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席斯满怀信心到了中国,以为肯定能得到中国专家学者的支持。出人意外的是,中国专家学者先是表现冷淡,似乎不屑一顾,后来纷纷指责。有人说,孟席斯不懂中文又没有足够的中国历史知识,没有资格对中国历史说三道四。有人说,孟席斯在历史方面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不具备发表历史结论的资格。有人说,孟席斯梦想否定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历史贡献。有人说,中国的历史事件由一个外国人提出,将中国专家学者置于什么位置。当然,有人赞同孟席斯的观点,但强调这些观点中国专家学者早就提出来了,并列举了时间、地点和人物,铁证如山。不过,中国专家学者对孟席斯能够坚持十几年致力于郑和研究的行为,表示了肯定。
孟席斯试图说服这些中国专家学者,刚说了句“我们研究历史的时候要有想象力……”随即遭到当头棒喝:“历史是严肃的,容不得半点想象!”无奈之下,孟席斯归咎于一些中国专家学者只会查书,不会看图,更缺少实地考察。他说:“一个航海的外行,不管他在其他领域多么有成就,当他在看一幅地图或是海图的时候,只能看到许许多多的轮廓线。一位有经验的航海家,在看同样的地图时,可以推理出更多线索:第一次绘制此图的制图学家航行到了哪儿,是以什么方向航行的,距离陆地有多远,他掌握经纬度知识的情况如何等。”又说:“他们并不缺乏作为历史学家的勤奋,而仅仅是因为他们缺乏关于天文导航术和世界海洋的知识。”最后,孟席斯大声疾呼:“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我呢?我已经公布了几千个证据和发现。”
可怜的孟席斯,你哭吧!因为郑和真的到了美洲,而且建文帝也在美洲。只是郑和先到了北美,建文帝先到了南美,后来二人不约而同地到了墨西哥,这一传奇故事终于有了精彩结尾。
经过诸多磨难,建文帝少了当年的“书生意气”,变得沉稳和成熟。
当时的南美,形成了统一的“印加帝国”,人口接近两千万,首都设在今日秘鲁的库斯科,版图包括今日的秘鲁、厄瓜多尔,智利北部、阿根廷西北部,以及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巴西的部分地区,极盛时几乎扩张到除乌拉圭等少数国家和地区以外的整个南美洲。
“印加帝国”的名称“Tauantinsuyu”,音译为“丹王帝苏约”,意为四方之地。考古证实,当时“印加路网”四通八达,两条主干道自北向南纵贯全国,一条沿安第斯山从哥伦比亚南部起,通向阿根廷,长达3200公里;另一条沿太平洋岸起自秘鲁西北的通贝斯,长约2300公里,有时凿梯有时穿隧有时架桥,桥梁最长的达60米。印加有完整的农业体系,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有些在今天还在使用。印加人掌握了许多种金属加工工艺,金银制品更是精美绝伦,其中有一种金蝴蝶的翅膀只有十分之一毫米厚。恢宏的石砌建造,精美的纺织品,准确的历法等,无不显现出印加人的智慧、勤劳和勇敢。
印加帝国从统一开始,直到公元1533年最后一任印加王被欧洲殖民者杀害,共经历了13个王,400多年。
建文帝到达印加时,印加王是印卡·罗卡。
罗卡王与建文帝同岁,风华正茂,热情好客,听说中土来人,竟亲迎一百多里,把建文帝和“三僧两卫”接到首都库斯科,迎进一座雄伟的由黄金打造的“印加金殿”里。
建文帝对“印加金殿”赞不绝口,道:“大中华富甲天下,贫僧在中土为帝时,朕的金銮殿亦非黄金铸就,不过‘黄金为祸’啊!”
罗卡王这时才知道建文帝的真实身份,惊讶之下重新跪行大礼。
建文帝双手相搀,道:“罗卡王不必如此,这里并非中土,贫僧亦不再是皇帝了。”
罗卡王道:“如何称呼才不失敬意?”
