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调任上海党中央特科、中央军委工作。入中央苏区后,他先后参加了第四、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与林彪一道指挥了平型关战役。
南昌起义三个月后,聂荣臻到广东省军委工作。这时,中央已经指示省委组织广州起义。聂荣臻不同意起义,他认为当时全国的革命形势正处于低潮,广州的形势也不好,对起义很不利。想利用两广军阀的内部矛盾,夺取广州,组织全国苏维埃,这是根本不可能的。虽然广州市内的兵力空虚,其中还有叶挺掌握的教导团,90%的学员和教官靠拢共产党,党员有100多名,教导团训练有素,战斗力比较强,又有近3000人的工人赤卫队。但是,这些有利因素比起不利因素,还是显得弱。果然,起义胜利后又很快失败,军警满街搜捕,广州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三天后,聂荣臻来到香港,担任了广东省军委书记。在此期间,认识了张瑞华,结为终身伴侣。
1930年5月,聂荣臻调到上海党中央特科。特科的主要任务是,打入敌人内部,营救被捕同志和镇压叛徒特务,以保证党中央和地下工作同志的安全。当时的特科由三个人领导:向忠发、周恩来、顾顺章。周恩来决策,顾顺章负责日常工作。中央发现顾顺章吃喝嫖赌还抽大烟,引起警惕,调聂荣臻来加强特科,约束这个过去耍魔术的流氓无产者。顾顺章知道调聂荣臻来的目的,就故意刁难他,明知他从国外回来,没有地下工作经验,初来上海人生地不熟,就专派一些很困难很危险的任务给他,但聂荣臻都完成了。当时,李克农、钱壮飞、胡底等打入敌人要害部门,这样,敌人往往扑空,甚至蒋介石调动军队向红军进攻的情报,有时也能得到。在白区,重要的任务是镇压叛徒。那一阵,聂荣臻经常晚上出去,凌晨两三点回来,天一亮又出去。常常来不及吃饭,就用开水泡一碗饭,就着咸菜吃。有一次去镇江,发现住的房门被打开,有两个人在那儿翻东西,聂荣臻就没有进去。天晚了,在街上容易出危险,他就去了澡堂子,镇江澡堂通宵开放,一晚上,洗了三个澡,才挨到天亮。
1942年夏,聂荣臻与夫人张瑞华合影。9、10月间,聂荣臻调到中央军委作周恩来的助手。
1931年4月,顾顺章被捕叛变。幸亏南京特务机关的心脏中,安插着钱壮飞,从而使中国共产党避免了一场大灾难。聂荣臻得到消息,立即来到周恩来家,不巧他不在,聂荣臻就告诉邓颖超,顾顺章叛变了,要他们快搬家。顾顺章曾是政治局候补委员,又长期负责特科工作,对上海的党中央机关一清二楚。周恩来连夜布置中央所有的办事机关转移,切断所有与顾顺章的联系。抢在敌人之前,聂荣臻也搬了家,因为他过去与顾顺章交往很多,不敢上街,终于在1931年12月,奉命撤出上海,之后去了江西革命根据地。
在中央苏区,聂荣臻参加了东征漳州和第四、第五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又与林彪率领红一军团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时,和林彪指挥红一军团苦战,开辟并扼守住了湘江渡口的右翼,掩护中央纵队渡过了湘江,避免了红军遭受更大的损失。“万水千山”的艰险路程走过之后,他和林彪指挥红一军团与红十五军团配合,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为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贡献了一个奠基礼。以后又率红一军团参加东征、西征,他参与指挥的山城堡战役,成为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华北的消息频频传来,而国共联合抗日的商讨却迟迟没有结果。这时,聂荣臻和部队驻在西安附近的三原,心急如焚。从江西到陕西,红军的血迹撒遍大半个中国,时刻不忘的就是迎战日本侵略者。现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谈判桌上却还在拖着,到了7月中旬,聂荣臻和战友们已根据中央指示开始酝酿部队的改编工作,着手进行开赴前线的准备了。8月上旬,国共达成协议。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命令,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林彪任一一五师师长,聂荣臻被任命为副师长,没有政治委员的编制,但是对内仍称政委。根据与国民党达成的协议,八路军开赴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作战。
华北战场失败气氛弥漫,日军轻取平津,嚣张地以30万兵力由北向南,计划3个月内灭亡中国。八路军决定出兵了。出兵前,需要认真商量一下,于是,召开了洛川会议。
