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311800000002

第2章 大秦王朝的来龙去脉(1)

从神话中走来

中国古代曾经流传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女修的姑娘,正在纺织,一只玄鸟(燕子)从天上飞过,掉下一只蛋。女修拣起那蛋,把它吞吃了。谁知道,女修因此怀了孕,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为大业。大业成人后,娶女华为妻,生下儿子大费。大费曾为舜调驯鸟兽,又曾为禹平治水土。舜赐功劳卓著的大费姓嬴。

记录于《史记·秦本纪》中的这个神话传说,折射出秦族先祖的一些情况。据此,有人提出秦族起源于东方海滨。因为,以玄鸟为图腾的氏族,最初就活动在东方。像殷人,他们有着与秦族相类似的有关始祖降生的神话——这神话说,上帝派一只燕子来看简狄,并生下一只蛋,简狄吞吃后,怀孕生下了殷人的始祖——契,就出自东方。

在“西垂”崛起

不过,历史文献中正式出现的秦人第一个活动地区,是“西垂”。西垂,即西方的边陲。这显然是出自中原王朝的一种叫法。在中原王朝的统治者眼里,他们处于世界的中心,而在他们的统治区域之外,便进入世界的边缘地带。至于天下究竟有多大,则要视中原与外界交往的范围以及所形成的眼界而定。

秦人曾经生活在商王朝西陲的六盘山与渭水中游地区。后来周兴商亡,秦人被迫向西迁徙,进入荒凉的黄土高原。随着周王朝的边境向外扩展,秦人生活的“西陲”也越来越远,最后到了今天的甘肃天水附近。

在殷商和西周二代,秦族处于受中原王朝奴役的地位。他们被驱赶到西北地区,与生活在那里的戎人、狄人互相往来,杂居共处,并因此有了秦族“杂戎、狄之俗”的说法。

到西周中期,周孝王为了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就设法与秦人加强联系。周孝王把秦地(今甘肃秦安、清水一带)封给秦人首领非子,并让他接续嬴姓。从此,非子这一族人就号称“嬴秦”,“秦”成为他们的正式名称。

随着周王室的衰落,秦人的地位和作用愈益受到重视。周王室让秦人去与不断进扰的戎、狄作战。秦人在抗击戎、狄的战斗中强大起来,还被封为“大夫”。

古代铜器公元前770年,戎人攻人西周王朝国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西周灭亡。周平王即位以后,决定将国都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市)。所谓“东迁”,实际上是被戎、狄赶着向东走。平王东逃时,秦襄公率领秦兵一路护送,顺利到达洛邑。因护驾有功,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将周族早年的聚居地丰(曾为周人的都邑所在,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沣河以西)、岐(歧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一带赐予秦人。从这时候起,建立了秦国。

然而,当时丰、岐之地仍处在戎、狄控制之下。经过秦襄公、秦文公两代人的努力,秦国终于在公元前750年(秦文公十六年),夺回并控制了岐山以西的这片土地。这是关中(东以函谷关为界,相当于今陕西省、部分甘肃省)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它为日后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客观上的有利条件。秦文公又招纳了在战乱中流散的周人,并从他们那里接受了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这使秦人由游牧经济,最后完全转入农业经济。

公元前688年和前687年(秦武公十年、十一年),秦国在一些新征服的地方开始设县,以加强秦对地方的控制。县的原意为“悬”,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所说的“系而有所属”(用绳子系住,虽悬挂着而有所归属)的意思。这些在边境设立的兼有军事和行政两种性质的组织,归秦国国君直接管辖,不易滋长和形成分封制所带来的地方割据势力。这一措施巩固了初生的秦国,增强了其实力。在武公时代(公元前697~前678年在位),西起甘肃中部,东至华山一线,整个关中的渭水流域,已基本为秦国所据有。德公时(公元前677-前676年在位),秦迁都于雍(今陕西凤翔)。