护卫王刚强接过说道:“请称呼陛下为‘君上’。”
原来,建文帝逃出皇宫后,便不再以“朕”自称,而改称“贫僧”。但他既未皈依也未受戒,穿上僧袍只是为了逃亡方便,自然不能被人呼作“法师”,而他又不想让人称呼“陛下”,经与“三僧两卫”商议,便选了“君上”二字,并规定“三僧两卫”不再以“臣”自称。
罗卡王道:“君上因何说‘黄金为祸’?”
建文帝道:“世界上不是所有的民族都像中华民族一样善良仁慈,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像印加人一样重义轻利。”罗卡王问道:“君上是说会有强盗来抢夺印加人的黄金?”建文帝点点头,道:“不错。”罗卡王道:“印加从茵帝丹王开始,既视金如土,又尚义成风,如果强盗来了,赶走就是。”建文帝摇摇头,道:“只怕赶他不走啊!”
罗卡王问道:“强盗会来自何方?”
建文帝又摇摇头,道:“时下还不好说,不过贫僧为帝时,曾召见过来自西方的白人传教士。据传教士说,白人已经有了指南针和火药。”罗卡王问道:“那又怎样?”建文帝道:“有了指南针可航海,有了火药可杀人。”
罗卡王道:“白人到中土,是不是想抢掠?”
建文帝道:“时下不会,以后难说。”
罗卡王问道:“传教士是干什么的?”
建文帝道:“传播宗教,让中土人信奉上帝。”
罗卡王道:“‘上帝’应该是救人的吧?”
建文帝道:“是。不过,‘上帝’不离口的人,未必都是救人的人。”
罗卡王道:“小王应该怎么做?”
建文帝道:“印加不能懈怠,要时存警觉之心,必须有一支能征惯战的精锐劲旅,卫国护民。印加虽然不乏能工巧匠,但多是在搭建房屋,修渠造田,贫僧以为应让能工巧匠打制兵器,只有利器在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贫僧让王刚强、李霖瑞将火药配制之法悉数告知你等,印加要有火药兵器。”
罗卡王道:“金玉良言,小王谨记。”
日后,罗卡王把建文帝的旨意传谕印加各地,并组建国家专职军队,到欧洲殖民者入侵时,军队人数已达十万。不过印加人因为没有找到硫磺和硝石矿藏,缺乏原料,火药配制自然没有成功。再者科学技术的提升必须有一定的积淀,而印加人并没有更多的积淀,国家也没有让能工巧匠特别注重武器的研发和制造,终成憾事。
罗卡王道:“过去中土虽时有来人,但大都不悉中土大事,君上能否说说。”
护卫李霖瑞担心旧事重提引起建文帝的伤心,忙道:“不说也罢。”
建文帝笑道:“无妨。”从大唐盛世开始,说了五代十国,说了宋辽金元,说了明太祖朱元璋创世,一直说到朱棣造反,他被迫出走。罗卡王听得时而惊悚,时而欢欣,时而沉默,时而长叹。罗卡王也说了印加的历史,从攸喜王东渡,丹王北进,最后扶桑会师。说到伊凡出走玛雅,丹枫举旗“殷家”,攸喜王开国“日平旦”。又说了扶桑各地的金字塔,以及印加的“灌溉文明”等。二人互为知己,相处甚愉。
遥想两三千年前,中华先民历九死而后生,到彼岸开辟一片新的家园,写下了人类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这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是一曲惊天动地的浩然长歌。让人缅怀,让人纪念,让人沉思,建文帝不禁对那些大胆、决绝和充满浪漫色彩的中华先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建文帝道:“丹王葬于何处,贫僧想去祭拜。”
罗卡王摇摇头,道:“安葬在高山之巅,君上只能遥拜了,不过丹王还有一处衣冠冢。”
建文帝眼睛一亮,问道:“在哪里?”
