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被攻破后,白起在函谷关自杀,秦军大乱。联军并未乘机攻击,而是派使者说明,愿意留在军队的就直接编入赵军,不愿意留下的,可以自行离开回家。
函谷关秦军大部分都选择自行离开回家。秦国其他一些观望的郡县纷纷不战而降,自此秦国完全灭亡。
联军共同商议,秦国之所以好战,在于秦国的耕战之法。先废除秦国的耕战之法。将秦国王室的土地无偿赠予解甲秦军。将秦国王室财产用于兴修水利。拆毁咸阳城,秦地划归赵国。除赵军外,其余军队各自回国。
赵武灵王大为高兴,为感谢齐国。除了将代地送于齐国外,还将齐赵边境二十城也送与齐国。
此战魏国收复河东,楚国得到汉中以及商於之地,赵国得到秦地,参战国皆获利,自此七雄已去其二。
临淄城内,齐闵王道:“此次会战秦国,二位功劳甚大。匡章,蓟城为封地,世袭罔替。张祈,琅琊为封地。”二人皆表谢意。
齐闵王道:“秦国已灭,寡人之意,效仿当年周天子孟津会盟,再议天下。”
张祈道:“大王英明,兵者本就是兴义禁暴,此大争之世确实也该终结了。”
齐闵王道:“你与楚国,中山国私交可以,这两国麻烦你了。其余各国寡人会派人联系。”张祈领命而去。
张祈决定先去中山,再去楚国。
中山王得知张祈抵达的消息后,亲率文武大臣迎接,与张祈同乘一车,同入王城,设宴接待。
酒过三巡,中山王道:“令中山国拓地,乃爱卿之功也。”
张祈推辞道:“此皆中山众将士之功,末将不敢。”
中山王道:“爱卿此次回国,莫非是齐王有事相托。”
张祈道:“大王英明,齐王欲邀请大王前去孟津会盟,共商列国之事。”
中山王道:“承蒙齐王关照,寡人定当赴约。来人,拿出良马百匹,黄金千两,送与齐王。”
张祈道:“多谢大王。”
二人又聊了一些见闻,第二天,张祈便启程前往楚国。
郢都城内,楚王道:“二位将军辛苦了,令我大楚兵不血刃收回商於又得汉中,功不可没。”
屈晓与昭滑皆道:“此乃众将士之功,楚王之福所致,非我二人之功。”
楚王道:“功成不居,不愧是我大楚柱石。赐昭滑CD,世袭罔替。赐屈晓会稽,世代相传。”
此时使者报到,齐王遣张祈前来。
楚王道:“此次齐王前来,所为何事?”
屈晓道:“必为共议天下而来。”
楚王道:“既是如此,寡人当率文武出城相迎。”
经过将近十天,张祈一行终于到达郢都,远远便看见楚王率领大臣在城外等候。
张祈下马前往,楚王亲执张祈之手同入郢都,楚王设宴款待,觥筹交错。
酒过三巡,楚王道:“尊使来楚所为何事?”
张祈道:“欲请大王前往孟津,共商天下。”
楚王道:“好,寡人定当赴约。取黄金千两。派人送与齐王。”张祈拜谢回国。
此次会盟,齐国为发起国,所以先启程。魏国离孟津最近,所以先到,齐魏二王都对对方表示谢意。
魏王道:“非齐王相助,寡人将难以收复河西。”
齐王道:“非魏王在河东用兵,恐怕齐国也难以取胜。”
二王相视而笑。
其余四王,五天后,几乎是同时到场,齐王魏王都是亲身迎接,与会六王同坐圆桌。
坐定以后,齐王道:“寡人不才,承蒙诸位赏脸,莅临孟津。召集诸位前来,只为一事,消弭战火,列国相安。诸位认为如何?”
楚王道:“寡人赞同齐王,确实不能再起兵火了。”其余各王亦表赞同。
齐王道:“多谢诸位支持,列国之所以战火连连,皆出于好战,犹以秦国为最。”
各王皆表赞同。
赵王问道:“敢问齐王该如何解决?”
齐王道:“寡人只有一字,合。不知诸位认为如何?”
其余诸王思虑:“但听齐王所言。”
齐王道:“今日秦国已灭,各国重新划定边界,自守边境,不得任意兴战,不得兴无名之师,即使两国有隙。也必须提前通知对方,才能开战。破城,不得屠戮生民,不得杀降,如违反,各国共击之。”
诸王道:“齐王真有德之人,我等皆同意齐王所提。”
齐王道:“多谢诸位支持。”
诸王道:“我等愿尊齐王为首。”
齐王推辞道:“寡人何德何能,敢当此大任,况且周天子尚且在位,请诸位收回。”
诸王道:“我等皆受齐王相助,方有今日,齐王受之无愧,可以与周天子并立。”
诸王再三相请,齐王再三推辞。最后才接受。又与诸王约定,为首之事必须诸王共同推举,不得以武力强取。
齐王命人将洛阳重新修整,并且送上厚礼与周天子。
周天子承认齐王为诸侯之首,位列各诸侯之上。
赵国将秦国以前占领的韩魏土地都还给韩魏,三晋自此尊赵国为首。三晋又斩白马为誓,以后三晋不得相互战争,永结盟好。如有违背,共击之。
自此大争之世终于结束,各国以后不能再无故兴战,各国相安无事。
张祈返回封地,组建商队,开始商业生涯。
屈晓后来成为了一个医生,组建医馆,研究药学。
各国自此大力发展生产,休养生息,齐国拥有渔盐之利,再次成为战国最富裕的国家。齐王又提议,将孟津做为诸国会谈的地方,以后两国之间若要战争,必须要谈过三次以后,才能开战,诸国皆表赞同。
后世历史学家,用了这段话形容齐王。及至闵王,奋二世之余烈。北吞燕国,西摧强秦,兴兵救难,诸国宾服。孟津之后,更使诸国归心,令战国之世消弭战乱。功业远迈晋文桓公。
每一年齐国的稷下学宫都得到一笔钱,用于奖励那些在稷下学宫里求学的人,捐款的人始终不愿意透露身份。
(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