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歌自那日荷花塘英雄救美,受了风寒就一直没好,晚上刚退了烧,面色也红润了不少,只是仍躺在床上,促狭着一双眼睛时不时得可怜巴巴的望一眼一旁的水流觞,有气无力的说道:
“渴……娘子,茶……”
“烫……娘子吹吹……”
“哎哟,腿好酸……”
“……”
那一阵软软的嗓音传来,水流觞便忙个不停,倒茶,吹吹,揉肩,捏腿……只把个水流觞忙个团团转,忍不住正要发作,床上那人立马换上一副柔弱可怜的嘴脸,揉着额头幽怨的道一句:
“哎哟,头好晕……”
水流觞狠狠瞪他一眼,忙奔过去轻轻的揉着那人的肩,哎,谁让这人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呢!床上那人很是受用,不时偷偷瞄她一眼,嘴角悄悄勾起,笑的像只奸计得逞的大狐狸。
“娘子,饿了……”床上的清歌突然道。
“好,我去吩咐厨房……”水流觞起身正要走,不料清歌一把拉住了她手腕,撒娇道:
“人家要吃娘子做的……”那语气直听得水流觞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应天敬,你!”水流觞气结,这几日自己可被这清歌折腾的够惨,端茶递水、揉肩捏腿不说,还得随时奉上故事和笑话哄他开心,稍有不顺,那清歌立刻做怨妇状,在耳边叨扰不休,水流觞不由感慨:这清歌自成亲后是越来越不对了!
“好,等着!念在你对本姑娘有救命之恩的份上,本姑娘就露一手!”实在受不了清歌那双星星眼可怜巴巴的望着自己,水流觞心一横,袖子一挽,朝厨房冲去。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水流觞提着一个食盒欢快的进了屋,顿时,一股诱人的香味飘来,引得床上的清歌不禁吸了吸鼻子,惊奇的问道:“好香啊!娘子,是什么好东西,这么香!”说着,穿上鞋便奔到了桌子边。
清歌打开一看,一罐香喷喷的汤赫然在眼前,闻着那诱人的香味,清歌禁不住舔了舔嘴唇,那样子像极了一个小馋猫,一旁的水流觞子看了不禁好笑,忙盛了一碗出来,推到清歌跟前,笑道:“尝尝看,本姑娘的手艺如何!”,说完期待的看着清歌。
“好香!这么鲜美?!”先尝了一口汤,入口鲜美异常、醇厚浓郁,清歌不禁赞道。
水流觞一阵得意。
“如此美味!皇妃啊,这是什么?你做的吗?怎么做的?”清歌一连串的问。
看到清歌吃的这么开心,还夸自己,水流觞心里又满足又自豪,遂笑着向清歌解释道:
“这个呀叫过桥米线,小时候我妈……哦,我娘曾给我做过,因此便记下了。这过桥米线可是我们那儿有名的小吃呢。做法嘛,有多种,我学的是小时候娘教的做法。就是先准备一些材料,排骨,鲜鸡,云南火腿,老姜,盐,熟米线之类的。然后先把排骨、鲜鸡、鲜鸭洗净,斩成大块,分别放入沸水,滚去血沫,捞出冲洗干净;
再把上面材料和拍散的姜块、云南火腿一同放入罐子中,加入水,先大火烧开,再转为小火,煨制半个时辰;再调入盐,最后成品应该是浓浓白白的汤汁,表面飘着一层明油;然后将鲜草鱼肉和鲜里脊肉,分别切成极薄的肉片,再将沸腾的浓汤盛入保温的大碗,依次平放入鲜鱼肉片、鲜里脊肉片、绿豆芽、榨菜和韭菜,放入生鹌鹑蛋,放盐和白胡椒粉;最后稍停片刻,再放入沸水烫过的米线,撒上香葱就好了!”