洛川是陕甘宁边区和国民党管辖区相交接的地方。选作会址,是因为洛川便于军队的负责人赶到。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等,聂荣臻和林彪也参加了。洛川会议一共开了4天,最后统一到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上。毛泽东也考虑到讨论中的不同意见,把关于作战方针的提法作了一些变更,使之更科学更全面了。出师华北不久,又改成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洛川会议结束后,聂荣臻和林彪急忙往西安赶,准备从西安乘火车赶上已经出征的部队。在西安,赶部队的人分两批走。林彪第一批走,聂荣臻在西安逗留了三天,听取了周恩来的指示。然后乘火车到潼关,乘木船过黄河,由风陵渡再上火车,到达侯马时赶上了一一五师的后卫。
在侯马,阎锡山给聂荣臻打了个电话,同蒲路因雨大不能通车了,让他们修一下路。路修通后,他们到太原住了一晚上。阎锡山招待他们吃了一顿饭,席间这位东道主相当热情。第二天,聂荣臻率队出发,到了五台山地区。在原平,看到那些不像话的国民党兵,迎面退下来,败得不成样子。把什么东西都丢掉了,炮呀枪呀全扔了。聂荣臻说,不能走这条路,影响我们的士气嘛。于是,改走了另一条路。
9月中旬,日军兵分三路在华北展开全面进攻。聂荣臻率领一一五师后卫经过五台,又沿崎岖的山路穿过龙泉关,从阜平北面的丁家庄来到了平型关的上寨镇,与林彪的先头部队汇合。林彪说:“敌人的大队人马正向平型关方向运动,这里地形不错,可以打一仗。”然后问聂荣臻的意见。聂荣臻说:“可以在这里打一仗,居高临下伏击敌人,这是很便宜的事。”
在平型关打一个大仗的计划,就这样定下来了,很仓促。打的头天晚上,大雨瓢泼,河水暴涨,徐海东旅过去了一个团,另一个团就没有过去,实际上这个旅没起多大作用。
进攻平型关的日军是板垣师团,极俱武士道精神。他一路长驱华北,遇到的都是不战自退的国民党军队,气焰自然骄纵,他没料到在平型关会遇到东渡黄河的八路军。林彪和聂荣臻是匆匆看了地形后决定打伏击的,也没有掌握日军的番号以及进攻的企图,这些情况都是事后打扫战扬从缴获的战利品和作战地图上发现的。
平型关确实是一个伏击敌人的理想地域,从平型关山口到灵丘县东河南镇,是一条狭窄沟道,地势最险要的沟道中段,长约十多里,沟深数十丈不等,仅能通过一辆卡车,能错过车的地方极少。一打响,汽车挤汽车,人挤人,乱了套。但是敌人相当顽强,剩一个人也要拼到底。战斗结束后,聂荣臻查看战果的时候,还听见一个日本兵躲在山洞里向战士们放冷枪死不投降,最后扔手榴弹进去才消灭他。
平型关一仗,歼灭1000多日军,毁汽车100余辆,武器辎重乱七八糟搬也搬不完,路又不好走,大部分都摔坏了。
这就是中国人和日本人打的第一仗,那时全国还没有打过胜仗。因此,此战在全国影响很大。这一胜利首先在于它的政治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确有战胜任何敌人的勇气和力量,使全国人民看到民族的希望。着名爱国人士续范亭写道,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日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们的士气。在敌人方面,从南口战役以来,日寇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在平型关忽然受到惨重的打击与包围被歼,使日寇知道中国大有人在,锐气受挫,不敢如以前那样的长驱直进。忻口战役敌人未敢贸然深入,我军士气高涨,未尝不是平型关歼灭战的影响。
平型关战役后,聂荣臻率部进入五台山区,建立并巩固晋察冀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晋察冀根据地还吸收了许多外国人来,伟大的国际主义者诺尔曼·白求恩就曾在此战斗和工作过。
很多年以后,聂荣臻说:“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段历史,在我一生的经历当中,是比较重要的一段。它留在我记忆里的印象,是很深的。”
平型关战斗后,一一五师配合国民党正规军打了忻口会战,侧击南下的日本侵略军。但是,到了10月底,正太路要隘娘子关失守,山西抗战形势急转直下,紧接着忻口失守,太原也失守。这时中央指出,至此,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告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转入主导地位。华北的八路军分成四大块,一二○师开辟晋西北,一二九师开辟晋东南,一一五师分家,主力由林彪率领转向吕梁山,开辟晋西地区,聂荣臻率部分队伍开辟五台山周围的晋东北地区。那时刚从平型关下来,分家很简单。聂荣臻对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说:“你分,司政后你可以决定一切,哪些人你留下,哪些人你带走,你决定。”
罗荣桓亲自挑了一些人,留下的人不多,但很得力,聂荣臻让留下的人把各部的担子撑起来。
当然,最难的是初创时期,东拼西凑起来的部队和干部,全加在一起,大约3000人,在晋察冀这样一个广阔的地区,这3000人撒进去,无疑是杯水车薪,力量太单薄。而更缺乏的,是干部。刚分家的时候,机关有人开玩笑,问司令部有多少人呢?一盆菜就够吃了,一条炕就够睡了。聂荣臻鼓励大家说,我们人少,可以慢慢扩大嘛。