穆公在位的39年(公元前659~前621年),创下了“秦霸西戎”的业绩。秦穆公本欲东进,向中原谋取霸业。但晋国牢牢地控扼了秦国东进的道路,穆公只得转而向西发展。秦国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20个,开辟国土千余里。这样,使长期以来被戎、狄占据的西北广大地区,得以恢复农业生产,并结束了支离破碎的分割局面,在局部地区实现统一。在统一的政权下,又加速了民族融合。这些为秦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极大好处。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曾高度称颂秦穆公的政绩,以为秦国虽小,志气却很大;地处偏僻,行为却中正;从穆公的用人之道看,是可以称“王”的,在西方称霸不过是小意思罢了。

秦穆公死后,他的继承者们曾积极参与中原的列国争霸,不过终春秋之世,并无大的作为。

改革导向强盛

进入战国后,秦国陷入了内部动荡和君权旁落的状况。数次政变,使其实力大大削弱,一些土地也被别国夺去。而在这同时,其他一些诸侯国则在改革的道路上快速前进。秦国显得越来越弱,变得被动挨打。

就在东方的变革浪潮汹涌澎湃、秦国却因内耗而国势日衰的当口,秦献公于公元前384年即位。这位在魏国生活了将近30年,对魏国变法感受良多的君主,立即着手对秦国的旧制度进行改革,从而奏响了秦国改革的序曲。

秦献公即位当年,就宣布“止从死”,正式明令禁止古老而残酷的人殉制。第二年,又将国都从雍迁至栎阳。栎阳在今陕西临潼栎阳镇东北的武家屯附近,处于关中平原东部,沟通着中原与西北的经济往来。迁都于此,显然与繁荣城市、促进经济发展的意图有关。然而,更重要的是,秦献公毅然将国都从关中迁至东部距魏国很近的地方,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意义,体现了东进的战略思想。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秦推出“户籍相伍”措施,即对国内居民人数进行调查统计,编制户籍。按每5户编成一“伍”。此举并非秦国首创。在周王朝统治初期,对居民组织就规定过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或称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但是,秦献公采取的这一措施,不仅强化了基层组织,整顿了社会秩序。还使居民基层组织与军队编制结合起来,便于国家统一征集兵员,保持秦君对军队的领导权。这后面一点使秦献公的“户籍相伍”具有新意,切合了秦国的实际需要。在此前一个时期,秦军大部分都是贵族的私属部队,并经常被作为发动政变的工具。实行“户籍相伍”,剥夺了贵族培植私人武装的特权,消除了秦国动乱的一个根源,从而加强了国君的权力,增强了秦国的实力。

秦献公又进一步推行县制。其中公元前374年(秦献公十一年)在栎阳设县,具有特别的意义。县原本是设于新得来的土地上或边远的地区。在首都也设置县这一军政合一的组织,既表明当时首都处于军事争夺的要冲,地方行政组织必须适应战争的需要。也预示着县制将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

古代人物画像经过秦献公的改革和努力,秦国逐渐恢复了实力,并在与魏、赵的军事斗争中逐渐转向胜利。公元前366年(秦献公十九年),秦国大败韩、魏联军于洛阴(今陕西大荔西南)。公元前364年,秦军深入到河东(指今山西省西南部,因黄河经此作北南流向,本区位在黄河以东而得名),在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大胜魏军,斩首6万级。这一仗杀出了秦国的威风,震动了各国。为此,那个挂名“天子”的周显王还到秦国送礼祝贺。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死。其时,秦国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和胜利,但与东方诸侯国相比较,仍处于劣势。孝公即位后,深感秦国的落后,便招揽人才,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于是,就引出了著名的“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各个方面的新制度,在秦国深深地扎下了根。正是在此基础上,贫穷落后的秦国,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跃而为当时各诸侯国中最富有的国家,并最终为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

也正因此,本书叙述和讨论的重点,就始于商鞅变法,而止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秦”与“中国”

在秦国走向强盛最后又建立起秦王朝的过程中,“秦”与“中国”这两个名词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发生了极有意思的变化。

