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庆和晓绾研究了半天这个口诀,都未理解。口诀字数很少,字是通用的隶书,行文却是简炼的古语句,比《道德经》更加难懂,还好旦庆读过《易经》和《山海经》,大部分的词句还能读懂。两人只好先将口诀背下来,慢慢再理解。
旦庆用洞里多余的木简又抄了两份,和晓绾一人收了一份复本,原本就把它放在之前风伯藏书简的秘洞中,以后碰见风伯说不定可以向他请教。
收好东西,旦庆带晓绾去后山打猎。旦庆带着她从后山飘下来,教她在高空如何掌控方向的技巧。两人很快就落到了山脚,过了那个祭坛不远,旦庆掏出瓶子洒了两滴金色神液,两人躲在不远处。很快一堆狼虫飞奔而来,旦庆等它们走近,搭弓射了一匹狼和一头野猪,然后两人将其他山兽驱散,用藤条将两兽捆好,旦庆用铁枪一头穿一个给挑起来。
等两人走了不久,在山壁之上,游下一头异兽,正是那头螭龙,只见他游到旦庆和晓绾洒了金色神液的地方,使劲嗅了一嗅。这种味道它非常熟悉,这是他们龙族貔貅才特有的,他清楚貔貅吝啬成性,绝不可能将这种神液分泌给他人,而且只有貔貅心甘情愿之下才会分泌出来,即使将他们杀了,也取不到这种神液。
螭龙不明白,为何这两个小鬼可以搞到貔貅的神液,其中一人他还清楚的记得是之前散发金赤鳞气息的人,虽然现在没有这种气息了,不过他一看就知是此人。难道这人和他们龙族有些渊源?
螭龙在这神液周围转了几圈,见附近还有不死心的山兽慢慢的往这边匍匐过来,螭龙低吼一声,一个跳跃将最近的一头野狼扑倒,用嘴叼着游回到山腰的岩洞中。
旦庆和晓绾沿着回路回去,这条路旦庆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他挑着两头山兽,一边轻松的向晓绾介绍这一路上的景点,果然是一步一景,尤其到了夏季,原来冬天看不到的瀑布,都成群的出现,一路上,各种水,叮叮咚咚,轰轰隆隆,哗哗啦啦的都有,更多的是一些潺潺无声的细流。
晓绾家可以说是平原,除了后山,就没有更高的山了,这次看到这么多泉水和瀑布,也是大感新奇。
旦庆和晓绾一路慢慢走回,到了白风洞也快傍晚了。旦庆将山兽丢下,去把那口大锅搬出来,然后将两头都杀好,大部分的肉都挂在洞中去风干,还好洞中非常阴凉,不容易坏。旦庆将一块野猪肉丢锅里煮,让晓绾负责看管,他却将一条狼脚用木叉穿好,架在火堆上烤起来。
不久烤肉香味散满了山洞,旦庆将风伯留下的盐在肉上撒了一点,招呼晓绾过来吃烤肉。晓绾还是第一次吃这种做法的肉,吃得满脸是油。
旦庆指着晓绾的脸哈哈大笑:“看你的脸,成了大花猫了。”
晓绾白了他一眼:“你自己去水里照照,你很漂亮么?”
