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的时代,生意要想大发展,必须寻找官场的保护,有一个坚强的官场靠山,就意味着做生意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少的风险。
52大树底下好乘凉
胡雪岩深谙中国的经商之道,他直言:“我做生意不能没有靠山。”
他白手起家,事业一路攀升,直至如日中天,成为头戴红顶子,身穿黄马褂,朝廷允许在紫禁城骑马的一位显赫的“红顶商人”,他的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权场势力的支援。他结交权场手法独到、方式灵活。可以说,胡雪岩是同时代商人借势权场的典范。
胡雪岩为什么会说:“我做生意不能没有靠山。”他为什么要借势权场?这是由胡雪岩生活时代的特殊性决定的。
对商人而言,胡雪岩生活的时代是特殊的,其特殊性就在于对封建专制的官僚政治制度。在这样的体制下,商人在社会中处于最末流,士、农、工、商的次序十分明显,这种体制与商人的活动是相矛盾的。由此造成官吏对商人危害十分严重,一个极小的守门吏都可以以其职务特权随便影响一个小商贩的生意。较大的官吏则更严重,他可以以各种貌似合理的理由强行征税,或者宣布该贸易为不合法。
面对这种情况,商人要想经营下去,必须做出合适的对策。一般说来,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商人设法避开官吏,但这是一种消极的策略。二是设法与官吏阶层沟通,以争取他们的保护。很显然,所争取的官吏职权越大,能给商人提供的活动范围就越大。三是一些商人甚至直接进入官吏阶层成为官商结合体,像范蠡、子贡、吕不韦、桑弘羊等,人们分不清他们到底是官还是商,他们既善于以商经官,又善于以官来经商。虽然胡雪岩名义上也是一个官商,但由于胡雪岩不喜欢做官,他的官衔多半是一种名誉,他属于第二类,即争取官场靠山的那一类商人。
中国封建官僚制度发育周期长,内部形成一整套完备的升迁制度与习俗。依靠大官僚而使自己升迁顺利,已经是一种世人非常熟悉的事情。所谓“官官相护”、“朝中有人好做官”,就是说这一习俗。胡雪岩年轻时长期做跑街,与一帮挖空心思捐官的人打交道,逐渐熟悉了这一套习俗。他非常明白,在这个特殊的时代,生意要想大发展,必须寻找官场的保护,有一个坚强的官场靠山,就意味着做生意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少的风险。
于是,胡雪岩的商路紧靠官场大树乘凉的特征较为明显。他之所以能够白手起家办钱庄,靠的是王有龄的官势,进而能够垄断战时浙江的财政,靠的也是王有龄。随后,又靠何桂清和左宗棠,使他的经营冲破先前的浙江范围,向外扩张,称霸东南半壁江山,并在全国商界占据重要地位。事实证明,胡雪岩依靠官场大树的策略是有其必要性的,他为结交官府所作的努力也是绝对值得的,他所得来的巨大财富,绝大多数是依靠官府而来的。
当然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倚重官势终究不稳定。肥缺人人想占,这就构成了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局势一动荡,靠山就难保,胡雪岩后来的衰败,官场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在一个官僚政治社会,借助官势对经商事业来说,总体上是有其必要性的。当今世界,不管在哪一个国家,官商结合的事例都是随处可见。比如,有很多半官方的慈善基金会,资本家们大多非常踊跃地为其捐款,看似只是为了单纯的公益事业,其实不然,他们出资往往都附加一定的条件,要求接受基金的机构必须为他们打通官方的某些关系。不过,这种事情如今变得越来越隐蔽了,普通人很难看出其中的门道。
53投资有用的贵人
胡雪岩说:“有钱可用,还要有机会,还要看人。”
这句话,是在告诉人们借势官场的方法。官场有权势的“贵人”很多,一定要选择对自己有用的贵人。
杭州收复以后,胡雪岩原来的官场靠山——何王集团已土崩瓦解。何桂清因为在太平军的攻战中弃城逃跑,成为朝廷的罪犯,完全失势;而王有龄又为朝廷殉节吊死在杭州。胡雪岩要在商场上大展拳脚,必须寻找新的权场靠山。在寻找新的权场靠山的过程中,胡雪岩就奉行投资有用贵人的策略。
胡雪岩开始准备投资有用贵人的策略。
胡雪岩开始准备投资收复杭州的蒋益澧。蒋益澧收复杭州后,坐镇杭州,成为杭州的“当家人”。与蒋益澧一见面,胡雪岩觉得蒋益澧为人倒还憨厚,如果结交得深了,便可以成为第二个王有龄,将来言听计从、亲如手足,那就比伺候脾气大得出名的左宗棠痛快得多了。但是,在去谒见左宗棠的路上,胡雪岩与蒋益澧的属下及表侄何都司的一番交谈,使胡雪岩改变了主意。
胡雪岩与何都司一行来到距左宗棠大营安溪不远的瓶窑镇,休息吃饭。胡雪岩跟何都司对酌,听何都司谈论左宗棠。
“我们这位左大帅,什么都好,就是脾气不好。不过,他发脾气的时候,你不能怕,越怕越糟糕。”何都司说。
“这是吃硬不吃软的脾气。”胡雪岩说,“这样的人,反而好相处。”
“是的。可也不能硬过头!最好是不理他,听他骂完、说完、再讲自己的道理,他就另眼相看了。”
雪岩觉得这两句话受益不浅,便举杯相敬,同时问道:“老兄,你跟蒋方伯多少年了?”