隔绝在敌后的长长日子开始了,最初聂荣臻和部队住在五台山的庙宇里,正是深秋初冬,五台山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而很多人不仅没有棉衣,连单鞋也没有,赤脚穿一双草鞋。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聂荣臻给大家做工作,说:“所有留下的同志,都应该深刻认识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建立根据地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艰巨性,只有这样,才能对坚持敌后斗争有必胜的信心。”聂荣臻着重讲了晋察冀地区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它位于平汉、平绥、正太、同蒲四条铁路之间,如果在这里成功地创建一块抗日根据地,就会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直到威胁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张家口等敌人的战略要点。”
如果不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拖住日本侵略军,而像国民党军一样一触即溃,不用一个星期,日军就可以从北平长驱武汉。聂荣臻说:“我们要在这里拖住敌人,成为敌人的心腹之患。”
在五台山区,聂荣臻反复思考并与同志们讨论,他认为自己必须谨慎从事,自己一人带一批同志留在被隔绝的敌后,而这块地区又那样靠近敌人的心脏,稍有不慎,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必须反复地多多地思考,领会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想到激动处,聂荣臻挥笔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为保卫祖国而奋斗到底,誓与华北人民共存亡!”
11月7日,党中央指示正式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区成立的时候,在五台山普济寺开了一个小型的庆祝会。一时间,消息四散,不少抗日武装和组织纷纷来函,表示庆祝与支持。
发展敌后游击战是必要的,还有个可能不可能的问题。从群众对晋察冀军区的热情上,聂荣臻坚信敌后游击战是可能的。那个时候,留在敌后的3000名抗日种子,不能和敌人的兵力相比,但是,发动群众组织游击战争,就比过去的根据地有更为有利的条件。聂荣臻回忆说,“那个时候,我们放手伸进去,国民党放弃的地方,我们统统占起来。这里有个什么好处啊?那个时候的老百姓惶惶无主,我们去了,证明中国的政府又来了,有了依托。不仅是八路军游击队的问题,政府也来了。那时,聂荣臻一方面组织八路军,一方面组织政府。抓住这个好时机,晋察冀成立了一个边区政府,在各块根据地中,这是成立最早的,边区政府经过宋劭文,与阎锡山挂上了钩。阎锡山承认了,也算合法,也算不合法,后来孔祥熙特派来了代表,他也没有否定。因为那个时候你国民党都丢了,八路军在危难之中支撑了这块塌陷的地方,国民党没有道理去否定。所以,八路军占领的地方,都毫无例外地成立了政府。这是中国人自己的政府,这是中国人反对日本人的政府,那个时候影响很大,就是地主也不敢公开投靠到日本那面去。”
聂荣臻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在五台山出兵时留下的部队,主要是一个独立团,一个骑兵营,几个连,还有一些干部。但是,形势的发展对开展游击战争却十分有利。因为日军正集中力量长驱直进,后方相当空虚。“我们就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大刀阔斧地发展,以便打开局面。我们虽然最初选中了五台山,但并不孤零零地只搞一个五台山。仅仅局限于五台山,那就没有广阔的回旋余地。当时,我们的着眼点,还是晋察冀三省边界的广大地区。”
由于聂荣臻高度重视扩大武装力量,饱受国破家亡之苦的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晋察冀部队迅速壮大,各个分区都成立了三个相当于团的大队,再加上人民武装配合作战,在很短的时间内,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的形势有了巨变,大片国土成了掌握在人民手中的根据地。
1937年11月18日下午,聂荣臻和军区领导机关到达阜平城。阜平是一个不被人重视的小山城,太穷。现在一变而成为晋察冀的政治军事中心,城镇也显得有了生气,慢慢繁盛起来。
晋察冀这个地区在四条铁路的框框里头,交通方便得很,又有北平、天津、张家口、石家庄、太原这几个屯兵的大聂荣臻率一一五师一部挺进河北阜平。据点,等于在敌人的包围之中,似乎是站在敌人的口袋里。就不怕吗?有这个问题。但不可怕,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就一切好办。相信汉奸是极少数,人民群众是不愿当亡国奴的。后来的实际情况也证明了,晋察冀的八路军,无论路东路西,从哪个地方路过,群众都是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