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有的婴儿嗓子里会有呼噜呼噜的声响(痰鸣),且早晚咳嗽。对这样的婴儿,妈妈总以为是感冒了,或是患了气管炎。其实,两者都不是,只是这样的宝宝,天气凉时,气管分泌物增多,出现积痰。一般来说,第二年春天,天气一暖和,喉咙中的痰就消失了。这样的宝宝可能每到天气转凉时都会有痰。一岁半以后,可能就好了。如果没有吃鱼肝油,只是补充维生素D,可改服维生素AD(鱼肝油),或每天补充12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对气管内膜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对痰多的宝宝和易感冒的婴儿有用。另外,不要因此而不敢带宝宝到户外。
冬季的护理要点
6~7个月的宝宝爱患感冒,尤其是冬季。所以,这个月的婴儿要注意预防感冒。平时要多给室内通通风,并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温度18~22℃,湿度40%~50%)。要注意,预防感冒并不是要给宝宝穿很多衣服,合适就行了。
其实,6~7个月的宝宝自己患感冒的情况不怎么常见,更常见的是被父母及周围的人传染上。所以,在冬季,父母及家里其他人也要注意预防感冒。如果成年人已经患感冒了,要注意与婴儿隔离。
感冒虽然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一般很快能好,因此不必使用抗病毒药物,更不能随便给婴儿使用电视或报纸广告上宣传的成人用感冒药。
感冒的第2天或第3天,如果婴儿只流鼻涕而没有其他症状,食欲和精神都很好,就可以给他多穿些衣服,带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宝宝食欲不振时,不要硬喂,可以把奶调稀点,宝宝就愿意吃了。如果宝宝爱吃米粥和牛奶煮的面包粥,只要宝宝没有严重的腹泻,就可继续让宝宝吃。在感冒发烧期间,可多给宝宝喂点水和果汁。
婴儿得了感冒后,有时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稀的情况。但在这个月龄里,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妈妈往往因婴儿大便变稀而惊慌地停掉辅食,改成只喂奶,可大便却还是不能成形。因此在感冒2~3天时,尽管大便多少有些稀,也不该停止喂辅食。
尽量让宝宝休息好,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宝宝的内衣要勤洗勤换,饮食餐具要勤消毒。
另外,宝宝咳嗽时,有时偶尔也会引起中耳炎。较轻的中耳炎,只要早期发现,一般只用抗生素就可以治好,感染不到鼓膜。
宝宝患感冒后的症状
6~7个月,是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抗体消失的时期。因为抵抗感冒的各种病毒抗体已经消失,因此婴儿患上感冒时,症状要比以前重。感冒时往往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不通气、吃奶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
宝宝这个时期的感冒一般不发烧,但是,一旦发烧就比4~5个月时的发烧要高,有时会达到38℃左右。不过,发这样高的烧,一般不会持续多久,1天或1天半就会退下来。到第三天左右,清鼻涕就变成黄浓鼻涕。喷嚏也打得少了,但有时会出现轻度的咳嗽。不管怎样,感冒总会好的,不必担心。要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
能力发展及训练
视觉能力及训练
6~7个月期间,随着宝宝各方面能力的加强,视觉能力表现出以下特点:
偏爱看妈妈、食物、玩具等有意义的物象。妈妈可以利用这点,教宝宝认识照片上的爸爸妈妈。教的时候要让宝宝先看看照片,并同时告诉宝宝那是爸爸妈妈,再看看爸爸妈妈本人。这样进行对比,宝宝会冲着照片上的爸爸妈妈笑,说明宝宝已经认出了照片上爸爸妈妈。妈妈也可以利用这点,教宝宝认识吃的食物,告诉宝宝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时间长了,宝宝就不会把什么都放入嘴里啃了。
宝宝开始注意数量多、体积小的东西,能够长时间注视比较复杂、细致的物象,注视后,辨别差异的能力增强。妈妈可以利用这点,让宝宝认识更多的人。这不仅能够训练宝宝见到陌生人时不胆怯、不哭,避免客人感到尴尬,还能增强宝宝记忆人物特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为以后上幼儿园打基础。
和上个月相比,宝宝见到玩具后会更加高兴。妈妈可以利用这点,把玩具以外的更多东西给宝宝看,这会使宝宝更早认识事物。这个月的宝宝能够注视较长时间,妈妈可以拿色彩鲜艳的图片等给宝宝讲解,但是这些不真实的东西宝宝看得久了就会厌烦。而到了户外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小区院内的花卉、树木等,这些景物对于宝宝来说,真可谓是丰富多彩,宝宝会激发出极大的兴趣,并可在发展视觉的同时感知广阔的外部世界。
听觉能力及训练
6~7个月的婴儿,听觉已经接近成人了,能区别简单的音调。
对于这个月龄的宝宝来说,听那些世界名曲还为时过早,最好听一些旋律简单且重复较多的乐曲。如果宝宝喜欢听父母唱熟悉的曲调,父母可以在宝宝安静的时候唱给他听。虽然现在的电视节目里有很多儿童频道和适合宝宝听的音乐,但最好还是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看。因为播映时放出来的光线对宝宝的视力有不良影响。
另外,这个月的宝宝听到爸爸妈妈说一些简单的、常说的话后,能够表示理解。比如当妈妈抱着宝宝问:“嘴巴在哪儿?”宝宝就会把小手指插进妈妈的嘴里,意思是告诉妈妈:“嘴巴在这里。”这说明宝宝现在已经基本能够把感知的物体、动作、语言、表情都联系起来,储存在大脑中形成印象,在下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宝宝就能理解,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为了加强宝宝的这种能力,爸爸妈妈应该更多地和宝宝说话,并注意将语言、物体和动作联系起来,通过宝宝的视觉、听觉及触觉等来帮助宝宝进一步理解语言。这也是训练宝宝说的能力的主要方式。
语言能力及训练
6~7个月的宝宝除了能够无意识地发出“ma—ma”、“ba—ba”等音外,还能发出一些谁也听不懂的声音,同时还伴有不同的表情,有高兴的、生气的。对于这点,爸爸妈妈平时要多鼓励,尽管听不懂,但也要装着能听懂的样子。
训练宝宝说的能力,和宝宝多交流是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具体怎么做,请参照前面几章。
另外,给宝宝讲故事,也是训练宝宝说的能力与智力开发的一个好方法。虽然这个月龄的宝宝可能还不能够听懂故事的含义,但只要妈妈或爸爸一有时间就声情并茂地讲给宝宝听,就能培养宝宝爱听故事的好习惯。在讲的时候,爸爸妈妈要边讲,边结合书上的图画,指给宝宝看。情、景、物相结合才是最有意义的。
体能及训练
现在的宝宝,对任何事物都感到新奇,喜欢探索。比如,抓取物体来感觉它的形状、大小;放进嘴里尝一尝,啃一啃,感觉它的滋味、软硬;见到东西,总喜欢先用手指捅一捅,然后抓起来摇一摇,听一听它的声音,用手掰掰,拍拍,打打,晃晃,摸摸,认识这种物体。这对手眼协调能力有很大帮助。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宝宝时常喜欢用手指捅自己的耳朵、鼻子、嘴和肚脐眼,好像要考察身体每一个孔穴和每一个部位。对这种行为,爸爸妈妈没有必要去刻意制止。
