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象形文字孕育了甲骨文,孕育了篆书。历史发展到战国时期,书不同文,文不同义的现象又普遍出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统一文字,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仓颉出现了,这就是李斯,他帮助秦始皇完成“书同文”的伟业,为这个大一统的国家写下了浓彩重笔。实际上秦以后,文字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没有停过步的,字从少到多,字体从繁到简,以至近代的拼音化,都是依据时代的要求来进行并完成的。当然,这个改革的第一人就是仓颉,他是文字改革的鼻祖,无愧于“字圣”之号。
我们在前面说过,文字是劳动人民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文明成果,这里又提到传说中创造汉字的仓颉是不是又把问题弄乱了,搞混淆了。没有!一点也不会,这是因为,仓颉造字的传说已经很久远,很广泛了,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今天,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不是中国文字的创造者,但他是中国文字创造的推动者和造字法则的制定者,在这一点上他的功劳是超过伏羲而前无古人的,也对后世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仓颉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老师分析说,在伏羲部落开始进行“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运动以后或者同时,其他部落也开始了这项工作。当然各部落各自为政,没有交流或者交流很少,各造各的字,所以各部落的字初期在本部落范围内使用,方便了大家的交流和沟通。初期也可能看不出什么弊病。但随着部落之间交往的增多,书不同文,文不同义的毛病就出现了,它还是影响着部落之间人们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一个能统一文字的能人,来规范统一各部落的文字。于是,仓颉应运而生了。他奉黄帝之命,求贤问能,观察事物形态,经过反复的实践,终于总结出了一种新字体,叫做“鸟籀”。现在看来,他创造的这种书体应该是象形文字。这种文字的影响在甲骨文和篆书中还能看到。以后,他和人们共同遵照这种书体的原则来造字,造出了满足人们使用需要的字。
后来,我们还就这一问题请教了程凯先生。程凯先生是天水市文联常务副主席,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对文字学颇有研究,他认为:古人创造文字,以象形为主,就是把观察到的物,把其基本形状画下来,就成了文字,后人总结说,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意思是独体的字义超过了合体字的字义。他还说,青铜器没有出现以前,就没有金旁的字,比如甲骨文中就没有金字旁的字,人类进入了青铜时代,金属才进入了文字行列,可见文字创造是与时俱进的。
程凯不愧满腹学问,又诲人不倦,使我们如旱逢甘霖,由不得地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字的出现对后世的影响如何评价?
程凯思索片刻后说:这个话题太大,说起来话就长了,因为这个影响可以说是比较广泛的,基本贯穿了整个文字的发展过程。
从原始的刻画符号到正规的象形文字的产生,中国文字既像图画,又是文字,于是后人说中国是书画同源的,这是很有道理的。
从仓颉规定出造字的原则后,中国究竟造出了多少个象形字,没有确切的数字,粗略估计大约也就千字左右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字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从字的数量上来看,是日趋增加的。据说从商代的出土龟甲和兽骨上,我们发现当时的字,被称为甲骨文的有4000多个,如果把失散的部分也估算进去,大概也就比4000个多一些吧。汉召陵人许慎著《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清代《康熙字典》收字4万余个,至《中华大字典》又增至5万多个。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日后汉字还会增加,但增加步伐不会太快,数量也不会太大。
从字体演变来看,汉字主要是从字划符号到象形,再到甲骨文,从甲骨文到篆书(钟鼎文至小篆),从篆书到隶书,从隶到楷的演变过程,为书写的快一些,在楷的基础上还出现了行书、草书等。但目前中国人书写一般以楷书为主,在艺术范围内真、草、隶、篆、象形、甲骨等体皆用。但从印刷术的角度看则在楷书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很多的印刷专用字体,如宋体、仿宋、牟体、姚体、黑体、舒同体、琥珀体等不一而足。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字体创造出来,但万变不会离其宗的。
从创造的方法上看,远古时代的象形法,对于直观物体画像是方便的,但对于抽象的,或是只闻未见的物体来说,用象形就很难反映了,象形造字也就无能为力了。后世之人慢慢又摸索出了新的造字方法来弥补象形造字之不足。许慎总结,造字方法有六,为象形、形声、指事、会意、转注、假借。这六种方法的出现,无疑对汉字的丰富加快7步伐。字书i越收越多的字就是通过这些方法创造出来的。
随着汉字的兴旺发展,有人开始研究文字发展的规律,解释字音字义。这时文字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应运而生了。据说许慎也是文字学的开创者。从《说文解字》开始,辞书、字典类专著也层出不穷。
上文说到,从仓颉开始,我国就有了文字改革。从仓颉到李斯至近代,文字改革经久不衰,这些改革不断革除了旧文字的弊端,使之从繁到简,使之从少到多,使之从难到易,就是对文字的学习方法也日益增多。这些改革有利于文字的推广普及,使更多的人学会了使用文字,其意义是巨大的。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文字改革者们。
总之,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反过来,文字又起到了推动文明发展的作用。
有了文字,语言又可以借重文字得到发展,人们更便于交往和交流。有了文字,历史可以被记载下来,人类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史前的许多传说也通过文字流传下来,丰富了历史史册;有了文字,古代的许多科学技术发明创造都得到记录而发展下去。有了文字,后人们温故更知新,教育方式不断增多,等等。文字的作用是一言难尽的。
我们听完了程凯的分析,不容他停下来,又问他,上古时的原始文字现在是否能破译出来?他说,听说新闻媒体报道过,说有人已经破译了一些半坡文字和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字符。听说这位学者叫刘正英,是一位江苏学者。他在解开河图洛书这一千古之谜后,又将六千年前半坡的30个文字符号辨识了出来,接着又论证清楚西安半坡的文字符号与距今八千年的甘肃秦安大地湾一期中,彩陶字符是一脉相承的。大地湾一期彩陶字符比埃及的象形文字,要早二千年,这就肯定了汉字起源于中国。
程凯接着又说:为了解决商甲骨文的问题,刘正英先生对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进行了认真分析和考证,发现甲骨文中的“黄”、“帝”二字就是由西安半坡的数个字符号组成的,同时还证明确实存在仓颉这个人,分析出甲骨文中有许多字是仓颉造出来的。这样,刘正英为有着八千年历史的汉字源于中华古国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
程凯还说,这个消息尚未得到权威部门证实,如果是真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那么我们破译远古的密电码的日子也就不远了,是非常值得庆幸的。我要多方联系,争取能结识这位学者,向他学习一些远古文字的知识,对我也是个提高。如果只是传闻也没关系,我们相信一定会有人能解开这个谜的。
程凯的博学和好学精神使我们非常感动,我们表示以后要不断地向他求教,他也愉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
我们遥望大地湾,心情格外愉快,不由得涌出一番感慨来。
此时,我们更加感谢大地湾的先民们,是他们拉开了文字创造的序幕,使这场文字发明戏经数千年而不谢幕。我们也感谢考古工作者,把先民们的发明创造成果揭示出来,让我们的文字研究者们又多了一个研究课题。我们相信,通过大地湾遗址进一步的发掘,会有更多的原始文字资料出土,这将为这一专题研究提供新的材料,我们通过努力,一定会破译先民们留给我们的“密电码”,从而可以加快我们与先民们的沟通,使我们对先民有一个更深更近的了解,大地湾遗址中的许多谜底也会被随之揭开,甚至是同时期其他遗址中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