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责难,感谢批评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是我们很久以前就熟知的一句话。但是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是因为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摔的跤还太少,伤得还不够重。一旦栽了几个大跟头,就会发现,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是避免受伤害的最好办法。
在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前,我们都是瞎子摸象的寓言故事中的瞎子,摸一头大象,摸到一条大腿,便以为是一根柱子,摸到一只耳朵,便以为是一把蒲扇。他们摸到的只是一头象的局部,如果不听从别人的说法,他们永远不知道真正的象长得像个什么样子。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像摸象的瞎子一样,总以为自己做的、说的是对的,却忘了多去听听别人的诤言,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结果反而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既害了自己又损害了事业。
培根说过:“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责难和批评中得来的光明,要比他从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得来的更为干净和纯粹。”
当你被别人批评和责难时,最好的习惯是以此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糟糕的习惯是拒绝别人的责难和批评,与别人争高论低。其实,在成功者的眼中,任何批评都是防止错误的良药。
有一次,爱德华·史丹顿称林肯是“一个笨蛋”。史丹顿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林肯干涉了史丹顿的业务。由于为了要取悦一个很自私的政客,林肯签发一项命令,调动了某些军队。史丹顿不仅拒绝执行林肯的命令,而且大骂林肯签发这种命令是笨蛋的行为。
但当林肯听到史丹顿说的话之后,他很平静地回答说:“如果史丹顿说我是个笨蛋,那我一定就是个笨蛋,因为他几乎从来没有出过错。我得亲自过去看一看。”
林肯果然去见史丹顿,他知道自己签发了错误的命令,于是收回了该命令。
我们都应该欢迎这一类批评,因为我们甚至不能希望我们做的事有四分之三正确的机会。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也承认他的结论有百分之九十都是错的。
卡耐基承认,很多时候他都知道这句话是对的,可是每当有人开始批评他的时候,只要他稍不注意,就会马上很本能地开始为自己辩护——甚至可能还根本不知道批评者会说些什么。但他每次这样做的时候,就觉得非常懊恼。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接受批评,而希望听到别人的赞美,也不管这些批评或这些赞美是不是公正。
那么,当我们受到不公正的批评时该怎么办?卡耐基告诉我们一个办法:“当你因为觉得自己受到不公正的批评而生气的时候,先停下来说‘等一等’……我离所谓最好的结果还差多远呢?如果爱因斯坦承认百分之九十他都是错的,那么我也该受到批评,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我倒应该表示感谢,并想办法由这里得到益处。”
查尔斯·卢克曼是培素登公司的总裁,每年花100万美金资助鲍勃·霍伯的节目。他从来不看那些称赞这个节目的信件,却坚持要看那些批评的信件。他知道他可以从那些信里学到很多东西。
福特公司也急于找出他们在管理和业务方面有什么样的缺点,他们经常对全体员工作意见调查,请他们来批评公司。
所以,我们在面对别人的责难和批评时,要学会“走自己的路,也要看看别人怎么说”,如果我们有错,就一定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善于自我反省的人,能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地提高,他们能放开自己的优越感,很谦卑地聆听别人的意见,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广。
让别人监督你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000多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长达5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其中有些人后来在事业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声名显赫,有些人却一事无成,默默无闻。心理学家根据被调查者成就的大小,把他们分为“有成就组”和“无成就组”,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这两组人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意志品质方面。
那些获得较大成就的人,常常把自己的行动目标告诉别人,在别人的目光监督中取得一个个成就;而“无成就组”的那些人,大都我行我素,不接受别人的监督和批评,以至于在时光中悄悄磨灭了自己的理想。
心理学家由此得出结论,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人关注着他,监督着他。
美国电影界奇才,好莱坞著名编剧伍迪·艾伦,从小就对电影有一种狂热的喜爱,他却从未接受过正式的电影或者表演教育,一直以给报纸写一些讽刺小品为生。但他克制不住自己对电影的狂热,决定依靠自学走上电影之路,经过长期磨炼,到20世纪60年代初,他已经成为一名相当出色的电视表演艺术家。于是他开始向戏剧界发展,为百老汇编写剧本。
到1977年,奇迹出现了,伍迪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安妮·霍尔》击败了所有对手,在强者林立的奥斯卡争夺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捧走了四项奥斯卡大奖,伍迪一夜之间成了享誉全球的大明星。
伍迪的写作有一个特点,就是每写一部作品前,都要找他的朋友大谈其作品的内容以及自己要写出来的决心。在一遍遍的复述中,他充实了自己的作品,并逐步下定了写作的决心。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坦承自己是个非常懒惰的人,如果没有朋友的监督,他可能一事无成。“他们经常问我写作的情况,如果我不写,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可见,利用别人监督自己,可以促使自己在条件艰苦时继续奋斗,从而使事业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