旦庆走到水边,往里一看,看到自己脸上一块块的烟灰,也哈哈大笑起来。就在水边舀水洗干净,晓绾吃完之后也去洗了脸。两人又把肉汤给喝了,吃得肚子圆滚滚的。旦庆说:“今天没有空去外面挖野菜,明天我们煮野菜肉汤喝,这样更鲜美。还有,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赤鳞鱼可以抓得到,哪天我们去盆子那里抓鱼吃。”
晓绾听得一脸灿烂,高兴的说:“幸好和你一起出来,要不然这么多好东西吃不到了。”
两人将东西收拾干净,回到里洞,旦庆教晓绾在长清玉床上练阴阳鱼练气法。不到片刻,晓绾脸上一阵白一阵青,旦庆加以引导,再盏茶功夫,晓绾头上就热气腾腾,明显是真气运行速度加快。
一个时辰之后,晓绾呼了一口气,睁眼对旦庆说:“这石床真是神奇,我现在感觉真气和大河一般绵绵不绝,说不定几个月我就能赶上我爹了。”
旦庆也说:“我也觉得是,我们到这里练他几个月,就再也不怕徐宣他们了。”旦庆却未想到,这石床的加速功效也是有限度的,要不然风伯怎么不在这里一直练,像风伯这么一大把年纪,如果可以一直练下去,早就飞升成仙了,当然这是后话。
旦庆和晓绾又分别在石床上练了一会儿吐纳法,到了半夜,旦庆将石床边的几个石凳收拾好,拼成一条床让晓绾睡了,自己到石厅中地上去睡。
第二日一大早,旦庆叫起晓绾:“绾儿,快点起来,我们去看日出。”
晓绾赶紧跳起来,和旦庆一起洗漱已毕,就赶到崖边。
晓绾他们到崖边的时候,天还未亮,不过已经开始发白了。晓绾一到崖边就尖叫起来:“蛋清,你看那朵云,像不像一只小狗,那边那个,像不像一匹马?”
旦庆指着另一片云说:“你看那边,是不是和瀑布一样?还有那上面的,是不是和平地一般?”
晓绾点头道:“这里的云太漂亮了,去年我和有福去莒县,到海边去观海,这云就和苍海一样,一望无垠。”
旦庆说:“我还未去过海边,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晓绾指着远处说:“快看那边,是不是太阳要出来了,这么亮!”
旦庆说:“你一定要注意,一不小心太阳就出来了,泰山上最精彩的就是日出了。”
不一会儿,太阳从云下突然跃出来,晓绾拍掌笑道:“看那太阳像不像鸡蛋黄,旁边那些雾气就是蛋清了,哈哈…”
旦庆撇嘴道:“早知不带你来看日出了。”
晓绾哈哈笑道:“真是小气,和你开开玩笑嘛!”
旦庆突然指着下面的云笑着说:“那看个小碗,真是精致。哈哈…”
晓绾笑着说:“这云真是比海水还更加千变万化,怪不得你的枪法和拳法这么多变,原来偷师这里的啊!”
旦庆说:“我的武功确切的来说,最先是来自雪花,不过,老子说的‘道法自然’,确实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各种不同的变化都在自然之中。”
晓绾点头表示赞同。
旦庆又继续说:“等一会儿,你就能看到太阳只消片刻就能将这些变化都会晒得一干二净。”
太阳一点点的升起,只在离云一枪竿高的时候,下面的云雾就开始消散了,不用多久,整个天空就干干净净,远处的山川河流都看得一清二楚。
旦庆说:“这些虚幻的花招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变得一无是处,但是你看这河流山川却还是依然在那里,不管有多少云雾都遮不住。”
晓绾说:“嗯,你这看法很新颖。”
旦庆接着说:“这就和我们修练一样,你哥和有福叔的拳法就和那太阳一样,一旦使出就能将别人的花招击得粉碎,只有用和这山岳一样的武功才能抵挡。而你看姚二公子的剑法,和我的枪法一样,都是花招多过实用,那天我用刀法只一招就压制了他的剑法,是以‘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前晚我和刘秀打斗时,后来也是想通了这一点,才偷师你哥的拳法,将真气绕着枪螺旋而出,击溃了他的拂尘,轻而易举的破掉了刘秀的拂法。我想以后我再也不会怕他的拂尘了。”
晓绾动容道:“原来你对《道德经》有这样的理解,怪不得这么快就要超过徐宣刘秀了。”
旦庆呵呵一笑道:“《道德真经》真不愧为道家瑰宝,它没有讲过一句修炼的方法,却每一句又无不是修炼的明灯。刚才我们看到日出的一切,都是天地道法的变化,这就是‘道’”。
“哈哈,说得不错。”
旦庆和晓绾回头一看,原来是泰山神,两人赶紧起身施礼。
泰山神笑道:“平身吧!没想到旦庆对道有这样一番理解,我看老子对自然之道的理解也不过如此,以后好好修练,说不定会超过风老怪和我们,呵呵!”