水流觞说的头头是道,让一旁的清歌一阵佩服。
“呵呵……没想到我的我的堂堂二皇妃还是个大厨呢!可是……那么多的材料你是怎么找到的?”听到水流觞说要用到那么多的食材,冰清歌不禁好奇问道。
“呵,那还不简单!您清歌要吃什么,厨房敢没有吗?”水流觞笑道。
想到水流觞如此尽心尽力为自己,清歌心里一阵感动,拉了她又盛了一碗,坐下同吃。
“你知道吗?关于这过桥米线啊,还有许多传说呢!”两人吃得高兴,水流觞笑道。
“哦?还有传说?快说来听听!”清歌一阵好奇,顿时来了兴致。
水流觞笑道:“是这样的,在我们家乡,关于过桥米线的故事,每个人都耳熟能详呢。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位书生在云南南湖的湖心亭苦读书,他的妻子每天都要过一座桥给这个书生送饭。
有一天,妻子觉得丈夫很辛苦就炖了只鸡放进土罐里准备送给丈夫吃,可是中途有事便耽搁了,等回来才发现土罐里的鸡还是热的,打开一看,发现上面有一层厚厚的黄油,于是就用鸡油烫米线给丈夫吃,书生吃后赞不绝口。因为妻子每天送饭都要从南湖的桥上过,所以书生起名为“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源于滇南蒙自。传说蒙自县城的南湖旧的风景优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每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
其妻焦虑心疼,思付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侍,把热量封存在汤内。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后来不少都仿效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
“这位书生的妻子,真是情深意重……”清歌听了不觉感慨,拿眼偷偷瞄了一眼水流觞。
“是啊!还有几个传说呢!传说蒙自城的南湖旧时风景优美,常有文墨客攻书读诗于此。有位杨秀才,经常去湖心亭内攻读,其妻每饭菜送往该处。秀才读书刻苦,往往学而忘食,以至常食冷饭凉菜,身体日渐不支。
这书生的妻子暗自心疼,思付之余把家中母鸡杀了,用砂锅炖熟,给他送去。待她再去收碗筷时,看见送去的食物原封未动,丈夫仍如痴如呆在一旁看书。只好将饭菜取回重热,当她拿砂锅时却发现还烫乎乎的,揭开盖子,原来汤表面覆盖着一层鸡油、加之陶土器皿传热不佳,把热量封存在汤内。
以后其妻就用此法保温,另将一些米线、蔬菜、肉片放在热鸡汤中烫熟,趁热给丈夫食用。后来不少都效仿她的这种创新烹制,烹调出来的米线确实鲜美可口,由于杨秀才从家到湖心亭要经过一座小桥,大家就把这种吃法称之“过桥米线”。水流觞继续解释着。
“还有传说有一书生,喜欢游玩,不愿下工夫读书。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夫妇之间,感情很深。但妻子对书生喜游乐,厌读书深感忧虑。对书生道:“你终日游乐,不思上进,不想为妻儿争气吗?”
闻妻言,生深感羞愧,就在南湖筑一书斋,独居苦读,妻子也与生分忧,逐日三餐均送到书斋晌生。书生学业大进,但也日渐瘦弱。妻子看在眼里,很心疼,思进补之。宰鸡煨汤,切肉片,备米线,准备给书生送早餐。儿子年幼,戏将肉片置汤中,生妻怒斥儿子的恶作剧,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熟,尝之,味香,大喜。
即携罐提篮,送往书斋。因操劳过度,晕倒在南湖桥上,生闻讯赶来,见妻已醒,汤和米线均完好,汤面为浮油所罩,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以手掌捂汤罐,灼热烫手,大感奇怪,详问妻制作始末,妻一一详道。良久,书生说道,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书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举人,这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从此,过桥米线名声不胫而走。”
“这些故事里的书生真是幸福,他们都有一个爱他们的妻子!”清歌感慨道。
“是呀!所以这过桥米线才特别好吃,因为是关心自己的人做的!”水流觞笑道。
“那……本皇子也很幸福,因为本皇子也有一位能为自己洗手作羹汤的皇妃啊……”清歌突然道。
“你……”想不到转来转去会转到自己身上,水流觞一阵脸红。
“哟,本皇子的皇妃还害羞了……”清歌定定的看着水流觞微红的面孔,心里是满满的幸福……