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遍祖国名山之后,两度登临黄山,发出了“薄海内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则天下无山,观止矣”的赞叹。老天将众多美景集于黄山一身,似乎任何赞美的语言在此都是那么苍白无力。当你置身黄山时,那诗词的熏陶、书画的墨香,那苍翠欲滴的树、奇形怪状的松,加上日出、日落、云雾、松涛,佛光、秋色、雾凇、冰挂等自然景观,还有那宗教文化和新奇有趣的神话传说,都将带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黄山景区犹如一幅幅立体的壮丽画卷。
黄山在古代秦时叫黟山。相传轩辕黄帝曾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来此炼丹,并最终得道升天。依此传说,唐玄宗于唐天宝六年(747年)特改“黟山”为“黄山”。
黄山景区大,景点多,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而闻名,着名胜景包括: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三十六小峰、三十六大峰。
奇峰怪石
长年累月的地形变化,使黄山形成了众多巍峨奇异的山峰和幽深如削的山谷,其中的奇峰怪石数不胜数。莲花峰,像一朵初开的莲花娇艳欲滴,其他如“松鼠跳天都”、“仙女弹琴”、“关公挡曹”等山峰,都栩栩如生,让人看后浮想联翩。最奇的要属如同从天外飞来落于悬崖顶上的“飞来石”,它凌空而立,不和下面的岩体相连,却数年不倒。
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头的大石头即在此取景;还有的巨石干脆横在两座悬岩之顶,在空中架起险峻奇异的桥梁。
黄山还有壮观的摩崖石刻200多处,最大的摩崖石刻是青鸾峰的“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与青鸾峰浑然天成,实乃奇观。
云海
黄山之云,有时白云朵朵,有时乌云成片,忽左忽右,缥缈不定,时浓时淡,变化多端;有时可隔云海看见远处的高山,有时可在头顶摸到久违的云彩,置身黄山,就如置身在九霄仙境。郭沫若游黄山后曾题诗:“人在黄山,仿佛身在云海。”
黄山云海最奇特的时候是当云海经过双剑峰时,重重云雾被两侧的山峰约束,云海又会从两峰之间穿梭而过,再向下倾泻,如大河奔腾,又似万马咆哮,轻柔与静谧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动和奔流不息的力量。
奇松
黄山松是我国植物学上一种独特的树种,树形外貌奇美绝伦。尤其是位于黄山玉屏楼文殊洞顶的那棵“迎客松”,早就“名声在外”。它长在石隙中,枝干苍劲有力,
只有一枝低垂,像伸手招呼四方来客,因此而得名。散花坞还有一座光秃秃的、四面垂直的山峰,上面耸立着一根石柱,石柱顶上居然长着一棵松树,好像一枝笔锋朝天的大毛笔,人称“梦笔生花”。在悬崖峭壁上仪态万千的古松,使黄山赢得“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美誉。
温泉
黄山的温泉是其他名山所没有的,蕴藏于朱砂峰下,一年四季水源不断。
黄山温泉古称“汤泉”或“朱砂泉”,已有千年历史。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曾在此沐浴,浴后满头白发变成黑发,而后返老还童,黄山温泉因此名声大振,被称为“灵泉”。黄山温泉异常清澈,无色无味,其味甘美,可以饮用也可用来沐浴,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消化、神经、心血管、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和保健效果。
冬雪
黄山的冬雪飘飘扬扬,可称得上是大自然的上乘杰作,是精品中的“极品”,当之无愧的黄山“第五绝”。
黄山冬雪不是那种厚重严实并且持久不化的雪,它绝就绝在边下边融化,与山上的松、石、云、泉结合成新的奇观,奇妙的雾凇、树挂,把黄山装扮得如同一个珊瑚盛开的世界,天衣无缝,如天生就是一体。
雪后,遥望莲花峰,如同一朵怒放的雪莲;劈地摩天的天都峰,宛如银装素裹的仙女;九龙峰也变成了一条蜿蜒的玉龙,腾飞在黄山的云海之上。奇妙的黄山之雪,赋予黄山一个拥有无穷魅力的冬景。
当气温降到零下时,浓重的雾气凝结在树木、石块、草丛等物体上,立即冻结成白色固体冰晶,此即黄山“雾凇”之景。当“雾凇”出现时,整个黄山便变成了一座精雕细刻的冰山,棵棵树木变成丛丛珊瑚,毛茸茸,亮晶晶,晶莹剔透,像佩戴了玉环一样。微风吹来,树动枝摇,丁当作响。
黄山的冰也千姿百态。与泉同宽、与瀑同高的天然大冰足以让人目瞪口呆。着名的人字瀑、九龙瀑在冬日也一改“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潇洒,将半透明的汉白玉挂在悬崖上,阳光照来,银光闪烁,洁白无瑕。
黄山奇花异草、珍禽异兽种类繁多。山上有植物种类2000多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树种的有香果树、金钱松、黄山松、黄山杜鹃、望春花、小果青钱柳等,还有特产毛峰茶;山上有动物约300多种,其中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苏门羚、长尾雉等14种国家级保护的珍贵动物在此生活。
