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16100000067

第67章 经济科技篇(16)

当时,怎样使声音的机械能量变成电气能量,这是电话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为了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贝尔于1875年赶到华盛顿,向电报的发明者之一、着名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请教。这位老科学家不但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指点,而且鼓励贝尔将研究进行到底。

1876年2月14日,哈伯德作为贝尔的代表,向专利局提交了一份申请书,表示要争取到发明电话的专利权。而仅仅过了两个小时,另一位科学家格雷也来到专利局,同样递交了一份申请,表示他已经开始研制电话装置。

贝尔对制造电话的设想是:在随声音而振动的金属板上装上一个开关。可是由于声音的振动速度非常快,开关总是跟不上。1876年3月3日,贝尔由于一时疏忽,在金属板和开关接触的情况下进行了实验。可是竟然误打误撞地获得了成功:声音终于变成了电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金属板如果和开关相连,由声音引起的振动,就会在开关的线圈里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送话器的原理。如果将这个原理反过来加以应用,就能够制成成功的受话器。电话就这样问世了。

当时,沃特森在二楼接到了贝尔的电话,他非常兴奋。第一次通过电话传递的话语,后来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那句话是:“沃特森先生,请到这儿来,我需要你。”

不久,在费城的百年展览会上,贝尔骄傲地将他的发明展示给公众。在那里,此项发明甚至使巴西皇帝格外关注,众多的普通人更是在心里发出喝彩。1876年3月7日,贝尔对电话专利权的申请得到了批准。

但与此同时,格雷的研究也取得成功。到了1877年,发明大师爱迪生发明了碳粒送话器,也取得了专利权。那么,电话的专利权到底应当属于谁呢?三个人为了争夺专利权打起了官司。法庭也不能及时作出判断。这样,三人之间的复杂斗争就一年又一年地延续下去了。

1877年10月,一幅电话特写刊载在《科学美国人》杂志的头版。德国邮政局局长亨利希·斯蒂芬看到这本杂志,于是想得到一部电话。没过多久,他通过与伦敦电报公司经理的联系得到了一部,并在柏林和波茨坦郊区安装了多部电话。

德国商人厄恩斯特·维尔纳·西门子得知贝尔没有在德国申请专利保护,马上将电话投入大批量生产,并很快使生意扩大到德国全境。

贝尔创办了一家公司,做起了电话生意。1882年,他加入美国国籍。1892年,美国一家最大的电信公司——西方联合公司,将格雷和爱迪生的专利权购买了下来。在这之后,它与贝尔开创的公司因为争夺垄断权而进行着非常激烈的斗争。为了避免两败俱伤,西方联合公司最终作出让步,承认贝尔的全部所有权,不再插手电话事业。

而贝尔公司也必须给西方联合公司一些补偿,也就是把收入的20%向对方支付,期限为17年。至此,这场旷日持久的纠纷终于解决,贝尔成为电话的真正发明者。

后来,美国的几个城市在使用电话方面,第一次开发出键盘拨号系统。如1892年印第安纳州的拉波特和1906年重建通讯体系的旧金山。

贝尔时刻惦记着聋哑人的生存状态,将财产的一大部分拿出来,用于聋哑人的教育事业。他还创办了国家地理协会,并于1898年到1903年成为该协会的主席。

电报的由来

在近现代时期,电报始终被人们看成是重要的通讯工具。一些科技史家认为,库克和惠特斯是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的发明人。这两个人曾使用五根磁针使之分别指向不同的字母。1838年,在伦敦和西德雷顿之间的大西方铁路,就安装了一台这样的电报机。

1837年,库克和惠特斯获得了发明专利。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在电报的发明权问题上发生了意见分歧,两人的矛盾越来越深,直至关系破裂,影响了他们的科学研究。

而美国科学家塞约尔·莫尔斯也于1837年制造出电报机,由于他的电报机很快得到推广,他本人又没有因一些人际上的矛盾而影响研究,所以他在科技史中的地位,反比库克、惠特斯二人更为显着。

莫尔斯对电报机的研究,是从1832年开始的。

1832年10月2日,莫尔斯从欧洲留学回国,那一年他已41岁。在船上,有一个名叫查尔斯·杰克逊的人,给人们演示了一种名为“电磁铁”的奇妙功能:当电磁铁与电池联结后,给铜丝通上电,那铁块就会把附近的铁钉、铁片一下子吸了过去。可一断电,铁块又失去了吸引铁器的能力。

杰克逊还说,电流有着极快的速度,不论电线有多长,它都可以在瞬息之间通过。听到这里,莫尔斯不禁想到:“如果在电线的一个地方能看到电流的存在,不就可以用来向远方传递信息了吗?”