罗卡王朝北指了,道:“在扶桑大地的中部,那里不但有丹王和王后的衣冠冢,还有我们‘祖母’的陵墓,被称为‘三圣墓’。”被其尊为“祖母”的,自然是攸喜王的母亲婉娘。
建文帝“哦”了一声,道:“贫僧要去祭拜‘三圣墓’。”
转眼过了不少时日,这日建文帝一行启程前往墨西哥。
罗卡王带着印加仪仗队伍一送再送,直到印加边界。
分别在即,建文帝道:“那日贫僧的话,请一定记住。”
罗卡王道:“君上放心,不但小王谨记,还会当成印加祖训,传给子孙。”
建文帝点点头,与罗卡王揖别,大步走了。
建文帝当过皇帝,且又经过许多磨炼,自然是高屋建瓴,一针见血。让人想不到的是,建文帝离开印加后,只过了70年,公元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随后印加人的黄金被抢掠一空……
哥伦布,全名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hristopherColumbus)。关于他的出生年月、身高相貌等生平资料,作者懒得去查找。正如建文帝所预料的那样,欧洲殖民者“有了指南针可航海,有了火药可杀人”。欧洲主要是西欧当时兴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航海浪潮,列强们像得了“抢掠狂热症”一样,眼睛泛着绿光,紧紧盯着别人的财富。那时的欧洲盛产海盗,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接踵而至的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所干的比海盗还凶残。现在的欧美电影中,不乏当时的海盗形象,殖民者的形象就由读者自己去想象吧。
哥伦布登陆美洲的当天即1492年10月12日,他在日记中记载了在美洲遇到的第一批印第安人的情景,当时印第安酋长送给他一个很大的黄金饰品,并抚胸躬身说“殷地安”。哥伦布惊喜异常,“殷地安”音似“India”(印度),不是印度又是哪里?哥伦布坚信他到的是印度的偏远岛屿,绕过这些岛屿,一定就是中国。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他们没有带武器……当我给他们看剑,他们竟无知地抓住剑刃,割破了手指。他们没有任何铁器。”哥伦布为了炫耀武力,故意在印第安人面前发射大炮。印第安人匍匐在地,哥伦布哈哈大笑,对他的水手们说道:“看到了吗,征服这片新大陆,用不上大炮,仅用火枪就够了。”
哥伦布说印第安人“无知”,其实他才是真正的“无知”,美洲与印度阻隔重洋,这里怎么会是印度呢?欧洲人为了弥补这个因“无知”而造成的错误,只好将错就错,以讹传讹,把当年哥伦布登陆点命名为“西印度群岛”。西印度群岛位于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一带,北隔佛罗里达海峡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相望,东南邻近委内瑞拉北岸,包括古巴、海地、牙买加等岛屿,陆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哥伦布所谓“发现新大陆”,得到了荣誉、奖赏和欣赏。然而这块原本美丽的大陆,从此血雨腥风。原本纯净的天空,从此阴霾遍布。原本宁静的村庄,从此枪声不断。欧洲人同时带去的天花、鼠疫等病菌,在这块大陆上肆虐。美洲自古以来从未有过这些病菌,印第安人体内丝毫没有针对这些病菌的抗体,从此家家哭声不绝,村村祭事不断。
印第安人从这块大陆的主人,变成了奴隶,最后不少人连奴隶都当不成,只好去见他们心中的天神——太阳神了。而奴隶不足,又给殖民者出了个大难题,于是殖民者们只好从非洲贩运大量黑奴到美洲,又创造了一段黑人的“悲惨历史”。
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谴责哥伦布,哥伦布发现美洲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就算没有哥伦布,也会有“弟”伦布、“儿”伦布或者“孙”伦布发现这块大陆。欧洲移民的大量涌入,给美洲带去了先进技术,把印第安民族纳入了资本主义发展序列,这无疑是社会形态的跃进,尽管这个过程伴随着血与火,泪与恨。我们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既不能简单地批判殖民主义,也不能放弃人性与道义,这毕竟是一段发人深省的史实。毫无疑问,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纪,在世界历史上有一席之地,应该得到尊重。
