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规矩,人多了,规矩便成了制度。企业是由人构成的,对于身为管理者的你来说,制度便是你手中管理下属、让企业提高效率的最有力的武器。要想掌握这个利器,你不但要制定出良好的制度,还要时时刻刻用好它。如果制度这个利器当中被掺了杂质,那么它也就不再锋利了。
严密的制度,是高效管理的关键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方法,否则无法成功。在今天,“规矩”被人们赋予了新的意义,变成了法则、标准、规范或者习惯。于是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矩和制度,否则什么事也做不成。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有这样一条制度,不允许迟到和早退。因为有这条制度的存在,所以员工们能够按时上班下班。想想看,如果没有这条制度的约束,那么公司还能正常运转吗?很难!员工们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慢慢悠悠到公司,然后开始工作,过一会儿累了,于是又早早地下班。如果是这样,那么公司将不复存在。
我们知道,是制度在约束着员工,让他们按时上班下班,认真工作。
所谓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规范或一定的格式。而规章制度,则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通过这两个名词,我们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规章制度就是企业内部的法律。
法律的健全与否,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安危与稳定。同样,企业里的法律是否健全,也影响着这个企业的发展。作为管理者,要想管理好团队或者企业,就必须从规章制度着手。如果企业或者团队原本就有很严密的规章制度,那就改进它,使它更严密;如果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够严密,那就应该注意了,必须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
通过一个故事,我们来看制度不严密对企业的危害: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食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一个人,轮流着来。这样做看似公平,但实际上弊端不少。于是,几周下来,他们只有自己分粥的一天是吃饱的。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刚开始的时候,这种方法还挺有效,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就不行了。权力容易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贿赂分粥的人,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高尚的人也腐败了。
没有办法,他们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是,他们却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这种分粥法更要命,长时间吃凉粥,谁也受不了。
最后,有个聪明人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所以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稍微有点出入,也只能认了。于是,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管理故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制度对管理的影响。制度不完善,管理一片混乱;合理完善制度之后,团队越来越好,成员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好。所以,我们要明白,一个企业或者团队如果经常出现问题,就可能是制度有问题。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想办法,让制度严密起来,少出现或者不出现漏洞。其实,那最后的分粥方法,就是改进版的制度。只有在这样的制度下,才能更好地管理团队。
有位出色的酒店管理者,经常向别人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酒店里的故事。一天,有一位老太太给酒店打来电话,说要找一缕头发。为什么要找头发呢?原来,这缕头发是她死去的丈夫的。由于非常想念丈夫,她总是随身带着它,睡觉时就将它放在枕头底下。可是那次住酒店时,由于一时疏忽,她离开时忘了带走头发。酒店服务员在打扫卫生时发现了那缕头发,已经随手扔掉了。这还需要找吗?当然要找!最后,酒店员工翻遍整个垃圾箱,才找到了这缕头发。这件事,让老太太十分感动。
这位酒店管理者讲这个故事,无非是想炫耀自己的管理很到位,员工很尽责。
可是,当他又一次讲完这个故事,随口问另外一家酒店的管理者时,却遭到了打击。他问另一家酒店的管理者:“你们酒店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吗?如果有,你们的员工又是怎么做的呢?”对方摇了摇头,笑呵呵地说:“我们的酒店从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他奇怪地问:“不会吧?难道你们从来没有遇到过丢了东西的客人?”
