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80后的字典里,最常出现的词汇就是“孤独”。这与现实有很大的出入,一般人认为,80后身边充满爱,他们什么都不缺,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而事实是,80后长大成人之后,已独立历世,父母只是他们背后的一堵墙,真正实践时,还需要自己努力奋斗。
当80后从父母的怀抱里走出来,他们就注定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它像一股黑暗力量一样,紧紧围绕在80后身边,以至于他们工作起来疯狂至极,甚至不问报酬,不问收获。长期劳累下去之后,他们强烈地感觉到孤独感。很多时候,它像黑云,压抑得自己心理变形,最后默默地落下眼泪,绝望至极。
这就是80后青年面临的最大挑战。更多时候,80后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诠释人生,喜欢用最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填充人生。就此来说,80后已与前辈们完全不同。他们觉得压力是动力的源泉,孤独是创造勇气的动力。凡此种种,80后的思想在实践中形成,并用语言无法诠释的方式让世人对他们产生深刻印象。
越工作越有动力,越有动力越孤独。这就是所有80后的感受。他们的生活冰火两重天,他们渴望平静,但自己内心时刻在跌宕起伏。什么时候他们才能解脱出来,其实,只要学会苦中作乐,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第一节 教育我的制度真糟糕
人们常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中国人眼中,无论你是穷是富,都不能不受教育。在中国人骨子里,受教育是人生中最大事。可以说,中国是个文化之邦,它要求每个人有知识,社会才能升华。在过去,像老一辈人,他们遇到不幸的时代,没有办法上学读书。在那时,教育被认为是走资产阶级道路,要做一个称职的无产阶级,就要与一切“高贵的知识”对立。正因此,中国才出现了一代人的人才饥荒。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新式教育制度渐渐建立起来。所以一些有志青年的潜能得到发挥,他们一个个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到今年,中国的教育制度还在探索之中。教育家的在无休止地争辩。不得不说,80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天天成长的。
记得从前有人说过,“80后成长在教育制度的茫然期,他们学习到的知识大部分没有用,学校一心一意抓的就是课本知识。”这句话告诉我们,80后的生活条件虽然相对宽裕,但他们脑子里的知识却非常糟糕。现实中,一些学生考试能力极强,但让他动手实验,或者让他发表讲话,却显得极为拙劣。用批评家的话说就是“高智低能”。这让80后很不舒服,出于一种自我保护,80后总是喜欢在前辈们面前表现。但是,他们收获的永远失望。因为别人看到80后那没有光彩的笑脸就知道,这些温室里养大的花朵根本没有生命力。
当80后还在学校里时,家长就告诉他们,“你可以什么都不管,只要学习成绩好了,将来你什么都有。”在这一思想的鼓动下,80后只会钻进书堆里,“掩耳不闻窗外事”。就老师来说,他们常常告诉学生,“不要相信所谓的实践运用。现在,如果你考试考不到高分,你就进不了名牌大学。”在这种情况下,80后学生们强烈地意识到,一定要坐一个考试通,而不能做实干家。无论哪个学校,都教育学生,埋头苦读书才是唯一的好学生。课外活动是为没学习心的学生准备的。他们借口锻炼身体而逃避学习。很多老师也认为,懒学生总是喜欢体育课和课间活动。而刻苦的学生则喜欢上课,并将课余时间一分一秒的利用起来,进行学习。这就是80后学生时代不变的“好学生标准”。
从前,有一个化学成绩极差的80后学生,上课时老师总是看不起他。他坐在课堂上常常看自己的课本,不听老师讲课。有一次,老师下达一个非常难做氧气实验室制法的作业。同学们都在认真背诵实验步骤。这个学生却在用手画图,将一个个步骤画在本子上。然后用自己的文字写完操作流程。事情忙完后,他不慌不忙地和同学一起来到化学试验室。半天下来,所有的同学都没有成功完成实验,老师当场发火。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向被忽略的这位同学站起来道:“老师,我的实验做完了。”大家定睛看着他,忍不住笑起来:“你也能做实验?”老师板着面孔走过去一看,这最差的学生果然成功完成了实验。
老师非常激动,大声地告诉同学们:“你们学习成绩都比这位同学优秀,但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将实验完成呢?”全班学生不说话,老师又道:“我来分析一下,在学习上,你们总是比他好,所以他整天动脑筋想着玩,喜欢活动,因此她实践能力比你们强。进实验室,他能顺利地完成实验就是自然。同学们,动手能力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学生们开始向那同学抛出羡慕的目光。老师又道:“这位同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好了,我现在请他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实验的步骤。”说完,大家一片热烈的掌声,这位同学羞答答地上讲台,将实验做完。
从此以后,同学们都称他是化学天才,他的成绩也有了起色,尤其在动手这块,他做得非常出色。但是,到高考时,这位同学依然没拿到高分,因为他应试能力太差,最后只能上一所无名学校,将自己的爱好也放在一边,默默无闻。
从以上事例能发现,80后受到的教育虽然是高层次、精英化的,但他们的思想并没有解放出来。很多80后认为成绩的最佳表现方式就是应试。如果考试考不好,那说什么都是空谈。在中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无论社会怎么变化,知识淘汰,不会过时。但是今天我们看来,人类社会的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当你两年前学习了IT技术,两年后可能就不使用了。所以,很多有前瞻性的教授认为,80后在学习期间并没有得到全面发展,他们只能学习生硬的知识。这主要是因为国家知识交替的缺陷所致。
在中国,所有大学都是看考试分数,不看其他资料。80后学生不得不放下所谓的素质,专心致志地做书本知识。以至于当他们拿到一道数学题时,一下子就能看出它的难易程度,并判断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的试卷上。所以说,80后在学习上极优秀的。他们的脑子被锻炼得像是上了油一样灵活,但是他们的双手却怎么也触摸不到实实在在的实践对象。当时80后来到实验室时,他们想当然地觉得这是一堂轻松的自修时间,与学习没关系。
这一切都与教育者有关,很多老师一直告诉80后,要是做不好实验课也没关系,只要能将实验步骤背得滚瓜烂熟,那考试一样能表现优异。每年,学校都会以期中、期末考试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这几乎是一个通则。就算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各个学校要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但是,传统教育制度根深蒂固,加上一些老师思想转变不过来。所以,学生都在死胡同里钻,认为只有做难题、跑冷门才能获得老师的赏识,才能成为成绩优秀的学生。
中国的教育制度当时被认为是最权威的,没有人敢撼动。使得许多80后思想中根深蒂固各种僵化的观念。这给社会造成的危害至今存在。一部分80后已经为人父母,他们要求自己的孩子要“识体统”,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还常常将玩耍中的孩子领回家,强求他们在家背书认字,根本不提所谓的寓教于乐。这种80后家长虽然是极少数,但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却是极大的。80后利己主义是出名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一样爱管不管,并用最简单的方式管教他们,那就是教条而严肃的家长制。这与他们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这种教育越来越没有土壤,学校也在极力排斥这种教育方式。
