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节律是大自然向我们提出的不可违抗的要求。”不仅一切生物体生命运动存在节律性,而且整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都充满了节律。
(第一节)宇宙起源
宇宙起源于简单的突然大爆炸。这种理论引起过一些争论,自从发现同位素微波本底辐射以来,该理论普遍被接受下来。
距今150~250亿年前的大爆炸产生了以一个银河年自转的银河系,其后,宇宙尘到处聚集,在50亿年前,诞生了太阳系,45亿年前又产生了地球、火星、金星等行星。宇宙中的星球有1500亿个。在宇宙中,总星系、星系和各个天体都在不停地运转。太阳系的各行星都在随着太阳绕银河系这个中心旋转,而各个行星又围绕太阳转动,同时还要自转。这些转动都具有一定的速度和节律。我们所使用的时间单位就是依照太阳、月球、地球之间有规律的运转来度量的;地球自转一周被定为一天,月亮绕地球一周被定为一月(29.53058867天),地球绕太阳一周被定为一年(365.242190天)。天体之间是靠一定的引力联系,而地球则靠一定的地心引力将万物“吸”在地面上。
(第二节)时间旅行和失重世界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地球、月亮、太阳之间的运动失去了节律性,那么还会有年月日吗?我们再设假想一下,如果天体之间失去了引力,如果地球失去了引力,那么宇宙、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那简直不可思议。
如前一节所述,我们日常所说的“时间”是相对地球自转而言的。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于运动速度比较快的物体来说,时间流逝的速度则比较慢。如果宇宙飞船能以30万公里/秒的光速由地球出发远离太阳系,那就会出现奇迹;宇航员乘坐光子飞船来回经过一小时,则地球上的人们就已经过了许多天;若经过一天,则地球上的人们则过了一年。一个年满20岁的宇航员乘坐光子飞船旅行,一年后,在他21岁生日归来时,他将会发现,迎接他的人竟是他的十几代孙子,他所熟悉的亲友都已去世,地球已经过了数百年……神话所描写的情景就会再现了。
众所周知,物体之所以能从高处掉下来,人们之所以能在地面上奔跑,都是由于地心引力的结果,地球上万物都受制于地心引力。假设某一天地心失去了引力,那么,世界会乱了套:人们将失去重量,可以自由地在空中游荡;可以由地板轻松地走到天花板上;人们从悬崖上可以自如地走到地面,而不必担心掉下来摔死;正如宇航员所体验的那样,人们睡觉必须用带子捆住身体,否则,半夜翻个身就会飘起来,而且,立着、躺着或倒立着睡将会一个样子;打个喷嚏会被自己的喷气倒推出好几十米;人们将不能吃砂糖、炒面等粉状食品,否则食品会飞扬起来,钻进眼睛、鼻孔,吸入气管而出麻烦;吃到嘴里的东西因失去了重量,不会一咽就往下滑,而必须憋足气把食物往下压……由此可见,人类离不开宇宙有节律的运动。
(第三节)天体节律
各个星球在其不断旋转过程中,也有某种微妙的节律性变化。太阳的半径弧度是一个常数——959.63弧秒,但它却有一种周期性的从收缩到扩张的重复过程。对此,美国天文学家经过核对历史资料,并进行缜密计算,得出结论是太阳收缩—扩张的周期为76年,半径变化为正负0.2弧秒(占整个太阳半径的0.02%。约90-100公里),并且测知,1987年是太阳半径最大值。有人甚至提出,目前世界公认的太阳半径值是19世纪的接近76年周期中最小值时观测的,实际上,太阳的最大半径应是959.8弧秒。科学证明,太阳不仅有76年的收缩一扩张周期,还有27天的自转周期,还有11年的太阳黑子变化周期,黑子数目少到6个;太阳最强活动期,黑子数目多到100个;此外,在太阳最少活动期,还有94.5年的太阳亮度变化周期等等。而太阳这些周期性变化,对地球及至人类生活都会带来微妙的影响。例如,研究表明,地震也是以11年为一周期,最强烈地震往往发生在太阳最强活动期,我国水旱寒年份有明显的11年周期变化,多数也出现在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
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面称为黄道面,科学证明,它的轨迹是一个椭圆,椭圆的偏心率在0.00~0.06之间变动,周期约为96000年;地球的自转并不和黄道面垂直,而是有一个倾斜角。该角度在23~35度之间变化,周期为16480年;同时,科学证明,地球的自转速度由于太阳和月亮潮汐作用,也逐步减慢,相应的一天的时间数会不断增加,每天增加1.6秒。故此,有人推算,地球在远古6亿年前,一年有424天,而不是现在的365.25天,人们在研究地球大气中发现,水蒸气在大气中平均滞留10天,也就是说,大气中的水蒸气以10天为周期不断地更换……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O.『.加津科说:“生命不仅是地球上的现象,而且也是宇宙现象,宇宙的节律和生命的节律是相关联的。”这一观点与我国“天人相应”、“天人和一”的古典哲学观点不谋而合,天象,天体种种节律会对人体产生极其微妙的影响。
(第四节)史前文化——地球文明周期进化论
现代人类文明史不过几千年,然而,许多国家在矿山开采中,却常常在矿石中发现远古时期的高度文明遗存物,用放射性同位素碳检测法测定,这些矿石是几千万年、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前风化形成的,这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类的不解之谜。
有两种解释:一是外星人访问地球所留下的痕迹;二是现代文明之前曾经出现过前一届高级人类的史前文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更加相信后者。为此,许多科学家提出了地球文明周期进化论。生物考古学家认为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中,地球生物经历了5次大灭绝,生生死死,周而复始,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有人据此推断,20亿年前,地球上存在过高级文明生物,而这一届高级文明的毁灭是因为地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或者因为地球磁场周期性消失。太阳系运转到宇宙空间某个特定位置时,地球上将会周期性的出现不适应人类生存的气候和环境,地球的这种周期性的气候和环境变化会导致高级智慧生物的起源、进化、昌盛和衰亡。
当然,以上只是科学家们的推测,暂时还无法考证,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证实。
(第五节)微观世界更有意思
离开宇宙天体,让我们来看看微观世界。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1869年前后,当门捷列夫和迈耶尔各自独立地根据物质元素的化学性质,把它们排列成表的时候,发现元素的性质是随其原子量的增加而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本身具有复杂而统一的结构。原子中存在着一个带正电的核心——原子核。原子核的直径不超过1000亿分之一毫米。电子围绕着这个核心沿圆形或椭圆形轨道有节律地旋转。在物质的更深层次——强子,科学家发现,它也存在周期性的变化,而这种周期律反应着强子的内部组成和强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六节)人类社会的节律性
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发现一些社会现象总是反复出现。比如,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创立的“长期波动论”便是其中一例,按这个学说,世界经济大约以每50年一次的周期反复着。人类必不可少的粮食、能源、工业原材料的价格下降的原因是技术更新,而技术更新往往又在不幸的战争中蓬勃发展,因为一旦发生战争,国家便无视商业成本核算,投入大量资金,为夺取战争的胜利拼命开发新技术;待到和平时期,这些技术又往往被用于民用,并引发技术更新。如此往复循环变化着。
总之,整个物质世界,从宇宙天体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所有的物质形态都按照一定的节律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