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河边出现了火把,原来是周洪带人沿河赶来了,他们要剖开聂郎的肚子取宝珠。
聂郎听见一片人声,料定是周家派人追来,就说道:“妈妈放手,儿要报仇!”说完拼命一摆,聂郎向河中一滚,立刻涌起了万丈波涛。
“老婆子,你儿子哪里去了?”周洪抓住聂妈妈的肩膀喝问道。
“周洪呀,你把我儿子逼下了河,还不甘心!聂郎,你的仇人来了!”周洪一脚把聂妈妈踢倒在地,追到河边,想去找聂郎。只见一个红色闪电,“咔喳”一声雷响,周洪和他的管家、狗腿子们,全被卷下水去,淹死在波浪中。
风渐渐小了,雨也慢慢停了,天已经蒙蒙发亮,聂郎在水中仰起头来说道:“妈妈,我要去了!”
“儿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呀?”聂妈妈伤心地问。
“人海两隔,要我回家,只有石头开花马生角。”
聂妈妈知道,她的儿子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了。她悲伤地站在一个大石头上,高声喊着:“儿啊!儿啊!”聂郎在水里听到妈妈喊一声,就仰起头来望一下,那望娘的地方就变成了一个滩。聂妈妈连喊了二十四声,聂郎仰头望了妈妈二十四次。那些地方就变成了二十四个滩。后来,人们给它取名,叫做“望娘滩”。
民间小语
“月是故乡明”每个人都深深地依恋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就是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让聂郎频频回望,从而形成了今天的“望娘滩”。
川西
川西过去多指成都、绵阳一带。现在多指四川阿坝州甘孜州等地区。川西地区自然风景优美迷人,九寨沟、黄龙、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米亚罗红叶风景区、九曲黄河十八弯等风景名胜都位于川西地区。是旅游和户外的理想去处!
川西坝子,有“小江南”的美称,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和风俗习惯。
旱灾
旱灾是指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牧草等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从而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旱灾是普遍性的自然灾害,不仅农业受灾,严重的还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中国通常将农作物生长期内因缺水而影响正常生长,称为受旱;受旱减产三成以上的,称为旱灾;经常发生旱灾的地区,称为易旱地区。
梅花碑
很久以前,杭州有个心灵手巧的老石匠。这老石匠凿了一辈子石头,雕了一辈子石头,胡须头发都白啦!别的什么也没有,只落下一身好手艺,在杭、嘉、湖三府出了名。
老石匠年纪大了,背驼啦,眼也花啦,但他仍旧天天上山。有一天,老石匠在南山脚下发现一块白花花的石头,那石头中仿佛映着一株树影,老石匠疑心自己眼花,揉揉眼睛再仔细看看,可不是!清清楚楚地映着一株梅花影子,就像长在石头里一般。老石匠伸手在石头上摸摸,平平的,光光的,好比姑娘、媳妇们刺绣用的白绫。老石匠越看越喜爱,越看越舍不得离开,便使出全身力气,把那块石头挖起,一步一踉跄地背回家来。
老石匠对着石头看了三个月,摸了三个月,又想了三个月,才动手在石头上雕刻起来。这石头好坚硬呀!一凿下去只崩起一点儿粉末,一锤下去只冒出几颗火星。但是老石匠不灰心,不气馁,只管一锤一凿地雕下去。锤呀凿呀,十日雕个瓣,百日刻朵花,过了一月又一月,过了一年又一年,老石匠一天不停地雕,终于把那株梅花雕在了石头上。
梅花雕成了。多美的梅花啊,迎着春风,向着朝霞,白玉似地开满一树。但老石匠的心血呕尽了,死在了梅花石边。
老石匠没有儿女,也没有产业,大家都敬重他,便把他埋在一块公地里,将他最后雕成的这块梅花碑竖在坟前。
很久以后,奇怪的事情出现了:石碑上的梅花变得会开会谢,每年春天,别的树上梅花才含苞,石碑上的梅花却已经盛开;夏天,别的树刚发青,石碑上的梅树早已一片葱郁;秋天,别的树上叶儿落得一片不剩的时候,石碑上的梅树才开始落叶;冬天,西北风把别的梅树吹乱得七歪八斜,只有石碑上的梅树挺立在那里一动不动。
这块石碑还能预报天气:天要晴时,石碑上明晃晃、亮光光的;天快要下雨时,石碑上阴沉沉、湿漉漉的。人们从这块石碑上就可以知道时令节气,天晴落雨。有了这块石碑,农家犁地、下种就不会安排错;出门人该歇该行心里就有了数。大家都很喜爱这块石碑,把它当作宝贝。
有一年春天,杭州来了一个大官。大官早听说这块奇妙的石碑。他到杭州不久,便带着一群手下人到了老石匠的坟地,一看,雕在石碑上的梅花果然盛开着。他高兴极了,回去和狗头师爷一商量,就在老石匠坟地旁边造了一座衙门,筑起一堵围墙,把那块石碑围进后花园里,还堂而皇之地贴出布告说:这是一块公地,公地官有,庶民不得进入。