无论80后是怎么样的一种表现,我们都能发现,90年代的教育制度时时刻刻在影响着他们。在80后印象中,90后年代是自己成长的黄金期,那时有纯洁烂漫的童年,有碧蓝的天空,有田野上飘来的阵阵花香,这是永远也忘不了的。在学校里,80后们常常坐在田野里背书,做作业。老师教育他们,手不能离书,否则就不是个好学生。在很多时候,80后会压抑自己,他们习惯于对差学生另眼相看,他们喜欢与考第一的同学坐在一起。长此以往,80后骨子产生一种歧视弱势群体的性格。在今天,当大街出现乞丐时,很多人会有意识地避开,然后80后却大摇大摆地走在他面前,盯着乞丐看,然后一摆手:“这叫花子,不干活要什么钱啊。”这种性格的养成,让很多人开始担心,80后是否会心里畸形,对弱者没有同情心,总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
今天,80后已收获从前种下的学习果实。他们学习时不喜欢任何活动,但却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他们不喜欢和别人说话,但却练就雄辩的口才。这本来很矛盾,因为在教育制度并不健全的时代,学生受到的无形伤害是最大的。80后虽然掌握了大量文化知识,但他们缺乏起码的生存技能。在很多时候,他们工作表现不出色是因为自己心理不够独立。在过去的教育制度中,从来没有哪个管理者提出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教育。表面上,80后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其实他们内心非常孤独,而且没有一点承受心理痛苦的能力。在表面与内心之间,80后挣扎到极点,然后才有了自己做人的风格,并独立在社会上。
当时,如果国家教育方面能做出各种创新性的突破,80后就不会先在社会上受尽精神折磨,然后才被批评家称“一代人已成人”。在80后的学生时代,人们对教育体制不闻不问,似乎人们都觉得,能考高分就是好学生。所以过去的教育制度造就了一批优秀学生,但却没有教育出社会实践能力极强的创业者。就算现在的80后已独当一面,但这完全是自我修正的结果。不得不说,80后的学生时代虽然美好,但压力过大,他们整天处于心理异常状态,那是教育体制没有适应时代的发展。
第二节 拼命赚钱养护爱情
在商业社会里,一切人为活动都要被纳入价值利益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无论你是什么,做事就要创造经济效益,比如,你买东西,那就是在消费;你睡觉,就在消耗能量。这些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每个人的活动都要创造经济效益。中国商业化市场发展已相当成熟,因此,国人的一举一动都要支出金钱,获得收获利益。从前,中国人认为生活可以不用金钱,但随着专业化的不断深化,我们开始意识到,就是最普通的呼吸,我们也要为之付出代价。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80后:你长大后不但要会赚钱,而且要会管钱,这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长大之后,很多80后并不懂管钱的艺术,他们会赚钱。面对越来越大的消费市场,80后再多的钱也花光了。以至于他们没有胆量去经营一份真挚的爱情。在80后看来,谈恋爱是一份极其昂贵的享受,经济能力不是特别优秀的,最好主动退出。而今天,80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完成父母的心愿,结婚生子。
从前,80后逃避爱情有理由,因为他们还年轻。今天,最长的80后已三十岁,他们甚至还没有一个完美的爱情,更不必说结婚。在这个感性爆炸的时代,80后顺理成章地成为时代的主角。为了有一个稳定的未来,为了能让自己变得更成熟,为了步入为人长亲的殿堂,80后开始大胆地谈恋爱。他们不愿在自己的圈子里找朋友,因为大家彼此过于了解反而成为发展感情的障碍。那种偶然、相识到恋爱的感觉只有在陌生人那里才能找到。因此,他们习惯用新的方式找异性朋友。今天的80后大部分都有上网的习惯,因此他们的首选就是通过网络认识自己心爱的人。这比现实中找的朋友更理想,更容易沟通。所以,许多80后开始网恋。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开始在网络上并不需要实际支出,但是当他们决定初次见面时,为了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自己不但要装扮一下,而且要买一套漂亮的衣服。顺便向自己的老板借辆好车,开去迎接自己“梦中的情人”。
由于这种感情全然没有基础,所以显得极为浪漫。当俩人见面时,男方总是要带女方去最高档浪漫的会所去聊天。然后一起去吃饭,最后在街上转一圈,晚上各自回家。这种爱情是80后一直在追求的一种浪漫。俩人交往之后,如果感觉彼此都是完美的,于是一段感情就开始了。现在的80后都在找或者倾向于找这种爱情。
现实中,这样的爱情已越来越多,而且这些80后都有高学历、高收入。最近,一家中型企业的财务总监告诉我,她是80后,而且家里人天天逼她结婚,为此她常常与家人争吵,家人气愤不过,甚至要她随便找个人嫁了。这80后财务总监伤心地道:“如果我随便找个人,那他一定就是死人,我宁愿与死人在一起也不随便找个人嫁了。”家人马上被镇住,开始好言相劝。最后,这位80后财务总监决定试着在朋友中找个男朋友。晚上,她在床上辗转反侧,但就是没有适合的人选。最后她想到了网络,她暗暗决定,在网上找个男朋友。
从此,每天上班她都会打开网络,将聊天工具挂上。一段时间之后,她遇到一个一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俩人见面,因为求友心切,第一次她就用掉了他两千元。之后,他们每天晚上见面,这财务总监都要花费四百元左右,一起吃水果、喝咖啡。一个月下来,这位女财务总监在这位大学研究生身上花费了两万左右,手头越来越拮据。但她还是相信自己用这种方式一定能找到一份完美的爱情,因为这学生不但帅气,性格也很温和,是她喜欢的类型。一个周末,她提出与男朋友一起去北戴河吃海鲜。男朋友在电话里告诉她:“这次我去不了,因为我有学习任务。”这财务总监只能缄默,取消计划。在后来的几天内,她都找不到那研究生,失望之余,她拨通了他的电话,道:“你怎么不在约会的地点见我?”那边道:“我要学习,学习才是第一。”此时,财务总监强烈地感到这男朋友保不住,但是自己又倾注了感情。于是她每天下班都开车去学校与他见面,一起吃喝,一起休闲。一个月下来,她的积蓄花得差不多了,但这研究生依然不表示。为了能维护这场爱情,她开始拼命地工作,拼命地收买这研究生的心。
三个月下来,财务总监不得不坐在父母面前,低声下气地道:“爸妈,拿两万元钱给我。”父母非常不解,互相对视之后,问道:“你的钱都哪去了?”她心中悲怀地道:“都用在谈恋爱上了。”父母越听越不对劲,将情况问了个清楚。母亲道:“女儿,只要你喜欢他,妈一定支持你。”说完,一家人商量,决定让他们的女儿将男生带回家见见他们。这财务总监有些感激地道:“好吧,希望这招能行得通。”晚上,她就打电话给那研究生,道:“明天我家有朋友聚会,都是我家人,你也来吧。”这研究生道:“我白天没有时间,只有晚上行。”她马上高兴道:“晚上也可以。那就这样说了,明天晚上我接你。”说完就挂上电话。
第二天,男生果然到她家,见到她的父母,心里马上不自在,觉得这是一场可能定局的爱情了。父母对她第一印象还不错,于是大家就攀谈起来。最后研究生学生道:“我是爱她,等我一毕业我们就结婚。”这总监的父母马上笑起来,她自己也高兴地拥抱了男友。就这样,一场完美的爱情就这样成功了。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80后的爱情成本是非常高的。他们不但要为爱情付出大量的金钱,而且还不一定有美好的结果。如果上面说的那位财务总监不经过父母的斡旋,相信她再花五万、十万在爱情上,都不一定能有收获。就目前来看,80后的爱情基础是建立在金钱上的。这是一个现实的社会,没有金钱是不可能有完美的爱情的。尤其是在大城市里,一个穷光蛋往往不受到爱神的眷顾。前不久,一个刚刚到北京的同事,因为一切刚刚起步,所以没什么钱,也不适应城市里的高消费。一次,她在网上聊了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俩人经过一段时间交往之后,决定见面。地点选在灯市口附近的一家茶餐厅。这同事本以为喝茶最多就几十块钱,她身上带了两百元。俩人约定晚上8点见面,同事如期而至,等了片刻,漂亮时尚的女生也到。俩人坐下,聊了几句,服务员过来,要他们点单。那女生问同事喜欢吃什么,然后点了饮料、水果等等。几分钟之后,服务员将东西全部上上来。然后拿出借款单道:“一共是四百六十元,请问谁买单?”女生不说话,同事顿时目瞪口呆,认真地看账单。然后心神不宁地对朋友道:“对不起,我今天出来匆忙,就带了两百元。”女生马上变脸色道:“什么?你带两百元就出来见我吗?”显得非常生气的样子。
