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不多久,徐掌柜果然招聘了一名坐诊大夫在药铺里,规定每个月必须有至少半月在店里坐诊。而且药店里又新增了代理煎药业务。当然是免费的。不方便煎药的百姓人家还真的不少。所以,店里的生意也更加红火起来。徐掌柜夫妇对听雨更是言听计从。
子轩跟文轩因为明年就要参加乡试,所以每天从学堂回来,除了做老师留下的作业外,再者就是自己读些书。每天都读书到深夜。像《史记》《资治通鉴》,《左氏春秋》《吕氏春秋》、《兵法》〈韩非子〉之类的都看。家里书房里,两人的藏书也不少。一天,听雨走进书房,想要找些医书,看到子轩拿着一本〈三国志〉 在看。书桌上还摆着〈前汉书〉,〈后汉书〉。大为惊讶。
听雨说:二哥,了不起呀。想不到你还爱读这些书。真是有学问呀!我以为你只读那些应付考试的八股文书哩!
“那是主业,当然要读了,而且得下更多的功夫去读。但只读那个也太没意思了。怎么,妹妹也知道应付八股文的书?”
“妹妹我虽然愚钝,不懂什么是八股文,也不会写,但还是知道应付八股文的书,不就是‘四书’‘五经’嘛。不过据我所知,绝大多数文人为了考取功名,只读应付考试的书,其它书一概不学、不理。这跟我们那里是一样的,都是应试教育。有很多弊端。 这个时代很多知名的文人,对这个八股文是很不屑的。有的甚至很是痛恨八股文。二哥怎么反倒喜欢这八股文?”
子轩笑着说:“在你眼里,二哥是不是又呆板又迂腐?虽然我不喜欢八股文,但那是进入仕途之路。我们读书人要靠读书,在这个世界站住脚,要生存,就必须得适应这个世道。当今朝廷以八股文取士,我们就不妨学点八股文,取得功名。这跟唐宋以诗词取得功名是一样的。只有取得了功名,才能以此养活自己或光宗耀祖或慰藉父母。虽然我们学八股文博取功名,也不妨碍我们同时学点经商之道或学点医术。或者多学点别的。万一不能取得功名,也能养活自己,给自己留一条退路。技多不压身嘛。博取功名应该是我们生存的手段之一,而非唯一。这就是读书之道。如果真的只知道学习什么八股文之类的应付考试,别的都一概不管,恐怕就不行了。读书考取不了功名,到最后落得讨饭的也多的是。他们是一条路走到黑,是读腐了书的书呆子。除了会读几句书外,什么也不会。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力气活也干不了。这要是出生在富贵之家也没什么,横竖都有饭吃。但若是出身在贫寒之家这样下去就完了。成了家,反不能养家,带累全家人挨饿受冻,甚至卖儿卖女求活命,这样的读书人也并不少。就连唐朝的诗人老杜也不例外。设想一下,如果他读书的同时,也经商或经营别项能养活全家,自己心爱的小儿子还会被饿死吗?难怪这些考不上功名的失败者要被人说成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也是他自己把这书耽误了。经商跟读书并没有冲突,也不是不能共存的。我反而认为,经商或经营才是能够读书、读好书的基础。毕竟,生存是第一需要嘛。活学活用是最重要的。掌握多种生存手段却是最根本的。当然,个人兴趣也是很重要的。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多学点别的东西。如诗赋之类的。”
“哥哥忘记了,朱子遗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部分读书人,他们是被这个毒害了。觉得种田、做生意都是下贱的事。读了书就觉得高人一等,不屑再做别的事。所以才会一心考取功名。做个人上人。不沾其它。哪怕饿死,也决不做下贱的事。这叫至死不悟。他们不知道的是,将来的世界,那可是全民经商啊。”
“他们不懂,人在世上首先要求得生存,要活得好好的才能保证自己能读书,读好书。活着又要活得好才是第一位的。读书跟其它行业并没有冲突。以商养书也不会低贱到哪儿去。要我说,读书人不能考取功名,或者没有正经生财、生存之道,就先不要成亲和生儿育女的。不成家只有自己一个人挨饿,成了家有了一群子女,连累得一家子都得陪着他吃苦头。害人不浅呀。这反倒成了‘读书害人说’了。这都是死读书之过。我提议那些死读书的人一定要先立业后成家,或者考不了功名,就不要成家。要不然的话,百无一能,养活自己尚且不能,还得害苦一家老小。我就经常跟父亲要求出去跟着到外面进货,掌握行情熟悉人脉关系,就算读着书也要知道各种药材的行情,以及各种药材的货源,懂得经营之道。也经常向父亲及药铺里的主管们请教。其实我很想开一家分店药铺自己经营的。只是父亲不允许才作罢,怕我读书分心。他要我考到三十岁,实在考不上再开分店。三十岁之前不要分心。”
听雨笑了:“看来,我是看错了哥哥。哥哥此论真是大有深意。这叫适者生存呀。我觉得有很深的道理。我看,还应该让读书人再学一些医术、看相占卜之类的。等实在考不上功名,没饭吃了,又可以以此为生的。不过据我所知,唐宋也不全是以诗赋取士的。也有策、论的。”
子轩赞同地说:“不错,我也跟人略微学了些医术、星相之类……将来赚钱糊口的话,也勉强。而且在我看来妹妹学问不浅呀。还知道唐宋的策论。厉害,厉害。”
听雨说:“是哥哥今天让我刮目相看。此论真是让我长了见识。我见识到了二哥的大智慧。哥哥不愧是读书人中的智者。”
子轩笑说:“什么智不智者的。我只是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想法而已。而且,我也不光是这样说说而已的。我还要付诸实践。等过几年,我若是还没考上举人,家里的钱再宽裕点,我会要求爹娘再开一家药铺或米店也行。然后由我来打理经营。虽然我也要应举,但是也要做好考不中的准备。给自己留一手。因为说实在话。那么多人考试,只录取那么少的名额,这就像……”
听雨接着说:“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不是?总是大多数人要落水,只有少数人冲得过去。”
子轩说:听妹妹这话像是你也经历过似的。你经历过吗?这样的考试?
听雨摇头说:没有。我是自己想像的。
听雨心里说:我们的高考比你们的科考竞争激烈得多。你们考中了,就做了官了。我们考上了,也做不成官,只是再多上几年学而已。连工作也没有着落。我们比你们惨多了。
子轩说:我考过乡试了两次了都没考中。折腾得我一点儿信心都没有了。我都不想考了。只是父亲一心想让我们至少有一个能考中,光耀门庭。可是,我总是觉得太难了。要是到老了,再想起谋求其它生路来,就太晚了。真想现在就改行。不改行半商半文的也不是不行。
听雨说:二哥,也不要灰心。遇合有时,下科一定是抡元无疑的了。
子轩说:希望能借你吉言一举考中,方才不负我这十几年寒窗。
听雨说:“那是一定的。”
“妹妹喜欢读什么书?要不咱们一起学古文吧?”
“不用了。你读的这些书,太深奥了。我看不懂的。”
“妹妹的悟性那么高,学什么学不会呀?哪里不懂,为兄的或者还能给你讲解一点半点的。”
“二哥,你饶了我吧。你那些古文,我看不了一刻钟就犯困了。最多能读点唐诗、宋词、元曲什么的。别的我都不爱看。诗经很大一部分我都看不太懂。”
“我这里也有你喜欢的诗词。拿一些吧。”
“ 好吧,我拿几本。还要拿几本医书。二哥你读书吧,我不打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