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引起了德卢加的重视。他开始反思,认为是自己的多疑和疏忽导致判断失误,从而冤枉了一位尽职尽责的好员工。他开始思考,为什么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能够多为员工们着想,多关心他们,还会发生这种事吗?显然不会!
从此之后,他学会了如何关心下属,懂得处处为下属着想,和下属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当然,下属们对公司的忠诚度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尽心尽力地为公司做事。
虽然说忠诚的团队好管理,可忠诚并不是自来水,随时拧就随时有。要想收获员工的忠诚,就必须付出感情。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给予员工关心和理解,多信任他们,让他们的忠诚有生根发芽的土壤。这样,他们的心才会慢慢向我们靠近。
当然了,除此之外,管理者还应该把员工的利益放在心上。因为,无论何时,员工的利益都是忠诚的基础之一。
培养一群人,而非培养接班人
奥尼尔是美国一家汽车公司的销售总监,作为管理者,奥尼尔工作很认真,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但是,奥尼尔总是觉得自己的工作太多,像是没有尽头似的,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在想着如何做出好的业绩,然而自己团队的销售业绩仍得不到提高,一天下来,他总是精疲力竭。对于这样的现实,奥尼尔觉得很难接受,作为管理者他在尽心尽力管理下属,但是得到的回报总是和付出不成正比。如果再这样下去,自己迟早有一天会卷铺盖走人。不久后奥尼尔决定培养一个下属来帮助自己。
于是,他开始把要做的事按重要性、难易程度来安排。同时,也把各项工作分给下属去做,这样既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又能够让下属的能力得到提升。自己只负责三件事:第一,布置工作。每天他都会安排好每个下属做什么,该如何去做。第二,协助下属。作为管理者,奥尼尔有责任指出下属的不足之处,并帮助改正,同时也会教导下属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第三,验收。下属完成工作后,自己都要去检查完成的质量,让下属进行总结。一个季度后考核,会给予员工奖励或者惩罚。
在尝试了这种管理方法后,奥尼尔发现,自己的心渐渐地轻松起来,而下属也有了工作的积极性,销售业绩步步高升。
奥尼尔的管理方法效果很好,每天也有充足的时间去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意味深长地说: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好最重要的资源——人。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不是亲自去完成任务,因为公司的任务很多,管理者根本就忙不过来。这时管理者就要学会任用下属,培养下属,让下属来分担一些任务,这样管理者就能抽出时间去管理。
奥尼尔的销售业绩进步神速,他的团队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也很轻松。从奥尼尔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怎么做。管理者必须要使用好公司中最重要的资源——人,使用人,培养人,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责。
但很多管理者往往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那就是他能够培养一群人,却只培养了一个人。很多管理者都有为自己培养接班人的想法,不过,企业的发展只靠一个独当一面的人才是不够的。作为管理者,我们不仅需要培养人才,更需要培养尽可能多的人才。
在赵薇主演的电影《花木兰》中,我们看见一个强悍的女人在操练自己的队伍,操练对象是所有的步兵,而骑兵们另有训练。操练一个人,上了战场也逃不了一个“死”字,但是操练一群人就不一样了。力量是汇聚出来的,力量越大,在战场上就越容易取胜。当今的企业也好比是一个战场,因此管理者在培养人才方面,不能仅仅针对一个人,而是要把目光放长远,面向一群人。
柳传志曾经说过,管理者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有一定的战略,比如,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水平,就安排什么样难易程度的工作。如果工作简单的话,不利于一个人的成长,而工作太难的话,则会严重消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锐气。柳传志给予年轻人发展的机会,给予人才发展的舞台。作为管理者,柳传志的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一群人,而不是培养一个人”。
柳传志被人称为联想公司的“教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在管理人才方面有独特的方法。柳传志十分迷恋长篇小说《斯巴达克思》,这本小说最让人震撼的就是斯巴达克这个人物,勇敢的斯巴达克建立了一个“斯巴达克方阵”,这个方阵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里面有骁勇的角斗士,也有懦弱的奴隶。但是在经过训练之后,这支“杂牌军”却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杀得古罗马精锐军团片甲不留。
