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济安想得深远,他想,要使桃花营这片土地世世代代的安宁,要使这里的人们代代相传的和睦,只有建立一个民间堂会,让大家都来参与,并且要带资本来参与,然后用堂会里的规矩来约束大家,大家遵守了,在会堂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还可以扶危济困,谁个家里有灾难,堂会可以用大家的力量去帮他一把,还可以联合起来防御外强侵扰。当然谁个要是违犯了堂会里的规矩,堂会则要以他带入的资本处罚掉他,这样就能惩戒大家。那么创立这样一个堂会,当以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宗旨才能受人拥戴,才能世代延续和维持呢?是以教会的形式般出教义奴化会众?还是以江湖帮会的形式用三教九流的俠义来笼络会众?或者以武术门派的形式来驯服会众?陶济安认为这些都不可取,只有以田园生活为追崇,把这个民间堂会建成种田人的大家庭,让种田人在这个大家庭里享受到温暖,享受到博爱平等,这样这堂会才能受人拥戴,才能长久维系,才能使桃花营长治久安。并且在另一方面,会上收集的田产可以放租,会上有了田租对受了灾的会众和贫困户就可以周济,对公共的农田水利和人行道路可以出资整修。会产多了则可以积累,积累大了可以给入资会员分红。为了公正,会上可以建立账册,一年一决算,长年累存,这样这个堂会就能长久的维系并发展壮大。
陶济安设想了这一切,于是在有一天他把各族氏的头人召集到他的府上,他摆出酒宴和大家叙情。席间他把这些年来在桃花营乡邻中发生的一些争田争地,邻里不和,不守礼规,伤风败俗等不快之事道了出来,一些有过行为放纵或具有过失的人听了心感羞愧,满脸绯红。他们都是受恩于陶济安才能在这里安居乐业的,他们深悔自己往日的不自重,行为不检点,让恩公见怪了。有的甚至担心陶济安会把自己从桃花营撵出去,让他们无处安身。因此他们的心扑扑直跳,酒也无心再喝了,直直地望着陶济安等待发落。陶济安看大家一个个都很拘谨,知道大家误会他了,便长话短说把话挑明。把他建立堂会的想法,立会宗旨,立会办法和盘托了出来。大家一听无不欢心鼓舞,就连过去有过行为放纵的那些人也拍手称快。
陶济安被鼓舞了,也很感动,他趁热打铁,当即在席上拟定了入会事宜。首先陶济安带头入会,他投入上等水田一千五百石,按旧制五石为一亩,他的入资田产为三百亩。陶济安是大富户,此时的他田土广阔,山林磅礡,牛羊成群,不仅如此,他在凤西城里还置了商铺,钱庄里还有他丰厚的存银,一般人家比他不得,于是他拟定:人丁五口以下的小户入资十石,也就是二亩,五口以上的人家按人丁每人二石五斗。按陶济安说的这个数大家都愿意接受,当下他们代表本族氏人家一一申报。
接下来陶济安确定,这个以种田人联合起来的堂会叫田园会,并拟定了会规,制定了立会章法和会产管理规程,对此大家一一赞同。最后确立会长,陶济安是桃花营开天辟地之主,又是创立田园会的发起人,他还是大家共同的恩公,现在入资会产他一家又占了近半,这会长非他莫属。大家又考虑到,桃花营五门杂姓,没有陶家这个有名望的大家族来统管,他人难以服众,因此大家议定,这会长不但非陶济安莫属,而且还得由陶家世代传承。
就这样田园会创立了,就这样陶济安被推举成了田园会会长,就这样确立了陶家世代传承会长的祖制。自此桃花营乡民恪守会规,人人自律,邻里乡里相处得和谐安宁。有了安居乐业,乡民们也都富实起来。
与此同时,田园会的基业也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田园会创立之初,人们带资入会使会产有了原始积累,通过放租会产就扩大了,除了周济贫困,公益用度和会上的管理开支,每年仍有节余,但会上并没有用来分红,而是把它积累起来再置会产。几年下来,会上便在山里山外新置了田产,在商埠清溪集置了门铺,新置的田产又放租,新置门铺又经商,这样树生枝,枝上又生枝,会产积累就更大了。传到陶济安身后的第三代,田园会的基业便大为可观,田产由创立时的六百多亩增加到了三千多亩,在清溪集和凤西城里有了多处商号。