同事站起来不好意思地道:“对不起,你借点钱给我吧!”女生愤怒地看着他,然后拿出银行卡给服务员:“去,我刷卡。”说完转身就到柜台去了。同事差点儿哭出来。一会儿,女生走过来道:“你一个人吃吧,我有事,再见!”同事心里像是受到无数根利剑穿刺一样,痛苦不堪。
回来之后,他告诉朋友,在城市里,没有钱是不能谈感情的。再假说另一种可能,如果同事代了一千元,那这个女朋友一定是他的,一场美丽的爱情又会上演。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没有经济基础的感情是一片虚无的。今天的80后都在拼命地挣钱,他们不想成为金钱的奴隶,但却时时受到金钱的制约,爱情是要用金钱来体现价值的。一个社会需要的是现实,如果这一点被抹杀,那它将是一个非常没有活力的社会。个人也一样,如果他不要现实,现实就会抛弃他,最终成为一无所能的人,更谈不上所谓美好的爱情。
我们的社会能给我们什么。我们就能创造什么。在80后看来,爱情是生活的结晶,而生活完全是竖立在物质之上,其上的各种流光溢彩的景色是用精神财富组织起来的。所以说,没有物质就没有精神。80后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只要拼命地赚钱,用金钱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才能赢得朋友的尊敬,获得80后心中久违的那份完美爱情。
第三节 社会责任是一个冷淡的“惑”
有不少人说今天的人们缺少社会责任感,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的起码道德都表现在责任心上。现实中,有责任心的人更能赢得别人的尊敬,更容易找到工作,也更容易寻到女朋友。在过去,一个人失去了责任心,那他的一生将非常潦倒,他总是别人孤立,甚至是另眼相待。就家庭的角度来说,没有责任心的人没有幸福可言。在80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他们,“不能过河拆桥”,“不能过了河就不赤脚”。在那时,80后总是喜欢将这些话挂在嘴边,以赢得父母的欢心。其实,大部分的80后都没理解其中的真意。
在他们小时候,80后就认为,自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不必考虑过多问题,更不想承受精神压力。正是这种想法,让80后养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癖性。老师常常教育他们,“做人一定要敢作敢当,这才是堂堂正正的21世纪新人才。”他们愿意接受这句话。但是,他们过于美好的生活很快就让他们忘掉所谓的责任心。在学生时代,80后就表现出一愿出头,胆小怕事的性格,因为天塌下来就父母顶着。所以,80后口中总是说爱心与责任心的重要性,但他们所经历的时代却没有让他们产生任何爱心和责任心。
很小的时候,80后就习惯自我享受,不问别人死活。长此以往,80后就养成子自私自利,无法融入集体的性格。当他们所在的集体出现问题时,他们总是想办法逃避,或者幸灾乐祸,落井下石。在一个企业,如果员工关系不和谐,老板能力有限时,80后们一般都会选择离开这企业,他们认为:我不想变得世俗,我不想被公司束缚,那样我会失去人生自由的。听到这写话的人可能会像,现在的青年人到底怎么了?难道一点约束力和责任感都没有吗?诚然,在一个集体中,前辈们总是喜欢与集体共度难关,而80后这种“时能共享乐,不能同患难”的心理是一种道德沦丧。
现在80后已步入社会,给世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80后冷酷无情,常常伤害别人,而自己却从来不总结,不改正。是的,很多时候,80后说话都直来直去,从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在工作上,80后更是没有半点情感元素作怪。在他们眼中,工作成绩好我就要加薪,我就要升职。他们不和老板建立任何交情。如果他们发现别的地方发展空间更大,那他就会毫不留情地跳槽。对公司,80后是一种毫不留情的态度。今天,与老板关系极好,但却不能在公司做长远的80后多得是。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80后。记得有位女80后朋友告诉家人,我与老板关系特好,但当我知道她给我的薪水不如另外一家时,我马上就写了辞职报告,因为我有更上一层楼的能力。
80后认为,个性一定要表现出来,让人感到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你表面上要冷酷,对现实要不管不问,更不能愤世嫉俗。所以,在面临社会问题时,他们总是一笑而过,“如果你要我评价国家大事,那我将无可奉告。”当人们问道:你以后会悉心照顾你的父母吗?80后的回答是:我会给钱给他们,请保姆照顾,让他们过幸福生活。当问到为什么不亲自照顾时,80后则认为,首先他们要紧张地工作,其次是他们需要独立,需要享受年轻人的个人生活。由此可见,80后对疼爱他们的父母也保持一定距离,大部分80后都不愿意与父母同住,因为他们怕麻烦。在常人眼里,这是一种不孝顺的举动。但在80后眼里,这是一种更科学的分配,没有所谓对与错,这是一种人性的本能。
其实,这种想法是前辈们最看不起的,因为它是赤裸裸的,没有一丝人情味。为了让80后真正了解社会的真谛,前辈常常将自己忍饥挨饿的往事搬出来,然后告诉他们,“要不是我父母宁愿饿死也要让我们吃,现在我们都不在这世界上了。”80后表面上同情,但心中却没有一点波澜,因为他们说得并不比电视剧上的故事更真。80后从小另类,而且见过大世面,所以他们不喜欢被感情层层包裹的人际关系,他们喜欢以利益为基础的关系,虽然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个或两个知心朋友,这只是对利益朋友的一种有益补充。
在社会上,当有人在大街上大叫时,你不用回头,那一定是80后年轻人,因为他们常常组织各种各样的聚会,别出心裁地将自己的豪放心情张扬到极限。让人欣慰的是,80后习惯张扬,但却从来不敢做违法的事。他们喜欢胡作非为,但要是遇到社会所不能容忍的事,他们总是望而却步,因为80后受不起伤,也不愿意因此而把自己的纯洁名声弄臭。可能是出于一种自安,或者是表现力吧,80后对社会上阴暗的东西总是避而远之。让人不解的是,他们对任何国家大事都不够关心,这里所说的大事指的是国家政治思想或者政策,但他们喜欢看奥运、世博会等等。在80后眼里,这都是纯粹休闲的大事,不必要背上沉重的政治包袱。这种快乐为主,抛弃一切负担的心理,让80后的社会责任心一点点地被剥落。
在国人眼中,80后没什么责任心,80后是一群缺乏修养,而且他们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但要问到是什么让他们这样时,前辈总是认为,社会是公平的,什么样的时代,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才。而80后所处在时代是一个人情淡化,功利主义的时代,因此他们做人也是刻薄,只讲究享受。在这种情况下,80后总是喜欢用非常挑衅地眼神看到别人,当他们心中有什么不满时,就会用沉默地对抗一切。当什么事物需要他们时,他们则会表现出极为冷淡的态度。用80后的表述就是,我们喜欢“心无外物”的感觉。不难发现,80后不但冷漠,而且带有几分怨天尤人的味道。
