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才有,
人世间哪里能听见几回?
注释:
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这句说战乱勘定后的成都,主将大张筵席,尽情作乐。
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双关语,表面上指天宫,实指皇宫。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价说:“此诗风华流丽,顿挫抑扬,虽太白(李白)、少伯(王昌龄),无以过之。其首句点题,而下作承转,乃绝句正法也。”
诗词链接
宋人张天觉曾论诗文的讽刺云:“讽刺则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诗人玉屑》卷九引)杜甫这首诗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寓讽于谀,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谓作得恰到好处。正如杨伦所评:“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
花卿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归雁
钱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
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
不胜清怨却飞来。
译文
大雁啊!潇水湘水那样美丽的地方你不待,为什么要轻易从那儿回来呢?那里有澄澈碧绿的水,明净的沙石,岸边还有青苔可以供你觅食,你何故不肯待了呢?大雁答道:湘灵之神在月夜弹的瑟曲调太伤感了,我忍受不了那悲怨欲绝的曲调,不得不离开潇湘飞回到北方来。
作者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天宝十年赐进士第一人,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翰林学士,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
注释: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水碧沙明:《太平御览》引《湘中记》:“湘水至清……白沙如雪。”
二十五弦:指瑟。
胜:承受。
赏析
本诗虽为咏物诗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清境界,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诗人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潇湘何事等闲回?”却原来“不胜哀怨却归来”。整首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
诗词链接
钱起考进士,诗题是《湘灵鼓瑟》,他作的一首直流传到现在,算是应试诗中的佳作。中间写湘灵(传说是帝舜的妃子)因思念帝舜而鼓瑟,苦调清音,如怨如慕,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尤有余韵。这首七绝,则把“湘灵鼓瑟”说成鸿雁北归的原因。构思新奇,想象丰富,笔法灵动,抒情婉转,以雁拟人,相与问答,言外有意,耐人寻味,为咏物诗开无限法门。
归雁
杜甫
春来万里客,
乱定几年回?
肠断江城雁,
高高向北飞。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作者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生活豪横放浪。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
注释:
滁州:今安徽滁州。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城西水库。
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赏析
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词链接
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
远看草色青青,近看却没有绿色。
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
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
作者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
注释:
呈:恭敬地送给。
天街:京城的街道。
酥:酥油。
绝胜:大大超过。
皇都:指京城长安。
赏析
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诗词链接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在景中寓含了深意。
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的骈偶文风,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韩愈是唐代著名散文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译文
千山寂静,鸟儿都飞走不见了,
万条小路上已经人迹杳渺。
孤单的小船上一个渔翁穿戴蓑衣斗笠,
独自一人顶风冒雪在江上垂钓。
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唐代诗人。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和韦应物齐名,世称“韦柳”。参加永贞变法,失败后屡被流放。
注释:
绝:绝迹。
径:小路。
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蓑笠(suoli):用草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赏析
诗人只用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渔翁独自垂钓。也许他什么也钓不到,但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把我们摧垮。诗里的渔翁实际就是诗人自己遭迫害被贬心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诗词链接
《江雪》是一首五言绝句,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千万孤独
现在有很多人在讨论《江雪》一诗是否是“藏头诗”。将《江雪》四句诗的头一个字裁取相连可组成“千万孤独”,苦闷悄然而出,越看越沉重。正好表现了诗人的峻洁心境。但江雪并非藏头诗,而是嵌字诗。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译文
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
他说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
山高云深不知究竟在何处。
作者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炼,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释:
寻:寻访。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童子: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平淡中见深沉。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青与白,松与云,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本诗以问答的形式,记叙“寻隐者不遇”这件事,表现了隐者的思想和性格。通过侧面描写,使隐者形象清晰地展现出来。
诗词链接
诗歌创作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问答则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有的是一问一答,有的只问不答,有的只答未问。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其五》)是通过一问一答,从容自然地把人物脱离世俗之累的精神面貌表现得栩栩传神。
苦吟诗人
贾岛是一位苦吟诗人,他的生命,是同苦吟紧密相联的。他把诗当作生命:“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就是苦吟的最好注脚。
剑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译文
花了十年的工夫磨出一把宝剑,
剑刃锋利无比却没有试过。
今天拿来看看告诉我,
谁有冤屈不平的事。
注释:
剑客:行侠仗义的人。
霜刃:形容剑风寒光闪闪,十分锋利。
示:给……看。
赏析
贾岛诗思奇僻。这首《剑客》却率意造语,直吐胸臆,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诗题一作《述剑》。诗人以剑客的口吻,着力刻画“剑”和“剑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剑客”是诗人自喻,而“剑”则比喻自己的才能。诗人没有描写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读书的生涯,也没有表白自己出众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剑”和“剑客”的形象里。这种寓政治抱负于鲜明形象之中的表现手法,确是很高明的。全诗思想性与艺术性绾合得自然而巧妙。语言平易,诗思明快,显示了贾岛诗风的另外一种特色。
诗词链接
贾岛一生,为诗艺洒尽心血。“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锤炼出许多精品。韩愈赠诗云:“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故生贾岛著人间。”贾岛与孟郊齐名,影响深远。但他的一生,贫困潦倒,官微职小,禄不养身。死之日,家无一钱,只有一头病驴和一张古琴,教人为之一叹:他是感到此生值得,含笑而去,或是后悔还俗,不如诵经?这就不得而知了。
贾岛墓
贾岛墓位于四川安岳县城南郊的安泉山上,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浪仙之墓”。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缤纷的菊花涌进我的家,
依稀听见陶令笑语喧哗。
一圈竹篱圈起满院秋色,
不觉晚霞飞扬夕阳西下。
并非我偏爱篱边的菊花,
寒风起处万花早已萧杀。
作者
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元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注释:
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赏析
静谧的宅院,周围遍植金菊,浓香馥郁,仿佛陶渊明的家园。诗人以高士陶渊明自比,寄情高远。诗人爱菊花“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故而绕篱缓行,直到夕阳西下,仍不忍离去。通过对菊花不畏霜寒、坚贞品格的赞美,寄托了诗人自己超凡的理想和高尚情操。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诗词链接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挚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纪念馆
元稹纪念馆位于凤凰山半山腰,面对达城,背靠大山。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二层仿唐风格,配以2000平方米的广场和青石石梯、浮雕护栏,整个纪念馆简洁而大气,令人耳目一新。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
伴着江边枫树船上的灯火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作者
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
注释:
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江枫:江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
姑苏:即苏州,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枫桥西一里,因唐初诗僧寒山曾在此居住而得名。
赏析
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所见、所闻、所感,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也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
诗词链接
自《枫桥夜泊》问世,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据《寒山寺志》载,《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王硅所书。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
枫桥再泊
张继
白发重来一梦中,
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寒山寺,
依枕尝听半夜钟。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高飞,
桃花盛开春水荡漾鳜鱼肥美。
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
在斜风细雨中流连不归。
作者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擅长音乐和书画,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白鹭:一种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赏析
这首词传唱悠远。空中白鹭高飞,山下小溪里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穿梭其间,斜风细雨中,一丛丛鲜艳的桃花兀自盛开,构成一幅生动自然的江南水乡春景。“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诗人不知觉地把自己悄然融入自然之中。
诗词链接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渔歌子
渔歌子,词牌名,词也叫“长短句”,“小令”。可以唱,分为上下两段,两段之间有空格。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