据研究,“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武王时期。它的最初涵义,是指国都。周人在灭商以前,将周王所在的丰、镐及其周围地区,称为“中国”。灭商以后,又将原来商的国都(殷,今河南安阳市)一带,也称作“中国”。以后西周覆灭,平王东迁,丰、镐沦为戎人占领区,那里就丧失了“中国”的地位。

在殷、周两代人的观念里,他们(殷人、周人)居于“天下之中”。例如甲骨文记录的殷人常提到的东、西、南、北“四土”以及“四方”,就是以“大邑商”为天下的中心而言的。从春秋战国使用的“中国”一词的内涵看,它已具有“天下之中”的意思,而不局限于“国都”。这一变化的细节,目前尚难确考。

平王定都的洛邑曾作为西周王朝的陪都,它是周公东征胜利后,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统治而兴建的。周人称洛邑为成周,称镐京为宗周。成周既是国都,又处于南来北往、东转西运的交通枢纽,遂成为兼有政治中心和地理方位双重意蕴的“中国”。

不过,东迁以后,诸侯国的势力急剧增长,周天子的权威则日薄西山,所以,一些得以与周天子平起平坐的大的诸侯国,也自称起“中国”。这样,春秋时期的“中国”,其范围就由周天子的直属区域扩大到晋、郑、宋、齐、鲁、卫等国,大致覆盖了今河南大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自称华夏族,自以为自己居于世界的中心地区,并且在种族和文化上不仅有别于而且高出于周边地区的其他民族。

秦族人虽被平王赐予丰、镐之地,以后又从戎、狄手中夺回了关中,但由于政治的、地理的、民族与文化的诸种因素,他们仍长期被摒斥于“中国”之外。当时不能享受“中国”“待遇”的,还有楚、吴、越等国。

进入战国以后,随着韩、赵、魏(这3国是分裂晋国而来的)、齐、燕、秦、楚“七雄”纷争的逐渐展开,各诸侯国之间交往迅速扩大,民族和文化上的差异趋于缩小,“中国”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最后将燕、秦、楚3国全囊括于其中。

秦国被接纳进入叫“中国”的行列,是在商鞅变法以后。在商鞅变法以后的130余年时间里,秦国的版图不断扩大,最终又将整个“中国”都划了进去。与此同时,“秦”字的内涵,也由作为一个“诸侯国”,变为代表一个新型的统一的“大帝国”。公元前221年,当秦始皇统一六国,“秦”、“中国”这两个概念,在经过语义上的互不关涉到部分重合的变化之后,划上了等号:秦人=中国人。

我们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和东汉班固的《汉书·西域列传》可以看到,当时邻近的一些少数民族,就称中国人为“秦人”。

可惜的是,“秦”与“中国”的这个等式,未能在汉语中留下痕迹。随着秦王朝的灭亡,代表秦人、秦朝的“秦”字,很快地被斩断了与“中国”的关联。它仅作为中国史上的一群人、一个诸侯国和一个朝代,还继续出现。而不像继它而起的汉代,其“汉”字,在汉代灭亡以后,还继续作为“中国”、“中国人”的代名词而继续存在,并使用至今天。个中原因,固然与大统一的中国和汉民族、汉文化的最终形成是在汉代有关,显然地,也与秦王朝的短命和造成这种短命的暴政不可分——中国人不愿意在自己的称呼中留下秦朝的短命和暴政的阴影。

然而,这仅是汉语中所发生的现象。在英语及其他一些非汉语中,“中国”(比如英语的China)的原意就是指“秦”。中国近代学人薛福成在他的《出使日记》中曾指出这一点。他说,在欧洲各国语言中,英语称“中国”为“采依那”,法语为“细纳”,意大利语为“期纳”,德语为“赫依纳”,拉丁语为“西奈”。这些叫法,究其意义,都是“秦”的音译。

“秦”(China)是英语“中国”及各种非汉语中其他同源名称的原型,这一观点在1986年推出的《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再次被肯定。