我们还是讨论80后社会责任心问题。有人说80后不喜欢群体生活,这也是有理有据的。现在的“宅男”、“宅女”就是这样出现的。他们不喜欢与别人赤裸裸地交往,那样会让他们的思想和人格变得越来越低级。但是,他们又是离不开群体的一代。他们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甚至是在利益的趋势下,常常邀请一些圈子内的朋友进行一个聚会,或者是发布会什么的。这些活动对80后的集体意识是一大考验,因为他们内心深处不喜欢这样,而现实的趋势,使他们将朋友聚会当成一种专业化很高的工作。所以,他们没责任,没有那种深深植根在人心里的情感波动。表面上,大家是手牵手的好朋友,实际上,大家心中都彼此保持着距离。如果不这样,那80后的人生观就会发生动摇,自己的一生将现在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80后眼里,人情本来就不是好东西,它能让一个人走向堕落,它能让人产生各种坏念头。就个人来说,这是一种享受,但对于一个群体来说,这是讲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你照顾我。我照顾你,这是没有能力的表现。只要是积极进取的,都有独立思想,独立做事。并不断地直线进步,不走弯路。
出于这种考虑,80后认为一般人是不值得同情的。不关心别人是一种境界,因为这样说明我不依靠人,我会独立处理好我自己的事情。就算压力大到无力回天的地步,80后们也不会轻易求助别人。而别人束手无策时,80后也会冷眼旁观,不闻不问。因为80后有过硬的公民素质,所以他们在遇到非法行为时,常常利用法律手段出面调解。如果有一天,大街上两个妇女争吵,可能有人看热闹,但是偷偷打电话到派出所的,一定是80后围观者。他们认为,人情可以没有,但一定要有健康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情关系又会乱。其实,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但是却被世人说成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他们习惯看别人出洋相。
在社会责任心方面,80后总是表现得很隐蔽。的确,他们不想承担过大的压力,所以他们学会逃避。在政府一心为民的时代里,过多关系社会状况反而会引起负面影响。不争的事实是,80后的人情味越来越淡漠。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前一个人在家里的他们,更适应唯我独尊的环境。面对复杂的社会,80后并不想说什么,今天社会评论者说国家强大起来了,明天说国家政治前途受到各国挑战。面对这一切杂乱如麻的局面,80后们脑子里只闪现一个字——“惑”。
第四节 什么时候才能像成功者那样成熟
中国人常常说,做事要看出山相。一个人能力的强弱往往能通过表情和动作发现。这就是一个人的“出山相”。在小孩眼中,神情成熟的人更容易让人产生敬畏之色。在成人眼里,小孩天真无邪的笑脸都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于是社会就出现种种不平的现象,使得我们的生活不完美。从前,80后们以自己年轻而沾沾自喜,但等他们步入社会之后,发现自己阅历太少,而且常常被人令眼相看。事实上,社会欢迎的成熟、能担当的人才。但80后却恰恰相反,他们脸上稚气未脱。很多老板都表示:“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这让80后的压力非常大,于是他们开始将自己装扮的更成熟,用外表给人一种成熟干练的感觉。这种装扮有时能蒙蔽一些没眼光的人,其实大部分人还是能看出,“你只是一个孩子”。在很多时候,80后只是想用某种方法让老板们接受自己。第一关过去之后,那一切都好起来了。刚刚进入一个公司,老板看80后穿的奇装异服就感觉到:这个员工不能重用,只要不破坏我们的组织纪律就行。事实上,80后还是有能力的。一般情况下,工作一段时间他们就能适应环境,并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绝对说服了老板的心理。但在一开始,80后真的需要一种成熟的精神力量来打动所有的人。
在北京,有一个名叫李成的男大学生,刚刚完成企业管理专业本科学业。为了减少家庭负担,他觉得找工作,等钱多了再考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当他来到一家国企应聘总裁助理时,人事的同志告诉他,这次面试的人很多,你竞争压力会很大。李成非常自信地道:“我一定能通过,我相信自己的实力。”很快,面试时间到了,李成一切都准备好,终于轮到他了,于是自己照照镜子,深呼吸三次,然后迈步走进了会议厅。只见眼前坐着三个表情从容的中年人。左手的那先生先道:“好请坐。”右手的先生又风度翩翩地道:“好,请用两分钟时间自我介绍一下。”李成端正着身子,开始滔滔不绝地说着,最后他道:“请相信我的能力,请相信我的知识以及我的专业精神,我会做好一切属于我的工作。”
三人并没有表态,只是交头接耳了一会,然后中间那位老总道:“好了,我们已了解你了,你回去等通知吧。”李成的自信一泻千里,因为他还没完成面试全程。他站起来,忧郁了一下,然后鼓起勇气问道:“我哪里让各位领导失望了?”面试官见他欲走还休的样子,忍不住道:“小伙子,我们需要的是成熟干练的人才,看你觉得你有些稚气未脱。”说完,他轻轻地一招手,一会儿新面试者进来,李成不得不离开。
事后,李成非常懊丧,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都不在别人之下,而单单是不成熟的表情让老板拒绝了。从内心深处看说,李成心理年龄的确不大,所以才表现得单纯,没有操守。这让李成痛苦了好一段时间,她做梦都在想着自己何时才能像年青有为的人那样有一张成熟的脸。这可能是很多80后都在面临的问题。很多80后知识层次高,工作能力突出,但他们就是稚气未脱,给人一种办事不牢的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80后基本上不会失去社会能力,但在敲开社会之门之前,80后都显得弱不禁风,他们单纯的脸上总是挂着一丝无邪的笑意。这让别人看着非常不顺眼,甚至有人认为80后心理不健全,不能融入今天这个更理性的社会。
在很小的时候,80后请父母给自己一点空间。但出于溺爱自己的骨肉,他们总是将孩子放在自己身边,从来不离开半步。这就扼杀了80后可望自由,争取独立的性格。就算是上大学,远离父母,这些80后们依然不能从条条框框里跳出来。遇到困难,他们首先想到是父母,然后是办法。所以,李成这样的80后遭遇这种境况就不足为奇了。有时,80后站在社会的最中央时,总是寒噤突袭,这是一种“高处不胜寒”的窘迫,更是一种无法担当的悲怆感。80后的心灵没有发展到足够成熟的地步。但社会是公平的,你要是想生存,就必须适应它,不管吃多少苦,你都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分子。
今天,80后基本上属于那种极端被磨砺的群体。他们看到别人穿着古板的发笑;他们会听到别人听京剧会发疯;他们闻道粗茶淡饭的味道会作呕。凡此种种,都说明80后是全新的一代,他们喜欢大笑,喜欢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喜欢在大酒店吃晚饭。正是因为这些,80后才失去积淀的机会。无论什么时候,困难一来,旁人就会为他们阻拦。在80后眼里,这就是一种必然的生活,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就会大声发笑,用快乐将忧郁淹没。世人都说,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从前80后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到今天,他们强烈地感到:没有经历过苦难,自己一辈子也长不大。
“我们喜欢单纯的感觉,但我们的内心却永远不能平静,因为我们内心实在没有什么让别人羡慕的东西”,一位80后曾经对朋友这样说。在现实生活中,80后遇到过打击,他们甚至默默落泪。小时候,他们听父母说,只要好好念书,以后什么都有;只要听话,以后什么出息都有;只要整天坐在房间里,长大后就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80后是听话的,他们期待着美好生活的到来。但当他们开始知道感情是什么东西,生活是什么味道时,发现社会上的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起码,站在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里,他们眨巴着无措的眼睛,脑子里一片空白,脸上露出一种极窘迫的天真笑容,轻轻地道:“这就是我们一直在期待的世界?”80后们满心懊丧。从前被书包时,一切都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崭新的;今天,他们看到的社会是深不可测的,而且,单靠能力和知识是不可能成就事业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社会关系。
