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与近东,通常联称为中近东,其实中近东地域辽阔,其中有各色各样的国家,不能以一概全。有的国家像黎巴嫩是完全欧化的,也有像沙乌地阿拉伯那样极端保守的回教国家。
不管怎么说,只要你到这些回教国家地方,去旅游或办事前,都要有充分的知识,慎重从事。因为中近东宗教和生活合而为一的风俗习惯非常特殊,有许多地方很难让我们一下子便能了解,同时各地对宗教的信仰程度有所不同,故风俗习惯和禁忌也各不一样。
要与当地人来往之前,必须先请教一下比我们早到此一国家的人,把哪一个国家和地方上的习惯摸清楚。幸亏近年有不少国人到中近东去,所以要找一个中国人问一问并不困难。譬如一些禁酒的程度、佣人的性别限制以及宴会的方式等等,这一切习惯都和回教信仰的程度有关,如果不予通盘了解。就可能发生一些尴尬的事来。
尤其对于工作上有关的当地人习俗,都要特别留心。例如回教徒有他们固定的祈祷方式,这已成为他们生活之一部分,同时也是每一个人的义务,无论如何都不可加以干扰,更不可以工作为要协,强迫他们在祈祷的时间内,吩咐当地人做事等等,否则当然会引起反感。
自从1973年的石油危机发生以来,全世界人对中近东各国的关心顿时高昂。而我们早在此前,便与中近东各国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提供农耕技术方面,成效卓著,颇得当地人好评,因此国人对于该地的宗教性或民族性等了解也较多,可说从各种角度上获得不少知识。
但是,以一般旅游者而言,仍然不易获得参观中近东各国的机会,因为那一带的政治问题非常复杂。以色列和阿拉伯联合国的纠纷迭起,对于国际问题,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最近,两伊战争又如火如荼打得不可开交。自古以来,中东素有“世界火药库”之称,的确不假。举一最浅显的例子,假若护照上有以色列的签证时,便会遭致阿联各国的排斥,除非有很特殊的问题,否则不准入境。
中近东各国,给人一种富有浓厚异国情调的感受,举其戴着面罩的妇女和沙漠中的骆驼,都令我们觉得神秘奥妙。故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中近东仍是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的世界。
中近东的妇女,几乎全身上下都被衣服包裹着,只露出一对眼睛,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女性的纯洁,以免遭到男人们充满好奇心的视线盯住,可见当地人对女性所要求的纯洁是何等严苛。也许不久之后,在文明开化的潮流中,这种打扮也将渐渐销声匿迹。不过照目前的情形看来,这并非一朝一夕便能改变的事。如果到中东去旅游的外国女性,也能像当地妇女一样,戴着面罩,那么也就能和当地妇女一样安全无虑。
当地人对酒和性等问题有非常严格的禁忌,舍此不谈,就是要送一件礼物时,也要事先充分地了解当地人的宗教性,否则不但得不到任何感谢,反而会使对方起反感,这一类的事情已成为当地人生活的常识,而不是好或坏的问题了。所以无论到那个地方去旅行,都要能入境随俗才好。
无论是政府机构的公务员或店里的人,都一样地悠哉悠哉,不像我们国内的人,总是忙忙碌碌,来去匆匆。而中近东这种松散的情形,在中南美各国也一样,凡是做什么事情,都切忌性急。回教规定有断食的日子,在这种特殊的日子里,餐厅是不营业的,对于其他一般店铺的营业时间,及政府机构的办公时间等等,也须彻底的了解才可以。
就一般而言,当地人对外地的旅客,并不会有何恶感,宁可说是相当友好的。不过到中近东旅游之前,最好还是对其政治宗教的特性了如指掌,方不致发生差错。
1.每逢安息日,交通就要瘫痪
——以色列
每逢安息日,耶路撒冷市区内的一切交通机构都暂停作业,同时几乎所有的餐厅,也都挂起公休的牌子。旅行者遇到了这一天,最好不要到正统犹太教徒所居住的地区去,同时更不可开车去。
在耶路撒冷的安息日,一切车辆都禁止行驶,这是宗教上的规定。所以假若不遵守此项规则,说不定会有正统派的犹太教徒,露出一付凶恶的面孔向着轿车扔石块。
社会评论家M·w,就会报导过他的亲身经验。有一次,正逢耶路撒冷的安息日,他特别请了一位异教徒替他开车,想要目睹一下耶路撒冷的安息日盛况。当车子驶进耶路撒冷市区,就有一个全身穿着黑衣的犹太教徒,向着他的车子扔石头。耶路撒冷一地,在信奉犹太教人们所住的地区里,他们严守着戒律,甚至在安息日的时候,架起铁丝网来,不准别人进入他们的地区。
这些正统派犹太教徒,自古以来,一直居住耶路撒冷而未离开家乡,所以完全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一辈子不刮胡子,成天穿着大礼服,仍是十九世纪的打扮,每天念着旧约圣经和祈祷,不太喜欢工作,连以色列政府对他们都觉得十分头痛。正统派的犹太教徒,当女子出嫁后,她就把头发剃光,用一块头巾裹住头部,男子则留长发。