说也奇怪,自从这块石碑被围进大官的花园里,不到两天,碑上的梅花便渐渐地谢了。之后,不论天晴落雨,石碑上始终是阴沉沉、湿漉漉的。慢慢地,石碑上爬满了青苔,不但没有一丝光彩,而且变得难看极了。为了这事,大官闷得饭不想吃,愁得觉睡不着,整天在石碑前打转转。狗头师爷见了,便过来献计:“老爷,我看这是地气潮湿的缘故,如果在石碑脚下架起火来烘一烘,烘干潮气便会好了。”大官觉得有道理,忙叫人搬来干柴木炭在老石匠的坟上烧起来。
火苗一舔到石碑,轰的一声,便爆裂开来,熊熊的火焰喷射得好远好远;一会儿工夫,衙门和花园都烧了起来。大官和师爷想逃也来不及了,便烧死在里面。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衙门烧成了一片瓦砾,只在大门前面剩下半截焦烂的旗杆。
这块奇妙的石碑就这样被毁掉了!如今,在杭州东城还留有两处地名:一处叫“梅花碑”;另一处叫“焦旗杆”。
民间小语
神奇的梅花碑造福百姓,惩治恶人,体现了梅花斗霜傲雪的品质。
梅花的象征
明代王冕所画《墨梅图》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飞来峰
以前,西湖灵隐寺里有一个疯疯癫癫的和尚,人们叫他疯和尚。疯和尚表面上看似疯癫,其实却是寺里最明了事理的和尚。那时的四川峨眉山上有一座自己会飞的小山峰。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飞到哪里,就在哪里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有一天,疯和尚得知中午时,那座奇怪的飞山将飞落到灵隐寺前的小村庄来。他担心山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便决定管管这件事。那天,他五更起身,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告诉村民们说:“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飞到这村庄上来,大家赶快搬出去吧,迟了可能就来不及啦!”
村里人自然是不相信疯和尚。村里的老人听了直摇头说:“疯和尚,你又来寻开心了,山是多重的东西啊,谁见过会飞的山呀!”村里的农夫听了叹口气说:“我们农夫往哪里搬家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压死也只好认命啦!”村里的小伙子听了,哼了哼鼻子说:“别编谎话吓人啦!山压下来就拿肩膀顶着,我们有的是力气!”村里的小孩子们被大人的情绪带动着,也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后面,指手画脚地看热闹。
但疯和尚还是不厌其烦地这家进那家出,全村百十户人家都关照过了。他说得嘴唇也破了,唾沫也干了,却没有一个人信他的话,更没有一家人准备搬走。因为这事确实是太离奇了,村里人都接受不了。
那天,太阳越升越高,眼看就要到中午了,疯和尚心急如焚。这时,他忽然听到“嘀嘀嗒”吹唢呐的声音,赶紧顺着声音奔过去。一看,好家伙,原来有一家人在这种光景下还要结婚呢,人们对即将来临的危险毫无觉察,人进人出,热闹极了。疯和尚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立刻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推开众人,钻到堂前,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扛,冲出大门往村外跑去。
新娘子自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头上的红盖头还没有揭掉,忽然糊里糊涂地叫人扛着飞跑,只吓得哇哇叫。疯和尚抢新娘子,这还了得!农夫们拿棍子的拿棍子,抡扁担的抡扁担,挥锄头的挥锄头,举钉耙的举钉耙,没命地追了上来。一面追,一面喊:“快抓疯和尚!前面快快拦住他呀,别让他跑了!”
这一下,把全村都“动员”起来了,不管是参加婚礼的还是没参加婚礼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来。只有在村子里平日横行霸道的一个地痞无赖,没有动,反倒站在门前看热闹,还讲着风凉话:“竟有比我还厉害的,疯和尚敢在婚宴上抢新媳妇,真新鲜!”
疯和尚扛着新娘子,箭步如飞,村民一直追出十几里路,还是没有追上他。等到太阳正当头时,疯和尚停住脚,将新娘子放到地上,开始等待追上来的村民。人们赶到他跟前,正要群起而攻之时,没料到霎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伸手不见五指,狂风怒号,似天塌了一般。突然“轰隆”一声,人们都被震得跌到了地上,等大家爬起来时,已经风停云散,晴空万里了,但见一座山峰正好落在他们的村庄上。村民这才明白过来:疯和尚抢新娘子,是为了将大家引出村庄,以便救大家的性命。
村庄被压在山底下,大家都无家可归了。有的人急得捶胸顿足,哇哇大哭起来。疯和尚说:“哭什么!你们不知道,村里的地痞无赖已被压死在山下了,今后你们都可以安安生生地种自己的田地啦!”
人们听了觉得有理,正想各自散去,疯和尚又说:“别走别走,大家听我说,这座山峰既然能从别处飞来,也会从这儿飞走;飞到别的地方,那会害死许多人。我们如果能在山上凿它五百尊石罗汉,就能把山镇住,使它不能再飞到别处害人,你们看好不好?”
