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群者,要根据交际的实际,修正言行开合的失误。不妨请师长来加以监督、提醒、帮助,避开言行开合不当的“雷区”,在交际中学会闭合尖刻,开放包容;闭合炫耀,开放谦恭;闭合恶言,开放善语;闭合粗俗,开放文雅;闭合怪异,开放随和;闭合被动,开放主动;闭合放纵,开放克制;闭合冷漠,开放热情等等。使自己在不背离原则的基础上,同人们迎之、随之、和之、容之,步入合群的坦途。
在人际交往中,只有置身其中,才可能融入群体,为此,我们应遵循“一致”的规则。这里所讲的“置身其中”、“一致”是存异求同而入乡随俗;是内方外圆,适应环境;是不背离原则的灵活机动;是保持自己的特色,而又处处与人际接轨。
它需要我们把自己看作整体的一员,努力在穿着、言行等方面与群体合拍;它要求我们为人谦和、待人恭敬,不过于执拗,要善于通融,以祥和的态度、平等的心情去待人接物;它告诫我们行为不要有悖于常规,以免被视为异端;言语不可故意追求怪诞,防止被视为邪说等等。
不合群的人由于不善与人相处,一下子置身于陌生人中,往往会更不适应,不知所措,不知道怎样应变。而只有调整其交际的序列,让他们从亲到疏,从近到远,从熟人到生人,从家里到家外,从了解到不了解,循序渐进,逐步适应,掌握了同亲人、熟人和睦相处的方式方法,和外人、生人相处,合群也就容易了。
克服交往中的误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人们学习知识、进入社会、了解自我,获得新生和爱情,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
培根在《论友谊》中写道:“如果一个人有心事却无法向朋友诉说,那么他必然成为操作自己身心的人。”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无论有多么强的能力,多么好的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无法取得成功,也不会得到幸福的生活和健康的身心。
而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明白并克服人际交往中的误区。人际交往中的误区,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私、自利,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性
有的人与别人交往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把别人当作自己实现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不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价值,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这种人在交往中,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无论他们多么精明,掌握了多少交往技巧,也不会与人建立牢固、持久的关系。只有那些心地善良,待人诚恳,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人,才会获得挚友。
2.冷漠、孤僻,人际交往中的封闭性
有些人在与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他们往往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做出一些让人不可理喻、难以理解的行为和举动。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在心里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无法与别人沟通。因此,他们只有提高自己的“透明度”,敞开自己的心扉,用热情、坦诚去赢得别人的理解,才能得到别人的接受和欢迎。
3.自卑、多疑,人际交往中的戒备性和敌对性
在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往往对自己过于苛求,估计太低。
比如,有些青年人感到自己的相貌、性格缺乏魅力,或感到自己能力欠缺,产生自卑心理。事实却是,他们并不是没有魅力、能力差,或事业成就低下者,之所以会产生那样的心理,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期望过高,甚至到了不切实际的地步,并且对别人不经意说出的话过于敏感,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
还有些人,他们喜欢把一些无中生有的事情强加于别人,甚至误解别人的善意,长此下去,他们就把自己的交往范围限制在父母、家庭这样一个小圈子中,有的则会产生厌世心理。
这种人要想在交往中受到人们的喜爱,就必须先得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找回自我,接受自己。只有这样,他们与人交往时才能够做到不亢不卑,既不取悦别人,以博得好评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也不需要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炫耀自己,以提高自己的身价。
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在与自己的内心,比如性格、学识、才能等等,而这些,是不会随着别人评价的改变而改变的。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消除自己的自卑、猜疑心理,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可触及其个人隐私
所谓个人隐私,指的是一个人出于个人尊严和其他方面的考虑,因而不愿意公开、不希望外人了解或是打听的个人秘密、私人事宜。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普遍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并且将尊重个人隐私与否,视为一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没有教养、能不能尊重和体谅交往对象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在言谈话语之中,对于凡涉及对方个人隐私的一切问题,都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予以回避。尤其四对于外国人包括海外华人等,更不要涉及他的个人隐私.
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中,下列5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海外人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
1.年龄大小
在国外,人们普遍将自己的实际年龄当作“核心机密”,轻易不会告之于人。这主要是因为,外国人一般都希望自己永远年轻,而对于“老”字则讳莫如深。特别是外国妇女,最不希望外人了解自己的实际年龄。所以,在国外有这么一种说法:一位真正的绅士,应当永远“记住女士的生日,忘却女士的年龄”。
2.恋爱婚姻
中国人的习惯,是对于亲友、晚辈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时时牵挂在心,但绝大多数外国人却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让任何一个人面对交往不深的朋友,去老老实实地交待自己“跟恋人相处多久了”、“结了婚没有”、“夫妻关系怎么样”之类的问题,都会让人难堪。在一些国家里,跟异性谈论此类问题,极有可能被对方视为无聊之至,甚至还会因此被对方控告为“性骚扰”,从而吃上官司。
3.收入支出
在国际社会里,人们普遍认为:任何一个人的实际收入,均与其个人能力和实际地位存在着直接因果关系。所以,个人收入的多寡,一向被外国人看作自己的脸面,十分忌讳他人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打听。除去工薪收入之外,那些可以反映个人经济状况的问题,在与外国人交谈时也不宜提及。
4.信仰政见
在国际交往中,由于人们所处国度的社会制度、政治体系和意识形态多有不同,所以要真正实现交往的顺利、合作的成功,就必须不以社会制度划线,抛弃政治见解的不同,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处处以友谊为重,以信任为重。
如果动不动就对交往对象的宗教信仰、政治见解品头论足,甚至横加责难、非议,或是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强加于人,都是对交往对象不友好、不尊重的表现。最为明智的做法,就是在涉外交往中对此避而不谈。
5.家庭住址
外国人大都视自己的私人居所为私生活的领地,非常忌讳别人无端干扰其宁静。在一般情况下,除非知己和至交,他们一般都不大可能邀请外人前往其居所做客。为此,他们都不喜欢轻易地将个人住址、住宅电话号码等纯私人资讯“泄密”。在他们常有的名片上,此项内容也难得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