很快,他就产生了一种科学设想:既然骤然切断电路就会有电火花闪现,那么电火花是一种讯号,没有电火花是另一种讯号。如果将这些讯号结合起来,用来代表各种数字和字母,数字和字母又按顺序来编排。这样一来,就能由电线将文字传送出去,而另一方的仪器虽在远处,也可以记录下信号。这就是电报通讯的最初构想。

1835年,莫尔斯进入纽约大学,成为一名承担科研任务的教授。这时,化学教授格尔为他制作了电磁石电池,对他的科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帮助。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莫尔斯试用电路的开关来发送和记录信号。他在设计电报机的同时,按照电路中脉冲信号的产生和消失,构思了圆点、横划和空白的电报符号。把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就可以表示任何传递的信息。后来这一特定的点划组合成为电讯上普遍采用的莫尔斯电码。

1837年,莫尔斯试制出第一架电磁式电报机,它利用电磁感应的机械作用操纵顶端装有记录头的控制棒。电脉冲通过电路引起控制棒运动,使记录头触及纸带从而在纸带上留下符号图形。

1838年9月2日,莫尔斯进行了一场距离为3英里的电报实验,试验的效果非常理想。此时,穷困潦倒的莫尔斯奔波于美、英、法、俄等国,希望当局能帮助他建立一条电话线。这样,不但能实现自己的科学梦想,也能造福于民。但这几国的决策者对电报的商业价值都不看好,怕付出大量金钱后得不到回报,因此不敢冒险投资。

直到1843年,莫尔斯才通过美国国会中的朋友弄到3万美元,使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建立起第一条实用电报线路。

第二年5月24日,莫尔斯在国会大厦最高法院会议室,首次通过这条电报线同正在巴尔的摩的艾尔弗雷德·维尔互相拍发了第一封电报。两地间的距离足有40英里。他们发出的第一封电报的内容为:“上帝行了何等的大事!”这封电报,开创了人类用电线传送信息的新纪元。

短波通讯的由来

无线电通信技术是在20世纪初走向成熟的。一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制简陋的通信设备,架起简易天线,在近距离开展无线电通信的活动。其实,一个重大发现蕴藏在无线电爱好者的小天地之中。

1912年,意大利罗马城郊出现了一次大火灾。一台功率很小的业余短波电台向外界发出了求救信号。发信号的人原本希望火灾现场附近的消防人员能够及时过来营救,可是意外的是,这个求救信号竟然传递到丹麦的哥本哈根。

后来人们渐渐认识到,无线信号能够传播的距离,远远不止于此。只需要利用数十瓦的短波无线电台,就能将西半球的电波传递到东半球。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发现!

很多类似试验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短波与长波相比,更适合于远距离通信。于是,一些国家开始建立短波通信系统。1924年,第一条短波通信线路建立,将瑙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联结了起来。

后来,查普曼细致地研究了电离层的结构,指出电离层按照离地面的不同高度可分为D、E、F层,它们对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反射有着不同的效果,能够穿透电离层的微波,波长通常为厘米数量级。

在空间时代来临的时候,微波恰好成为一种通道,建立了空间与地面之间的通信联系。

1924年,英国物理学家阿普尔顿通过不断研究,设计出一种变位法,利用伦敦的BBC广播电台对电离层的存在进行测定。试验证实了在不同的时间和高度上,正电离层、F电离层、D电离层确实存在。这为环球无线电通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从此以后,无线电事业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由于阿普尔顿的研究成果非常卓越,1947年,有关学者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他。

短波传播与长波相比,方向性比较强,只用较低的功率,就可以将信息传递到较远的地域。1925年,一位名叫冯·贝茨利尔的荷兰工程师,在一个包装箱内装入4000瓦水冷电子管,建造了发射机,该机器的波长约为30米。在他随后的通信试验中,所发射的信号竟然传递到了远在亚洲的印度尼西亚。不久,在荷兰和印尼之间,短波无线电的联系建立起来。

后来,人们通过不断实验还注意到,用高频发射管制造的发射机,可以将信号发射到世界范围。

1927年6月1日,荷兰女皇向东、西印度群岛发表讲话时,就是通过这种发射机广播出去的。这是第一个“世界广播系统”。从此以后,短波在长距离广播中逐渐代替了长波。

微波通讯的由来

从长波即无线电波开始,人们开始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联系。后来,人们又发现了短波和微波。形象一点说,长波是沿地面传播的,又叫做“地波”;短波的特点是凌空飞行,因此又有“天波”之称;微波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又叫做“空间波”。