秦王朝:中华帝国之母

英语等语言以“秦”指称“中国”,或许出于一种偶然——比如,当时秦王朝(或者是强大的秦国)威名远扬,西域的少数民族遂将东方的华夏族人称之为“秦人”。“秦人”的叫法以后又逐渐西传,被其他语系的语言所吸纳。但是我们要注意这样的事实:古代中国主要是以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帝国的形象屹立于世的。这一形象最初由秦王朝塑就。

秦帝国所创拟的国家形态,在经过汉代的进一步完善以后,具有异乎寻常的稳定性。由秦汉以迄清代,它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随着朝代的更替,不断地复现。这一国家形态,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以及中国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莫大的影响。

因此,从这一点上讲,英语等语言以“秦”指称“中国”,并相沿不改,又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

应予重视的“国家形态”

对于秦帝国开创形成的国家形态,以及这一国家形态是如何演变发展而来的,我们有必要给予应有的重视。这里所谓的“重视”,不是指本书将要花费多少的笔墨,来专门研究和讨论这些问题,而是指准备以国家形态的演变为线索,勾画一个比较大的历史背景。从而在这个大背景中,来描述、分析和评估秦国——秦王朝这一段具体的历史进程。这样做,或许能帮助大家高屋建瓴地认识和把握秦国——秦王朝的兴盛发展。

所以,在这里我们将对“三代”(夏、商、周)国家形态的演变,以及春秋战国时期旧的国家形态的崩解和向新的国家形态的转化,做一番粗线条的勾勒。不过,在这之前,有必要再对什么是“国家形态”说上几句。

在经典著作的翻译中,国家形态又往往译作“国家形式”。这是现代政治学中习见的一个词语。一般认为,它包括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管理形式。前者是指国家整体构成的形式,诸如:国家整体与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后者是指统治阶级组织国家形式的方式,也即通常所说的政体。

“三代”国家形态的演变大势

中国古代史书中有所谓“三代”的说法,那是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也即国家)夏代和以后相继而起的商代与周代(指西周)。夏代是否存在,以前一度曾成为问题。《史记》有《夏本记》和《殷本记》,记述了夏、商二代的若干事实,由于《商本记》中的商王世系已被晚近出土的甲骨卜辞所证实,因此《夏本记》中的夏王世系估计也不会出自司马迁的杜撰。夏代的存在已很少有人怀疑了。然而对这个最早的国家的详情,目前知道的仍然十分有限。

凭借着甲骨文和大量考古发现的商代遗物、遗迹,再证之以传世文献,有关商代的文明程度以及国家形态,今人已获得初步的认识。

同类推荐
  • 大眀江山

    大眀江山

    公元1582年,明万历十年。专权改革的张居正去世了,万历皇帝正式开始掌权了,本是宏图发展大明朝,可事出意料之外,万历皇帝和朝臣们吵架吵烦了,窝在后宫里不再上朝,开启了“不理朝政30年”这样的奇葩时代。时间依然流逝,大明朝街市依然繁荣太平,普通百姓热衷于谈谐、听曲、游玩、博弈、收藏古玩等等。没有人知道在大陆的另一端,欧洲人正在破浪扬帆,探索新大陆;也没有人关注在极北之地,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正在磨刀霍霍,觊觎大明的万里江山;当然也无人关注远在一小岛,丰臣秀吉正在统一日本,企图侵占大明王朝。如此危机四伏的大明朝,现在且看我大明江山如何叱咤风云,打造一个民富国强的新世纪。
  • 大明之好运加身

    大明之好运加身

    自从买了玉佩,张宁就在好运和厄运之间折腾,先把王振折腾没,再把也先折腾死,剩下的就是发展那点事儿。群:562533951
  • 消失的王朝

    消失的王朝

    问:又是三国?答:是!问:这回的主角牛不牛?答:牛!问:到底有多牛?答:请看书!问:切!反正就那些套路,貂蝉、二乔啥的都有吧?答:不确定!问:我靠!就你这智商还写书?答:请别骂人,好好看书!问:老子就要骂,你更新一章我骂一句,骂死你个渣渣!答:欢迎之至!。。。。。。
  • 话说中国-著名战争战役