这些人虔诚地奉行教谕始终如一。有一次,一个脱衣舞团到耶路撒冷,准备展开他们一连串的表演,然而教徒们大举示威,筑起碉堡来排拒,舞团终于无法如愿以偿大捞一笔,只好匆匆离去。
2.每逢安息日,不准点香烟
——以色列
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同心协力为重建祖国而努力,如今以色列许多不毛的沙漠地区已变为绿洲。
犹太人一向自认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Most clever pepole in the world)。事实上,的确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能像他们如此富有理性。因为他们的生活及观念等一切的一切,都是一板一眼,有条不紊,丝毫不离理性,所以就显得斤斤计较,故犹太商人的风评不佳。平常我们只要一说小器,就会联想到犹太人,故称人吝啬必加上“犹太”二字。犹太人的小器名闻遐迩,因其长于斤斤计较,所以相当富有,美国目前的经济大权,其中大多为犹太人所掌握。
犹太人虽然如此,但他们身为一个犹太教徒,却有非常虔诚的信仰,全世界犹太人的团结力量没有任何国家能比,其原因是犹太教掌握了犹太人的向心力。
犹太人是以摩西的律法为依据的,他们所规定的戒律非常严格。
有个外国旅行者,在以色列某家饭店的阳台上,嘴里衔着一根烟,正噼哩啪啦打着打火机,此时清理房间的仆役赶忙跑过来说:“你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可以在今天点火?”安息日不准点火,是犹太教的严格戒律之一,难怪仆役会立即制止。
从每个礼拜五的日没始,到礼拜六的日没为止,是犹太教的安息日。他们的安息日,并不是一般人心中所认为的休息之意,而是在这一天,他们必须严守犹太教的戒律,同时也要完成犹太教徒在生活上的义务,所以安息日是绝不准点火、起火、生火的。
正统派犹太教徒,到了安息日时,不只是不生火,同时也不用电灯,且夫妻也要暂禁鱼水之欢。所以旅游者在碰到这一天的时候,最少在外表上还是要尊重当地习惯,才是应有的礼貌。切不可在宗教信仰虔诚的以色列人面前大模大样地抽起烟来。虽然以色列人之中也照样有些爱抽烟的老烟枪,但是到了安息日这天,就连一口也不抽了。
3.不可说阿拉伯国家的好话
——以色列这是到以色列旅游时之禁忌。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不睦,由来已久,其中利害的冲突事小,宗教上的不相容才是根深蒂固的主因。回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地,他们念念不忘地想要收回耶路撒冷,所以二者间水火不相容。因此无论到以色列或阿拉伯各国去玩时,都不要夸奖相对立的一方,否则必会引起一场风波。
4.吃鸡时。不可同时吃蛋
——以色列
以色列餐厅的招牌上,如果有caudolls字样时,里面的菜单就要受到犹太教戒律的限制。caudous乃清静之意。
以色列人本来就不吃猪肉,但牛肉也不可随便吃。杀牛时,必须在拉比(犹太教的神父)的会同下,才可以动刀。另外,牛肉与牛奶是不可一起烹调食用的,还有鸡肉和鸡蛋亦如此,也许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赶尽杀绝的行为,未免太残酷了。
另外,没有鳞的一类例如海参也不准食用,所以邀请犹太教徒来作客时,绝对不要端出这种食物。
关于犹太教所禁之食物,旧约圣经的申命记中,摩西就曾明示过。
旧约圣经申命记第十四章第九节:
没有鳍和没有鳞的海产都不可食,那是肮脏的东西。
旧约圣经申命记第十四章第二十二节:
煮小羊时,不可用它母亲的奶去烹煮。
5.说话时,双臂不可交叉胸前
——中近东各国
人不只是说话时,就是平时和人相对面站着或坐着的时候,都不应将双臂交叉在胸前。
在利比亚地方,双臂交叉在胸前说话,是侮辱的表示。本来这种态度,在世界各国也都认为是不礼貌的。不过在中近东各国的情形较严重,而一致认为这是种侮辱或挑战的意思。
6.不可攀折花木
——以色列·(欧洲各国)
欧洲是个优雅的地方,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花草树木尤其令人喜爱,到欧洲旅游时,即使公园里的花再美,也不可顺手就摘,这是会受到严重处分的。欧洲人对一般植物和动物都爱护倍至,这不仅是爱心的流露,也是维护生活环境整洁的表现,所以当地人都很能通力合作。
以色列的气候干燥,土地贫瘠,本来就缺少绿地。因此政府便发起全国性运动,要全国国民为绿化环境而努力。这项运动不是暂时性的,相信以后只要有以色列国家存在,这运动就会持续下去。
每一个以色列人,都为了绿地的建设而大费周章,千方百计地引水灌溉干燥的地方,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并爱护植物。
因此到以色列或欧洲各国旅行时,我们理当响应当地的爱护植物运动。