当社会开始迎接80后的加入时,很多前辈就认为,80后并没有特殊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阅历,但高文凭使他们不愿从最基层做起,看到好的招聘广告就挑战。这没什么不好,但如果过于自不量力,这就不是自信了。一些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很多80后稚气未脱,从表面上看,他们最常有的表情就是天真无邪地笑。这给人一种没实力的感觉,而且很难树立某种威信,也没有说服力。所以很多老板不喜欢80后,认为他们不能担当。老板们的观点是,可以招80后做文员、秘书或者档案管理什么,但就是不能委以重任。所以低学历的80后在城市里更容易找工作。而高学历者,往往看不上基础工作。他们要求当主管,成为行业精英。但这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做到的。对于大部分80后来说,成功是需要等待机会的。这机会能等到,但怎么抓住呢?这其实是一个大问题。
现实中,很多80后都认为自己有的是机会,但是就是不知道抓住哪个机会。这就再次暴露出他们不成熟,缺乏深谋远虑和深度思考的毛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智商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前提是你的情商一定要是最强的。两者综合一起,就是一个人的成功指数和成熟指数。80后很极端,他们智商极高,但情商极低。这就让人们意识到,80后太不成熟了。
可能,有些80后结婚了,还喜欢耍“小皇帝”、“小公主”的脾气。也许这就是一种生活习惯吧。如果我们能接受它,80后一样会用自己的方法建立自己的家庭关系。在常人眼里,结婚之后的人都是成人。可80后的家长们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结婚一年了,小两口竟然没做过一顿饭,天天打电话要求父母过来做饭。实在,80后在结婚之前显得不能自立,结婚后不能自理,但这是一个进步的过程,相信有孩子之后,他们既能自立又能自理,真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
今天,80后在职场上不太顺,但通过努力,他们还能生活;在生活上,他们显得不太独立,但通过恋爱,他们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80后们对现实有些不满,因为他们要做最快乐的一代,却总是被禁锢左右着。因为他们的脸庞不成熟,这让全社会都在问:“什么时候80后才能像前辈们一样,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第五节 婚姻和职业都要归我
古人常说,“活着做遍,死了无怨”。在古代,中国人就喜欢全能人才,这是完美主义者追求的事物。虽然那时的人们有思想局限性,但他们的生活内容丰富多样,那种田园风光让每个古人都意识到:做人就要追求像神仙一样的快活自由。
这对80后是一种极大的诱惑,他们渴望那种完整的生活。今天,80后渴望无所不能的人,而且想成为体验健全的人。所以在现实生活中,80后期待收获所有的人生理想。在他们刚刚步入社会时,他们拼命地打拼,为自己未来的前途增加筹码。到他们足够成熟时,他们便想方设法地需找真爱。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上,他们的心被染得五颜六色,他们的眼睛被点缀得锋芒毕露。当一切都成为一种标记时,80后开始在工作岗位上跳下来,在夜深人静的夜里,尽情地哼唱着流行歌曲,然后大声呼喊:“我的幸福在哪里?”
事实上,这样的80后已成群成群地出现。他们要么在工作上能游刃有余,要么在个人情感上是骄子。但是,他们就是不能成为一个全能的社会成员。在80后眼里,能闯出事业,而且个人问题不耽搁的,才是优秀的人才,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为了能实现自己“优秀人才”的梦想,80后花费大量时间的生活上。他们有意识地穿上好衣服,在大街上潇洒走动,吸引路人的眼球。更有想法的80后还认为,在大街上走路能看出自己的社会魅力。如果人们不看你,那你就是一个失败者,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
正是那种超强的自信,让80后有理由寻找一种不依靠世俗观念的品质生活。也就是说,在社会上,80后渴望事业与家庭兼顾,认为“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在办公室里,他们不会想着今天工作到什么时候;在家里,他们不会思考女朋友是否给自己做饭了。在一个巨大的范围之内,80后能保持高度自信,使他们有无限的激情,把握时机,获得高人一等的快感。
当80后因为生活问题而不能上班时,他们总是对自己的爱人说:“今天我们就不网购了,让我将办公室里的工作做完吧。”自己坐在电脑前几个小时,然后躺在床上,忘记吃饭时间。此时爱人会给他送来一碗汤,轻轻地告诉他:“你还是回去上班吧!我一会也要上班,你一个人在家很寂寥的。”男孩子深深地亲吻她一下,站起来道:“好了,工作跟生活没有什么区别,当它们互相影响时,那我的生活才是最绚烂、最完美的。”
由此可见,在别人看来很难成全的事情,80后都实现了。他们利用先进的技术产品,丰富自己的生活。找女朋友和找工作是80后人生中两大主题。在今天的社会里,人们不相信苦难能锻炼人,他们只相信运用知识才是成为成功者的唯一出路。一个生活能力强的人,他总是用感性主宰生活,用理智主宰工作。从前有人说“男女搭配,工作不累”,但今天,80后认为生活与工作结合,就是永远享受不尽的快乐。
今天的80后,正在用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主导着我们的世界。从前,人们认为穿红戴绿是青年人的事,但今天,青年人认为穿红戴绿是老年人的事。他们更喜欢简单、别致的装饰。他们喜欢思维严谨的人,他们喜欢表情冷峻的人……反正,80后基本上都有另类的性格。为了工作,他们可以离开家乡,为了家庭,他们乐意花更多的钱,租更大的房子。对于那些刚刚步入社会的80后来说,他们在事业上可能还比较迷茫,但在感情上却是经验丰富。俗话说,“一美遮百丑”。在生活上的完美,让青年80后在工作上不会表现得太差。
生活中,锻炼是无处不在的。当今,只要要你不懒惰,没有心理身理障碍,你就一定能成才,因为一个人的阅历是不以人的思想为转移的。当他积累足够经验时,潜能就会爆发。他的思想会越来越健全,一种追求完美的心情占据着自己的大部分心田。“在社会上,我们既是主人翁,又是奴隶。”一位80后曾经这样说。他的理由是,在精神上,他们已是一个富翁、大地主,但在物质上,他们却成为了金钱的奴隶。这不禁让人产生某种不安,因为人天生喜欢高贵,强烈的心理反差让他们在生活中迷失了方向。就这一点来说,80后显得被动。80后自己也没有想到,社会的磨练和自己对理想的追求,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完美。“如果因为工作而放弃女朋友,那我会万分不情愿;如果因为爱情而失去工作,我同样不会愿意。”这是一位事业有成的80后说的,他还强烈地表示,“如果不能将事业与爱情统一起来,那生活将非常糟糕,本来一切是美好的,如果两者不能融合,那一切都变成了负担。”从他的话里我们能看出,80后从小追求的完美再次被印证出来。
在许多人的生活中,他们情愿不张扬,不让自己发展到完美,因为他们告诉世界,完美的东西是脆弱的,但现实十分残酷。如果产生所谓完美,那自己的生活反而一团糟。而80后却认为,只要你能力足够强,你就可以追求完美。不但工作上是这样,生活也是这样。而且,家庭与工作要同时把握,做到一个控制“多条生命线”的方式寻找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从前,80后给世人的印象是足够专业。近几年,人们一说到80后,就会认为他们不务正业,遍地开花,不讲究职业精神等等。在过去,80后只会捧着书本认真地学习。因此,前辈们判断,一旦80后进入社会,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得到极大发挥,积累知识的能力无与伦比。但是,由于他们缺乏实践能力,所以总是会遇到实际问题。他们的情感经历极浅,很容易被情感左右,因此,80后的整体素质并不高,甚至有人担心中国未来的发展问题。
