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早年深感教书没出路,便投身军界。随滇军先后参加云南起义、护国运动、护法运动,1922年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并带领起义余部转战湘南。
朱德,原名代珍,曾改名建生,字玉阶,1886年12月1日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塆(今丁家塆)。世代务农,靠租田和押借来的几间破房安身度命。
1907年,朱德在张澜、刘寿川的建议下考入四川成都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他希望以普及体育来增强国人体魄,改变中国人被洋人蔑为“东亚病夫”的状况。一年毕业后,回到仪陇,应聘任县高等小学堂体育教师兼庶务。但这里的顽固封建旧势力却诬告朱德教授体育课“有失体统”、“有伤风化”。在抗争的同时朱德深深感到,“教书不是一条出路”,他决心辞去教职,投身军界。
1909年11月,经过一番周折,朱德终于考进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刚刚创办,名义上为清政府培养新军人才,但学堂的监督和大多数教官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如李根源、方声涛、李烈钧、罗佩金、唐继尧、顾品珍等,多是同盟会会员或支持同盟会的,因此,这里反而成了革命党人的一个重要据点。讲武堂管理严格,生活紧张,还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救国的思想教育。
1911年8月,朱德从云南讲武堂特别班提前毕业,被分配到蔡锷统领的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相当于旅),在第七十四标二营左队(相当于连)担任司务长,授少尉衔。
10月中旬,武昌新军起义告捷的消息传到昆明,鼓舞了云南的革命党人,更加紧了武装起义的准备。
11月1日,云南起义(也叫重九起义)宣告胜利,成立了以蔡锷为都督的云南军政府。不久,蔡锷为援助四川革命,派出两个梯团为“援川军”,北上四川,朱德随第一梯团行动,为先锋连连长。援川军英勇善战,一路攻下数镇,与四川的革命力量共同摧垮了清朝廷在四川的统治。因此,朱德被晋升为少校,并获“光复”、“援川”两枚勋章,随后,朱德被调任云南讲武堂区队长兼教官。
为保卫云南的革命成果,防止法帝国主义势力入侵,加强对滇越铁路沿线和边境地区的防务。1913年秋,朱德被调回原来的部队,领兵驻扎在南部边境的临安(今建水)、蒙自、个旧一带。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朱德经常在瘴气漫延的深山密林中同法帝国主义扶持的土匪武装作战,组织过大小几十次的战斗,逐渐锻炼成为一个成熟的指挥官,从营长晋升为副团长、团长,更重要的是在战斗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流动游击作战的经验。
1916年在护国军任职的朱德。袁世凯窃国称帝,1915年12月25日,蔡锷宣布云南独立,举起了护国讨袁的旗帜。朱德按照蔡锷的命令,在蒙自发动讨袁起义,驱逐了帝制派军官,随即率部返回昆明。
1916年1月,朱德被任命为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梯团第六支队支队长(相当于团长),再次北上四川,投人护国战争。入川作战的护国军不到4000人,同数倍于己的北洋军在川南纳溪、叙府一带开战。从2月到3月,朱德又率领部队在主战场纳溪城南棉花坡、朱坪山、朝阳观一带山地同敌人进行了45个昼夜的争夺战。
纳溪战役震动了西南和全国,各省纷纷宣告独立讨袁,迫使袁世凯在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6月,袁世凯在全国一片讨伐声中命归黄泉,盘踞在泸州的北洋军惊魂失魄,朱德立刻挥师渡过长江,占领了北洋军的泸州要塞。此后,朱德奉命在泸州、南溪、叙府一带驻防了将近5年。
1917年8月,为响应孙中山的护法运动,护国军改称靖国军,朱德升任第二军第十三旅少将旅长,又率部投入到战火硝烟之中,但护法运动不久就失败了。朱德痛苦地认识到,自己的戎马征战不过是被打着革命旗号的新军阀争权夺利所利用。
就在朱德怀疑和苦闷之时,他结识了挚友孙炳文。孙是四川南溪人,曾就读于京师大学堂(后改称北京大学),在北京担任过《民国日报》主编,辛亥革命时的同盟会会员,为躲避袁世凯的迫害暂时回到四川教书。朱德对这位经历不凡、富有学识、追求进步的革命者很敬重,聘请他担任旅部咨谋。他俩经常在一起议论时事政治,感到“中国的革命一定是在某个根本性的问题上出了毛病”,但“毛病”是什么,仍得不出明确的结论,思想仍在迷惘、彷徨之中。
1922年3月,朱德离开云南。5月,谢绝川军师长一职,决心出国去探寻新的道路。
同年7月,朱德来到北京,和阔别了一年多的孙炳文会合。他们从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共产党代表着中国的未来,他们决定马上找到党的组织,于8月来到上海。朱德拒绝了孙中山要其领兵继续军阀打军阀的要求,决定与孙炳文一起去欧洲留学。陈独秀拒绝了朱德的入党申请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这年9月,朱德和孙炳文从上海启程,来到欧洲最繁华的城市巴黎。为找寻中共旅欧组织的负责人周恩来,又转往柏林,见到周恩来后,朱德恳切地讲述自己的身世和经历,讲了寻找共产党的经过。周恩来为朱德不平凡的经历和执着追求进步的精神所感动,他考虑到党的事业正需要这样的军事人才,表示同意做朱德的入党介绍人。
