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该主动迈出第一步
有一次我在做员工素质培训的公开课,讲到部下应尊重和理解上司时,一个学员举手要求发言。他说:“老师,您讲的这些在理论上都对,可是现实中上司并没有像您讲的那样都值得令人尊敬。我大学毕业快四年了,在四家公司换了七个上司。虽然不能说他们个个都是小人,但他们的所做作为实在让我无法产生崇敬之情。”
在前面我已经说过职场上“六好上司”很少,所以我没有与他辩论上司是不是小人的问题。但是,他的发言提醒了我,即在职场上上下级之间互不信任是个普遍现象,所以,我换了一个角度:“其实,不只是很多部下不信任上司,也有很多上司不信任部下。正因为如此,上下级之间应该多加交流,消除隔阂。那么,部下与上司谁来迈出这第一步呢?”
“当然是上司!”很多学员大声回答。
“为什么一定是上司?”我问。
“既然是上司,就该高标准要求自己,起带头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理由五花八门。
我只好换一种提问的方式:“那上司的信赖对部下有什么意义呢?”
这时学员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为了工作上的便利,有的说上司开小灶,等等,不一而足。
“既然上司的信赖对你们如此重要,那你们为什么还不能主动采取行动,反而要与上司斤斤计较呢?”
没有人说话了。
其实,他们前面说的上司应该主动也有一定的道理。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上司首先主动向部下靠拢,加强沟通,缩小心理距离,从而建立互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上司有很多部下,他没有那么多富余的时间来与自己的每一个部下进行促膝谈心,从而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但是,对于部下来说,他只有一个上司,也就是说上下级之间沟通的机会是不对称的。比如,在销售部,有十个业务员,只有一个经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上司主动与部下沟通,那每个部下只有10%的机会;而如果某个部下想要与上司沟通,那他的机会是100%。
因此,如果部下要想与上司沟通,建立起相互信赖关系,那部下就不能等待,应该争取机会主动与上司沟通,否则,机会就有可能在等待中悄悄溜走。
“头儿,您现在忙吗?我想……”你既可以这样直截了当地要求与上司沟通,也可以在陪上司外出办事的车上这样预约上司:“头儿,等下忙完了我想请您喝杯咖啡,有些我有些想法想跟您聊聊……”这样,部下就创造了与上司沟通的机会,从而与上司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
“上司什么都不做!”“上司什么都不会!”部下这么抱怨起来很简单,也能舒缓自己内心的不平衡,但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更无法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与其这样唠唠叨叨抱怨自己的生存环境,说自己是这种恶劣环境的无辜受害者,还不如主动去创造与上司沟通的机会,从而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为了与上司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部下应该主动行动,而且只有通过日常的沟通才能建立与上司的信赖关系。因此,部下应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了与上司建立起互相信赖的关系,我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二、工作积极主动
这天下午上班不久,小琴接到长风公司李总打来的电话,找小琴的上司王经理。当时王经理正好在宾馆与客户紧张谈判,关了手机。小琴知道王经理与李总是中学同学,关系很铁。作为部门的内勤,小琴与李总也很熟悉,于是李总在电话里对小琴说,他中学语文老师的夫人昨晚突然去世了,他想约王经理明上午一起去看老师。
“你们老板回来后,请你马上告诉他,让他给我回个话。”因为关系很熟,所以李总说话也比较随便,“另外,看老师的时候,多少得送点钱,表示一下心意。我俩最好送一样多,所以,你问一问你们老板,看他打算送多少,到时候告诉我。”
王经理到下午7点多才回到办公室,小琴马上把李总的意思向王经做了汇报。
“你说送多少钱比较合适?明天还要带些什么东西去?”不知是因为劳累了一天让王经理懒于费神,还是因为王经理对这类人情往来没有什么经验,所以他向小琴征询意见。
小琴对此毫无准备,所以只好摇头。但在那一刻,她从王经理眼里看到了对自己的不满。不久,王经理找了个借口炒了小琴的鱿鱼。
“谭老师,老板去吊唁自己的师母是老板的私事吧?既然是老板的私事,那与我有什么关系?”虽然小琴已经找到了新的工作,但在QQ里与我聊天时仍显得愤愤不平。