大量的民间传说是黄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金鸡叫天门”、“童子拜观音”、“仙人翻桌”、“仙人指路”、“仙人晒鞋”、“石猴望海”等。
黄山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富有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历代文人墨客的无限遐想和创作激情。从盛唐到晚清的1200年间,仅赞美黄山的诗词就有20000多首,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此留下了“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的绝妙诗句。其他如范成大、贾岛、龚自珍、郭沫若、老舍等都有不少佳作流传。徐霞客、袁枚、叶圣陶、丰子恺的散文也流光溢彩。佛教的盛行也导致这里寺庙林立。故黄山丰富的文化积淀珍品,不可计数。
精华必看
如果说黄山是云雾之乡,那么云海就是黄山第一奇观。这种独特的自然景观,是装扮这个“人间仙境”的顶级美容师。其奇妙之处,就在于黄山云海似海非海,似云而又不完全像云朵。团团簇簇的轻云,山峰间变幻着各种形状,把黄山峰林装扮得犹如蓬莱仙境。这绝妙之景,令人神思飞跃,仿佛进入梦幻中的童话世界。
峰石的实景和云海的虚景绝妙的配合,形成一片烟水迷离之景,是画意,是诗情,是含而不露的娇娘子。烟云飘动,山峰似乎也随之飘动,变幻无常的云海也给游人造成“物换星移”的错觉。彩云随山形跳跃着多姿的舞蹈,山形则与彩云发生“移花接木”,它们时动时静,如魔法一般莫测。
“自古黄山云成海。”以峰为体,以云为衣,瑰丽多姿的“云海”以美、奇、胜、幻享誉古今,尤其是雨雪过后,天空初晴,日出或日落时的“霞海”最为壮观。石、松、山峰漂浮在云海中,忽隐忽现,置身其中,犹如进入梦幻境地,令人飘飘欲仙。“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它给人留有驰骋想象的余地,能引起游人无限的冥想和遐思。
黄山的云,云量之大,云彩之多,云层之厚,云雾变换之快,都是绝无仅有的。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5月是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尤其是雨雪天晴之后,逢日出、日落之前,云海必定会出现并且最为壮观;光明顶顶部高旷平坦,是观云海的最好去处,伫立在此,一片烟云尽收眼底。
深度体验
踏入云海,你很难分清这到底是山还是海,或者本身就是山和海的结合吧。这虚无缥缈的存在,这感受得到却摸不着的水雾,愈加挑逗着你那颗蠢蠢欲动的好奇心。确实,黄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虚幻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装素裹下的圣洁之美,无不给人以独特的享受和如入仙境的感受。让人徘徊在这灵动之地,久久不愿离开。
总之,体验黄山,只要用感官即可,再优美的语言也无法确切描述其意境。
延伸阅读
相传在宋代,有一个叫单福的石匠技艺精湛,他一生勤劳,给别人造了许多精美而结实的桥。在别人眼里他很优秀,可谁也不知道他的苦衷:他想在家乡江水之上建造一座桥,却苦于没有帮手。老石匠的膝下只有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叫小娇,可造桥要到深山采石,承受百里运石的苦和累,一个弱女子怎么受得了?小娇知道父亲的想法后,觉得自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为父亲排忧解难,便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父亲让自己也去采石。单福没办法,只得含泪点头。
单福又叫来他的三个徒弟,五个人承担着一个“大工程”。由于开山运石实在很苦,大徒弟和二徒弟不能忍受,先后不辞而别。单福和女儿、三徒弟为修桥铁了心,继续风里雨里苦干着。但好几年过去了却收效甚微。思前想后,小娇一咬牙,请人写了“捐身修桥”四个字贴在胸前,身后插个草标,坐到江边石堆旁。几天的时间里,无数人来了,又走了,都源于害怕那滚滚江水。这天,忽然来了个身背扇子的瘸子,摘了草标,问小娇是否愿意跟他走。小娇说:“把大山里开采的石头全运到江边后,我就跟你走。”这时只见瘸子挤出人群,腾云驾雾,很快来到百里外的大山,从背后取出扇子,对着单福和三徒弟开出的石头扇啊扇。奇迹出现了:石头都飞了起来,又不偏不歪地正好落在江边,就连单福和三徒弟也被瘸子从山上扇到造桥工地。就剩下最后一块巨石了,瘸子坐在石上与石头一起飞往江边。飞到江之上空时,他正好听见单福说“石头够了”,此时江边站满了人,瘸子没敢让巨石落下,便驾起云头,飘游到黄山上空,见这里风景秀丽,将石头落在此地。从此,这飞来石就给黄山增添了绝妙的一景,令人浮想联翩。后来人们才知道,这瘸子便是八仙中乐善好施的铁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