柳传志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像小说中描述的队伍一样,结成一个方阵,前面的人倒下,后面马上就有人补上,阵脚不乱、气势不减。柳传志常常想,要是能够做到这样的话,即使公司遇到了大风浪,也会处变不惊。于是,柳传志给自己定下目标:要为公司培养“一群人”。有了这样一群人,联想公司的发展会如虎添翼。
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有一个好的管理班子,这个班子不但能制定战略,还要有执行能力和带队伍的能力。要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1994年,联想设立了总裁办公室,这个办公室不是给一个人的,而是给一群人的。柳传志把公司内具有良好塑造性的人才全部集中到了这个办公室内,这些人中,有的是企业一线业务部门的总经理,有的是管理部门的总经理。这些人都不知道柳传志的目的,只是柳传志每次做决策的时候,都会叫这些人来总裁办公室讨论,而柳传志本人也从不缺席。有时候,一个问题会讨论数次,但柳传志总是不厌其烦地和大家一起争论。
渐渐地,在总裁办公室的这些人发现,每一次都能学到东西。柳传志的目的也变得清晰起来,他在为联想培养一群人,而不是培养一个人。
如今,很多企业都会对新进人员进行集体培训,一是节省资源,二是可以造就更多的专业人才。这样可以达到柳传志说的那种境界,一个倒下了,下一个会立马接上来,不会阻碍一个队伍前进的步伐,不会因为人才缺乏而愁眉苦脸。
管理者只培养一个下属的时候,下属往往会因为没有对手,觉着没有竞争力,时间久了,就会懈怠起来。而培养一群人的效果就不一样了,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竞争,时时刻刻都在虚心学习东西。培养一个人,或许他最后会成为自命不凡的人物,野心也会越来越大,最后企业得不偿失。但是培养一群人就不同了,他们会相互制约,相互督促。就像杨元庆、郭为、朱立南等,这些都是柳传志自己培养的人才,现在这群人撑起了柳传志退休之后的联想。
对企业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企业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有很多种方法,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最适合企业现状的人才培养模式。当然,培养一个人简单些,培养一群人就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回报与投入成正比,单单培养一个继承人所带来的回报是远远无法与培养一群人相比的。
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
众所周知,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人才是企业向前发展的根本保证。所以,人才的流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使得企业发展的脚步迟缓、停滞,甚至后退。正因为如此,如何能够使人才不流失,就成了每一位管理者极为关心的问题。
我们知道,人才流失最主要的形式是员工离职。无论企业花费多大精力去培养员工,一旦员工离职,那么企业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人才流失的另一种形式,是有能力的员工没被发现和重用。事实上,不少企业中都存在着有能力的员工不被重用的情形。当然了,这种情形最终还是会导致员工离职。因此,管理者要想使人才不流失,就一定要学会“留”住员工。
如何才能留住员工?根据调查,在众多离职原因中,企业的晋升机制不健全占了很大比重。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现代社会的人们对晋升的关心多于对薪酬的关注。因此从某种角度上说,企业的晋升机制决定了员工是走还是留。
除了走和留的问题,晋升机制是否合理还能够影响员工能力的发挥。比如说一个很有能力的员工,在本职岗位上能力无处发挥,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懈怠心理。就算他没有离职,做出的成绩也会大打折扣。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这种情形自然会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所以,管理者要想管好团队用好人,就一定要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为员工创造机会,也为自己创造机会。
陈敏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至少熟悉她的人都这样认为。她是学新闻出身的,当年还未毕业便已在电台、报社积累了丰富的采写经验。和朋友聊天时,她曾这样感慨:“正式签约报社时,我虽然是新兵,但已经算是老员工了。”照理说,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升职应该很快,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报社工作一段时间后,怀揣梦想的陈敏满怀信心地跳槽到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开始勾画事业蓝图。她以为,曾经的媒体从业经验会为自己加分,但出乎意料的是,广告公司里与其经历类似的员工有很多,甚至还有从知名媒体跳槽而来的资深记者。她虽然有些沮丧,却依然相信自己能够干出一番事业。
工作第三天,经理派她协助项目经理撰写某饮料的广告文案。接下任务,她觉得自己大展拳脚的机会来了。当天晚上,她就开始撰写文案,并把这份文案洋洋洒洒、天马行空地写成了一篇小说。第二天交上去后,她以为经理会大加赞赏,却意外地被批评得体无完肤。紧接着,便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直至达到文案书写的基本标准。第一次接任务,虽然最后也完成了,但是过程相当曲折。