的确,吊唁师母是上司的私事,送多少钱和带什么东西去看老师,作为部下,小琴可以不闻不问;但是,这种“私事”如果处理得不好,必然会影响上司的工作,因此,作为助手,小琴必须将这类事情当作自己分内的工作来处理。既然是分内的工作,小琴就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王经理回来之前这一段时间做些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虽然吊唁的时候送多少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在社会上有相应的潜规则,送多了别人可能认为你是摆谱,表示自己财大气粗,显得俗气;如果送少了又拿不出手,别人可能认为你寡情薄义。因此,小琴应事先打听这种送礼的行情,以备上司参考。小琴没有主动及时去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所以让上司失望。
部下要赢得到上司的信赖,首先就是要工作积极主动。上司只会信赖那些对工作充满热情,勇于挑战,善于创新的部下。
工作需要热情
不论一个员工的能力有多大,如果他缺乏热情,他就不会努力工作,那他的能力和学识就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随着形势的发展,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将越来越多,只有那些对工作充满热情,具备积极主动精神的员工,才会产生坚持的动力和努力寻求解决方案。
现在的“80后”和“90后”都追求“快乐工作”。白领工作要快乐,但对“快乐”要有正确的理解。工作与享乐有着本质的区别,工作是“承担责任的快乐”,而享乐是“不承担责任的快乐”,所以,这两者不能混淆,不能抱着享乐的态度来工作。
工作本身充满了挑战和困难,要想战胜这些挑战和困难,就需要有足够的热情,没有必胜的信念是很难做到的,成功靠的是坚持到底的信念。通过一次又一次地战胜挑战和困难,成就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工作也就快乐了。也就是说,工作的乐趣在于克服困难后得到的满足感。所以,工作是否快乐,关键看你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足够的热情。
工作要勇于挑战
很多人在接受上司分配工作时,一看上司给自己分配了一件有难度的工作,或者同时让自己做好几件工作,就马上产生畏难情绪:“我能完成这项工作吗?”或“这么多工作我怎么可能同时做好?”
与其犹豫不决,还不如先尝试着做做看;与其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还不如多下点功夫考虑考虑实施方案。对于现代白领来说,这种勇于挑战的精神对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有些新的工作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它们就像块巨石挡在路上。但是,你至少应该去试着搬一搬,也许它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沉重。实在不搬不动,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总之,如果不亲自尝试一下,就不会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即使尝试后失败了,也不会因为不敢尝试就放弃而后悔。遭遇失败后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对日后的工作会大有裨益。
现代白领不能对自己的能力设限。当上司给你分配任务的时候,你要欣然接受,把它当作挑战;即使挑战未能成功也无须垂头丧气,因为这并不意味着你辜负了上司的期望。如果不战自败,那只能让上司失望。
一般来就,上司在分配工作时都会考虑部下的能力,不会将大大超过部下能力的工作分配给部下,只会将略微高于部下能力的工作分配给部下。如果部下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那无论做多久,他都不会进步。只有不断挑战高于自己现有能力的工作,我们才会在锻炼中得到进步。除极个别上司,一般的上司在分配任务时都会考虑到部下的能力,因此作为部下,要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来接受上司分配的工作。
工作需要创新
现代白领需要有埋头苦干的工作精神,但埋头苦干本身的作用是有限的,工作要动脑筋,需要有创意。职场不相信那种“点石成金”的神话。如果对工作没有热情,就不可能在工作产生真正的好创意。即使产生了好创意,那也不过是侥幸成功。有些人因为小聪明偶尔会有一两次灵光闪现,但是,如果不付出辛勤的汗水,那不可能有源源不断的创意产生。