村民们想:和尚救了我们的命,我们也得为别人着想,就异口同声地答应了。第二天,人们就行动了起来,锤的锤,凿的凿,“叮叮当当”忙了三天三夜,五百尊石罗汉全部立了起来,山上山下都布满了。但由于匆忙,村民们只凿了罗汉的身躯,还来不及凿出眉毛及眼睛。疯和尚说:“这事让我来!”他不用任何工具,只用他长长的手指甲到石罗汉脸上一刮,一划。只半天工夫,那五百尊石罗汉就开始威严地耸立在那里了。
从此,这座小山峰就再也没有飞到别处去,而是永远留在了灵隐寺的前面!因为它是从空中飞来的,所以被百姓叫做“飞来峰”。
民间小语
疯和尚用仁慈的心爱护百姓,凭机智的头脑拯救百姓。仁慈才能让我们体会到生活中的欢乐和美好,智慧才能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飞来峰
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又名灵鹫峰。飞来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飞来峰由于长期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飞来峰的峰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
东坡肉
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时候,西湖已被水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水草,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成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为百姓做了件大好事。
西湖治理后,四周的田地既不怕涝也不愁旱了,这一年又风调雨顺,杭州四乡八里的庄稼获得了大丰收。老百姓为了感谢苏东坡,过年的时候,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东坡收下很多猪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块,烧得红红的,然后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册,每家一块,将肉分送给他们过年。大家很高兴,都夸苏东坡是个贤明的父母官,把他送来的猪肉叫做“东坡肉”。
杭州有家大菜馆,菜馆老板见人们都夸“东坡肉”,就和厨师商量,把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挂出牌子,也取名为“东坡肉”。这道新菜一出,那家菜馆就从早到晚顾客不断,兴隆极了,每天杀十头大猪还不够卖呢!别的菜馆老板看得眼红,也学着做起来。一时间,不论大小菜馆,家家都有了“东坡肉”。后来,经过同行公认,大家就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苏东坡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朝廷中的那些奸臣本来就很恨他。这时见他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心里更加不舒服。他们当中有一个御史,乔装打扮后,来到杭州来找碴儿,存心要陷害苏东坡。
那御史到杭州的头一天,在一家菜馆里吃午饭。堂倌递上菜单,请他点菜。他接过菜单一看,头一样就是“东坡肉”!他皱起眉头,想了一想,不觉高兴地拍着桌子大叫:“我就要这头一道菜!”他吃过“东坡肉”,觉得味道倒真是不错,便向堂倌一打听,才知道“东坡肉”是同行公认的第一道名菜。于是,他把杭州所有菜馆的菜单都收集起来,兴冲冲地回京去了。
御史回到京城,马上就去见皇帝。他说:“皇上呀,苏东坡在杭州做刺史,贪赃枉法,把恶事都做绝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
皇帝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可有什么证据吗?”
御史就把那一大沓油腻的菜单呈了上去。皇帝一看菜单,就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传下圣旨,将苏东坡革职,远远地发配到海南去充军。
苏东坡被革职充军后,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处,仍然像过去一样赞扬他。就这样,“东坡肉”也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直到今天,还是杭州的一道名菜。
民间小语
时间总能证明一切,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那些真正为人民造福的人才能够流芳百世。
御史
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见《史记·滑稽列传》:“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大夫置御史,见《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侍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蚕花娘子
传说早年间,杭州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小姑娘,名叫阿巧。阿巧九岁时,娘死了,丢下她和一个四岁的弟弟。爹娶了一个后娘。后娘生得毒蝎心肠,待阿巧姐弟俩可凶哩!这年深冬腊月,有一天,后娘叫阿巧背着竹筐,冒着北风出去割羊草。在这天寒地冻的时候,哪里还有青草呀!阿巧从早晨跑到黄昏,从河边找到山腰,一丝嫩草也没有找到。她身上冷,心里又怕,就坐在半山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哭着哭着,突然听到头顶上的一个声音说:“要割青草,半山沟沟!要割青草,半山沟沟!”
阿巧抬起头来,见一只白头颈鸟儿,正扑棱棱地向山沟里飞去。她就站起身,擦干眼泪,跟着白头颈鸟儿走去。拐个弯,那白头颈鸟儿一下不见了。只见山沟口挺立着一株老松树,青葱葱的像把大伞,罩住了沟口。阿巧拨开树枝,绕过松树,忽热眼前一亮,只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淙淙地流着。小溪岸边花红草绿,美得像春天似的。她见着青草,就像拾到宝贝一样,忙蹲下身子割起来。她过走边割,不知不觉间,竟走到了小溪的尽头。
阿巧割满一竹筐青草,站起来揩揩额头上的汗珠,却见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个穿白衣系白裙的姑娘,手里拎着一只细篾编的篮子,正在向她招手。那白衣姑娘笑眯眯地对阿巧说:“小姑娘,真是稀客呀,请到我们家住几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