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城里,赵奢举爵道:“张将军声东击西,我军得榆林。实乃将军之功。”
张祈道:“此为众将士之功,赵将军赞谬了。”
酒过三巡,张祈道:“榆林已得,若能再取咸阳,乃万世一时之功。将军不可错失良机。”
赵奢赞同道:“确实如此,不过单凭赵国恐难成此功。”
张祈道:“齐赵为盟国,愿为赵国再联系齐国。”
赵奢道:“好,此事有劳,本将也会面见赵王。出兵伐秦。”
张祈第二天便离开榆林前往齐国,赵奢也与赵章同往邯郸。
临淄城里,齐闵王道:“张将军助赵取得榆林,令大齐多一盟友,功不可没。”
张祈道:“多谢大王错爱,今日秦国已成强弩之末,机不可失。”
齐闵王道:“张将军有何计划?”
张祈道:“以地易地,助赵图秦,列国共治。”
齐闵王寻思片刻:“我们齐国和赵国换哪块地?”
张祈道:“以函谷关为见面礼,然后提出助赵灭秦为条件,获取代地,如此,赵国会全力攻秦。”
齐闵王道:“好,就以张将军为使者,出使赵国。”
邯郸城里,赵奢道:“我军已得榆林,秦地关塞优势已失,乃一举吞秦之良机,一旦秦国恢复元气,则难图也。”
赵武灵王赞同:“当年先轸就想伐秦,如果不是北狄为患,早已功成。好,一切有劳将军。”
赵奢道:“一举吞秦,单凭赵国之力犹有不足,当东与齐国合力。”
赵武灵王沉思:“确实如此,齐国肯定也有此意图,必然会主动与我们联系。我们就在邯郸等候齐使。”
赵奢道:“大王明见。”
五天后,张祈一行即将到达邯郸。赵武灵王亲率文武大臣在城外二十里等候。
张祈见赵王一行,立即下马行礼道:“末将何德何能,敢蒙大王如此错爱。”
赵武灵王道:“将军何必自谦,此番我赵国能与齐国合纵而得榆林,都是将军的功劳。来,与寡人同乘一车,同入邯郸。”说完,便挽住张祈。早有随从将赵王王车驾出,赵武灵王与张祈同乘一车。尊重之情,无以复加。
行至王宫,宫中早已备好宴席。宾主坐定
赵武灵王举爵:“远道而来,辛苦了,寡人先干为敬。”张祈回敬。
赵武灵王又举爵:“此番得齐相助而得榆林,赵雍率赵国文武在此遥敬齐王,再敬各位。”赵国大臣纷纷起身同敬,张祈等齐国使者也纷纷回敬。
双方觥筹交错,酒过三巡。
张祈道:“此次末将前来是奉齐王之意,将函谷关送给赵王。请赵国笑纳。”
赵武灵王不推辞:“多谢齐王,寡人收下了。”
张祈道:“此次使命已经完成,末将回齐国复命。”
赵王并不挽留,亲率文武大臣送张祈出城。
张祈一行离开后。返回王宫后,赵武灵王道:“齐国此番所为是让寡人表决心了。”
赵奢道:“机不可失,既然齐国已经表明态度了,我们顺水推舟吧。”
赵武灵王思忖后道:“赵将军,由你出使齐国,拿代地一半的城池地图去。”
此言一出,除赵奢外的少数几个,其他的都反对道:“代地乃北方边防重地,不可贸然赠送。”殿堂议论纷纷
赵武灵王力排众议道:“区区代地与秦国相比不算什么,况且现在只是一半而已,寡人之意已决。此次所为乃寡人一人干系,与各位无关。”
赵国大臣听后都不再反对。
赵武灵王又道:“赵奢,此次有劳你了。”
赵奢拜道:“末将定不辱使命。”
张祈一行返回临淄后,齐王在宫中设宴款待,论功行赏。张祈将在赵国的情形告诉齐王
齐闵王道:“此次出使赵国,张将军使齐赵再结盟好,张将军。辛苦了。不久赵王必会派使者前来赠送代地。我们到时候出城相迎。”
不到三天,赵奢一行抵达临淄。齐闵王早在城外等候,如同赵王接待张祈一样接待赵奢。
赵奢道:“现在秦国已经是强弩之末,齐赵两国联手,定能一举吞秦。机不可失,愿齐王细思。”
齐闵王道:“好,齐赵本就是联盟。况且秦国一直都有觊觎天下的志向,如果不予制止,乃自遗其祸。”
赵奢道:“齐王明见,上次齐王赠我国函谷关。此次赵王命末将前来赠予一半代地,此乃地图。”说完便拿出地图。
齐王接过地图后道:“赵王厚义,寡人接受了,回去告诉赵王。寡人即刻起兵五十万,函谷关前相会。”
赵奢拜谢:“多谢齐王,末将即刻返回准备。”
赵奢一行离开后,齐闵王道:“请秦国使者前来。”半个时辰后,秦国使者到。
齐闵王道:“寡人将联赵攻秦。回去告诉你们家大王,堂堂正正一战,你们如能取胜,寡人就退兵。否则秦国将不存在。”
秦国使者道:“齐王磊落,我即刻回国复命。”
秦国使者离开后,张祈道:“齐赵合纵虽能胜秦,但是若想毕其功于一役,依旧不足,末将之意欲联合中山。”
齐闵王道:“好,有劳张将军走一趟了,寡人以到手的代地一半城池相送。即刻点兵四十万,以匡章为主将,庞锾为参军,张祈为副将。”
张祈等人各自领令而去。
大梁城里,魏王道:“齐赵合纵伐秦,此次胜算如何?”
王孙无忌道:“此战过后,秦国将不存在。”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魏王道:“当年合纵伐秦,实力远胜于齐赵,尚且大败而归。为何今日齐赵会胜?”
王孙无忌道:“当年伐秦是各国各心,今日齐赵是两国一心。一个赵国,秦国已经难胜,更不用说再加上齐国。”
魏王道:“果真如此,我们该当如何?”
王孙无忌道:“群狼吞虎,猎人亦可得利,我们可以乘势收回安邑旧地。”
魏王思虑有顷:“好,起兵十五万。以你为主将,公孙喜为副将。收复安邑旧地。”
二人领命而去。
张祈一行抵达中山国都灵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