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轻轻地握对方的手,眼睛又看着其他人,如此漫不经心的握手有轻视的意味,对方会感到难受、不满。
握手不仅是一种礼仪形式,而且也是一种生动的交际语言,一条沟通思想感情的渠道。在人们普通的交往之中握手是表示欢迎的基本礼仪形式。当双方见面时,当事人脸上显出友好的笑容,把手伸向对方,以此表示对对方的欢迎,体现对本次交际活动的重视;对方也会同时伸出手来,彼此相握,礼貌寒暄。这样就得体地拉开了一次交际过程的序幕。
例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华访问,一走下飞机,早早地就把手伸向了中国总理周恩来,以此表示他对于恢复中美关系的诚意。两只巨手紧紧握在一起,象征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对此外电多有评论,称之为历史性的握手。
在外交场合,握手通常被看成是重要的礼仪形式,具有象征意义,因而被高度重视。所以,人们在握手时常常有意摆出姿态叫记者拍照,借助传媒把其意义宣扬出去,让这种握手的意义更具有见证性。
缺乏礼貌性的握手
我们上面介绍的都是符合握手要求和标准的符合礼仪要求的握手姿势,在多数场合,与多数人握手都可采用。下面要说的是不正确的握手方式。
一、死鱼式握手
死鱼式握手是握手中最为糟糕的一种握手方式,而且大多数人会把这种握手方式与性格懦弱联系在一起。因为一个人伸出一只像死鱼一样的软弱迟钝的手,有气无力地让对方去握,顷刻之间,对方感到好像若有所失,好像被人偷偷地握了一下一样。这种握手给人的感觉是很消极的,缺乏热情,缺乏进一步深入交往的欲望,会使别人望而却步,即使原来有那么一点欲望,也被这冷冷地一握给降了温。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注意不要使用这样的握手方式。
二、折筋断骨式的握手
折筋断骨式的握手是一种态度敌视、飞扬跋扈、以强凌弱式的握手。在握手之中高大强壮的大汉偶尔会不自觉地这样握手,但容易被人们理解成有意的侮辱性的动作。有人握手时用拇指和食指紧紧地攥住对方手的四指关节处,他的五指就像一把老虎钳子一样紧紧地夹住对方的手。
这种形式的握手是一种令人厌恶的握手形式。正因为如此,身强力壮的男子一般都比较小心谨慎地同女士及体弱者握手。
三、微伸手指的握手
微伸手指的握手表现为不愿满手张开伸出去握住对方的手。这一动作所传递的信息是不愿意真正握手。这种勉强的动作往往会被理解为不是害羞就是自信心不足或不尊重对方。女子在与男子握手时往往会出现这一情况。虽然可能出于羞怯或客套,人们仍视其为一种冒犯行为。
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男子之间,就会给人造成一种缺乏自信或蔑视对方的不良印象。因此,这种握手动作也是一种侮辱他人的表现。与此相仿的是抓指尖式握手。握手时,有些人不是用手亲切地握住对方的整个手掌,而是轻轻地抓住对方手的几个指尖,这也是一种不标准的握手形式。这种握手会给对方一种十分冷淡的感觉。
四、木棍式握手
握手时,有人远远地伸出一只木棍似的胳臂,他的胳臂挺直僵硬,这种形式的握手常被称为“木棍式”。
使用木棍式握手的人,潜意识里是想同对方保持一定的间隔距离,结果就给人一种冷淡、勉强、缺乏热情的感觉。对于这种握手姿势的使用者来说,其保持一定间距的意图在于:
第一,握手人的个人空间范围大于他人,用这种形式握手可以防止对方侵入他的个人空间。如在某些国家中,乡村人的密切区域大于城市人的,因此,当乡村人和城市人握手时往往会使用这种形式与对方相握。
第二,握手人害怕侵犯对方的空间范围圈。比如,小人物和大人物握手时,由于他们之间的地位和等级差别,地位低的人不敢侵犯地位高的人的个人空间范围圈,因此,他就会用这种形式与对方相握。在使用这一握手方式的同时,他们甚至还会将身体稍稍前倾,或是将重心转移至一只脚上,从而确定其私人空间不受侵犯。
五、就己式握手
这种握手姿势的特点是握手时,将对方的手拉过来与自己的手相握,生怕被别人抢了去似的。
这样的握手方式有两种意思:一是主动握手者属于那种内向、怯懦型的人,只有在自己的空间范围内他才会感到安全和舒服,因此,就将对方的手拉到自己所属的范围中;二是主动握手者的个人空间比较小。无论哪种情况,这种就己式握手都会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都是不可取的。
六、戴手套握手
有些人,常以为戴着手套主动和他人握手同样表示对对方的亲热和欢迎。事实与此完全相反,因为戴手套本身就意味着讨厌别人接触你的手。即使对方是你的好友,这种握手也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
