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雍正死因正统说
对于雍正皇帝的死因,大家众说纷纭,归纳一下,正规说法大概有以下几种版本:
根据《清世宗实录》和《张廷玉年谱》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日,胤禛偶感违和,仍照常听政,并召见臣工。二十一日,病情加重,照常理政。大学士张廷玉每日进见,未尝间断。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皇五子和亲王弘昼等,御榻之侧,朝夕侍奉。二十二日,病情恶化,太医抢救。二十三日子时,进药无效,龙驭上宾。”前后才三日光景,那可以算得上是急症了。胤禛突然之间死了,官书却没有记载原因。所以,胤禛死因成了一个谜,朝野上下,众说纷纭。
一、过劳病死
这是雍正之死最正统、最广泛的传说了,当然,这并不是唯一的传说。说雍正劳死的理由,当然是雍正的勤政,因为,他当上皇帝后,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为政事劳顿。13年里,他除了去过河北遵化东陵数次外,就没太出过北京城。最开始的时候,雍正不出京城是因为刚登基,怕允禩等政敌发动变乱;后来政局稳定后,他也没有出游,主要原因还是政务繁忙。
雍正一生中最大的挥霍,就是扩建圆明园,主要是因为他身体状况并不算好,有些怕热。北京虽靠近关外,夏天最热的时候,却并不比南方差多少,这时候,他便在园林里避暑并办理公务。雍正处理朝政,从早到晚,寒暑不断,13年如一日。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三万五千多件,满文奏折也有六千多件,多是雍正在夜间亲笔批写,从不假手于人。朱批短的两三字,长的有上千字,累积起来,雍正不到13年的时间里,光朱批就写了有三四百万字。遗憾的是,正当雍正政绩卓然,国家治理已见成效的时候,他却猝然去世,劳死之说,不可不信。
二、被宫女勒死
雍正皇帝是被宫女用绳子给勒死的。
这个版本流传比较广泛。柴萼《梵天庐丛录》记载:传说雍正九年(1731),宫女伙同太监吴首义、霍成,伺胤禛睡熟,用绳缢杀,气将绝,被救活。其实这个传说最开始是来自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一个真实故事。宫女杨金英和她的同伙准备“伺帝熟睡,以绳缢帝项,误为死结,得不绝”。可是她的另一个同伙,一个姓张的宫女害怕了,就跑去报告了方皇后,皇后赶到之后马上解下了吊着他的绳子,可那个时候皇帝已然气息全无,但方皇后还是召集了太医许绅来施以急救。《明史许绅传》记载:“绅急调峻药下之,辰时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皇帝被救活了之后,宫女杨金英一伙人被磔死。什么是磔刑?就是将尸体分裂后砍头,悬首张尸示众。很显然,这个雍正皇帝和嘉靖皇帝的庙号都是“世宗”,不过一个是明世宗而一个是清世宗,这个被宫女勒死的传闻完全是明世宗故事的翻版,这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故事还真是层出不穷。
三、服用仙丹中毒而死
也说雍正皇帝是服用丹药中毒死的。这在帝王中并不少见。秦始皇如此,汉武帝如此,传说唐太宗亦如此。
雍正在自己当了皇帝的第七年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大臣们纷纷都说“皇上下颏偶有些微疙瘩”,到底是个什么病已经说不清楚了。雍正皇帝曾经向自己的心腹大臣发出过一道谕旨,要他们推荐上来各地好的医生和道士,他说道:“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后来李卫秘密推荐了一个叫贾士芳的道士,到北京给雍正皇帝看病来。但是没过多久雍正就把这个贾道士给处死了,想必这个贾道士是个真的假道士。雍正皇帝和历朝所有皇帝一样都想永坐皇位,长生不老,所以他对道士啊,炼丹啊之类的事情是非常的感兴趣,特别为紫阳道人重新修建了道院。雍正还请了张太虚道士,王定乾等人,到圆明园专门为他炼制丹药,好让他自己有灵丹妙药可以吞服,以求得自己长生不老。所以这个版本是说他是服用了道士们所炼制的丹药而中毒死亡的。
可能早年的四阿哥生涯太久,为了修身养性,雍正便喜好上了玄学,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参禅可以让他更好地掩饰自己的个性,但对他的本性改变似乎作用不大。后来因为身体不好,雍正迷上了道士和丹药,对于养生之术非常崇拜。雍正还把圆明园当成炼丹场所,搞得乌烟瘴气。
雍正甚至还召集兄弟们、儿子们及宠臣们研究佛学。一群“居士”(雍正自称“圆明居士”,胤禄是“爱月居士”,胤礼是“自得居士”,弘历是“长春居士”,等等)参禅论道,还在宫里举行法会。一群僧非僧道非道的君臣聚在紫禁城里不伦不类地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佛法禅道,十分滑稽。
雍正小时候和年轻时候身体都非常瘦(这个可以从大臣给康熙的奏折里推断出来),年轻的时候又中过暑,所以特别怕热,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畏暑如虎。为了熬过酷暑,他还专为自己设计了大型的风扇。可能由于身体不好,生的一堆儿女,才活了三个,人丁稀薄,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丧子之痛。当然,这可能也与他最后迷恋丹药有关。迷恋丹药致死的说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节 雍正死因传奇说