在很多专家看来,80后成长得并不全面,他们要么是工作能力,要么是生活领航者,要么是一无是处者。因为他们受到的教育和社会情况造就了他们这样的素质。所以大部分人在观望80后时,总是小心地评论:“孩子们是我们最无法想象的一群人。”在这种情况下,80后用潜移默化的行动改变着社会对自己的成见。在他们还是学生时,大部分人就已尝过爱情的酸甜味。当他们步入社会之后,被认为最有挑战性的生存问题很快被80后解决。他们整天拿着学历证书和简历奔走在招聘会上。由于学习能力胜过常人,所以很多80后都讲实践当成一门必修课,暗下决定,以最优秀的成绩完成毕业考试。这就是找到一份自己胜任的、满足自己需要的好工作。
在生活上,80后同样将情感当成一门必修课。在他们眼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成员,就必须修好情感课。一位80后曾这样说过:“要想成为优秀的社会成员,必须将工作和情感两门课修好,不能偏科,但可以使一门课突出一点。”在传统人眼里,生活就是越来越大的舞台,工作渐渐地侵蚀生活,并让自己整天游走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但80后则认为,生活的魅力越来越强,它可以深深影响工作,让工作变得更生活化,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所以说,80后认为生活圈子在不断扩大,而且不断地深入渗透到工作之中。
当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发展时,人们很难辨别事物的好坏。80后处于一个社会高度发展的时代,因此他们对好坏的把握能力并不是很强。但他们一致认为,新事物没有好坏之分,它一旦出现,80后就会接触,并扬长避短,让它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事物。现在,是80后构成了网络经济主体的时代,但他们也不忘记传统领域的平衡发展。出于这种平衡的思想,80后对自己的生活要求更高。现实中,只要有了成就,他们就会告诉别人:“我没有成功,因为我连自己的家庭都没有建立起来,我只是成功了一半。”
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感情,最珍贵的是时间。而感情是用来寻找爱情的,时间是用来成就事业的。用80后自己的话说就是:爱情和职业我一个也不能少。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人存生,这种观念就不会被淘汰。80后的人生道路本来很宽阔,只是一开始时被人撒了一些芥蒂。现在他们已跨越芥蒂,走上了一条更宽大、更平坦的道理。什么人能影响中国的未来,可能很多人知道,但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也很简单,80后是一代精神动力强大,专业塑造个人魅力和群体凝聚力的青年。
第六节 一个正在“奴化”的时代
生活是一场战斗,当我们能取得一次胜利时,那我们就主宰了一次世界。在很多军事家眼里,只有掌握情况,主宰一场战争,这样才能百战不殆。在历史上,掌握自己命运的人都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但是,今天的社会却不一样。人们要想成为生活的主人却极难。大部分中国人都认为,生活的主宰是有房、有家庭、有愁吃穿。在一般人看来,80后是一群很容易成为生活主宰的群体。可是,今天的80后根本买不起房子,得不到理想的爱情,整天被前辈称为“月光族”。面对这种局面,80后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被社会“奴化”的群体。
80后说自己被“奴化”了,但是还是有人说80后是家庭的皇帝,现在进入社会,他们的霸道让他们成为实实在在的主人。这也许不用解释,因为80后心中明白,只要自己还在父母的庇荫下,那自己始终都会被别人看成是时代的主人。他们自己认为,“我们都再给时代打工,我们是时代的侍从。”这就是80后的心声。时代将80后打造成一群变态的承受者。在现实中,他们不能容忍正面的压力,但他们却能对情感视而不见,只是在心里默默承受。
从前有一位80后白领,在工作中,她总是直截了当地向老板解释:“我工作压力太大,我请求您给我个长假。”老板因此而常常对她产生反感,但又不敢辞掉她的职,因为她的确很有能力。于是老板就给她加工资,放假。80后白领决定继续安心工作。但一段时间之后,她与公司所有员工熟悉。因为关系复杂,她很快就收到别人的排挤。在你争我夺的气氛之下,这位80后白领渐渐承受不了,她心里越来越郁闷,以至于工作任务不能完成。在一个人时,她偷偷地落泪。在这种打击之下,她不得不向老板辞职。老板挽留,但她已决心,拿着自己的物品就走了。
不得不说,80后并没有成为生活的主人,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80后心理年龄幼小,但他们的能力又比较强,所以往往能再事业上开个好头,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会被人情所左右。那种用无声的直觉而使自己受伤的微妙关系,让80后苦不堪言。很多时候,80后是社会的精神奴隶。这还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80后还在向金钱妥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金钱的奴隶”。
在80后眼睛里,物质享受是最大的事。无论怎么样,只要掌握的金钱,那生活中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但是,大部分80后现在都是“月光族”,他们没有更多的钱享受生活。这种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让80后痛苦不已。以至于一些80后为了金钱什么事都敢做。虽然他们并不做坏事,可他们的堕落思想影响了社会。“金钱是好东西,只要能赚钱,我愿意做任何事情”,从这句话里我们能看出,80后疯狂迷恋金钱,他们可以放弃身边的一切,只为能得带金钱。所以说,当80后成长为一代精英时,那这个时代就赋予了他们一种神秘的东西,这东西不高贵、不复杂,只是一种“驯化的精神”。当所有的80后都被驯化之后,这个人群就沦为现实的奴隶,时代也会成为时间的奴隶。
这个时代在快速地发展,而80后的腰包却没有因此而鼓起来。这就告诉世人,时代的悲哀就出现在80后身上。很多变态的想法和金钱观都是出于80后群体的。在网络上,大家常常能看到一些关于80后的话题。什么“思想越多,人心越愚昧”,“你是穷人,所以你没资格跟有成就的人说话”等等。在80后的生活里,不能没有激情,所以他们追求另类;他们不能没有自信,所以他们选择尖叫;他们不能没有金钱的日子,所以他们整天将物质主义供养着。很多时候,只要80后有足够的精神力量,物质就会成为他们的主人,因为他们渴望占有金钱,所以他们宁愿沦丧的现实的奴隶,也不愿失去接近或者掌握金钱的机会。
80后塑造了自己的形象,同时,他们又在改变自己的性格。从前,他们认为天地之间必有公道,人心之中必有热情,社会之上必有争先恐后的竞争。但他们步入社会之后,发现很多人不用智慧就能获得大量金钱,不用辛勤付出就能成为社会焦点。种种迹象表明,80后一直是天真的,他们渴望看到的理想社会并不存在。本来,他们认为赚钱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认为爱情是自己的专属的东西;认为学习能力强会为自己带来一切其他能力。但是,现实一再地打击了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工作经验的前辈认为80后没有品相,80后是没有任何操守的孩子。在巨大的压力面前,80后想过退让,但看看自己身边的环境和一个个移动式的人物风景,他们毅然决定苦撑下去。“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能坚持到底,那自己就能成功”,很多80后都这样安慰自己。
只要有生活,人心就有尊卑。很多时候,80后都在想:如果我能成为人上人,那首先我的财富要比别人多,在此基础上才能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无论怎么样,只要人与人之间还有那种正常的关系,那自己就能获得荣誉感。其实,在80后这里,荣誉感是最次要的,他们不喜欢徒有虚名,因为社会很现实,只要金钱足够多,他们就会使自己扬名立腕。更有高明者连所谓的名分都不要,只想着成为一个自我、自得,可以尽情享受生活的人。所以说,在生活上,80后身理上在享受一切,但在内心深处,他们却是在经受煎熬,使自己的心灵被物质摧残的一无是处。