对付“专横者”
专横类的人喜欢利用生硬的手臂,掌心朝下地握手,并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注视着你,他的目的是迫使你顺从。
对此,你的反应可以是,右脚朝前迈步,一边握手,并出其不意地侵入对方的社交区域再退出,同时,尽量使握手保持在水平线的位置,如果可能的话,让你的手放到他的手上面,然后将它抬高,恢复到几乎与他开始握手时的那个高度。这样握手就持平了。“专横者”常会由于个人空间遭到侵袭而窘迫不已,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对此不知所措。
当你遇到对方企图以强势的握手夺取控制权的情况时,除了采用第一种方法,你还可以先顺势回应以手心向上的手势,随后再立刻送上左手,用双手牢牢握住对方,最终压制住对方来势汹汹的右手。这种方法可以轻松地将控制权转移到你的手中,尤其是对女性而言,这种方法使用起来更加简单便捷。
还有一种方法则是,如果主动握手的人胳膊僵直,往往会阻止你的右脚迈步,这时你可以只从上面抓住对方的手,摇动它。采用这个方法,你变成了控制的一方,因为你不仅控制了对方的手,而且你的手心向下的手掌凌驾于他的手掌之上。由于这可能使对方感到尴尬,我们建议,采用这个方法要十分小心谨慎。
握手的力度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卡恩斯认为握手可以表达语言所难以表达的强烈的感情色彩。这主要体现在握手的力度、时间和方式上。握手时用力的大小能反映出一个人内在的情绪,对方会很准确地感觉到,因而可以达到直接交流感情的目的。通常握手十分用力,而且时间较长,表明对对方感情很深,或有某种需要。
通过用力握手传递微妙、感人的信息,有时甚至胜过有声语言,热情的握手有很强的感染力。比如,你去探视伤病者的亲属时,虽然彼此相对无言,但两只手(有时甚至是两双手)紧紧地用力地握在一起,彼此心照不宣,你对于伤者与伤者亲属的安慰之情都会流溢于言表,你心底的感情激流对方已经心领神会了,于是产生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政客式握手也是一种表情性握手。政客式握手是一种“过于亲密”,过于“真诚”的双手相握的动作。这一握手动作显然超乎寻常,因而也就明显地表现为虚伪、不真实。抓住别人的右手不放,同时左手往往作出各种“过于亲密”的动作,例如,抓住别人的手腕、前臂、肩头不放,甚至还会搂着别人的脖子。
与好友离别时,彼此握住对方的手,叮咛、话别,两只手久久不忍分开,列车开动了才依依不舍地松手,这样就把自己惜别的深情通过手注入了对方的心田。
有时,人们握手的动作幅度很大,十分夸张,用力地摇,以此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这种情形多出现在好友久别重逢时,用以表示相见的喜悦。抓住对方的手,用力上下摇动,甚至把人家的手都握疼了。这种夸张的握手方式在男性之间较为多见,但如果用在异性之间就不太合适了,应有所克制。
轻拍对方
轻拍对方是一种十分亲密的相互触摸方式,借身体的接触,把自己的某种情感传达给对方,它一般发生在长辈对晚辈,或者较亲密的朋友之间。一方轻拍另一方,可能会拍对方的头、肩、背、臂等部位。但是在拍对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象,否则将被视为非常不礼貌的行为,甚至会被视为侵犯性触摸。
据研究,轻拍这种触摸方式产生于父母对处于婴幼儿期的孩子的触摸,是一种亲子间的触摸方式。比如:婴儿啼哭,父母的轻拍会使啼哭渐渐停止,趋于安静。婴儿在睡眠之前,往往需要父母的轻拍。所以,等到成人之后,轻拍自然成为一种安慰和鼓励。父母总是轻拍已长大成人的孩子的头部、肩部或臂部等。
我们经常看到在竞赛场上,队友之间互相拍拍手,或拍一拍对方的背部,以示互相鼓励和祝贺对方的出色表现。朋友之间,通过拍手的方式,既可以祝贺对方取得的成绩,也可以表示安慰和鼓励。
在社会交往中,轻拍不属于礼仪的范畴,而是属于个人之间特别亲密的行为。但由于轻拍还是涉及了动作的双方,所以仍需慎重使用。为此,我们必须知道轻拍这一触摸方式的禁忌。
成年人允许轻拍的部位为手部,不能随便地拍对方的头部、臀部或大腿等敏感的部位,而且即使在拍手部、臂部、肩部以及背部时,也不可用力过猛,否则,就会成为侵犯性触摸行为,而不能成为传达感情的亲密性触摸行为。