7.就是免费供应的东西也不可浪费
——以色列
最近几年来,有很多青年人,到国外去旅行,其中有很多是一边打工,一面旅行的。每到一地方,工作的场所和性质都不一样,要能入境随俗才可以。拿以色列这一个国家为例,到那边工作时,必须要懂得自制。
以色列有许多农场,采取集体农场形态,标示所有农产品都得共有。不过,他们的集体农场和大际匪区的人民公社及苏联的集体农场制度或有不同。那是因为他们并不完全封闭在旧观念中,而是多方导入外来的协助,采革新的技术。目前,常地忙碌,因此任何人去打点零工,都非常欢迎。所以,有人就利用打工到以色列去旅行,不但管吃管穿管住,还能存一点钱回来,真是一举两得。
集体农场所过的是共同生活,一切农场上的东西都是共有的,在那些地方,自律是最重要的礼貌,想吃什么就可随便拿来吃,抽烟也不例外,爱抽几根就抽几根,但是,绝不可浪费,因为若有人浪费,大家都会受影响。
8.不可随便道歉
——以色列
有人说:“有两个以色列人在一起,就能形成三个政党。”可知以色列人是多么喜欢耍嘴皮子,他们常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争得面红耳赤。非但以色列人如此,就连德国人和英国人也多少有这种倾向。
夹在这种爱抬杠的人当中,偶而犯有小过错时,光是说一声:“真对不起!”还是得不到谅解的,一定要分析过错的原因,说的有条有理,才能获得原谅,否则的话,就会被瞧不起。
有个留学欧洲的学生,就很能把握这个要领。他到以色列旅行,搭乘公共汽车,因为人地生疏,一不小心坐过了头,下车之前,拿出钱来要求司机补票,可是司机嫌麻烦不接受:
“连自己在什么地方下车都会搞错,我没遇过这种笨蛋,不要补票了,特别优待你,赶快下车!”
这位学生,经常到以色列小住,深懂当地人的脾气,所以他就坚持主张补票才是应当的,且绝对不相让。后来,那位司机坚持不下,终于答应补票了。日后,他对我说起这事:“那时候,如果我向他道个歉,接受他的好意,不付钱就下车,他一定会再骂我是个窝囊废,中华儿女哪能憋得住这口气!”
以色列人凡事都如此,只要心中有什么话,非要等到自认理屈或达成谅解才肯罢休。
9.访问犹太教圣地或教堂时。应注意事项
——以色列
犹太教的代表国家,首推以色列,以色列建国未几,首都耶路撒冷,是众所周知的圣地。
以色列人不太注重一般礼节,连中央政府部长级的大官,时常不打领带就去参加晚宴。曾经有人向以色列朋友,要了一张某部长的照片,可是出人意外的,照片上的人并不是正襟危坐,而是穿了件圆领的汗衫。所以一般而论,他们的生活极为自由浪漫。
但是,到了以色列后,并不能就此完全不拘小节,譬如参观圣地,那就得谨慎从事了。耶路撒冷一地,就包括三个圣地。走进犹太教的圣地或教堂(synagogue)时,男子都要带上一种特别规定的帽子,不可无视于此处礼节,只从己之意而行。圣地的气氛非常严肃,不能像参观其他地方一样地随便行动,这一点是游客特别必须注意的事项。
10.千万不可走近疆界
——以色列、黎巴嫩、约旦、伊拉克、伊朗
在陆地相邻接的国家,很容易在疆界边缘,发生各种纠纷。
虽说是国界,但也不全像东、西柏林那样用一道墙围起来,大都只是随便插着有几根标示的小木桩或拉条铁丝以为界限。
常常有许多旅行者喜欢看国界,这也难怪,因为国内的四周是海洋,对国界的观念模糊,当然有机会就很想去看一看究竟。以色列的国家在比较重要的地方,都张有铁丝网。但也有比较草率的,只在每一百公尺处,放一个邮筒。游客们尤需注意的是到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国界要小心。假如在此地散步,不知不觉中越过了国界,很容易引起纠纷,这是缺少界限观念的国人应注意的一事。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仅仅多走了一两步,就有可能被当做间谍处理,不但自己遭殃,对相接触的两国都带来麻烦,更影响我们自己的国誉。
11.招呼时,无论握手或亲吻都要连续做两次
——阿富汗
阿富汗地方,互打招呼时,如果双方关系不十分亲密,只要彼此诚恳地握握手就行了,不过一定要握两次,关系亲密时,就得互相拥抱,这也要连续做两次。如果说二者关系非常亲密或要表示非常亲密时,就要拥抱亲吻了。男人与男人之间也不例外,亲吻也一定要做两次。不管表示礼貌的时间长短如何,一次都不足以表示敬意,阿富汗人的这种招呼方式规定,世界罕有,不过阿富汗人总认为无双不成礼,谁也莫可奈何。
12.绝不原谅说谎话和欺骗的行为
——阿富汗
与美国人和欧洲人相接触时,绝不可说谎或使出欺骗的手段来,因为一旦让对方知道了,便会遭受到很大的报复,而且整个人格都将扫地。因此凡是答应过的事和相约定的时间等,都要严格遵守。反观东南亚、印度、中近东及中南美各地的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大多数的人都马马虎虎,说话和行动都很随便,且不重视时间观念,这点值得令人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