很多人都知道,现在的社会被金钱层层包裹着。我们出门就要花钱,交通、电话、吃喝等等。80后也说过,“只要我们的人生还在,那我们就要消耗物质,这物质只能用一样东西体现,它就是金钱”。不得不说,80后看着社会看得比谁都要透。从前,长辈们还能常常一家人一起谈天说地,说说家长理短,说说田间地头的奇事,说说办公室里的新闻。但今天,在巨大压力面前,80后只能用沉默代替愤恨。一天紧张的工作之后,他们选择一个人在房间里独处,或者打开电脑看看网页,或者用MP3听听音乐,或者躺在床上翻翻书本。反正,他们不想再用交流来增加自己的压力。久而久之,80后的生活越来越安静,越来越寂寞。
其实,我们无法再看到奴隶社会的全貌,但可以知道,这样的社会是麻木不仁、灭绝人性的。试想想,今天的社会真的就不存在各种奴化现象吗?从根本上说,80后的精神正在一点一点地被时代所奴化。当今社会,主要的成就感都体现在金钱上。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个金钱说话的时代里,80后们整天沉迷于金权之中。就是在学习上,他们也以学会计或金融为荣耀。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80后渐渐变得浅薄、善变、自私,只要是社会上有的东西,他们都想占有。他们相信一条哲学“金钱可以创造超越一切精神享受的快乐。”所以说,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从一个挺直腰板,打倒一切资本主义的时代,渐渐走向沦为金钱奴隶的时代。而80后,他们已彻头彻脑地被金钱征服。无论你多么强硬,多么耿直,金钱一样能让你告别本性,并成为被奴化的一份子。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人心里还存在一点温度,那她就不会没有欲望。在80后心中,欲望是美好的东西,但它又是低等的。正是欲望的驱使,使他们忘记的尊卑,忘记了起码的自怜。要想成生活的主人,首先得成为它的奴隶。这可能就是80后心甘情愿沉沦下去的原因吧。事实上,只要有生的气息,人的弱点就会显现。这与经历、性格和背景无关。走到今天,80后已深刻地感受到物质是唯一值得争取的。而精神享受,它只是一种感触,一种无形的闪现,与现实无关。
我们的时代被奴化了,生活在其中的80后又怎么样?显而易见,80后是受影响最严重的一群人。他们开始为金钱疯狂地工作,只要不犯法,他们几乎什么都愿意尝试,目标只是为了能获得一种现实享受。所以80后被金钱奴化了,而金钱又将时代奴化。80后处于一个深层次被奴化状态。很多80后认为这样会加大自己的压力,让自己更有动力。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自我开脱。这代人影响了时代,但时代却在奴化他们。
第七节 “非主流”让我尽情的宣泄
今天的中国社会,各种生活方式层出不穷,什么“雅资”、“小资”等等情调生活让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品质在提高,生活质量在走向新高度。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人不再谈论自己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而是考虑怎么才能掌握着复杂的生活。一切生活方式的变化,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个自主的人,成为一个能自由挥舞个性的人。早在30年前,中国人就懂得,生活要想优越到极点,那就要赶上世界脚步。30年后,80后长大成人,他们的想法是,“用我们一代人的时间,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之一,将中国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事实上,80后在这样奋斗着,但是,很多前辈却认为,80后的表现太糟糕,他们是非主流的,他们的文化统称为“非主流”。
其实,主流与非主流的话题近年来一直在被讨论。就大部分人看来,主流是塑造出来的,在主流风潮到来之前,它曾经也是非主流,只是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定义。在80后还未步入国家建设舞台中央之前,很多前辈喜欢称80后为非主流群体。就生活方面看,它的确有一定的立足点。走在大街上,那些不穿正规衣服,用布条包裹在身上,故意制造一种时尚感的年轻人,很是让前辈们看不惯。而且,80后喜欢一种变态的艺术美。在十年前,甚至有人认为80后痴迷的网络生活也是一种非主流。那时,80后并不在意,他们认为自己通过所谓的“非主流”可以让自己尽情玩耍,让自己的心情飞扬。而前辈们之所以认为他们的生活是非主流,主要还是因为他们不谙世事,对身边的世界没有一种系统的认识,也没有独到的自我见解。所以,那时的80后被统称为“非主流一族”。
与“非主流”同时出现的,还有网络生活。在80后眼里,在网络上寻找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是最美妙不过的了。有人说,80后是技术革命光辉照耀下的一代。只有在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才能产生个性鲜明的“非主流”群体。他们打破常规,用别人几乎无法想象的视角观察世界,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常人眼里,高挑匀称,浓眉大眼的女孩子才能美丽的代表。但在80后眼中,一个瘦小玲珑,小鼻小眼的人也是美的极致。甚至他们还认为,病态美才是真实的美。所以就算你是一个不好看的人,只要穿着打扮一番,照样能赢得80后的欣赏。在穿着上,80后已找不出什么新奇的东西,所以他们干脆用纸和树叶做成衣服,拍成照片在网上让人欣赏。
在十年前,80后追求生活上得标新立异,他们站没有站像,坐没有坐像。当家长们一谈到自己孩子的生活时,他们总是摇头苦笑道:“我不应该用容忍的方式教育孩子,现在想想,真后悔。”所有家长都意识到,80后的行为在一点点地背离传统。他们认为结婚是为了升华爱情,而不是让父母开心,让自己走上一条更宽阔的人生道路。这种与长辈有强烈抵触的生活观让很多人愤然,所以80后在一点一点地被边缘化,他们的生活被认为是“非主流”的,是不能对社会产生责任感的。80后自己也承认,他们从来不承担任何责任,因为只要自己不触犯法律,一切责任都是空谈。只有为了自己,才能过上一流的生活。
“所谓的非主流,就是说今天还在发展,明天它就是社会的主流”,这就是大部分80后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80后已成为一支最活跃的社会力量。他们在各行各业打拼,80后的生活渐渐形成。而且,80后现在已完成大学教育,有的连研究生也读完。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前的一股“非主流”势力现在已是一群意气风发,独当一面的高级人才。他们的精神世界不再处于那种寻找另类,标榜特立独行的层面。在理想与现实面前,80后的特性得到极大发扬。他们不再停留在少年时那种浮躁的不拘一格。他们将自己的另类精神带到学习中,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因为能用知识诠释我们生活的世界,所以前辈们渐渐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但又有问题冲到80后心头,在做学问上,80后依然是被边缘化的,他们不是“主流”。
这很让80后无措,但他们还是接受了。在生活中,80后是最有主见的。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现代人才,一个从前一直是优等生的80后,遇到任何事情都应该发表出自己独到的观点,这一点很重要。但一些专家学者则认为,这是不学正道的做法。如果这些80后真的对社会有深刻见解,那他们分析能力一定很强,那他们学习上的问题大部分应该能迎刃而解。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虽然不错,但在发表观点上显得非常不入流。有的学者还认为,80后在学问上不能获得明显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思想另类,不愿意接受社会主流思想。从某种角度说,这是一种畸形,它会使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走向不可预知的未来,非常危险。
