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25700000003

第3章 坛经夜话(2)

第一点,在《坛经》开头的《行由品》中,惠能自报家门,说:“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这一点就说明了惠能不是文盲。惠能说他家本来的籍贯在北京。范阳者,唐朝之北京也,在今天的北京良乡、宛平、大兴一带。惠能说他是北京人,他父亲在北京做官,后来被流放到广东新会,做了广东百姓。左降者,贬官也;流者,流放也。我把这些专门的术语一讲,大家就知道惠能出生于官宦人家,父亲是做官的,儿子会是文盲吗?这从常识上是万万说不通的。即使他父亲被贬了官,家风、家学必然还在;即使他父亲死得早,惠能是母亲带大的,也必然从小读书识字,完全不可能一字不识,一下子就失了家传。唐朝官宦人家的迁徙是常事,那些官宦子弟伴随着父亲的升与降满世界飞,飞得最远的当属与惠能同时代的大诗人李白。李白生在西域,长在四川,娶于河南,发迹在长安,游学于齐鲁,安史之乱奔突江湖,最后葬在安徽当涂。唐朝最看重文化,官宦家庭即使家道中落,依然注重文化培养。像李白与惠能这种由贵族或官吏家庭降而为商人家庭或平民家庭,是当时社会常态,但这种家庭身份的降落不等于说会一下子变成文盲家庭,刚好相反,会更注重文化培养,以图东山再起。李白之父李客是商人,从小培养李白饱读诗书;惠能之父早亡,其母育之,也必是有传承才不辜负先人。惠能饱含深情地称其父为“严父”,这是一个典型的、读书人的、专门用来称已故父亲的雅词,这一个词就暴露了惠能是个知识分子。当然,他是个平民化的知识分子,混迹于市井的大文人。他说他不识字,并非不识字,是一种清高,一种孤傲,是一种禅。他不攀,不比,不争,不辩,是个独立特行的人。我们这下可明白了,李白是什么人,惠能就是什么人。李白会是文盲吗?那岂不是说太阳比足球小?惠能会是文盲吗?那岂不是指着滔滔长江水说“这里面没有一滴水”?

我说惠能不是文盲的第二个证据是,根据《坛经》记载,惠能会仿作并翻新神秀的诗偈,这说明他有很高的文学水平,一个有很高文学水平的人会是文盲吗?也许你要说那只是短短的四句话,是口头仿作再请人记,谈不上文学水平,那我请你再看《坛经》最后的《付嘱品》,里面记载了两篇惠能作的很长的诗偈,前一篇是《真假动静偈》,诗五言,共三十二句;后一篇是《自性真佛偈》,诗七言,共三十二句。从这两篇都是三十二句看,惠能很擅长作这种篇幅的诗偈,肯定是长期修炼、长期练笔、长期推敲形成的绝活。也许你要说可能是弟子代笔,好嘛,“代笔门”都出来了,那我告诉你,代笔是可能的,代说是不可能的。从《坛经》看,惠能讲经说法,引用最多的是《金刚经》与《心经》,其次是《净名经》、《涅槃经》、《般若经》,对《法华经》、《楞严经》、《维摩诘经》诸经典都很熟,文言佛经一段一段引,一段一段讲,分明是个佛学老夫子。这样一个人,又是学者,又是诗人,你敢说他是文盲?不识字、不会写、不会读?

第三点,惠能会数学。《行由品》记载他卖柴收钱,这说明他会计算。又记载他接受一位客人赠送的十两银子,这说明他会数较大笔钱。惠能在五祖门下干了八个月的粗活,他知道日子过去了“八月余”,这说明他会记时。《顿渐品》记载行昌行刺惠能,被惠能给了十两金子摆平了。当时惠能已是曹溪宝林寺当家人,这十两金子应该是寺庙的钱。从惠能可以自由调度较大笔公款来看,一方面说明了他的领袖地位,一方面也说明了他有较高、较好管理大寺庙的能力,包括经济能力与会计能力。