然而美中不足,后来一些人违犯会规仅仅用他带资入会的几亩田产作处罚,他们对此无所谓,因为他们富足了不在乎这几亩田产,因而出现了违规屡禁止的现象。这就应了哲学上之所说,真理不会是绝对的,只有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才是绝对真理。同样,陶济安的以带资入会用所带资产作违规处罚的办法也只能是相对适用,当富起来了的人要违规他就不在乎所带的那小量资产,因而会规就对这些人失去了约束力。鉴于此,在陶济安身后的第三代,会上重新决定:原来投入的老会资不再用作处罚担保,愿退回的连本带利退回,不退回的开始享受年利分红,新入会的则不再带资,对违反会规的按五束十戒进行处治。束者捆绑也,戒者禁闭也,按此规矩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幽禁的幽禁,影响极坏该捆绑插河的捆绑插河。
田园会的这一新的决定,得到了会众绝大多数的拥护,并且因为能够开始分红,除了孤寡拥有会资投入的老会众都没有退出,新入会的不要带资也能与老会员一样得到会上周济,人们也乐意,于是新决定以后桃花营人几乎家家户户都入会,人们都成了田园会众。到了明代天启年间,陶家在桃花营正式立了祖,建立了祖祠,修了族谱,他们尊陶济安为始祖,在陶济安之前的陶氏先亲有谱可考的立为远祖,分称一远祖,二远祖,三远祖……,陶济安之后则尊为二世祖,三世祖……。陶济安是田园会的创始人,因此陶氏始祖也就是田园会的始祖,陶氏祖祠也就是田园会的祖祠,陶氏或田园会祭祖都定为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日,是年开始大祭。
可想而知,三世祖以后桃花营人有了红族人和白族人之分,就是说,三世祖以前入会并没有退出入会资产的人,他们和他们的后人就是红族人,即是能够享受会产分红的人,三世祖以后入会的人就是白族人,即是无需带资入会也不能参加会产分红的人。
时下是民国初年,陶家世代传承的会长之位已历十七代,田园会的基业也更加鼎盛。现在陶永手上已拥有田产七千多亩,在凤西、凤南、南州等口岸和乡间集镇拥有商号、酒楼、药铺、钱庄二十多处,还开办了矿山和船运,置下了自己的码头,产业浩大。然而,正因为如此,一些贪婪的人把它看成了一块肥肉,总想咬一口。更有野心勃勃的人,想对陶家的执掌取而代之,而陶永年事已高,这些年的敬业操守又积劳成疾,已经力不从心了,因此他决定在他的有生之年把会位传承给儿子陶西田,以让他早早磨砺,也好在他身后独立乾坤去对付那些心怀叵测的人。
陶永借这传承宣言把田园会的历史一页一页的翻了过来,到场参与庆典的有的是从前一代老会长那时走过来的,他们对田园会的历史已有所闻,不过现在听陶永说起来仍是耳目一新。新一代的人则以往闻所未闻,现在听得陶永说起这些历史,大多数对陶家产生了的崇敬。但是也有少数人并不以为然,他们在台下议论,白族人中有人说:“什么陈芝麻烂谷子,就是你陶家执掌不公嘛。”还有人说:“会规就是陶家念的紧箍咒,我们只能当孙猴子,一念就头痛。”……
陶永听到了台下的议论,为了整饬纲纪,他不得不搬出祖制会规重念紧箍咒。然而当他刚刚申令完五束十戒,吴氏家族头人吳有才忽然站了起来,他语气平和但却不无内厉,问道:“老会长,现今是什么时代,你还在戒这戒那,老黄历啦,特别是戒官这一条,得改一改喽,不许为官,那满清皇帝下台以后谁去管理天下哇?所以新会长上任以后,对会上的一些条条框框该换的得换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