让哥伦布想不到的是,在他去世500周年之际,因为他的“国籍”问题,各方撕破脸皮。意大利说他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西班牙说他是西班牙马略尔卡岛的赫诺瓦人,“赫诺瓦”与意大利“热那亚”的字母拼写是一样的,所以才被人误解;葡萄牙说他曾移民葡萄牙,应该算是葡萄牙人。如此吵闹不休,说不定哪一天哥伦布又被说成是韩国人。于是有人提议把哥伦布挖出来,检测DNA……
暂且不说建文帝一行前往墨西哥,我们先将历史延伸一百年,看看发生在16世纪初印加帝国灭亡的那一幕。
灭亡印加帝国的人,是一个叫“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的西班牙殖民头子。皮萨罗的名字叫起来十分拗口,我们在这里索性称他为“老皮”。
“老皮”在欧洲历史上是个著名人物,被西方人称为“给美洲带去文明”的人,耐人寻味的是,他本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文盲。“老皮”出生在西班牙特鲁西略,是个私生子。他参加了由奥捷达组织的远征美洲的船队,并在1515年首次登上美洲大陆。1522年他到达今天的哥斯达黎加境内的印第安乌拉卡部落,受到热情接待并满载而归。就是在那时,他听说了盛产黄金的印加帝国,贪欲之火蓬勃而起,他找到兵痞“圣地亚哥·阿尔玛格罗”和传教士“赫南日·卢克”,并达成协议:征服印加,三人平分土地和黄金。
1524年11月,他们开始了雄心勃勃的远征行动,但并未到达印加,而是迷航到了哥伦比亚,抢掠了一些财宝。1528年,“老皮”说服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任命他为“新卡斯提尔”总督,专门负责征服印加,半年后组成了由3条船,27匹马,180个西班牙士兵和一名随军牧师构成的队伍,进行第二次远征,结果发现印加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有八万军队,因感实力不足,深咽了一口唾沬,暂未出手。
1532年,“老皮”得知印加王位更迭,决定孤注一掷,踏上了远征印加首都库斯科的征途。印加第十三任也是最后一任国王阿塔瓦尔帕,在刚刚结束的一场“兄弟之战”中,战胜他的弟弟,夺得王位。印加没有《周礼》,没有明确的王位传承的规定,所以在王位更替时很容易发生内讧。阿塔瓦尔帕王夺得王位后洋洋得意,目空一切,藐视一切,曾戏言想弄几个白人做他的仆人,于是下令不许中途拦截,让“老皮”长驱直入。11月15日,“老皮”顺利抵达卡哈马卡城外,布下一场针对印加的“擒王”阴谋。阿塔瓦尔帕王欣然接受“友好见面会谈”的邀请,率领八万大军赶到卡哈马卡城。阿塔瓦尔帕王带领全军出访的目的,不是为了防范入侵之敌,而是为了炫耀权威。阿塔瓦尔帕王没把“老皮”的这180个人放在眼里,居然把军队留住城外,只带了三千人入城,且每个人手里拿着鲜花、彩带和黄金,没有携带任何武器,以示对“老皮”完全信赖。
阿塔瓦尔帕王一定是忘记了建文帝当时的“黄金为祸”的忠告,命三千人在“老皮”的兵营院中等候,自己一个人跟着西班牙随军牧师维森特·德巴尔维德走进屋里。阿塔瓦尔帕王抚胸行礼:“殷地安!”维森特·德巴尔维德无动于衷,大刺刺坐在桌旁,指着对面的椅子说道:“我亲爱的国王陛下,坐吧,站着说话会腰疼的。”阿塔瓦尔帕王倒没去计较他的失礼,笑笑坐了。
维森特·德巴尔维德喝问:“你们为什么信奉太阳神?”
阿塔瓦尔帕王道:“太阳是万物生长之源,太阳神是一种光明之神、无私之神、智慧之神、勇气之神,所以我们世代信奉。”
维森特·德巴尔维德喝道:“愚昧!”拿出一本圣经,说道:“我是上帝的使者,专门传播上帝的福音,这本书就是上帝要对我们说的话。我代表上帝来拯救你们这些野蛮的印加人,这是上帝的意志。上帝无处不在,上帝……上帝……”
在这个牧师嘴巴开开合合的时候,阿塔瓦尔帕王忽然想起建文帝的忠告:“上帝”不离口的人,未必都是救人的人!阿塔瓦尔帕王顿时警觉起来,道:“慢!你想说什么?”维森特·德巴尔维德把圣经摔到桌上,道:“请你们皈依天主教,并效忠西班牙国王,献出全部黄金。”阿塔瓦尔帕王怒道:“胡扯!”一把将圣经划拉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