再说一点,惠能熟读史书。《疑问品》记载惠能回答韦刺史关于“达摩大师宗旨”的问题时,引用了史书中梁武帝与达摩的对话这一著名公案作答。

以上几点,我分别从惠能的家庭情况、本身的文学修养、长期维持生计及管理寺庙形成的数学及会计能力、讲学中透露的佛经及历史知识综合来看,证明惠能不是文盲。

有趣的是,惠能在《坛经》中自称“不识字”,在《机缘品》中惠能对一位叫无尽藏的比丘尼说:“字即不识,义即请问。”他是说他不识字,请对方直接问他佛经中的意思。比丘尼迷惑,不由就问:“字不识,焉能会义?”于是引出了惠能的经典名言:“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这才是惠能真正想说的话,他之所以宣称自己不识字,最喜欢别人以文盲来对待他,是想告诉大家不要被文字遮住了佛理。此谓文盲禅,是文字禅的高级版。他告诉我们勿执于相,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我们回头来接着讲《坛经》的三大意义。第一条意义先前讲了个开头,是说《坛经》是中国人自己作的佛经,虽有引用,但已经不是翻译过来的,是创作;虽重传承,但别开生面,气象一新,说是另起炉灶也可以。这就是《大学》中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坛经》的出现是佛教的一个大转折,是中国文化的一场消化良好的盛宴,也是中国的一个新起点,因为他表明了“佛教归化中国”这个程序已经完成。以往学者爱用“佛教中国化”或“佛教汉化”这些说法,这些说法的背后是“佛教传入中国”这个观点在作支撑。这个观点是通用观点、流行观点、“主流观点”,很多观点都是建立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照我看来,“佛教传入中国”这个观点、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佛教并没有主动传入中国,而是中国主动派人去取经,“请进来”的。一请在汉,汉明帝梦佛而迎之;二请在晋,法显取经;三请在唐,玄奘取经。这些史实表明:是中国把佛教请进来的,不是佛教传到了中国,中国不去请,他到不了中国。一个“传”字是杀人放火的文雅说法,传教即战争。比如佛教从北天竺“传”到南天竺,又“传”到全印度,一度取代了印度教的地位,但最终又被印度教夺回统治印度的宝座,佛教教主释迦牟尼沦落为印度教众神之一,这些事说明了“传”是“打”的代名词,但这一套用在中国头上不灵光,印度教也好,佛教也好,要想“传”到中国,那是不可能的,中国人有很强的国家观念,汉唐自不必说,就连小朝代与分裂时期的中国都不曾丢掉自己的魂:信仰与文化,以及由此确立的神圣国土。“传”就不必了,但作为一个懂得交换与和谐共处的民族,中国善于学习,常常主动把一些先进思想、先进科技或者自己没有的、可能有益的东西“请进来”,这说明了中国人心态好,且有积极的行动,愿与世人分享文明、共创文明。中国既然是此间贤主人,如此好客,那些被礼请进来的尊贵客人就应该明白自己是客人的身份地位,礼尚往来,尊重主人家,这才是起码的做人的样子。如果有人因为主人的邀请,一时飘飘然,反而认为自己成了新主人,把真正的主人抛一边去,那肯定是搞反了。佛教与中国的关系就是这样,中国把佛教请进来,是想他有益于中国与世界,成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我想来想去,发明了一个新的说法:“佛教归化中国。”这样更确切些。只有在“佛教归化中国”的话语里,我们才能说“佛教中国化”或“佛教汉化”,否则一说就错。中国为主,佛教为客,中国请客,主客大欢。融为一体后,首尾依然不能颠倒。我们一定要突出中国的主体地位,强调中国人的主人翁地位,并且强调中国文化的好学、好礼、好客,善于学习、交流、包容,这样才能读懂以唐朝佛教为标志的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是包容的佛教、圆满的佛教、和谐的佛教。我们要这样说:佛教酝酿于印度,诞育于尼泊尔,真正产生与发扬光大在中国。因此我们不能人为贴上印度佛教、尼泊尔佛教或中国佛教的标签,那样容易顾此失彼,抬举一方必然会同时得罪另外两方,要这样说:佛教是喜马拉雅山的产物,中、印、尼三国人民都是喜马拉雅山的孩子、山民,同享神山圣峰,同在昆仑文化里,共同光大了佛教。佛教是珠峰雪莲,佛教可称昆仑之花。佛教是印度、尼泊尔、中国这雪山三国共同诞生的人类精神的花朵,佛教是中国的,也是印度与尼泊尔的,也是全世界的。中国是佛教的光大之地。一开始,雪山三国共同孕育了佛教。再后,中国三请佛教来华,最终把佛教发扬光大。佛教之所以能被称作佛教,中国是关键因素。没有中国的包容,就没有佛教的延续。自从有了《坛经》,自从有了惠能,中国人有了自己的佛教,有了自己的佛学,有了自己的佛法,有了自己的佛经,有了自己的佛。惠能告诉大家:你们喜欢佛教,好,我就给你佛教;你们需要佛经,好,我就造一部佛经;你们喜欢这样祖那样宗,好,我就亲自现身一回,做你们的禅宗六祖。《坛经付嘱品》记载,惠能在向弟子讲遗嘱时,自封为佛教三十三祖。在整个佛教系统(不分中印)里,惠能是三十三祖;在教外别传的禅宗里,惠能是六祖。总之他都是“祖”。这是他老人家自封的,过了一把当祖宗的瘾。《坛经付嘱品》中惠能讲他是佛教三十三祖,原话如下:

“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已上七佛,今以释迦文佛首传。第一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毩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佛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马鸣大士,十三迦毗摩罗尊者,十四龙树大士,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罗睺罗多尊者,十七僧迦难提尊者,十八迦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罗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二十二摩拏罗尊者,二十三鹤勒那尊者,二十四师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二十八菩提达摩尊者,二十九慧可大师,三十僧璨大师,三十一道信大师,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

这是个佛教传人、或云历代掌门人、“教主”的家谱。这个名单让我想起了《圣经》福音书中的“耶稣的家谱”,从亚当到大卫,从大卫到耶稣。这些个看似确凿的“家谱”都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意在说明自己“有来头”,而且“来头很大”,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不可以轻信。就惠能所说的这段遗嘱来看,疑点很多,这个所谓的佛教谱系里有大量生造的名单,并不存在的“人”混迹家谱中,这是个虚拟的世界,虚构的家谱,为的是凸显自己的存在感,害怕失去存在的理由。这个谱系有些特点很明显,比如:佛教的轨迹是从印度到西域,再从西域到中原;又比如:这些大大小小的佛,前面都称佛,再后称尊者、大士,到了中原称大师,显然是一路被“贬官”了。何以同是佛,到了中原官就小了?这是个有趣的现象。大家知道,官位越高就越虚,名头越大越没实权,惠能把外人抬举得很高,他大我小,很明显有“架空诸佛”的意思,这是典型的中国式做法。不管如何,尽管惠能开的这个单子不能证明什么,也不能说明什么,但他此举的良苦用心为众人所深深领悟,其非凡的智慧与勇敢的担当精神一直到今天依然为我们所深深敬佩。惠能的嫁接工作是成功的,他告诉我们佛在中国。佛不是在遥远的西天,佛就在眼前。谁是佛?佛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惠能一出现,取经僧就没了。佛在中国,从那以后连印度都要来中国取经。

《坛经》是唐经,佛教是唐教。

《坛经》的第二个意义是记载了大唐帝国的复兴。梁羽生写的《女帝奇英传》,连环画版本叫《唐宫恩怨》,中国书店应该可以找到,以前我很喜欢看。读者可以把《坛经》读作佛经版《女帝奇英传》,里面依然是刀光剑影,高手如云,而真正的高手不出面。《坛经》把高手过招的场景从宫廷切换到了佛门,斗争的实质没变。从武则天的武周到中宗李显的复位兴唐,里面故事多,杀来杀去,都是一门子的家务事,有点像《红楼梦》。我从王熙凤的身上看到了武则天的影子,看到她把尤二姐骗进园子逼死这一段,不免心惊肉跳,跳过去不忍细看。然而我们看小说可以跳过去,喜欢的就看,不喜欢的就不看,看经书、史书可没法跳过去,不能只挑自己喜欢的看。所谓历史,就是要从大家都不想看、都不喜欢看的地方发现隐秘,揭秘真相。我们联系《新唐书》、《旧唐书》读《坛经》,就会明白:在“唐——周——唐”或“李——武——李”的二姓游戏中,佛教扮演了重要角色,僧兵与佛教宗派势力穿插在所有宫廷斗争与帝国战争中。武则天是佛教信徒,曾为比丘尼,窃取大位后,供养神秀为国师。中宗李显必须要扔掉神秀这个包袱,才能扔掉武则天这个包袱,于是他的办法就是抑北禅而重南禅,借远处的力量打击近处的力量。《坛经宣诏品》记录了这段宫廷斗争,《坛经》全书记录了皇家佛教宗派斗争。《宣诏品》中称李显为“中宗”,称武则天直呼其名为“则天”,可见其立场态度。在宫廷斗争中,最后武则天被逼无奈,因为她所信仰的国师神秀已经被她的儿子证明不值一提,她的儿子所信仰的国师惠能是真正的禅宗大师,是真佛。当中宗李显的国师打败了武则天的国师,同时也就宣布了中宗李显打败了武则天。惠能的横空出世给了武则天重重的一击,作为佛教徒的武则天看到她的佛站在自己的对手一边,这对她的摧毁是致命的。若要摧毁一个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摧毁他的信仰。武则天的信仰被抽空了,只能“禅位”于李显。这是大唐的胜利,李家的胜利;也可以说是儿子的胜利,或说男人的胜利;其中包括了当时佛教宗派斗争中南禅对北禅的胜利。南北禅宗据我看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坛经》中惠能自称“顿教”,意思是自身顿悟的宗教;称神秀所信的为“佛教”,意思是供佛的宗教。称谓有别,其自强自立的良苦用心不难知晓。直到今天,中国依然存在两个佛教。凡是依赖他人的,我们把他称作“佛教”;自强自立的,我们把他称作“禅宗”。禅宗是觉悟的宗教,禅宗是真正的佛教。虽是教外别传,却是佛教正宗。禅宗是中国成功收服佛教、为我所用的成功案例,是中国文化活力的证明,是中国人本身的智慧在发光。我们一说佛教,就是在说禅宗。这不叫唯禅宗论,而是心佛如一。名字叫禅宗,其实可以包括所有宗派,但作为中国佛教的符号,非惠能禅宗莫属,这也是公认的事实。禅宗又分北禅南禅,智怀居士谈禅就说:读惠能书,行神秀教。此话极是。地有南北,道不分南北。南禅北禅的差异依然是“佛教归化中国”这一过程的说明。话说得有些远了,回头说唐朝旧事:唐中宗李显复位,重立儒教,重立道教,重立佛教,在意识形态上与他的母亲武则天划清了界线,使李唐又回到了李世民的李唐,大唐帝国得以复兴。