1922年11月,经周恩来、张申府介绍,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中一名坚定、勇敢的战士,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
1923年春,朱德来到德国中部的大学城哥廷根。经过一段自修,进入格奥尔格——奥古斯特大学哲学系社会学专业学习。
1924年底,朱德因工作需要返回柏林。这时,中共旅德支部根据国内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指示,在德国留学生中组建国民党旅德支部,朱德还没有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就以老资格国民党员的身份当选为国民党旅德支部组织主任。由于他是老同盟会员、功名赫赫的滇军宿将,在留学生中有相当影响,开展组织工作很顺利,迅速发展了在德国的国民党左派力量,形成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1925年6月18日,朱德和房师亮、廖焕星等因参加德共召集的声援中国五卅运动的大会,被德国当局逮捕,坐了3天监狱后被释放。但由于发现他是中共党员,撤销了他的护照,要把他驱逐出境。正在这时,中共旅莫斯科支部批准朱德赴苏联学习。7月,朱德乘轮船经波罗的海,抵达苏联的列宁格勒。
在莫斯科,朱德先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了几个月,朱德还参加了在莫斯科郊外举办的秘密军事训练班,任学生队队长。
1926年5月中旬,朱德奉党中央命令,离开莫斯科,回国参加实际工作,7月中旬到上海。
到达上海后,朱德按中共中央指示,了解上海、南京一带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兵力部署情况。通过走访上海、南京的滇军旧友,朱德很快完成了这项任务,接着受命赴四川万县去做争取四川军阀杨森的工作。
10月,北伐军攻占武汉,并向鄂西杨森部进击,杨森迫于形势,于11月中旬宣布接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委任,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朱德为第二十军党代表。
12月底,朱德带领二十军的军官考察团赴武汉。在武汉,中共中央军委派他到江西南昌,利用他与滇军的老关系做军事运动。
朱德到南昌后,即被朱培德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参议、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即南昌军官教育团)团长。
3月底,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来到南昌,住在朱德的花园角二号寓所,用两天时间写出了一篇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尖锐地指出:“蒋介石已经不是我们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了。”朱德看了后很赞同,要郭沫若赶快把文章公之于众,唤起群众的警觉,投入到反蒋斗争中。
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6月下旬,朱德被朱培德“礼送”出境,离南昌去武汉。这时,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也发出了反革命的信号。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分共“清党”,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了。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决定发动南昌起义和湘鄂粤赣四省的秋收起义。为领导南昌起义,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
朱德到武汉后,马上见到周恩来,介绍了他在江西半年了解到的情况,提出可以在江西发展革命力量。7月21日,朱德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返回南昌,为发动武装起义做准备。他通过各种关系了解了南昌市及周围地区兵力部署情况,精心绘制出标明军事要点的南昌市区图。
7月27日,周恩来秘密到达南昌见朱德,朱德把他近日了解到的情况做了介绍。
起义前夕,朱德接受前敌委员会交给的一个特别任务:利用他和滇军旧谊,宴请驻南昌的朱培德部几个主力团的团长,拖住他们,以利于起义的成功。宴会进行到晚9点钟时,一个获知起义消息的下级军官跑来报告,吃请的团长们马上起身走了。朱德也立刻赶到起义总指挥贺龙处通报情况,前敌委员会当即决定起义提前两小时举行。
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的枪声响了,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参加起义的部队在胜利后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下辖第二十军、第十一军和第九军。朱德被任命为第九军副军长,由于军长未到职,不久即任军长。
8月3日,朱德率第九军作为起义军南下广东的先头部队从南昌出发,在潮汕地区失败。
