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将驯服的牲口宰杀烧烤后摆上餐桌,启蒙了中国的饮食文化。用火烹饪的发明,改变了人类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的变化,人的智力发育水准明显提高。
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对华夏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的神话人物。伏羲,又作宓羲、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伏羲本姓风,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又称太昊。他始画八卦,造书契,在位十五年。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所在的时代是以狩猎、采集、渔猎等生产形式为主。
根据《易系辞》记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由此可知,伏羲氏对人类饮食方面的贡献一是织网捕鱼,创立了渔业;二是驯养牲畜,创立了畜牧业。不仅如此,伏羲还推广燧人氏用火加热食物的方法,让熟食逐步成为了中国饮食的主体组成部分。传说,伏羲曾去雷神那里借火,教人们用火来加热食物,并将燧人氏的那些炮、烙等方法普及。
伏羲的传说
历史上很多典籍上都有关于伏羲的传说,其中他的出生和成婚都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相传,伏羲是人面蛇身,他的母亲华胥在一个名叫雷泽的地方踩到了一个巨人的脚印而怀孕十二年后才将他生出。后来,一场洪灾吞噬了整个人类,只有伏羲和他的妹妹女娲幸存下来。为了使人类不遭遇灭绝,他俩就必须结为夫妻。但他们对兄妹成婚都有些抵触情绪,于是他们决定由天意来决定这件事。兄妹俩各自找来了一个大磨盘,并且分别爬上了昆仑山的南北两山,然后同时往下滚磨盘,如果磨盘合在一起,就说明天意让他俩成婚。结果,磨盘滚到山下竟然神奇般的合二为一了。于是,他俩顺天意成婚,人类从此得以延续。
教民结网渔猎
相传,伏羲的很多发明都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推动作用。他非常同情终日依靠采集野果度日且营养不良的人们,他发现河里、湖泊里有很多鱼,但是人们没有捕捉鱼的有效办法。人们经常采取的办法就是手提棍子等在水边,看鱼游来就打一棒,但是靠这种办法捕到的鱼很少。
一天,伏羲在大树下躺着,但是脑海里却依然苦思冥想着捕鱼的办法。正在此时,树上一个大蜘蛛正在树枝之间吐丝结网。等蜘蛛把网结好后,它就伏在中间等候着,不大一会儿,有几只虫子飞过来,撞在网上被捉住了。伏羲看到这种景象,立刻受到了启发,他采了一些野麻,晒干了搓成绳子,然后用细绳编织成渔网,用粗绳编成网,教人们用网捕鱼捉鸟。从此,人们的食物不再是单一的野果和野菜,人类可以非常轻松的捕捉鱼类和鸟类为食了。
发展远古畜牧业
伏羲教民用网狩猎,人们利用网捕获了大量的猎物,摆脱了大自然造成的歉收之虞,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有了保障,人类的历史也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由于捕获量的持续增大,于是人类开始将消费不完的渔猎品加以驯养,从原始的狩猎状态进入到初级的畜牧业生产。
网的发明,促进了畜牧业的产生,肇始了远古文明,伏羲也就成了畜牧文化的代表。直至近代,渔猎行业还流行奉伏羲为祖师爷的习俗。伏羲养六畜以为牺牲,用最原始的佐料烹调食物,堪称上古时代第一代厨师。
伏羲的众多发明创造不仅属于他本人,也更属于他所在的时代。伏羲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并且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伏羲不仅是中华各族人民的祖先,还是是中华民族心智的先启者,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祭祀他的伏羲庙、伏羲陵。
龙图腾的创始者
龙图腾的形成,最初起源于伏,而并非炎帝、黄帝。根据唐代司马贞《补三皇本纪》中记载,前面说伏是蛇身人首的形态,最后却言伏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这种记载其实是对伏氏在龙图腾形成中所起主导作用的暗示。蛇在生肖中叫小龙,人们认为,蛇如果有了灵性,就变成了龙。汉代纬书中讲,伏氏首德于木,为百王之先。伏氏即是青龙,青帝。炎帝神农氏以火德为王,为赤龙;黄帝轩辕氏以土德为王,为黄龙。按照五行始终说所持的观点,最先出现的是木,而非火、土。同理,青帝也应该是远古第一帝,青龙也是中华民族第一龙,伏氏自然也就是当之无愧的龙图腾的创始者。龙的传人,在知道炎黄为老祖宗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在炎皇之上还有一位更伟大、更古老的始祖,开创了华夏民族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