我喜欢写作,经常向出版社投稿。我知道,在我们这一行,一些普通人有时确实能写出一些专业作家也写不出的好作品,但是,他们写第二部或第三部时,那多是狗尾续貂之作。而专业作家则不同,他们能持久保持自己的专业水准。也就是说,普通人一生写出一两部小说并非难事,即使经验不足,即使是外行,也有可能写出好于专业作家的作品。但是他未必能像专业作家一样,不断有好的作品问世。持续性的创意来自不懈的努力,缺少了对工作的热情是不可能做到的。
三、为人开朗豁达
上司喜欢开朗的部下
有一年,我们公司与某部委所属的一个科研院所联合开发一个项目,公司老板让我在我们部门内推荐一个人参与。我在掐着指头思考人选时,觉得派谁去都只有五成的把握:“这项工作到底该让谁去?张三?李四?还是王五……”他们虽然能力有些差异,但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我最后把我推荐的人名单交给了老板。老板问我推荐的理由,我说我也没有什么过硬的理由,大家能力和素质差不多,我只觉得这个人性格开朗一些。老板也点头称是,说性格开朗的人都比较热情,工作主动积极。同样一件事,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去做会让人更放心,结果甚至会比预期的好。
一些上司在分配工作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顾虑:“把这个工作交给张三,他会不会真的用心去做?”“李四会不会糊弄我?”上司在给部下分配工作时,不仅会考虑部下的工作能力,还会考虑部下的工作态度。
一般来说,那些开朗的部下比较容易打消上司的这种顾虑。特别是遇到那些比较棘手的工作时,性格开朗的部下即使没有十足把握,他也会跃跃欲试:“头儿,放心吧,我一定全力以赴!”这种积极的工作态度能将上司的顾虑一扫而空,让上司觉得“此人可做栋梁之材”。如果在上司分配工作时,部下无精打采地对上司说:“既然您已经定了,那我还说什么?”这多半会让上司后悔,不该把工作交给这样的人,下次有类似的工作就一定交给别人。
一般来说,上司对那些比较重要的工作只会交给自己信得过的部下,而性格开朗的人沟通能力都比较强,所以他们容易获得上司的信赖,因而从上司那里获得的机会也就比较多。机会多了,他们的工作能力自然就比其他同事提高得快。对于上司来说,把工作交给这样的部下,不仅效果更好,而且更省心。
所以,不管上司交办什么样的工作,部下都要愉快地接受,因为这是上司信赖的表现。只要部下按时按质完成,部下的能力就会更上一层楼。因此,部下一定要保持开朗积极的态度,让上司放心。即使部下不把“随时愿效犬马之劳”之类的话挂在嘴边,上司心中也会有数。
对那些愉快地接受任务并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的部下,上司多半会心存感激。但是,如果部下在接受任务时拉着驴脸,像上司欠着他的债似的,那即使圆满完成任务,上司也不会真正信赖他。
几乎所有的上司都喜欢开朗的部下,因为工作需要开朗的性格。有很多人认为自己的性格天生就不开朗,没办法改变。如果你认为自己性格阴郁,那就不要抱怨上司不信赖你。
不要用性格阴郁做挡箭牌
我做秘书培训,经常听到一些秘书这么说:“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不适合这做秘书工作,可老板一定要赶鸭子上架,我也没办法。”听对方说这话的时候,我就知道她不是一个让上司信赖的秘书。
职场好比一个舞台,每个人都要在这个舞台上演好自己的角色。有的扮演上司,有的扮演部下。有的做主角,有的做配角。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演好每一出戏。
有的人性格内向,这可能是天生的,但他完全可以努力去做一个开朗的人。那些在电视或舞台上为观众带来欢乐的相声和小品演员,在日常生活中也像台上那样活跃吗?据说一些相声员演出一结束就变得沉默寡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反差?这就是职业的需要!
职场也是如此!白领一旦站到办公室这个舞台上,他就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果他认为自己天性阴郁,在办公室也无法开朗起来,那就好比相声演员对观众说“我性格内向,不会逗你们发笑”。如果是这样,那他就不具备从事相声职业的能力。
如果你觉得自己内向就不喜欢开口,那你适合做什么工作呢?秘书?销售?客服?即使搞研发,那也需要在团队之间交流沟通,毕竟研发很难一个人做。因此,即使你性格内向,也不喜欢应酬,那你也要待人热忱,多与周围的人沟通。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如果你以自己性格内向为由,不愿意去改变自我封闭的状况,那你与你周围的人将越来越不合群。一方面不愿为工作而努力改变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却希望得到上司和同事的信赖,这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