头部是人体最敏感和最易受伤的部位。我们发现,当有人身处较为危险的境地时,会首先抱住头部。同时,人的头部又被视为坚强性格或勇敢精神的象征。一般人即使是朋友也不能随便地去碰对方的头。在中国,父母可以轻拍孩子的头,那是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特殊的亲密关系。中国古人认为,头是父母给予的,所以为孝顺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头部,即使是头发也不可随便的剃掉。因而,千万不可轻拍别人的头部,即使是朋友也不能例外,陌生人就更忌讳了,否则,势必引起对方的反感。
另外,肩部虽不像头部那样凛然不可侵犯,但因肩部也是一个人尤其是男性尊严的象征,轻拍肩部也需加以注意。所以,拍肩常用于关系十分亲密的人之间。朋友之间可以拍肩;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也可以拍拍肩。但是,晚辈对长辈,下属对上级绝不可以拍肩,更不能拍陌生人的肩部,否则,将被认为是一种侵犯性行为。
手对物件的触摸
手对物件的触摸,严格地说既不属于身体各部位之间相接触,也不属于相互触摸的范围,而是手习惯性触摸某一物件。这些触摸动作具有一定的意义,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行为语言。
首先是习惯性地用手抠一些随手可及的小物品,如衣襟、衣扣、表链等等。如果是坐在桌边,可能会抠桌角,摸桌面等。有时候,有人还会把自己另一只手的指甲也当成了抠弄的对象。这种动作表示的是什么含义呢?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幅场景:当一对恋人相向而坐交谈时,男的仍在海阔天空,可女的已低下了头,用手不停地抠弄着提包带。低下了头,意味要避开男方的目光,表明她已对谈话的内容失去了兴趣;不停地抠弄着提包带,表明她对谈话的内容产生了抵触心理。
研究发现,当交谈的一方对另一方所说的内容产生轻微的抵触情绪,或者不赞同对方的意见而又不便提出异议时,便会出现抠弄东西的动作。既然已经有了抵触情绪却又不便抗议,因而,抠东西的行为就是一种变相的发泄,是一种消极的反抗心理的反映。
此类行为多发生在恋爱中的女方身上,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下级或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晚辈身上。研究还表明,抵触情绪越强烈,抠弄东西的力度也就越大。
其次是用手撕裂或折断东西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当双方进行认真严肃的交谈时,如果出现扯破或折断某物的行为,则表明以前的关系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最后是有关摔砸东西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人会摔东西,有时甚至会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人们当然都很珍爱自己的财物,爱惜自己的身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残的行为呢?我们注意到,发生这种行为的时候,多是处于十分愤怒的情况之下,或者为做错了某事而十分后悔,以致要通过摔砸东西等自残行为来消解心中的怒气和悔恨。
触摸要分场合
虽然我们都需要触摸,但并不是所有的触摸行为都是一样的。触摸可以交流不同的情感,它可从色谱的一个端点(极端的敌对和进攻性)到另一个端点(安慰、亲密和爱)。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些因素的乘积:它能持续多久、它有多强烈、被触及的部分,另外一个人碰你的意图,以及在什么关系下发生触摸——背景。
同样一种行为可以有无数种不同的意义,不仅取决于谁触摸、怎样触摸、何时和触摸多长时间以及在什么地点,还有触摸谁。
有这么一个实例,弗吉尼亚大学的教授肯尼斯·亚伯罕姆被控有侵权行为,因为他在课上常常轻拍任意一个学生的肩膀。这件事表明,如果被触摸的这个人受过某种伤害,而这种伤害正好没有人能料到。即便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不被期许的触摸也可能会付出沉重代价。很不幸,令这个教授想不到的是,他在课堂上所拍的那个人正好是位强奸案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