尽管经理觉得她是新人,给予了足够的宽容和谅解,但这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她来说,可谓奇耻大辱。为了实现自己的宏图大计,她憋着一口气,计划大打翻身仗。从这以后,她更加勤奋地工作,努力地学习,想要尽快适应广告业。一有闲暇,她就到图书馆大量搜罗广告文案的相关书籍,通宵达旦地恶补知识,并反复琢磨研究同事写的文案。在这些努力之下,她很快开始上路,逐渐摸索出广告的语言感觉。有些时候,她甚至能独当一面地应对一些小客户。
工作能力的增强,让她欣喜不已。她认为,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升职,就能在事业蓝图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是事与愿违,工作两年之后,她还是在原地踏步。更糟糕的是,她没有发现经理有给自己升职的意图。这让她心灰意懒,开始变得怠慢懒惰。在这种情形下,她的升职变得更加艰难。有一次,部门主管另谋高就,自认为业务能力优秀的她,猜测领导十有八九会提拔自己。然而,希望最终成为奢望,部门主管的位置被一位外聘来的空降兵占据了。这不禁让她失落万分,工作业绩也一落千丈。
后来,因为业绩不佳,经理被辞退,老总又高薪外聘了一位经理。新任经理到任后,通过各种渠道,逐一了解了自己的下属,当然也包括陈敏。他发现,这个叫陈敏的女孩学习能力很强,工作能力也很强,但是最近有些消极怠工。为什么会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渐渐知道了她消极的原因。
某天,新任经理约陈敏谈话:“尽管我来公司不久,但也大致了解了公司的情形。我发现,公司之前的晋升机制有些缺陷,因此打算向老总提一些建议。我想请你帮我找出这些不足,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看到陈敏吃惊的样子,新任经理笑了,意味深长地说:“我的用人原则是任人唯贤,任何一个有能力、肯学习、能吃苦、够认真的好员工,都能从我这里得到晋升的机会。你要记住,你只要肯给自己‘升值’,那就意味着离‘升职’不远了。”
经理的话让陈敏感触颇深,也让她心头一热。她意识到,只要努力,只要让自己的能力强起来,那么离晋升就不远了。她还想到,在新的岗位上,自己肯定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次谈话成为她工作的动力。从此之后,只要一有机会,她就自告奋勇参加全国各大展会,与企业老总们近距离交流,感受这些成功者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各类企划培训,让自己的视野开阔起来。在工作上,她变被动为主动,定期向客户提供宣传新思路、新创意。在不懈努力下,她很快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甚至一些客户点名让她执笔策划。
看到她如此优秀的表现,经理大为满意,很快便提升她为部门主管。在就职新职位的第一天,她给自己的团队开了个会。在会上,她对大家说:“大家的努力,我看得到!”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才很重要。管理者要想让团队蓬勃发展,创造出非凡的业绩,就一定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而留住人才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创造晋升的机会。管理者要让员工们知道:无论是谁,只要努力提高能力,只要能够适应更高职位的要求,就会有升职的机会。当然了,口说无凭,管理者需要拿出一套合理的晋升机制,这样才能让员工们安心,并认真、努力地工作。
那么,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晋升机制呢?
第一,做一个一流的管理者。
俗话说,第一流的管理者用第一流的人,第二流的管理者只会用第三流的人。因此,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先让自己充实起来。我们要让自己有不俗的能力,还要让自己有进步的价值观。既然想要让千里马有奔驰的舞台,我们就要先努力让自己成为伯乐,去发现那些隐藏在马群中的千里马。
第二,晋升制度必须公平。
因为每一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晋升制度往往很难对每一个人、每一个层次都做到绝对的公平。但即便如此,管理者还是应该尽量做到公平,至少要做到不偏不倚,让每一个人都有晋升的机会。
第三,鼓励员工多交流,多去帮助他人。
这和员工的能力没有多大关系,但一个人如果乐于助人,在工作中能够帮助他人提高技术水平,那么他就会有晋升的机会。如果一个人既保守又自私,不愿意帮助他人,那么他获得升职的机会就会变少。
第四,多给员工一些挑战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资源。
举例来说,要想让士兵尽快成长为将军,就要给士兵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所以,管理者要想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就要敢于给一些勇于挑战的员工更多的资源,在严酷的战斗中考验他们,并提供充分的弹药。
第五,给予员工更多的培训。
培训员工,永远是让员工晋升的最佳途径。所以,在建立合理晋升机制的同时,要尽可能多地给员工提供培训。
总而言之,管理者要想管好人用好人,激励永远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合理的晋升机制,则是激励员工的最好方式。可想而知,在一个有无限升职机会的团队中工作,员工会怎样积极、主动、认真、努力。他们将会发挥最大的潜力,创造出最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