“我们是至亲,我一直跟他。”
“我有句冒昧的话要请教,左大帅对蒋方伯怎么样?是不是当他是自己的替手?”胡雪岩问道。
“不见得!”何都司回答说,“左大帅是何等人?他当自己是诸葛亮,哪个能替代他?”
这两句闲谈,在旁人听来无关紧要,但对胡雪岩来说,却不是亚于一道惊雷。他猛然意识到投资蒋益澧,以他为自己新的官场靠山不妥。显然,左宗棠对蒋益澧,不可能像何桂清对王有龄那样,惟恐提携不力。胡雪岩原先以为左宗棠会力保蒋益澧做浙江巡抚,而朝廷原定的浙江巡抚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将另有安排。现在看来,全然不会是这样,因为从蒋益澧本身的能力来看,实在还不够格当一省的巡抚。于是,胡雪岩打定主意,今后自己寻找官场靠山,只有死心塌地去走左宗棠的路子才行。
就这样,胡雪岩为自己重整旗鼓,从投资蒋益澧改为投资左宗棠。后来的事实证明,胡雪岩的选择是明智的。
选人其实也是一个选择机遇的过程。有的人可以助你逢凶化吉,事业兴旺发达;有的人却对你毫无用处。善于选择对自己有所帮助的“贵人”,也就是在为自己创造发达的机遇。
54雪中送炭,涌泉相报
胡雪岩投资官场有许多巧计,“雪中送炭”便是其中之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发迹的起点——资助王有龄进京捐官的故事。
王有龄本是福州人。其父为候补道,分发浙江,在杭州一住数年,没有得到过什么好差使。
候补道老病侵扰,心情抑郁,客死异乡,身后也没有留下多少钱。王有龄无力送其父亲回家乡安葬,同时家乡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亲友,只好客居杭州了。王有龄的父亲在世时,曾为王有龄捐了一个正八品的盐大使官衔,但也从未放过实缺,因为王有龄还差手续。在清代,捐官只是捐了一个虚衔,获得了一张吏部颁发作某一类官的“执照”,如果要想补缺,必须到吏部报到,再缴一次补缺费,称为“投洪”,然后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候补。王有龄差的就是这一笔“投洪”费。同时,王有龄自己也想进一步改捐个县令之类的正经官衔,好好干一番事业,而这些都苦于没有一文钱的资本。
胡雪岩认识王有龄的时候,王有龄已穷困至极,每天在一家茶店里穷混,一壶茶泡成白开水还舍不得走,中午四文钱买两个烧饼,算是一顿。潦倒落魄,无精打采,让人看了生厌。但王有龄的架子还不小,经常两眼朝天,越发没有人爱理他了。从王有龄这副不肯放下穷酸读书人的架子中,胡雪岩看到了某种希望,想和王有龄结交。
一天,胡雪岩在某店里下象棋,赢了二两碎银子,便力邀王有龄去一家小酒店对酌。王有龄推辞一番,盛情难却,也就跟着去了。交谈之中,胡雪岩知道王有龄的心事:空有一腔抱负,却无钱捐得前程。于是,胡雪岩决定帮助王有龄进京捐官。他冒着丢掉饭碗的危险,把收账所得本该交回钱庄的500两银票,转手赠给王有龄。王有龄当时一下子愣住了,心里发酸,眼眶发热,尽力忍住眼泪,不知说什么才好。好久才想出一句话:“小胡,你为什么待我这么好?”
