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感是怎么回事?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在某一个刹那,你会对你所在的地方或所见到的东西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这是之前做过的梦在现实中再现了,也有人说这是前世的记忆。心理学家对此给出了权威的解释:人之所以会出现似曾相识感,是因为一些无意识记忆造成的。我们从小到大,都会无意识地将看到的东西或场景记录到大脑中,等日后在经历相似的场景后,脑中那些与现状相匹配的信息就会自己跳出来,让我们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在心理学上叫作“昨日重现”现象。
经常外出旅行、出差或学识较高的人更容易体验到这种似曾相识感,而人们在压力大或疲劳的状态下也容易出现这样的感觉。“似成相识”出自哪首诗句?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春恨词。原文为:“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其中精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流传千古,表达了怀念已经消逝事物的惆怅心情。
从身份证号码中能看出人的性别吗?
当我们看到一张身份证时,可以通过照片来辨别它的主人的性别。如果只有一串身份证号码,应该怎样辨别身份证主人的性别呢?
事实上,身份证号码中包括了丰富的信息,它与一个人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籍贯等信息紧密相关。在18位的身份证号码中,前6位为地址码,第7至14位是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是顺序码,第18位是校验码。
具体来说,地址码表示身份证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市、县、区)的行政区划代码;出生日期码表示身份证主人的出生年月日,其中,第7至10位为出生年份,第11位和第12位是出生月份,第13位和第14位表示出生日期;顺序码是在同一地址码所标示的区域范围内,对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编订的顺序号,第17位代表性别,奇数为男性,偶数为女性;最后一位校验码通常是由前面的数字通过某种运算得出的,用来检验该组数字的正确性,当计算结果为“10”的时候,如果用“10”做尾号,身份证号码就变成19位了,这样就违反了国家标准,所以这时便用代表“10”的罗马数字“X”来代替,这就是有些人的身份证号码最后一位是“X”的原因。
与18位的身份证号码相比,15位的身份证号码中,出生日期码是6位,即第7位和第8位表示出生年份。以此类推,第15位代表性别,同样是奇数为男性,偶数为女性。另外,15位身份证号码没有最后一位校验码。
古代也有身份证吗?最早的身份证出现在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发明了照身帖,照身帖是由官府发放的,是一块打磨光滑细密的竹板,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和籍贯信息。国人必须持有,如若没有就被认为是黑户,或者间谍等。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我们知道,“0、1、2、3、4、5……9”这些数字是阿拉伯数字,虽然它们名叫“阿拉伯数字”,但它们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其实,阿拉伯数字最早产生于古代的印度,古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而且还发明了计数的十进位法。后来,这10个数字符号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因为采用了计数的十进位法,再加上阿拉伯数字本身易于书写,看起来清楚,尤其是在用笔来演算时更是便利,所以阿拉伯数字慢慢地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最终成了世界通用的数字。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是在13世纪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算筹”,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20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才在我国开始被逐渐使用起来。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阿拉伯人数字”与“阿拉伯数字”一样吗?两者是不同的。“阿拉伯人数字”是阿拉伯人在印度数字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后发明的,使它更便于书写和运算。从中世纪至今,阿拉伯人主要还是在用这套独特的数字记法。“阿拉伯人数字”与“阿拉伯数字”写起来也截然不同。举例来说,4是反写的“3”,5是一个圆圈,0则是一个点,7写成“V”,8则是把“V”上下颠倒过来写。
“比基尼”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夏季的海滩,有很多女性穿着颜色亮丽的比基尼。比基尼能很好地展现女性柔美而自然的身体曲线。那么,“比基尼”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事实上,比基尼原本是一个珊瑚岛的名字,这个岛位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北部。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在这个岛上进行原子弹试验,而在当年,一枚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在那里爆炸了,这次实验震惊了世界。
在同年的7月,法国一位名叫里尔德的人在巴黎推出了一种由3块布和4条带子构成的泳装,这种泳装体积小,携带方便。但当时的欧洲人还具有很强的传统观念,人们在游泳时会穿很多衣服,这种布料少的衣服因太过暴露,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思想冲击。
这种新式泳衣给人们带来的冲击不亚于在比基尼岛上的原子弹实验,因此,人们将这种泳衣用原子弹的实验地来命名,称它为“比基尼”。
人类可以在海底世界生活吗?科学家早就提出了在海底建造城市来供人类居住的设想。未来的海底城市会由许多的抗压大圆球构成,从外形看上去,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大鱼缸。圆球由特殊材料构成,它们具有极强的耐压性,且晶莹剔透。透过窗户,我们能欣赏到美丽的海底景色。在圆球的内部,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在圆球内,供人呼吸的空气从海面上输送而来,虽然这还都是设想,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人类在海底世界生活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热狗”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热狗是很多人爱吃的一种食物,将热狗夹在香气扑鼻的面包里,再抹一些芥末或番茄酱,真是想想就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开始流口水了。
热狗里面并没有狗肉,那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它源于一次在漫画上错误的拼写。20世纪初,细长的香肠在美国还属于新鲜物,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名字来称呼它,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是“德希臣狗香肠”。德希臣狗是一种长体短腿的狗,因为它身体的形状和香肠的形状差不多,所以有人用这种狗的名字来代称香肠。
一次,在竞技比赛中,漫画家多尔根正在观看激烈的比赛,这时有人正在叫卖:“快来买热的德希臣狗香肠!”他被旁边小贩的叫卖声吸引过去,他看到了如德希臣狗般形状的香肠,顿时灵感来袭,画了一幅漫画,画中是抹了芥末的面包夹香肠。但因为多尔根忘记了德希臣狗中的“德希臣”怎么写,所以他只写了个“狗”字,于是漫画中小贩叫卖的内容便成了“快来买热狗”。从此之后,这个虽说是错误的拼写却在市民中流传开来,并一直用到今天。
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人的“名字”意义相同吗?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人的名字,意义有很大差别。古代人的“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男子在20岁行冠礼时取字,而女子则在15岁行笄礼时取字。古代的“名”与“字”是有区别的,古人常自称己名以表示谦称,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的尊敬。
为什么是“下厨房”和“上厕所”?
平时我们经常会说到或听到“下厨房”,那么,为何要用“下”字而不是“上”字呢?有两种流传较广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古代人家里的正厅通常情况下都是高于地面的,而厨房相对来说则处于地势较低的地方,这样就出现了“下厨房”的说法;第二种说法是说古时候女人的地位低下,洗衣烧饭这样的家务事都是由女人来做的,所以才会叫作“下厨房”。
同“下厨房”相类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上厕所”,为什么不能叫作“下厕所”呢?因为早期人类习惯将厕所建于高处,睡觉的地方建于低处,这样有利于臭气上升散去,不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是“上厕所”。在某些农村地区,会将厕所建于离住宅较远的地方,并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方便的地方,下层为粪池,所以叫作“上厕所”。
房屋方位的“向”与“坐”是什么意思?当我们站在屋内,面对着大门,所面对的方位便是“向”,而与“向”相对的方位便是“坐”。不管家宅的屋形如何,坐与向的方位一定是相对的。例如,大门向北,则家宅坐南;大门向西南,则家宅坐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