    话说中国-著名战争战役

    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介绍一下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是上古时期,周举兵灭商的一次决战。武王在姜太公等人的辅佐下励精图治,使得国富民强。之后,他率领军队讨伐无道的昏君商纣,在牧野大败商军。
  • 大乱世志

    大乱世志

    时年乱世,英雄背起,天理昭昭,道义使然,纷乱之道,尽数狂澜之辈。
热门推荐
  • 左公子野史

    左公子野史

    这是黑暗到来之前最后的黄昏……一个小小孩童,雪夜突现。一代真正王者,慢慢成长。孩提伴君坐朝堂,弱冠代天巡四方。本当世间真君王,不知前路在何方。是亲人,是兄弟,还是滔天大恨。左青的路,只能自己走…………
  • 疫情中的北斗星

    疫情中的北斗星

    一场新型冠装肺炎,奉献出多少人的心血,许许多多平平凡凡的人,干着平平凡凡的事,可他们的合起来,就是希望
  • 逆世法则

    逆世法则

    武之巅,掌乾坤,逆轮回。一小千世界,窃天机,淬肉身。二中千世界,掌生死,逆轮回。三千大千世界,破乾坤,逆世界。……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使用QQ登录收藏加入书架哦!
  •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演隋唐之际的史事,自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至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全书以秦王李世民一生业绩为主。书中塑造了李世民、李靖、、尉迟敬德、秦琼、窦建德、王世充等人物形象,使这些历史人物获得了艺术的生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小说中,富有感染力。
  • 善恶因果经

    善恶因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愚者的轮舞

    愚者的轮舞

    帝都为何一夜覆灭?氏族为何惨遭灭门?海族公主离家出走,为情还是为怨?泽图高层频频跳槽又隐藏着什么阴谋?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敬请关注《走近科学》之《愚者的轮舞》
  • 娘子的尾巴

    娘子的尾巴

    某天与一众亲戚笑谈无意间玩笑说,自己今后说不定要嫁个老外呢却不想有一个词叫做,一语成璣作为一个满怀梦想的娃,努力许久攒够了钱去到了梦寐的国家偶然醉酒又误打误撞给他开了房门她和一个老外(?)天雷地火露水一夜决心忘了此事回归生活正轨却不想,阴魂不散的家伙竟然出现在了她的生活中,还成了她的老师法克法克,这是个什么情况?!她是被“西化”了的传统小女子“很多钱”,他是被“中化”了的美腻混血男“冰淇凌小腹黑的他和呆萌萌的她,该如何搭起通往对方心灵的桥~
  • 血色绝恋:吸血亲王惹不起

    血色绝恋:吸血亲王惹不起

    谢茵茵十八岁生日大惊喜,竟被祖传十字架引入异时空。啥?我是拯救你们血族的命运之女?怎么救,放我的血?别扯了,还是逃命要紧!咱就一普通人类,虽说莫名其妙地就穿了吧。但咱不稀罕血族的王妃,也不想当狼王的新娘,更没有成为最强驱魔人的野心!只想在这人类死亡率颇高的世界里低调地活着!这愿望不奢侈吧!但是……吸血亲王:你就是我族的命运之女,我的王妃。狼族少主:你已被我打下烙印,注定是我的女人!教廷骑士:你还能再笨点吗?算了,遇到我算你倒霉。谢茵茵:得了吧,遇到我你们才倒霉!跑得不快,牙齿不尖,走在街上谁都能来咬一口,叫个生物就比咱强!怎能办?没关系!养美男,训忠犬,傍高手,咱废材人类照样玩转你这强者大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崛起之孤单都市

    崛起之孤单都市

    张仲,一个高中大学过了六年的废柴生活,却不甘自己继续堕落,在这红尘都市中,一步一步慢慢的改变自己的行为,从出入江湖当酒吧服务生做起,开始了他进阶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