对方回答说:“任何一个酒店都会遇到丢东西的客人。不过,我们的酒店有一项规章制度,那就是在客人退房以后,服务员如果发现客人遗落下来的东西,一律要好好保存。不管那些东西值不值钱,哪怕只是一张废纸,也要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少则三天,最长可以保存一年。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怕无意中扔掉客人有纪念意义的东西。”
哪家酒店的管理更到位,已经很明显了。同样是对待客人遗落的物品,前者员工的表现固然让人感动,但毫无疑问,他们的管理并没有做到位。虽然他们费尽力气帮助那位老太太找到了头发,可是在这种管理方式下,有些客户的物品肯定会丢失。而后者,却完完全全避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也看出来了,后者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些,只不过是制度比前者更完善、更严密一些。严密的制度,才是高效管理的关键。无论什么时候,规章制度永远是管理者手中最有力的武器,谁的武器更精良,谁就能够取得最辉煌的胜利。
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保障企业合法有序地运转,并调节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利益关系,将企业内外矛盾降到最低限度。建立健全、严密的规章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可以说,健全严密的规章制度是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的可靠保证,能够保障企业运作的有序化、规范化,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同时,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地设置权利、义务、责任,使员工能预测到自己行为的结果,便于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目标努力奋斗。
总而言之,无论一个企业或者组织的规模是大是小,要想实现持续、健康、协调的发展,全面、系统、严密的规章制度都必不可少。制度定好了,严密了,才能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才能使企业的各项既定目标得以达成,使得企业快速向前发展。
一句话,有着严密合理的规章制度的组织,才好管理。
人情是制度的大敌
中国人尤其喜欢讲人情。
人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情分,看起来像是必须要讲的一种东西。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情分,那么生活就会变得冰冷和枯燥。想想看,如果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一群“不讲人情”的人,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不寒而栗!所以,在大多数时候,我们要讲人情,尤其是亲情、友情。但是,有些时候,人情却会成为我们的羁绊。比如,在制度中。
是的,人情是制度的大敌。我们需要明白,掺杂了人情的制度,就不再是合理、规范、有效的制度,就很难起到制度应起的作用。掺杂了人情的制度,就如同掺了水的假酒,不仅味道不醇厚,还会让人起抵制之心。
在制度中,人情的危害真有这么大?确实如此!在一个节目中,有这么一段对话:一个单位的领导说:“我只是轻微违反了‘八不准’的规定,却受到了严肃的处理,当时我委屈得一晚上没有睡好觉。”这个单位的另一个领导接过话来说:“你不知道吧,为是否处理你,怎样处理你,我三个晚上没有睡好觉。”在这里,人情的危害显而易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竟然为处理一名违纪的下属,三个晚上没有睡好觉。这还不是人情惹的祸?好在这位领导还是处理了违纪的下属,如果他的意志不够坚定,那么处理肯定会变味。其实按照规章制度,违纪就要接受处罚,事情一点儿也不复杂,照章办事就可以了。但是人情,却让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起来。
因为人情,我们在执行制度、坚持原则的时候,变得艰难起来。人心都是肉长的,在制度和人情之间,我们往往会左右摇摆,甚至舍制度而顾人情。比如,需要处理一个违反制度的员工时,我们会想这个员工平常表现不错,只是偶尔犯了错误,网开一面,从轻处理吧。这样想,也这样做的时候,制度已经变质了。可以说,在人情的影响下,制度往往会变质甚至出现漏洞。毫无疑问,这样的漏洞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何小姐是某进出口贸易公司的职员,公司制度很严,要求每天上下班准时打卡。
作为都市上班族中的一员,何小姐和很多人一样,为了多休息一会儿,每天总是要拖到最后一分钟才起床。没办法,工作太辛苦。为了节省一些房租,她把房子租在郊区,每天早上必须在上班高峰期挤让人头痛的公交。时间太紧,所以她也成为众多顾不上吃早餐的上班族中的一员。不是不想吃,而是没有时间吃。其实她很清楚不吃早餐的危害有多大,无奈时间总是不够用。
她是老员工,和领导关系很好。因此,打完卡再下楼买早餐成了她的习惯。领导理解她,对她的这种行为,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吃个早餐晚到一会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不巧,原来的领导被调离,换了一个新领导。
这天早上,何小姐到公司后,看还没有到上班时间,就像往常一样打了卡,放下包,拿上零钱就下楼了。这段时间,她已经养成了吃早餐的习惯,早上不吃还真不行。
写字楼下面有固定卖早餐的摊贩,有很多人在买早餐。她匆匆忙忙地买了早餐,赶回公司的时候,还是迟到了几分钟。放在以前,这点事根本就不算回事。可是,在公司门口的时候,她却正好遇到了新领导。