旦庆连忙谦虚。
泰山神对旦庆和晓绾说道:“我今天早起过来巡山,就听到你们这一番言论,我看你们以后的路还会更长,不知你们是否还记得去年那天火?”
旦庆和晓绾都点点头:“还有那怪异的天象,我们都记得一清二楚。”
泰山神道:“那天火在仙界也不算秘闻,不过在人界却是只有少数人清楚,就连四大家族都不知道,风老怪倒是清楚得很。”
“这事还得从六百年前说起,六百年前海外有一国土,在海边有一山,山上有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仙猴,姓孙名悟空,那仙猴不知在何处学得一身本事,神通广大。在一处叫花果山的地方,自称美猴王,将东海的定海神珍铁给夺去了。玉帝却有仁慈之心,派太白金星对他进行招安,将猴王招到天庭做了弼马温。”
旦庆和晓绾却不知弼马温是什么,两人看向泰山神,泰山神看他俩神色,知他们没有听说过。
点头笑着说:“那弼马温却是天庭一个养马的官职,有一天,那猴王遭到别人羞辱,才发现这是一个小官。于是他反出天庭,在花果山挂出招牌,自封为齐天大圣。天帝大怒,派出以托塔天王为首的十万天兵去捉拿于他,哪知道被他杀得落花流水。”
“后来天帝派出二郎真君,带着梅山七圣及一千二百草头神,将那花果山围住。那孙悟空与二郎真君赌斗,两人不分胜负,后来二郎真君发令让梅山七圣捉拿山上的猴兵,那猴王才慌了神,输了赌斗。猴王一怒之下,与二朗真君打了一个天昏地暗,也不分胜负,最后太上老君用金刚琢将那猴王打晕了,才被天兵抓住。”
“那猴王被用过多种方法都不能伤他分毫,最后太上老君将其带到三十三天,放在八卦炉中用三昧真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在地上就是四十九年,没想到那猴王不但没有事,反而炼就一门新的神通,一出八卦炉就被他一脚把炉子踢翻了,从炉中掉出一块火砖,那一晚天上飞过的天火就是那块火砖。”
旦庆和晓绾听到这里,已经是目瞪口呆。
“那猴王从炉中出来,恼羞成怒,返回天庭,将天庭闹了一个天翻地覆,那几日天上雷鸣电闪却没有下雨,就是因为孙悟空一人独自和天庭的所有天兵天将相斗,一直在天上打斗了数个时辰,那些天兵天将都累得手脚酸麻,却耐何不了那猴王。”
旦庆和晓绾此时心中已是翻江倒海,骇浪惊天,没想到那天的天象有这样一段秘闻。
“后来,天帝请西方佛教的教主如来佛主过来帮忙,佛主也与孙悟空赌斗,那猴王输了,却耍赖不认,被佛主一怒之下用手掌化为一座山岳将其镇压起来,也就是那天天上飞过的那只巨掌。”
旦庆和晓绾嘘了一口气,心想那天好像没有看到巨掌之下有猴王之类的人,不过可能猴王太小,大家根本就没有注意。
旦庆不解的问:“陛下,为何太上老君或三清其他大能未出手,反而请佛教的教主来帮忙,这是为何?”
泰山神一愣,他倒是没有想为什么道教的大能没出手这一事,山神道:“这事我也不太清楚,估计还有其他的隐秘。不过,你这一说,我也觉得此事很可疑,为何这些大神都没有杀掉这只猴王,反而一再饶其性命。”
旦庆和晓绾两人相对一视,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震惊,这事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匪夷所思,更是遥不可及。
泰山神对二人说:“这件事在仙界来说不是秘事,在人界也会慢慢的传开,我现在对你们讲,只是为了坚定你们的修道之心。晓绾,你先祖范蠡当年也是修炼成仙,不过却没能通过第一次天劫,已经陨没了。”
晓绾默然道:“我还以为修炼成仙就可以长生不老,原来也是有生有死的啊!”
泰山神点头道:“修道之路也是一步一生死,就算可以与天地同寿,那也是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