在这危难关头,朱德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他在饶平县茂芝镇一所学校里召开干部会议,作出“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决定。
第二天,朱德带领这支部队向西北转移,转入赣南山区。部队沿途减员,10月下旬抵达安远县天心圩时,只剩下七八百人,师、团政治干部只剩陈毅一人,朱德在这里召开部队全体人员大会,宣布今后这支队伍由我和陈毅领导,愿继续革命的跟我走,不愿继续奋斗的可以走。“只有十支八支枪,我还是要革命的”,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充满信心。
为克服困难,朱德决定同范石生的第十六军合作,朱德所部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第四十七师第一四○团。朱德化名王楷任第十六军总参议、第四十七师副师长兼第一四○团团长。这样,很快从范石生处得到了一批现款和弹药、被服等物资,缓解了部队的困难。在这时朱德会见了从井冈山来联系的何长工。
广东军阀在扑灭广州起义后,发现了朱德的部队隐蔽在范石生部队里,立刻要范逮捕朱德,解除其武装。范石生不忘旧谊,秘密通知朱德率部迅速撤离,并赠送了几万元。
1928年初,朱德率部来到粤湘边界,决定智取宜章县城。胜利后,起义军正式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番号,朱德任师长,不再用“王楷”的化名,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
1月下旬,又将许克祥部6个团接连打垮,歼敌1000余人,特别是占领了许坪石后方仓库,大大充实了革命军的装备,并武装了宜章农军。
2月初,经中共临时中央同意发动湘南总暴动。一个月内,暴动波及10余个县。
这时,中共湖南省委把“左”倾盲动主义政策推行到湘南暴动中,他们提出把沿湘粤大道两侧各5里的村庄房屋全部烧毁,以免国民党军从广东沿大道进占湘南,且在暴动镇压反革命中也杀人过多。对这种错误指示和做法,朱德和陈毅竭力抵制,但还有不少地方实行了乱烧乱杀,导致了许多群众的不满和恐惧,疏远革命。
3月底,湘、桂、粤军阀混战停息,联合派出7个师的兵力,分南、北、西三路“进剿”湘南,工农革命军在湘南难以立足,朱德和陈毅为保存军力,决定率部向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转移。
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宁冈砻市会师,组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粉碎了敌人数次“进剿”和“会剿”。并在建立数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和湘南农军万余人,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千余人,在江西省宁冈县砻市会师,并宣布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下辖6个团,共万余人,枪2000余支,这是当时党领导下的最强大的一支革命武装。
会师后不久,就粉碎了杨如轩部对井冈山的第二次“进剿”,并第一次占领永新县城。5月中旬,又粉碎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进剿”,并缴获大批弹药和银元。
接连两次胜利,推动了湘赣边界革命形势的发展。5月接中共中央指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和毛泽东总结前几次反敌“进剿”的经验,提出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成为中国革命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
6月中旬,江西国民党军5个团联合湖南国民党军5个团对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第一次“会剿”。由于朱德率领的第二十九团士兵不服从命令,攻郴州、宜章先后失败,只剩100多人,编入第二十八团。9月,朱德和毛泽东会合后率部攻克遂川,收复宁冈,逐渐恢复被湘、赣敌军在二次“会剿”时占领的根据地。
10月初,朱德出席了在宁冈茅坪召开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成立了根据地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朱德等五人任委员,前委之下设军委,朱德为书记。
11月湘、赣两省敌军四面包围了井冈山,并实行经济封锁。山上的粮食不敷军用,需要把宁冈的粮食搬运上山,准备长期坚持。部队发起了运粮运动,朱德身为军长,虽已42岁,还和大家一起劳动,在他的带动下,全军动员,解决了井冈山上缺粮的问题。
这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在平江起义中诞生的红五军主力转战来到井冈山。这时,湘、赣两省敌军已有18个团、3万多人将井冈山重重包围,积极部署第三次“会剿”。
1929年初,中共井冈山前委在宁冈柏露村召开会议。会上传达了中共六大决议,就粉碎第三次“会剿”作出部署:红五军和红四军第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转移到井冈山外,在外线作战,以解井冈山之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