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很累,在滚滚红尘中。
想使负重的心歇息一下,喘口气,最好是读书。这,就如山人品茶、文人饮酒一般,在茶和酒中寻一点儿轻闲,吟几句文章,吐几个平平仄仄的词语,让心畅快一下,让烦闷消解一点儿,实在是必要的。
因此,茶和酒,就成了两种文化,茶文化和酒文化。
书,是文化的载体。读书,也就和茶酒一样,能够让心灵得到刹那间的轻闲,变得清白,柔软,风一样舒展,月一样皎洁,阳光一样明亮。知堂老人言:“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闲,可抵十年清梦。”二三人,还稍嫌热闹,不及一人雪天读书来得清静。
一个人,坐在房子里,拢一盆火,没有琐事相扰,没有领导训斥,也没有唧唧喳喳的吵闹声,实在是再好不过的读书环境。
在我,一般是星期天。
吃过早饭,妻子带着儿子去了娘家。我一个人百无聊赖,拢一盆火,躲进房内,自成一统。房内,静静的,一种祥和的暖气浮起,充盈一室,让人如坐春风。心,这时也如一朵莲花静静开放。
此时读书,无论什么书都好。而我,最爱唐诗。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极至,意境优美,感情自然而不做作,艺术和感情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犹如纸的阴阳两面。
文学,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工具,并不是用来说教的。它的熏陶,应如春风化雨,水润青苗。可惜,我们人人都知道,却很少有几个能做到。这,大概就是中国文学不太景气的原因吧。现代文学中,人们喜爱周作人、朱自清、沈从文的文字,至今不衰,大概也是这个原因吧。
读唐人的诗句,一颗心也变得丰富起来,优美起来。自己,仿佛也变成了一个白衣飘飘的书生,在二十四桥的明月中,教一群女子吹箫。月明如霜,箫音如水,几声清泠泠的笑声如月光下泛动的浪花,轻灵纯白,矜持婉约。这种笑,是一种古典文化所孕育的笑,浅浅的,嫩嫩的,从淡淡的书香中过滤出来的,一点儿也不娇嗲,一点儿也不矫揉。
唐诗,是一条水,在阅读者的心中缓缓流动。
唐诗中的儿女,永远是最青嫩的水草,在水光遮天中摇曳,张扬。
读唐诗,就如撑一支篙,在那条月光流淌的河上溯游。
这儿,有柳条如情,桃花如颊,乐声如水,月光如雪,有洁净的爱情如百合花。让人置身其中,高兴地落泪,忧伤地徘徊,无言地长吁。让人置身其中,真想在那个春风涤荡的下午,在绿草如茵的日子里,遇着一个拈着桃花的女孩,品尝一下唐人那高洁的爱情。
很想骑一匹马,嗒嗒地走过石桥,走过杏花春雨江南,走上寒山白云深处,染一身菊花的香味。
一切都是美的。美的意境,美的感情,美的人情和世俗。在那种氛围下,哪一个吐一个词语不是文章,哪一个说一句话不成锦绣?
在冬天,尤其雪天读唐诗,天也洁白,地也洁白,一颗心也洁白如梅花,沁一缕幽幽的香气,弥漫一身,也弥漫一室。
一时之间,让人恍惚,不知自己是梅花,还是梅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