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都市中的精英们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工作中或是生活中都充满了竞争与快节奏,所承受的心理焦虑也绝非一般。就工作本质而言,过重的工作负担、时间及期限的压力,加上不良的工作环境,这三者常常是职场人工作上要面对的焦虑来源。另外,在工作环境中,角色的冲突与模糊、工作缺乏安全感或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不佳,这些也会造成工作焦虑的产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白领普遍感觉到焦虑的年龄段为27岁~45岁,焦虑最大的年龄段在32岁到43岁之间。虽然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但男性应对焦虑的能力普遍不如女性,男性受损害程度也甚于女性。而在有些行业,焦虑则是普通较高的,比如IT业的职业焦虑众所周知,70%的人35岁后不再从事IT行业,于是有了IT“35岁临界点”之说,因此IT从业者35岁时常常要面临一个转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开始跟不上新员工,除了少部分人能进入管理层,大部分人都要考虑转行问题。
焦虑对个人工作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工作效率降低,对工作缺乏兴趣,与上下级或同事关系不良,工作失误增加等等。而焦虑给个人生活带来的主要影响表现在两方面,即生理失调和心理困扰。
一个周末,工作了一周的罗中海突然病倒了,被送入医院急救。全身几乎瘫痪,四肢麻木,面部完全僵硬,整个人已不能动弹,惟有意识依然清醒——知道自己是谁,知道出了什么问题——这就是职业“焦虑恐惧症”。身为一家大型航空集团的CIO(首席信息官),罗中海的双肩承担着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他深知自己被打垮都是压力惹的祸。老板深谋远虑,对于信息化建设全力支持,但爱之愈深,责之愈切,老板对寄予厚望的信息化不仅要求“只能胜不能败”,还要“质高而价低”;而让员工改变已经轻车熟路的工作方式绝非易事,何况集团内“电脑盲”并不鲜见,当中有不少是中层领导,而他并非人家的行政上级,无法以强权推行“扫盲”运动。于是,“搞信息化是在扔钱”之声不绝于耳,对他本人的误解、嘲讽也是家常便饭,各种直接和间接抵制的行为也不少。
而罗中海又是个责任心极强的人,凡自己开脱。在刚开始颁布走信息化之路伊始,他就遇到了阻力。于是,上上下下,期望与阻力,源自不同的立场、指向不同的方向,再加上工作中的未知与不可控因素,汇聚、交织在他的心中,反复纠缠,形成了一种叫做“焦虑”的情绪,不仅侵蚀了他的心,也侵蚀了他的身体,令他不堪重负,最后累得病倒了。
科技进步所形成的资讯饱和、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日益复杂的办公室政治、工作过量等,都是导致焦虑过重的主要因素。可以说,目前白领的焦虑状况可用“营养不良”来形容。有些人根本就不清楚自己身体垮了,生理机能严重枯竭,甚至发生烦躁、手抖、睡眠不好等现象,就像胡凯美小姐一样,就是因为工作上严重得压力,导致自己出现了严重得焦虑。
作为管理者如果面对员工的焦虑不管不顾,就会严重的影响的他的工作效率,如工作失误、早退、迟到、工作不用心等情况不断发生,那么管理应该如何让员工远离焦虑的心理呢?
1、要及时知道员工的焦虑信号。经常谈减压,但不少管理者却因不知如何判断焦虑负荷超标而忽略了减压。所以,了解焦虑到来的警讯很关键。通常,他们会表现离群、不想与人亲近或避免与人见面;工作频出状况或打马虎眼;工作本末倒置,不管轻重缓急;无故爽约、迟到或缺席;不想遵从工作规范与领导指示;觉得凡事索然乏味;到处与人起冲突;做事没有耐心等。出现这些不正常的反应,就说明员工心理焦虑比较重了。
2、管理者要让员工明白自己内心的焦虑是最重要的。当员工出现焦虑时,要引导员工冷静分析这种焦虑是否是自己必须要承受和面对的,如果不是自己必须要面对,而又给自己带来很大困惑和烦恼的,应尽量先放到一边去,先处理自己要紧的吧。当然,最重要的是,焦虑来自于内心,个人的想法往往会影响焦虑的感受程度。
3、善于放松和转移焦虑。对于经常感受到焦虑的员工,管理者可以让他们掌握一些方便易行的放松技巧。例如,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肌肉放松练习、音乐放松训练等。另外,还可以养成在体验到很强焦虑感时适当转移注意力,脱离焦虑源环境的习惯也很重要。
4、当员工感到焦虑时,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去寻找他人帮助。在焦虑的应对上,周围人的帮助和支持常常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员工感受到焦虑过大时,可以让他们积极寻求一些外来支持来帮助自己减压。例如,找亲友宣泄、和朋友们一块去玩、向专业的心理机构寻求帮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