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东西也许并不适合你
一条乡村的小路上,有一眼清澈的山泉。村人上街或者串亲戚,路过山泉,便停下蹲在泉眼边喝水解渴。半边碗就是用来让过路人在泉眼里舀水喝的。
过去,泉边连半边碗也没有,人们就用手捧水喝,或用树叶折叠成碗状舀水喝。山泉边景色宜人,是一处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至于那个半边碗,当时人们感觉不出它的美和丑,脑海里也没留下什么印象。
只是到了有一天,一只非常漂亮的瓷碗的出现和丢失,才让人们对半边碗产生了许多的联想和感慨。同时,人们也不知是什么时候,一只漂亮的瓷碗不声不响地在山泉边留下了,代替了那个他们使用多年的半边碗。
然而,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时间,那只漂亮的瓷碗不翼而飞。好碗丢失了,半边碗又被扔掉,人们又只好用树叶或用手捧水喝,相当不习惯。
所以,又有人买来一只好瓷碗,放到了泉水边。这只瓷碗的命运,与前一只瓷碗的命运没有两样。时间不长,好瓷碗再次丢失。这时候,人们才想起来,半边碗除了在山泉边上,在其他地方是没有用处的,而漂亮的瓷碗,它放在哪里都能产生价值和作用。人们对瓷碗的丢失也不再大惊小怪。
只不过,瓷碗丢失了,扔在了一边的半边碗,只有再去捡回来,让它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人们都清楚了,再买好碗放在泉边,已经没有必要,它的好只会给路人带来更大的不便。而那重新捡回来的半边碗,却一直沿用到最后,给路人带来莫大的帮助。
可见,人生在世,好的东西不一定是合适的,而合适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好的。所以,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一定要弄清楚真正适合自己的是什么,而不能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好东西。
一位旅行者在法国旅游。一天,他漫步到法兰西剧院附近,远远地就看见了莫里哀的纪念像,他仰头向大师行注目礼,走到跟前的时候,才发现大师雕像脚下有个乞丐。
那是一个典型的欧洲乞丐,金色的头发蓬乱,胡子拉碴,穿着厚厚的夹克和牛仔裤。时间尚早,乞丐显然也刚到,正在细心地摆他的摊。只见他跪坐在足有双人床那么大的薄毯上,一样一样地摆弄着他的家什:番茄酱、芥末酱、蛋黄酱、醋……还有许多种旅行者叫不上名字的东西,但看上去多数是调料。他那个认真,细心的样子,就像在搞艺术品展览一样。
发现有人在看他,乞丐抬头冲旅行者友善地一笑,天真亲切,旅行者大胆地跟他打招呼。他继续一笑,算是回答。于是,旅行者又问他:“你有那么多东西了,还要什么呢?”乞丐开心地大笑,双手一摊,比画着他的家当说:“我得要到每天的面包呀!”
是啊,尽管这位乞丐已经拥有了那么多东西,可他仍得“要到每天的面包”,因为对他而言只有面包才是最重要的,只有面包才是他每天必需的东西。
有时候,我们费尽心机得到了很多东西,可那些都不是适合我们的,或者说不是我们必需的。我们需要的也许只是一块面包而已,就像那个乞丐,对他而言,他需要的只是一块面包,如果没有面包,他拥有的所有一切都是多余的。
只有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了适合自己的是什么,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方向,才会更容易成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比什么都想要的人更容易成功。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如今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因此你必须适应新的环境转变择业观念,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这种“理想”的工作,绝不是“贵的”,而应是“对的”。
“不选贵的,只选对的”不仅是一句广告词,更是一种全新的择业观念。这一点美国人比我们早做到了。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化学工业制造专业的研究生吉姆就深谙此道。吉姆有很多就业渠道,他可以在生化研究所当试验员,也可以在低一层次的大学任教,还可以改行干社会上任何一种可赚钱的职业。
而且,美国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干哪个行当都有最低工资法令保障,收入一定不菲。但吉姆却选择了当地一家规模不大的生化制药厂当见习工。美国有个规矩,见习工的工资不受最低工资额保障,所以吉姆的收入远远低于一般工作的工资水平。
而他之所以委身屈就一个小工厂,是因为他看好工厂的发展前景,而且专业对口,学有所用。更吸引人的是,工厂准备把他向工程师岗位培养,因此让他熟悉工厂生产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
前三个月,吉姆从最苦最累的药品车间分拣员干起,每天和工人们的劳动内容、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一样,而薪水却少了很多。但吉姆很乐意,他认为择业“不选贵的,只选对的”对以后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利。
相比之下,一些中国人才的择业观便显得相对狭隘和短视。许多人怀揣文凭,忙着跑人才市场或找关系、开后门,非要找个赚钱多的“贵”职业,有时甚至改行换道,抛弃专业,干起与自己所学风马牛不相及的职业。这种舍本逐末的“蠢事”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百害无一利。
高薪,你所欲也,喜欢的工作,亦你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凡有过跳槽经历的人都知道,找一份完全满足这些条件的“贵”职业,几乎没有可能。
一般来说,薪水高的职业是找工作和以后跳槽的基本标准。可是新西兰的克拉克不这么认为。他在《要金钱,还是要生活》这本书里明确地提出,最理想的职业人生应该是兴趣、技能和意义的结合,而金钱或者是名声、地位都不在评价标准之中。
应该说,能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的人,才是最幸运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认可和最佳实践。如果忽略了生命本身的价值,对于金钱的追逐只是人生的负担,带来的只能是烦恼。
有一位外国的MBA留学生,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间餐馆打工。一天,他雄心勃勃地对着餐馆大厨说:“你等着看吧,我总有一天会打进华尔街的。”大厨好奇地问道:“年轻人,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呢?”MBA很流利地回答:“我希望学业一完成,最好马上进入一流的跨国企业工作,不但收入丰厚,而且前途无量。”大厨摇摇头:“我不是问你的前途,我是问你将来的工作兴趣和人生兴趣。”MBA一时无语。显然他不懂大厨的意思。大厨却长叹道:“如果经济继续低迷下去,餐馆不景气,那我就只好去做银行家了。”
MBA惊得目瞪口呆,几乎疑心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眼前这个一身油烟味的厨子,怎么会跟银行家沾得上边呢?大厨对呆鹅般的MBA解释:“我以前就在华尔街的一家银行上班,天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没有半点自己的业余生活。我一直都很喜欢烹饪,家人朋友也都很赞赏我的厨艺,每次看到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我烧的菜,我就高兴得心花怒放。有一天,我在写字楼里忙到凌晨一点钟才结束了例行公务,当我啃着令人生厌的汉堡包充饥时,我下定决心要辞职,摆脱这种工作机器般的刻板生活,选择我热爱的烹饪为职业,现在我生活得比以前要愉快百倍。”
这样的事例,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中国人在选择职业时,第一看体面,第二看收入,两者兼得,就足以在人前人后风光炫耀了,成败荣辱,全都摆在面子上,而面子是要人捧的,无人喝彩,就如同锦衣夜行般无趣。可对于西方人来说,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更注重的是对事业的兴趣。实际上,这也是西方人比我们更懂得享受生活的原因。
自我价值的实现,成功与否的体现,不必通过与别人比较来证实,更不需要别人肯定来满足。所以说,职业无贵贱,不管好与不好,合适的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