同类推荐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

    大愿说药师法门(上册)分为药师法门的特质;身光破暗愿(开晓事业愿);魔外归正愿(回邪归正愿);解脱忧苦愿(从缚得脱愿);药师法门是当代最契理契机之法门;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等内容。
  • 三八二十三

    三八二十三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三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有别于过去传统佛教读物的写作手法,是一种完全应世的、软性的文章。风格情形,朴实有味;取身近物,道不远人,体现出很强的人间性和普遍性。该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往事百语(一)

    往事百语(一)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废土纪元

    废土纪元

    生化时代降临,新的纪元开启。变异体横行,世界满目疮痍。
  • 大鹏展翅飞

    大鹏展翅飞

    一位无意间获得宝藏的农村孩子,与奶奶一起跟随再婚的妈妈来到城里,住入继父家,与继父和他家人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喜怒哀乐?
  • 云下之绎

    云下之绎

    人与神的对话1V1HE颜伽:我喜欢的人叫羲和尘绎。尘绎:好巧,我就是。
  • 临暮之社

    临暮之社

    世上没有懦夫,有的只是不愿面对现实的傻子!人心是难以猜测的,他可以是善是恶,但是都是埋藏了自己的性格活在这世界,只有放弃才能获得。这就叫有舍有得。当暮夜降临,你才能真正看清这座城市,在地势的环绕下变得……新人新作,支持请收藏给推荐,谢谢暮社读者交流群,260292202。欢迎加入
  • 战魔之路

    战魔之路

    天宇大陆自万年前的毁灭之战后,众神消失,强者凋零。万年来再无一人修成战神。唐凡本是大陆最底层一个小小的猎人。只是想能够修炼战气改变命运,却成了一名受人敬仰的炼金师。一头神秘魔兽相伴,修炼万年来无人修成的神级功法,寻找绝迹的神兽天龙,揭开万年前众神消逝的秘密,发现恶魔一族的惊天阴谋.......孤魂穿越天宇,一路热血战魔!
  • 总裁得了相思病

    总裁得了相思病

    “我是声控、手控、薄唇控、腹肌控……”顾晓情如数家珍后,抬头痴痴的看着面前俊美无俦的男人笑,“恰好你都有诶!!难怪我会那么喜欢你!”靳以尧也笑:“那我一定就是老婆控,才会这么喜欢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这个郡主太傲娇

    这个郡主太傲娇

    只要是命中注定的人,不管怎样都会遇见。
  • 天赋的事不能叫开挂

    天赋的事不能叫开挂

    你穿越了,然而你并没有听到一声“叮”。你被系统彻底抛弃。你误入山洞,然而你没遇到会说话的戒指。你单纯被关了五年。听着水滴石穿的声音,你悟出了一套精妙的微元心诀,内力修炼速度开始倍增。承受着滚滚天雷洗礼,你完全激发了体内玄雷之力,你的玄雷神掌威力又上一层。很快,你连走路都可以修炼内力。敌人站在第二层,以为你在第三层。其实你已经到了第五层。只要天赋强,你发现无论做什么都是有道理的。什么,你战败了?不好意思,你不过是又要变强了。最终,你惊觉,自己才是那个大BOSS。
  • 异恋:城少有名子鱼

    异恋:城少有名子鱼

    对于自己的身世,她知道,但也不知道。她很喜欢水,但从二十岁之后,在游泳时总会看到一些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可思议的事情。
  • 我可以调整世界属性

    我可以调整世界属性

    苏桀穿越到一个灵气复苏后的世界,这个世界尚且有腐朽快要入土的老太后,还有恢弘浩大的巫师位面……重点是,他发现他似乎能收到未来的自己的短信。PS:修改书名很麻烦的,不想修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