5、7是哥伦比亚人喜爱的数字,他们忌用13这个数字。哥伦比亚的妇女,一般都喜欢与同行的女友挽着胳膊,以表达相互亲密之感。哥伦比亚土卡罗族各部落都有女性掌权的传统制度。部落首领虽是男子,但妇女却是幕后的掌权者。哥伦比亚瓜姆比亚诺部族男女服饰基本相同,头戴灰色礼帽,身披蓝斗篷,脚蹬靴子,唯一不同的就是妇女佩戴一串串由金属片组成的项链,项链的多少反映出妇女贫富的多寡。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哥伦比亚人一般惯以握手为礼。男人在见面或离别时,要与在场的所有人握手;妇女一般只和妇女握手。握手是习惯的见面方式。男人们在进入一户人家或一群人之中时要与每个人握手,告别时也得一一握手。妇女之间通常不握手,她们紧握对方的前臂。
哥伦比亚的诺亚纳马人,相信捕杀猎物其神灵将会对捕杀者和其家属进行报复。为了防止妖魔袭击,孩子们从小就佩戴保护神像。神像是刻在小木棍上或人形或蟾蜍、蜘蛛等动物形象,以消灾避邪。哥伦比亚新教派“麻袋人”,认为人体右边作恶多端,是罪恶之源。所以,他们把身体的右半边从头至脚用麻袋片遮掩起来,所以称“麻袋人”,“麻袋人”左半边身体裸露在外。无论做任何事情,只用左手,禁用右手。他们也忌讳“13”、“星期五”,并视其为灾难、厄运的数字和日期;最厌恶基督教中传说的叛徒犹大;因此,在每年复活节前的星期六,他们都会焚烧犹大丑像,以示对犹大的痛恨。在哥伦比亚做搬运工的印第安人中间,他们对青春期女孩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他们认为这时期的女孩是不祥的根源。因此,要被隔离三四年,让其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荒野的茅屋中。在这期间,这些搬运工谁也不愿见她。因为,在他们的传统观念中,认为此时对哪怕是看她一眼的人,都会构成威胁。
故要用兽皮制成的大头巾把她的脸、胸和脚盖起来,并用带子捆住她的手臂和大腿,以不让她出去“污染”小路或河水,并驱除她身上的邪气。
在哥伦比亚基布多西北部的巴雅小城,有一种很有趣的风俗,就是女孩子们如果过了27岁还没有出嫁的话,就在每个生日的当天,要到市中心的露天广场表演萨拉萨舞,这样,全城的男孩子都知道她还是单身。在欣赏她们优美舞姿的同时,如果某个男孩子有意可以当场求婚。很多女孩子就是靠跳萨拉萨舞而找到好婆家的。哥伦比亚几乎所有女孩儿都会跳这种舞,这是嫁人的最基本资本。每当女孩跳舞之时,她的亲朋好友们都会组成一支强大的后援团。女孩们都会打扮得花枝招展,而他们的父母也没闲着,拿着女儿的照片向男孩子们推介,展示着女儿亲手缝制的各种布艺和其他艺术品;还会向在场的男孩讲述自己女儿的种种优点,以及获得过哪些荣誉,像推销商品一样。实际上,每隔一段时间在市中心就会有这种单身女孩儿的萨拉萨舞表演,一般表演时间为一个上午,单身女孩儿要趁此机会施展自己的舞技和才华,而亲朋好友们会在中间穿插着各种娱乐节目。
知识小百科
哈萨克族的婚俗——姑娘追
“姑娘追”,哈萨克语叫“克孜库瓦尔”,哈萨克族的马上体育、娱乐活动,多在婚礼、节日等喜庆之时举行。
活动开始,青年男女骑马并辔走向指定地点。去的时候,小伙子可以向姑娘逗趣、开各种玩笑,姑娘不会生气。到达指定地点以后,小伙子立即纵马急驰往回返,姑娘则在后面紧追不舍,追上后便用马鞭在小伙子的头上频频挥绕,甚至可以抽打,以报复小伙子的调笑,小伙子不能还手。
其实,这种风俗是过去的青年男女为了摆脱包办婚姻、反抗宗法礼教的一种方式,具有一种叛逆性,许多人就是通过这种戏谑性的追逐互相认识、互相了解而萌发了爱情,最终结成伴侣的。而今它已成为一项饶有风趣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了,不少已婚的成年男女也喜欢参加。
关于“姑娘追”的起源,哈萨克族民间还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一个猎人和天鹅仙子结成夫妻,在结婚那天,骑着两匹雪白的骏马,像白天鹅一样飞翔,互相追逐。他们就是哈萨克人的始祖。后来,哈萨克男女就以驰马互相追逐的方式来表达爱情,促成男女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