微波不像长波那样绕过高山的阻挡,也不像短波那样受到电离层的反射。如果传播的距离远一些,地球表面的圆弧就会把微波阻挡得严严实实。所以,微波在50公里左右的空间里传递还是可以的,如果再拉大距离就显得很困难了。要让微波传得更远,必须将天线拉长。

关于微波通信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0年,出现了一种能够发射40厘米微波的机器,名叫巴克豪森板栅振荡器。这种机器的出现,使人们对微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29年,法国人克拉维尔成为第一个研究微波通信的人。

两年后,克拉维尔与同事们在法国北部的加来和英格兰东南部的多佛尔之间,进行了一次距离为40公里的试验,证明了微波通信的如下特点——高质、独立、灵活和经济。又过了两年,他在英国与法国之间建立了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

科学家们从接力赛跑中受到启发,于上世纪50年代发明了一种微波接力通信。这种通信形式可以让微波在经过障碍物时能够绕行,从而使微波的通信距离加长了一些。这种通信采取微波中继通信方式:每隔50公里建立一个微波接力站,接收前一站发来的微波信号,再对下一站进行转发。这样一来,通过一站一站的接力赛跑,微波信号终于可以传播到较远的地方了。

在一条微波通信干线上,不仅需要在中间设立一些接力站,就是在两端还应当设立终端站。它的一些设备具有收发微波信号的功能,还应有一些转换和控制设备,把电信局、电视台送来的电报、电话、电视、传真信号转换成微波信号后向外发送,再把收到的微波信号转换成电报、电话、电视、传真信号,传送给电信局、电视台,再转发给各个用户,完成通信的任务。

1957年,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颗人造卫星开辟了微波通信的新天地。科学家在人造卫星上设置了自动微波接收装置,上面装有微波收发机,既能接受地面发去的信号,又可以对这些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再转发给另一个地面站,通过信息的形式将两地联结起来。这样一来,实现微波通信就不需要设置大量的接力站了。在卫星覆盖的地区内,两地之间的所有微波通信都可以毫无阻碍地运行。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微波通讯每隔十年就进入一个新阶段。一开始,国内微波通信干线在发达国家出现,在这些国家里,国内通信网形成。后来,国际微波通信干线问世,接着又实现了国际间远距离电视传输。

光纤通讯的由来

光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在中国古代,出现了“举火为号”的现象,这其实就是最原始的光通信。进入近代以后,信号弹、闪光通信等光通信形式出现。当然,这些方式在远距离通信中无法运用,超出人的视野就不灵了,更无法传送具有复杂内容的信息。

19世纪末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新的光通讯形式。

1880年,发明电话的美国科学家贝尔开始发送与接收光电话。到了第二年,贝尔发表论文《关于利用光线进行声音的产生与复制》,对他的光电话装置进行了如实的报导。可是这种早期光通信系统,并没有适合光通信的电磁波,通信质量不高。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技术手段渐渐完备,光纤通讯呼之欲出。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问世。人们总是将这件仪器的发明归功于美国休斯研究所的梅曼。这台仪器开创了现代光通信的历史时代。可是当时进行激光通信受到的障碍不小,主要是气候因素导致大气层内信号的衰减。

光导纤维的问世,使激光在大气传输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

美籍华人高焜博士曾大胆提出利用光导纤维,实现激光通信的设想。1966年,他和他的同事霍可汉写了一篇题为《光波介质表面波导》的论文,首先指出:可以利用一定规格的玻璃纤维,作为光波导体而在实际通信中应用。这篇论文受到通信界的欢迎,高焜本人也得到了“光导纤维之父”的美誉。

1968年,一种新型无套层光纤被日本一家公司成功地研制了出来,它具有聚焦和成像的功能,得到了“聚焦纤维”的别称。几乎同时,美国宣布研制成一种新型的“液体纤维”,制造它时,所使用的主要原料为石英毛细管。可惜的是,这两种光纤的光耗损很难降低,所以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1970年,康宁公司成功地研制出一种套层光纤。它的耗损率仅为20分贝/公里,却能够传输15075路电话和275套电视。这项成果使通信光纤的研究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光纤通信系统所使用的并非是单根光导纤维,而是一种光缆。这种物质是由许多光导纤维组成的。一根直径为1厘米的光缆,包含的光导纤维可达到千根之多。光缆和电缆一样可以架在空中,也能够埋入地下,还可在海底铺设。

1976年,日本在大阪附近的历史文化名城奈良,筹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用光缆进行光通信的实验区。仅仅过了两年,那里就拥有了300个用户。1979年,法国进行了一次光缆电视的实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同类推荐
  •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让地球和人类一起再继续(典藏版)》由石晓娜所著,《低碳经济--让地球和人类一起再继续(典藏版)》旨在引导新时代的青少年一起行动起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让我们的爱更宽广,更包容,更细致吧!
  • 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普知识大博览)