出于一种本能的反应,80后渐渐变得不自然。他们希望自己能更叛逆一点,这样才能与前辈做斗争。同时,这样做能让自己的情绪得到宣泄。“我们是优秀的一代,为什么所有人都说我们是非主流?”这是多位80后在世人面前常常说的话。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对80后施加影响。同时,社会观察家们认为80后会有所改变。但事实上,80后与他们的理想渐行渐远。用80后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需要一片自己的天空,任何人都不能左右我们,我们是独立、有思想的人群。”在这个需要思想和本能人性魅力的时代,80后达到了让一切归于本源的理想。国家的强大与否看经济增长,社会的成长进步却是看国民的思想素质。这就告诉我们,只要生活还有希望,一代人的主观创造就存在。当80后的创造成为现实时,那社会的任何一份子都要虚心的接受它。而所谓的“非主流”也一定会成为辉煌一世的主流文明。
“只要你有一个点,你就可以让世界转动起来。”这就是80后对自己的宣言。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以自己最能承担压力而自得。前辈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观点来解释人生,80后就不一样,因为他们被奉为“非主流”,所以他们喜欢用非主流的方式解释人生,即“今朝有酒今朝醉”。可能这就是孩子气,80后要的就是这种感觉,他们渴望用不伤害别人的方式发泄,来展现出一种更不一样的社会力量。很多80后都认为,只要能宣泄一下对长辈、前辈的不满,我什么都想做。但是,他们一旦生气,那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他们选择叛逆,但不失风度地发泄。这种方式被前辈们称为“非主流”。即便这样,他们还是常常指责80后没有责任心,不讲人情,是冷血的怪物。
有一种情感叫爱莫能助,有一种放弃叫欲盖弥彰。在80后心中,是否永远都要抓住“非主流”这根宣泄自己情绪的稻草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从来没有怀疑过一个社会的建设者有多么无能。事实上,80后是优越的一代,但前辈常常对他们施以别样的眼色。他们接触过80后,认为他们跟不上时代。而今天的问题是,时代在拼命地往前跑,前辈们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他们却认为80后没有正确寻找方向。在方向性错误面前,80后只能沉默。他们的另类发展模式正是紧跟时代步伐的飞跃精神。前辈们总是将他们当成不入流的雕虫小技,认为是时代的倒退,甚至认为是社会的悲剧。
“我们选择生活在‘非主流’的世界里,当社会还在一个可容忍的范围内发展时,我们可以忍受。但有一天,我们一定会成为主流,让社会承认我们的地位。可能这些话过于冠冕,但这是我们的心理状态。”很多80后非常愤恨,就历史角度看,80后可能是遭受最多抨击的一代。但不能否认,他们也可能是最优秀的一代。就外部情况来看,80后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就整体素质来看,他们有极强的组织纪律性。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一个群体的主流或非主流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因此,到今天,或者在未来十年内,80后必然会成为社会的主流。他们的那些幼稚的想法和行为也会渐渐脱离他们的人生,相信未来,相信实践的力量。
影响力总结:阳光总在风雨后
一个人影响一群人就算是“伟大”的,一个人要想影响一个时代,那他必定是旷世奇才。在今天,每个80后都在想着怎么来改变我们的时代。就目前情况来看,80后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从前,他们内心空虚,不问世事。今天他们敢想敢做,艰苦奋斗,获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80后构成其主体。就这一点来说,80后已经影响了中国。
表面上,80后风光无限,他们能不劳动就获得父母给他们的大笔金钱,他们常常出没于高档会所。当你问他:“你在哪高就”时,他会非常不屑地道:“我不工作,在家当宅男”。事实上,80后过得的确有滋味。很多人认为,无论哪一代人,都不如80后那样富足安逸,在中国发展最兴盛的年代,诞生了一群人叫80后。在社会层面上,80后已经步入正轨,他们在主流群体的帮助下,开始一点点的向社会纵身发展。在别人看来,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结果。但在80后看来,这是自己实力的展示。当前,社会对80后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而80后自己却认为,自己始终生活在压力下。当压力大到极点时,他们就会想办法逃离。80后一致认为,今天的社会不是最适合人居的社会,它缺少本能的安逸。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80后承担着比前辈更大的压力。他们要为荣誉而奋斗,同时也要为金钱和家庭奋斗。当今,没有谁能逃避金钱的诱惑,同样,没有谁能躲避压力。80后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从某种程度上说,80后都是通过学习榜样的力量才完善了自己的人生。在面对种种困难时,80后没有一个不感到无助的。但事实就是事实,没有谁能逃避它。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80后开始顿悟人生,那种潜移默化的感情变化让他们苦不堪言。渐渐地,80后意识到,生活就是一场战斗,只要拼死力战,才能生存下来。就像一位80后艺术家说的,“我们相信付出就有回报,阳光总在风雨后”。
艰苦的时代能锻炼出超强的经验型人才,富足的时代却能造就一批学习型人才。也就是说,在富足时代,人们不再依靠经验,而是将课本上的知识拿出来,运用到工作中,从而形成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其实,艰苦是一种成功的元素,因为艰苦,所以80后总是变得更孤独。本来,80后的心理处于一种变态的孤独感之中。在前辈们的指责之下,80后的孤独感更加加剧。一切不好,80后都能忍受,但到忍无可忍时,他们就给爆发出来。但这发泄也是很有限的,因为社会没有站在他们一边。更多时候,他们还是默默地承受着,他们还是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忍到最后,自己一定会有意外收获,自己一定会得意地笑起来。一切冷漠和黯淡都会在他们面前消失,因为时间和社会都是平等的,它最终会让一群人成为时代的骄傲。
有人在问,今天的社会会受到什么人的影响。其实,社会的朝气永远表现在年轻人身上。进入21世纪之后,80后就成为社会的基干力量,他们也是最活跃的一群人。在历史大潮的冲击下,80后渐渐成为社会的主体。因此,要说影响力,80后是最有话语权的。在每个行业,80后都在专心致志地工作。为了保持思想上的先进,他们每日学习。虽然自己很孤独,但只要习惯了,那寂寞也就变得更有魅力。
80后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另类,这与他们长期处于寂寞中,少言寡语有关。由于是那些每一分每一秒都忍受寂寞的80后,他们常常能感觉到:自己不会成为什么有影响力的人。但自己的思绪却可以无限地伸展,那种一人一世界的境界让众人羡慕不已。所以,80后是无形中影响力了别人,进而让这个社会承认他们,并被他们深深地感染。
生活是弥漫着香味的空气,当你刚刚接触它时,你会闻到迷人的香味,但时间长了,你便失去浪漫的情趣。很多人失去浪漫情趣后就离开。但是,甘于寂寞,忍受平淡的人更享受,因为失去之后你才会珍惜,那已晚了。80后就是那种愿意忍受的人,所以他们过得更甜美,不会“失去才知道珍惜”,这就是改变的力量,也是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