新领导看看表,有些生气地说:“现在是上班时间,你手里提的什么?办公室是上班的地方,每天早上来的时候办公室都成餐厅了!吃个早饭要耽搁多长时间?你们就不能早起个一二十分钟……”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何小姐也没理由反驳。而且殃及池鱼,整个办公室里的人都跟着挨了批评。
批评还不算完,“铁面无情”的新领导硬是按照公司制度,把何小姐按迟到处理。结果,她这个月的全勤奖没有了。
何小姐很委屈:每天早上要花一个多小时坐车上班,已经起得很早了,自己还年轻,有睡不够的觉,总觉得很困。难道,公司就这么在乎那几分钟的时间?那几分钟能做什么?她想不通,认为领导太没有人情味。后来越想越憋气,她决定辞职。
是领导没有人情味吗?自然不是!是因为制度不允许。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把人情比作人的一条腿,那么制度就是另一条腿;把人情比作车的一个轮子,那么制度就是另外一个轮子。人要有两条腿,缺一条走不快;车要有两只轮子,少一个跑不了。但是,人的两条腿和车的两只轮子,永远不能混在一块儿。这也就是说,企业中要有人情,但这个人情却不能与制度相融合。人情是人情,制度是制度,这两者分得清清楚楚,企业才能正常运转。否则,迟早要出问题。
其实我们应该知道,在官场上,因为人情和制度混在一块儿而出问题的官员,实在是太多了。人情是制度的大敌,这一点必须要弄清楚。事实上,那些优秀的管理者,总能够很好地划清人情和制度的界线。
有规矩才有方圆,有了法律法规,社会才能有条不紊地运转;有了各项规章制度,企业才能正常运转。规章制度是一把尺子,是我们工作的准则,我们只有在遵守制度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工作。而在很多时候,人情会让我们偏离规章制度。
当然了,企业中可以存在人情,只不过,一定要在遵守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谈人情,否则免谈。对于管理者来说,一定要弄清楚人情和制度之间的关系,切莫混淆。
处罚要宽严适度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经常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奖励和处罚。员工或因业绩突出,或因做出贡献,或因忠诚尽责等,都会受到管理者给予的奖励。无论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都是让人高兴的事,员工也乐于接受,所以管理者的工作很好做。可是,管理者在依照制度对违规员工进行处罚时,就不那么好做了。
原因是,处罚的“度”有时候并不好把握。
对于那些在制度上有明文规定的处罚,管理者很好把握。比如,公司制度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五分钟以内,需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迟到五分钟以上、半小时以内,需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这个标准很明确,管理者可以轻松地依照这样的标准,对迟到的员工进行处罚。制度摆在那里,违规员工在接受处罚的时候,可能会不高兴,但却不会有抱怨。毕竟,他确实违规了。
可是,有一些处罚的“度”却并不好把握。比如,有的员工上班时不专心,身在岗位,心却跑一边去了。员工明显违规了,可是公司制度上却没有明确规定应该怎样处罚。那么这个时候,管理者应该怎样去处罚违规员工?事实上,在企业里,这样的情形很常见,因为规章制度里不可能详尽地标注清楚每一种违规的形式以及处罚方式,那太不实际。所以,有些时候,认定员工违规的时候,可能根本就无“规”可依。即便是这样,作为管理者,还是需要对员工进行处罚。而这个时候,处罚的标准,掌握在管理者手中。当然了,管理者的处罚,还是不能偏离规章制度。
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懂得,处罚时一定要宽严适度。处罚的目的并不在罚,而是希望违规者以此为戒,能够不再违规。所以,处罚一定要使受罚者没有怨言,心服口服。我们必须让他们知道,惩罚只是一种手段,对受罚者是教育,对其他人则是警醒,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所以,高明的管理者处罚违规员工,不仅不会让他们产生怨言,而且还会让其从中吸取教训。
某公司的老板突然召集各级管理者开会,宣布他的最新整改措施:“为了激励员工的士气,从即日起,各部门开始做业绩评比。月底,各部门业绩交财务部结算统计,落后的部门全部减薪一半。”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这两年受大环境的影响,公司业绩一直下降。虽然各部门都在苦思对策,但没有想到很好的办法。让大家始料未及的是,老板想出了这招减薪的措施。
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妥当,惩罚太重,但老板却说:“你们没有看报纸吗?人家香港的公务员不也准备减薪?”老板的这番说辞,果然堵住了所有人的口。
一个月后,绩效较差的三个部门果然被减薪一半。虽然大家事前都知道会有这种结果,但内心还是抱着一丝希望,以为老板是虚张声势吓唬大家。毕竟,大家的薪水都不太高,减薪一半的处罚太严厉了。
老板以为,实行这种处罚措施后,员工们肯定会竭尽全力工作。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很快公司中下层开始出现一些不满的声音,工作上也普遍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到最后,连老板“没钱发薪”的谣言也出来了,甚至还传到了竞争对手那里。于是,公司开始动荡。直到这个时候,老板才发觉事态的严重。
最后,他终于收回决定,恢复原来的制度,一场风波才平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