    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探究式科普丛书-地球的肺:植物

    探究式科普丛书-地球的肺:植物

    我们知道,植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我们所需的能量和氧气都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对于我们来说可谓功不可没,它们除了给我们提供食物和氧气外还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吃的瓜果蔬菜来自植物,我们喜欢的花花草草也是植物。现在的城市中,人们将绿色植物移植到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给死气沉沉的城市增添了几分生命的活力。说了这么多,植物都有哪些种类呢,最大的植物以及最小的植物是什么呢?植物有哪些特性?它们又是如何分类的?赶快打开你手中的这本书,我们一起游览植物王国吧!
  • 科学伴你行——天体世界

    科学伴你行——天体世界

    随着历史车轮的运转,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本套书内容涉及科技、经济、环境和人类文明进步等与生活协调、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既体现了高深的学术造诣,又具有坚实的人文底蕴,旨在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会、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
  • 科学探究丛书-湖泊

    科学探究丛书-湖泊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湖泊概述、中国的湖泊、珍贵的湖泊资源、湖泊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热门推荐
  • 她是我的救赎

    她是我的救赎

    男女主相差三岁。男强女强,男主轻微偏执。甜文。第一次见到顾煜是在学校里,后来因为特殊原因成了他的监护人,就此,两人生活在了一起。本以为两人就这样了,却没想到,因为特殊原因,她被调离,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对于她的不告而别,他疯了!找遍了全世界,却再也找不到她。三年后。女人强者回归,两人三年后再次相见,他已变成了当红巨星,顶级娱乐公司的最大股东。不久后爆出新闻!当红巨星竟与一女子牵手约会,疑似公布恋情。当记者采访到他时,男人只淡淡说了一句。“不是疑似,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老婆!”男女双强,作者萌新,文笔有限,望多包容。不足之处,欢迎您的建议。
  • 弑天圣尊

    弑天圣尊

    凌阳,一代霸主,遭人陷害致死。偶然发现自己附身在一个低位面层次的小人物身上,成为斩天剑主,弑杀天道,转动轮回。一起见证属于凌阳的传奇。
  • 冷情总裁请出局

    冷情总裁请出局

    “我怀孕了,你老公的。”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略带骄傲地从包里拿出一纸验孕单。叶欢垂眸,手微微顿了一下,扫了年轻女子一眼,“呵……”好看的唇凉凉的吐出一个音。“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仗着自己的家世殷实才能嫁给他,我告诉你,我比你年轻比你漂亮!”女子气的刷的起身,单手指着叶欢的脸,尖声说道。“但是,你没脑子。”
  • 我做梦也能修仙

    我做梦也能修仙

    “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李渔在一觉醒来之后突然多了个老婆…
  • 陈不凡

    陈不凡

    我以为的,永远是我以为。就跟你爸爸永远是……嗯……跑题了。我本来只是这个世界上万千蝼蚁中的一个,生老病死就是平淡的一辈子,然而在我十八岁的某一天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教室,女孩,集装箱,前天才少年,巨型面包车……所以……我什么时候开始……就在这里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看我多可怜

    看我多可怜

    不过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我一眼,你就倾家荡了产……(脑洞有一丢丢的大,请握好方向盘(?°???°)╯)
  • 英雄无敌之万王之王

    英雄无敌之万王之王

    得罪了游戏之神,秦龙被迫穿越到英雄无敌世界,给他的挑战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为万王之王。开局一座小城,对手是九大种族。起家两百小兵,敌人是天使与魔鬼、泰坦与巨龙。无论是来去无踪的精灵族、杀之不尽的亡灵族、阴险狡诈的恶魔族、还是神妙莫测的法师族。秦龙兵峰所指,万物归降。
  • 月夜狂神

    月夜狂神

    穿越异世,重获新生,世道轮回,危机重重!在这里,他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才能,在这里,他收获最纯真的爱情!原本以为只是一次意外,却没想到是命中注定!独闯异世,武破巅峰,历经艰辛,终成传奇!新人新书,文章文笔还是有很多不成熟,但是这本书的情节还是很精彩的,喜欢的朋友多多支持,求推荐!为了方便大家看书,我还是把武者等级在这里说下吧,元武,炼武,幻武,地武,天武,灵武,圣武,神武。
  • 异界守护者

    异界守护者

    梦幻星空,一道道流星飞过……这是属于他的世界,为了家人,一路苦修,家传功法,逆天修炼。家族的秘密,他一步步的去探寻,是阴谋还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