6~7个月的婴儿,不需要爸爸妈妈的扶持或倚靠东西就可以坐稳了。这是很大的进步。当妈妈把宝宝放到床上时,宝宝就会“不安分”地手脚并用,企图往前爬行,这时爸爸妈妈可以用手顶着宝宝的足底,给宝宝一点向前爬的外力,会帮助宝宝体会向前爬的感觉和乐趣,为以后学爬打下基础。
6~7个月的婴儿,能轻易从仰卧翻到侧卧和俯卧,并且有些宝宝还可能会从俯卧翻过来到侧卧、仰卧,会在床上翻滚。所以,宝宝醒着时,要把宝宝放在宽大的地方,让其练习翻滚。
6~7个月的婴儿,腿跳跃的力量更大了,手的操作能力也更加灵活了。双手有了最初始的配合——会用双手同时握住较大的物体,比如妈妈在宝宝面前放块积木,宝宝会伸出两只小手,同时准确地抓起积木。最让妈妈爸爸感到惊奇的是,宝宝会把积木从一只手递到另一只手,这可是不小的进步。还有一个能耐,当奶瓶里只有半瓶奶时,让宝宝自己拿着,他会把奶嘴放到口中吸吮,尽管有时会弄得到处都是,妈妈也不要制止,这是宝宝自己吃饭迈出的第一步。
这里要提醒爸爸妈妈的是,也许你的宝宝还没有达到上面的某种能力,只要不是病态,就不要着急,要相信经过不断地训练,宝宝肯定会不断进步。
亲子互动,潜能开发游戏
捉迷藏:这是一个古老的游戏,对开发宝宝的智能、体能很有帮助,形式有多种多样。以找妈妈为例。妈妈藏在爸爸身后,然后爸爸对宝宝说“妈妈怎么不见了”,宝宝会东张西望到处寻找。一会儿妈妈突然出现,说“妈妈在这里”,宝宝会非常高兴。或者,爸爸或妈妈把手藏在身后,问宝宝“爸爸(妈妈)的手呢”,宝宝找不出来,这时爸爸或妈妈把手拿出来,说“在这里”,在游戏中宝宝认识了爸爸或妈妈的手。不光是手,其他的一些东西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让宝宝认识,包括宝宝的手。
和宝宝一起玩积木:这种游戏能很好地训练宝宝手的抓握能力。主要的方式有传积木和抓积木两种。传积木时,先准备好两块宝宝喜欢的颜色的积木,然后递给宝宝一块,当宝宝握住后,再递给宝宝另一块,此时宝宝可能会(第一种方式)丢掉手中的积木,来接第二块积木,也可能(第二种方式)用另一只手接第二块积木,还可能(第三种方式)把手中的积木传到另一只手上,再用这只手接第二块积木。如果是第一种接法,说明宝宝可能还没有学会如何运用一双手,此时妈妈要协助宝宝用第二种或第三种方式来接积木。如果是第二种接法,说明宝宝已经懂得了两只手可以分开使用。如果是第三种接法,说明宝宝已经会两手配合使用了。抓积木时,前几个月的孩子抓东西都是大把抓,这个月宝宝可能会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对捏,但拇指和食指对捏能力还要经过2~3个月的时间。抓积木就是锻炼宝宝手指灵活的。
仰卧起坐:在锻炼宝宝的颈背肌和腹肌力量时,妈妈或爸爸可以经常与宝宝做坐起和躺下的游戏,只有宝宝的颈背部和腹部肌肉的力量增强以后,宝宝才能尽快自己坐起来,并且不用任何依靠而坐稳。训练时,可以参考以下方法:先让宝宝仰卧,妈妈或爸爸握住宝宝的两只手腕,慢慢把宝宝从仰卧位拉起成坐位,然后再轻轻把宝宝放下恢复成仰卧位,如此来回反复做坐起和躺下的游戏,可使宝宝的颈背肌和腹肌得到锻炼。
点头和摆头:这种游戏能够帮助宝宝理解爸爸妈妈的肢体语言。针对这个月宝宝的认知特点,做这个游戏时,最好用爸爸和妈妈做“教材”。做的时候,妈妈站在宝宝面前,爸爸指着妈妈问宝宝“她是爸爸吗”,妈妈摇头说“不”,爸爸又问“她是妈妈吗”,妈妈点头说“是”。注意,妈妈在说的同时,一定要配合点头或摇头的动作,并且只说“不”和“是”就行了,说得太多宝宝还不能理解。
拉大锯:游戏时,妈妈和宝宝相对而坐,妈妈双手握住宝宝手腕,让其前俯后仰玩拉大锯的游戏,边拉妈妈边念:“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你来,你就去,你陪姥姥看大戏。”这个儿歌游戏每天可玩1~2次,每次3~5分钟即可。