一、被吕四娘所杀
吕四娘刺杀雍正之说,流传甚广,近年来,连许多电视剧中也都是这样演的。
传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的人说他是吕留良的孙女。就是那年被曾静投书案牵扯出来的吕留良,因为文字狱死后还被戮尸。吕家的人也是被流放的流放,发配的发配,处死的处死。但是吕四娘大难不死,随了母亲和一个仆人逃了出去,一直隐姓埋名地藏在民间。吕四娘在民间拜了师傅学习武艺,为了复仇她学习得更为刻苦,尤其是擅长剑术,所学技艺非常精湛。后来学成之后,她乔装改扮混到了皇宫里,在宫中等待时机。
有一天,机会来了,她就欢掉了雍正皇帝的脑袋。传说吕四娘在民间拜的师父原来正好是雍正皇帝门下的剑客,后来离开皇宫之后才收了吕四娘这个女徒弟。
这个民间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百多年了。1981年,曾经发掘过雍正皇帝的泰陵地宫,只是没有打开就停止挖掘了。但据民间流传说,其实雍正皇帝的棺椁是已经被打开了的,雍正皇帝的尸体只有身体没有头颅,想用这个不是事实的事实来证明雍正是被吕四娘给砍了头这个民间传说的真实性。因此,这个民间传说越传越神。成了市井茶余饭后的谈资,属于野史逸闻。
有专家学者认为,吕留良这个案子,吕家全部的人不管是男女老少全部都被关押起来,应该是逃不掉的。就连吕留良父子俩的坟墓都是派了专人监视的,吕家的女儿怎么能逃脱得了呢?所以说,吕四娘行刺雍正皇帝这样的说法,纯属是子虚乌有,这仅仅是一个民间传说罢了,可信度不高。
那这个吕留良,到底是何许人也呢?《大义觉迷录》里有关审问曾静,被曾静奉以为师的吕留良到底是何方高人呢?
《大义觉迷录》原文中写道: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近世晚村夫子学问足,本领济,大有为得”。又“生非其时,在今日似恰逢其会”等语。这吕留良自以其先世为前明之仪宾,不忘故国,而在本朝应试诸生,以天盖楼选刻时文,将本朝制科内名人之墨卷文稿刊板求利,致富不赀,乃包藏祸心,肆行无忌。实一反复无赖、卑污狂悖、叛逆之人,天地覆载所不容。今你乃奉为师法,心悦诚服,以为孔孟复生。你所谓吕留良之学问本领,从何处见得?吕留良之大有为,从何处知道?是你与吕留良必曾会晤,亲承指授,而信敬畏服,一至于此。且云“今日恰逢其会”,又是何解?可从实供来。
曾静供:圣人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又曰:“不知人则是非邪正莫能辨。”弥天重犯今日狂悖,一路错到底者,总因自家僻处山谷,眼孔小,见闻隘,胸次鄙陋,错认人故也。如这些话都-是自家没识见讨人底里不着,遂妄意心悦诚服,奉以为师,不唯以为师,且以他为一世的豪杰。其实当时何曾晓得他的行径大有不好处。不过就语句言话上,见得与自家僻性相投合,遂不觉好之深。好之深,遂不觉信之笃。当时所谓学问本领者,妄意指他的说理明,论文精。谓他大有为者,期他得用,可行井田,复三代,从前谬妄信得他是如此。今日蒙圣恩开导点化,始晓得他的行事为人,到处不是。不特他当身大义悖谬而已。从此回想,向日之信听他者,何啻陈相之悦许行,痛悔何及?至若谓亲承指授,实实没有。他生在浙江,弥天重犯生在湖南,近广东界,相去有数千里,且弥天重犯是康熙十八年生,吕留良是康熙二十一年死,弥天重犯只有四岁,实未曾与他会晤。至于“恰逢其会”等语,是弥天重犯胸中先有他一段看轻后世之心,又有他一段错解《春秋》之意,加以元年匪类之说在耳,而又适值永兴县那两年大雨,数月不断,遂以为世道有不好处。此全是山僻无知的识见。直到旧岁奉拿到长沙,今岁又由长沙到京城,见得年丰时和化行俗美,太平有道,普天薄海皆然。方知圣人在位,政教修举,礼乐明备,直盛千古。从前满肚疑团,始得一洗落实。而吕留良之欺世盗名,大逆不道,蛊惑人心,为覆栽难容处,弥天重犯亦了然明白矣。
这就是曾静奉为恩师的吕留良,也是传说中刺杀雍芷的吕四娘的父亲。也有说吕留良是吕四娘的祖父。
至今此说一直存有疑团,还有待考证。
二、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害死
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和竺香玉合谋下毒害死的,这个版本显得传奇性太强,更不足为信。
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写的《红楼梦》更是脍炙人口,成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传说曹雪芹有一个恋人名字叫竺香玉,就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原型。可当年的雍正皇帝垂涎竺香玉的美色,并被雍正皇帝霸占成了皇后,使得曹雪芹和她不得不劳燕分飞。曹雪芹日夜思念自己的恋人,所以在宫中找了一个差事就混了进去,见得佳人面,倾诉别离苦。他们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忍受失去对方了,所以竺香玉和曹雪芹二人合谋,用丹药把雍正皇帝给毒死了。不过,这也只是个民间编造的故事而已,也纯属市井谈资。
雍正皇帝真正的死因,还是一个未解的谜团。不管是民间传闻也好,野史逸闻也罢,雍正皇帝最终没有长生不老却是个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