“朋友嘛!”胡雪岩答道,“我看你好比虎落平阳、英雄末路,心里说不出的难过,一定要拉你一把,才睡得着觉。”
王有龄终于忍不住,热泪不断。从此,胡雪岩与王有龄结下了患难之交的情义。
随着王有龄求官成功,由海运局总办至湖州知府、浙江巡抚,胡雪岩及其开办的钱庄得到了很多好处,特别是王有龄以浙江巡抚通令:全省凡解粮饷必须由胡雪岩汇兑,否则不予接纳,这不仅使胡雪岩及其钱庄获得战时省库的垄断经营权,而且使胡雪岩及其钱庄在众多商家中声誉鹊起。
55靠真才实干赢得赏识
胡雪岩在权场上寻求左宗棠这座大靠山,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靠真才实干赢得赏识。
左宗棠在青年时代曾经写了一幅对联明志: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像左宗棠这样自比为诸葛亮,做事光明磊落的封疆大臣,对小恩小惠是不屑一顾的,他看重的是可以辅助他成就大业的人才。胡雪岩深知这一点。他借势左宗棠的手段,主要就是对左宗棠在施展抱负、建功立名的过程中给予莫大的支援。
1862年2月,胡雪岩把受王有龄委托,从上海采办来,因故未能运入杭州的军需大米一万石运入杭州济困,作为谒见当时新任闽浙总督兼浙江巡抚左宗棠的见面礼,马上就得到左宗棠的信任,并引为座上客。从此开始两人长达20年的亲密合作和倾心交往。此后,胡雪岩通过购买武器、采粮,参与左宗棠镇压太平军及陕甘回民起义的行动。后来又在洋务运动中帮助左宗棠处理洋务事宜。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左宗棠60多岁的高龄挂帅出征,与阿古柏等分裂势力逐鹿西北边疆的时候,左宗棠的政敌冷嘲热讽,各省观望延援,胡雪岩却精心选购西洋军火,奔走筹借洋款,为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一中外瞩目的大事出了很大的力。在当时左宗棠的眼里,胡雪岩不亚于春秋时犒师救郑的弦高、西汉时输财助边的这一类良商。
为此,胡雪岩获得左宗棠的高度信任和倚重。由于有出将入相的左宗棠作靠山,胡雪岩在总办粮台、劝捐、军火买卖和借款中,捞了不少好处。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有了左宗棠手下红人这一块牌子,胡雪岩在商场上更是左右逢源了。
56要善于洞察心机
在官场上寻求靠山献贿,并不是都是“拿着银子去送就是了”这样简单,而是大有学问,得洞识贪者的心机,做到不露声色。
光绪七年三月,胡雪岩来到北京,目的是为了疏通中央政府,同意向洋人筹借300多万两银子的外债。当时,满族人官均金担任户部尚书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如果想借外债就必须过这一关。胡雪岩知道,要想过关,当然得送银子,但胡雪岩并不认识这个官均金,同时,送银子也得有门道才行。胡雪岩不是等闲之辈,很快就探听出一条门道。
原来,北京有个极出名的地方叫“琉璃厂”,那儿专门出售各种文物字画和各色古董。虽然当时清政府的权贵都视贿赂为理所当然,但碍于面子,也没有人敢公开进行。由此,他们想出变通的“戏法”——就是跟琉璃厂的商家挂钩,由他们担任贿赂的“中继站”。比如,某人向某大员行贿,就先跟琉璃厂的商家接头,讲定用若干银子买下一个古董或字画。接着,商家到大员家里去取得古董或字画,回到琉璃厂,卖给行贿者。行贿者拿到古董或字画后,给大员送去。琉璃厂商家留下手续费,然后把剩下的银子交给大员家里。
对大员来说,他只是把东西“卖”给琉璃厂,由商家再卖给行贿者,行贿者又把东西当做“礼物”送回大员家。银子是由商家送来的,大员并没有收“银子”,而收取古董或字画只是文人的爱好。
于是,胡雪岩也采用这种方法,非常巧妙地把3万两银子送到官均金手中,结果,这位财政部长兼外交部长,在朝廷上拼命说借洋债的好处,胡雪岩如愿地得到借外债的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