照镜子:请参照本部分(第五章)第五节中的内容。
认生的处理办法
随着宝宝心智的不断发展,认识会不断加深,认生会自行减弱。同时,爸爸妈妈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帮助宝宝大胆起来。
通常,可以采用系统脱敏的心理疗法来克服婴儿的胆小、认生行为。具体做法是:先由妈妈抱着,让宝宝在远处观望生人,然后离得近一点让他与生人接触,然后逐渐增加强度,鼓励他与生人相处,慢慢地使他的焦虑或恐惧程度降低。家里来陌生人时,不要让他一开始就抱宝宝,而应在相互交谈等婴儿与他熟悉之后再抱宝宝,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此时,妈妈应该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与不同的人接触,扩大宝宝的交往范围。带宝宝到社区广场、花园绿地等场所,让宝宝看看周围新鲜有趣的景象,感知不同人的声音和相貌,特别要注意让宝宝体验与人交往的愉悦,逐渐地降低与陌生人交往的不安全感和害怕心理。
常见问题
发热
从没有发过热的婴儿,若刚过6个月就出现38℃以上的高热,且闹得厉害、整夜哭个不停时,首先应该想到宝宝是不是患了幼儿急疹。半数以上的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至1周岁半期间会出现幼儿急疹,而6~8个月期间尤其多。原因是,从这个时期起,婴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已基本消失。
幼儿急疹最显著的特点是,持续发热3天,然后在第4天退烧以后,宝宝的背部会长出红色的、像蚊子叮了似的小疹子,而且逐渐扩散。到了晚上,脸上、脖子、手和脚上也都长出来了。出疹性发热是自限性疾病,无须治疗,到时候会自然痊愈。发热高的,可以适当服用退热药或采取物理降温。
在发热的头3天里,婴儿的症状与“感冒”、“睡觉着凉”、“扁桃体炎”区别不大。只有到退热后疹子出来,才能确诊为“幼儿急疹”。
由于6个月时婴儿得的病一般不会连续发热3天,因此,当宝宝连续发烧两天时,即使没有疹子出现,爸爸妈妈也应该怀疑是幼儿急疹。年轻的爸爸妈妈一定要记住幼儿急疹这种病。需要注意的是,有极少数婴儿发热不止3天,而是4天。第5天热退以后才出疹子。另外还有个别情况,发热不是持续在38~39℃以上,而是多少有些波动。上午只有37℃多,到了夜里才升至39℃左右。
婴儿发热后,可以使用体温计测一下体温。使用时,应先用柔软的干毛巾把宝宝腋下的汗擦净,然后按规定时间将体温计夹在宝宝腋下。普通的体温计不能用于肛门处。
冬天,在疹子消失之前尽量不要给婴儿洗澡。盛夏时节,在第3天退热以后,如果婴儿喜欢洗澡可以给他洗。洗澡可以使婴儿睡觉更香甜。
按以往的习惯,出疹子的疾病是不能见风的。但患幼儿急疹的婴儿即便带到户外,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婴儿只要得过一次幼儿急疹,以后就不会再感染了。两周岁之前如果婴儿没有得幼儿急疹,长大以后也不会发病。
幼儿急疹与麻疹是比较好区别的。麻疹出疹子时伴有发高烧,而幼儿急疹在出疹子时不发高烧,而且宝宝尽管退了烧,但仍然不精神,老是哭。第三天夜里或第四天早晨,宝宝排出的多半是稀便,到第五天就完全好了。这时宝宝的精神也恢复常态,疹子也少了。
流口水
6~7个月,大多数宝宝开始长乳牙,因此经常流口水的宝宝会更加严重,原来不流口水的宝宝,也可能开始流口水。所以,要多准备几个围嘴,湿了好更换。有的宝宝流口水非常严重,皮肤都被口水淹红了,此时不需要涂药物,用清水洗净下颌后,涂点香油就行了。香油能保护皮肤不被口水浸破。
趴着睡
从这个月开始,有的婴儿会趴着睡,老人就会告诉年轻的妈妈,小儿趴着睡,可能是肚子里有虫子或小儿肚子痛。于是,有些爸爸妈妈非常担心,为此去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